听俞和一自夸剑术,宁青凌的脸上立时浮起了淡淡的忧色,她幽幽一叹,低头不语。
俞和看小宁师妹神色有异,连忙开口探问。但宁青凌摇了摇头,反问俞和道:“师兄,你可记得我们在青城山住了多久?”
“圆明洞天六年,五龙沟二十九年,从荆州梦云泽畔来此青城山的年头,已是三十有六。”
“三十六年……”宁青凌伸手扶正瑶琴,奏起一曲《忆韶华》。
琴声一起,俞和心中不由得回想起这三十多年间所见所经的林林总总。
犹记得俞和从西北边塞归来,广芸大家将烟水茶园中的弟子尽数托付给他,便飘然而去。直到十七年前华翔真人重返西南养毒教,这才听到消息,说广芸大家是回到了南海海外,与符津真人一齐觅地闭入死关,参修大道。
几十年前,俞和在抚仙湖上见到符津真人显身之时,他便隐约约觉得符津真人已然成就了玄珠道果。这次再行闭关,只怕是老道士又遇见了什么机缘,要证得地仙位业了。只是符津真人曾叫俞和十五年后去寻他取一套五行飞剑,可如今人家正在闭关潜修,俞和自然也就不好登门打扰,就只能静等符津真人和广芸大家出关,再去求那五口飞剑。
广芸既然早有安排,俞和便与宁青凌带着一群女弟子离开云梦大泽,到了西南蜀地青城山。那青城仙宗的掌门真人丹清子知恩图报,见到玉符信物二话不说,就答应将这十几人尽数收入青城门墙。可宁青凌却不愿改投别门,故而丹清真人将他们安排在朝曦殿作外门客卿,嘱托朝曦殿殿主冯玄明妥为照顾。
十几个人在朝曦殿安安稳稳的呆了一年有余,后来觉得尸位素餐委实尴尬,于是俞和便主动请缨,帮着朝曦殿打理一些日常的琐事。
这青城仙宗朝曦殿是专门负责掌管宗门客卿的殿院。可青城山封闭守旧,偌大的一派上古仙宗麾下,算上俞和这拨人,也统共只有两家客卿可供驱遣。而另一家客卿人丁稀薄,修为最高的人也不到还丹之境,所以大部分日常事务,原本还是由几个内门弟子去办。俞和自告奋勇,让朝曦殿殿主冯玄明煞是高兴。
这位朝曦殿殿主自小生于青城,故而宗门中略有资历。他是个性子相当固执古板的修士,不仅自视甚高,而且常常以御下严厉为傲,殿中弟子言行稍不如他的意,便会遭其责骂,言语中夹枪带棍,颇不入耳。
俞和那一身道行修为,就算放到青城仙宗里,也是无可非议的翘楚之属。起初朝曦殿殿主冯玄明对俞和并不放心,只让他做些边边角角的小事,暗中拿一只眼睛紧盯着俞和的表现。可几次下来,他发现俞和手段高明,办事妥帖,渐渐就对俞和放了心,越来越倚仗俞和替他打理各种各样的琐事。
到了第三年时,冯玄明与俞和几乎是影形不离,无话不谈。除了一些宗门里紧要的差遣,其余诸事全都甩给俞和去办。甚至冯玄明自己遇到举棋不定时,都会去找俞和商量,请俞和替他出谋划策。
但这年年末时,原来朝曦殿中的几个内门弟子尽数请辞,改去其他殿院效命。俞和不解,几番追问之下,终于有个与他交情莫逆的内门弟子隐晦的道出了苦衷。原来自打俞和崭露头角之后,在朝曦殿殿主冯玄明眼中,这几个内门弟子就越发不堪入目。只要他们行事稍有疏漏,冯玄明就会骂得人家抬不起头来。三番五次之后,众弟子觉得不堪忍受,纷纷心灰意冷,为了躲避冯玄明,就改投了别处殿院。
当时俞和听完此番分说,心中十分愧疚,于是他聚拢了这些原属朝曦殿的内门弟子,好生款待了一番。从此之后,朝曦殿的可用之人,就剩下了俞和一个。
到了第五个年头,俞和对冯玄明也有了不少腹诽。盖因相处日久,俞和发现这冯玄明表面上古板持守,可暗地里的小心思委实不少。
其一是冯玄明总是有意无意的提防着俞和,似乎生怕俞和的风头盖过了他。但凡是宗门要务,冯玄明就对俞和讳莫如深,生怕被俞和听去了一星半点。要知冯玄明一辈子没离开过青城山,统共也没跟多少人打过交道,而俞和走南闯北,隐居俗世,算是见多识广。冯玄明这点小心思和拙劣的小伎俩,在俞和眼中实在是不值一提。俞和倒真是根本无意探查青城仙宗的什么秘辛,但有一个人总是在刻意提防,偏偏又笨手笨脚鬼鬼祟祟的,这看得多了,俞和心里渐渐也不痛快。
其二是冯玄明自视极高,又相当的固执。有些事情明明可以便宜行事,但他偏偏要指着俞和去撞南墙。俞和好言相劝,他就是听不进去,说得多了几句,冯玄明就会一瞪眼,厉声喝斥道:“究竟这朝曦殿是你做主还是我做主?”到了此时,俞和就只能摇头苦笑。
其三是冯玄明给门下弟子订立的条条框框甚多,自诩御下之严冠绝青城,因此而洋洋得意。但等那些内门弟子一一改投别家殿院,这些累赘的教条,就统统落到了俞和的头上,压得他苦不堪言。到了第六年,俞和也会三不五时被冯玄明没来由的训斥一通,似乎这位殿主真人不寻人晦气,便显不出前辈高手的威严煞气来。
俞和原本是一片赤诚好意,尽心尽力的替朝曦殿分忧,可最后被人甩来一堆小鞋穿,心中忿忿不平,觉得自己真是苦来哉。他向掌门丹清真人托词,想觅地修观传道,于是从朝曦殿拂袖而出,自寻清净去了。
当时青城仙宗里与俞和熟识的内门弟子齐来襄助,连原属朝曦殿的那几个内门弟子也赶来帮忙。短短三天,众人在青城西麓五龙沟寻到一处风水宝地,建成了一座别致的小道观。俞和以自己的法号为其命名,这便有了如今的五龙沟玄真观。
十几人从圆明洞天搬到五龙沟。自此之后,俞和与宁青凌也不再算是青城仙宗的客卿,就是托庇于青城仙宗大派荫泽之下的一个小小门派。冯玄明虽然还是会差遣俞和去办点跑腿差事,但却再不好横加责骂了。
青城派的弟子们依旧将俞和与宁青凌视作同门一般,除了执掌各殿各院各峰各洞的师长耆宿,其余弟子不论辈分,见了俞和都尊称一声玄真师兄,见了宁青凌都唤一声青凌师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三十来年过去,俞和始终没有再寻到那一十九个赤胡傀儡修士的踪迹。但到了五年前,一桩惊天动地的大消息,却把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青城仙宗也给震动了。
而这桩消息偏巧不巧,又与俞和沾了上那么一点儿干系。
第三百零九章劫至宝,鞘中剑
且说西北大漠上的那场胡汉大战之后,虽然胡夷异士慑于天仙之威,再没敢进犯我中土九州,可在西北道魔两宗之间,却因为胡汉战事所遗下的因果,而在俞和隐居青城山的这段时间里,掀起了数千年来最大的一场腥风血雨。
挑起西北道魔两宗搏命厮杀的人,正是红花谷合欢双仙之一的召南子。此人手使一对“风雷怒、鱼龙惨”双剑,在偷袭赤胡前营的那个晚上,他曾跟俞和照过面,对过招。
这位召南子也是个胆大包天之辈,他身在西北魔宗,而且深得吞天老祖的信赖,可真实身份却是五岳仙宗西岳华山一支的门人。他乃几十年前奉了师门密令,改头换面潜入魔宗红花谷的一个“奸细”。
原本道魔两宗明争暗斗,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两边暗令自家精干弟子潜入对方宗门,以图里应外合的事例并不稀奇。甚至有道魔两宗的高手历劫兵解,转世投胎,故意以童子之身投入死对头的门下,到了生死斗剑之时,这边的知机者一指点开转世之身的前世灵智,然后合力反戈一击,大破敌阵。
可这次的召南子,他不仅成了吞天老祖的爱将之一,而且真是做下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在那次胡汉大战之后,道魔两宗与凉州府供奉阁的修士尽都元气大伤,全部躲回宗门里静修息养,连西北道门趁机攻打魔宗天山总舵的计划都被搁置了。
当时西北魔宗掌教吞天老祖正在全力救治挖心姥姥,而卫行戈等一众老魔,又尽在天山外圈戒备道门修士。恰在此当口上,召南子接到一封密令。他突然发难,以三枚落宝金钱接连打落了戮仙剑和东皇钟,将吞天老祖一剑斩成重伤,再用偷学自抱星子的合欢秘术,将挖心姥姥炼成了一具傀儡,借着挖心姥姥的手,盗走先天至宝东皇钟,逃得不知所终。
当时西北魔宗还不知道召南子的真身。吞天老祖失了先天至宝,又伤又怒,结果他一口真炁逆行,当场走火入魔,险些形神俱灭。幸亏卫老魔等人及时赶到,将吞天老祖肉身封住,埋入天山地肺慢慢修养。
而这些老魔头审时度势,生怕道门趁乱大举来攻,就封锁了消息,并未把东皇钟被盗的事情宣扬出去。只是有无数魔宗精英弟子走下天山,暗暗寻访召南子的下落。
西北魔宗吃了个天大的闷亏,成千上万的魔门高手挖地三尺,可就是找不到召南子与东皇钟的下落。直到五年前,召南子突然在西岳华山的五岳论剑大典上显身,亮出东皇钟镇服五岳各支修士,口口声声说他要作五岳仙宗的掌门真人,这才揭开了这桩惊天动地的秘闻。
相似小说推荐
-
仙途野路 (敬恕和) 《仙途野路》作者:敬恕和 恶鬼欺天,尸骨遍野。一只粉红色的骷髅,让萧紫阳陷入了生死之地,也让他误入了修仙之途...
-
仙扬九天 (萧疯子) 《仙扬九天》作者:萧疯子修仙问道解长生,悠悠不过数十载。繁华不过梦一场,且看今朝扬九天。第一章 异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