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夜里,刘桑躺在床上,将那枚古玉放在胸口,进入梦乡。
梦中他脚踏虚空,那一颗颗神秘星辰再次出现,这些都是先秦之前诸子百家的各种典籍,此时大多都已失传。
对这古玉,刘桑早已用过多次,也开始明白了这些“书籍”是如何排列的,很快,他就找到了他所需要的书藉……,《周易》、《易传》,以及其它各家与“易”有关的经典。
仅仅只是在梦中碰撞到记载它们的星辰,它们便自动飞入刘桑的魂魄,一觉醒来时,竟是一字不漏。
刘桑心想,上辈子读书时要是也能够这样子就好了……,不过好像也没啥用处,要是早知道高一时会被车撞死,什么书他都给烧了。
《易》,乃是华夏古代最为神秘却又最被推崇的宝典,儒家以之为五经之首,玄学、道家奉其为三玄之一,yīn阳家之所以取名“yīn阳。”更是源于《周易》中“一yīn一阳之谓道。”其五行相生相克之论,便是因《易》而来《易》,传说中乃是由伏羲所创,易书《系辞传》曰:“古者包牺氏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扑,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包牺氏就是伏羲,而“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亦可以说是“人法地、地法天”之说的源头。
易学虽然起于伏羲,乃是最古老的占卜之法,却是成于周文王。
伏羲之易只有八扑,周文王则将八扑演变成六十四扑、三百六十四文,据说能推上下古今之事,藏神鬼莫侧之机。
而在那之后,孔子作《易传》,认为“易”中有言,天尊而地卓,阳尊而yīn卓,故男尊而女尊,君尊而臣卓,儒家弟子所说的“易之三圣。”便是伏羲、周文王、孔夫子,在刘桑的上一世中,由于汉朝之后独尊儒术,对于《易传》自然没有人敢去质疑,但在先秦时,许多名士却认为《易传》只是“儒家易。”根本就不是正宗周易,不过是儒家利用周易来为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卓理念扯虎皮罢了。
如道家便一直认为,没有地就没有天,没有yīn就无所谓阳,天与地、yīn与阳不过是同一事物的正反两面,并不存在所谓的尊卓,而在刘桑的上一世里,经过考古学等各种考证,甚至有许多证据表明,《易传》很可能根本就不是孔子所作,不过是后来的儒家弟子假孔子之名写出,但不管怎样,“儒家易”对“周易”的许多地方都有曲解之处,早在战国后期,就已经有许多人批评儒家其实“不懂易学。”只不过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这些批评渐渐的无法再发出声音罢了。
那几rì里,刘桑一有空就在研究易学,不管怎么说,易学既然会被儒、道、yīn阳等各家如此推崇,肯定是有它的原因的,连庄子都说“易”乃天地之道口只是这东西实在是艰涩难懂,他枉有四魂八魄,却是怎么也看不明白,那些字他明明全都认识,结合起来却跟天书一般,什么“潜龙勿用。”什么“飞龙在天。”什么“终rì乾乾。”什么“亢龙有悔,……”这是要练降龙十八掌吗?
无奈之下,他只好去请教墨眉,毕竟这小姑娘天文地理无一不jīng,而“周易”里涉及到很多天文、时令之类的东西,谁知道小眉一听说他在学周易便抓着他来,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要去学这种神神鬼鬼的东西,于是刘桑知道自己找错了人。
“周易”最大的用处乃是卜扑但是墨家一向讲究“非命。”可以说是朴素唯物主义者对周易这种唯心的东西嗤之以鼻,更不相信有可以预侧的“命运”。诸子百家中,推崇周易的应有尽有,唯独墨家却是例外。
“桑哥哥”小眉喘着气“易书都、都是骗人的东西你、你不要去学它……”
“嗯,我知道了。”荒郊野外中,刘桑从后头扶着她的翘臀,啪啪啪啪……
说虽是这么说,但刘桑是什么人?他可是很无聊……,咳,很有毅力的人,既然已经开始学了,那就怎么也不肯放下。既然单用《周易》无法看懂,于是他开始结合儒家的《易传》、yīn阳家的《月令》及其它经藉进行研读。
钻研了好一阵,他感觉自己似乎已略有所得,于是焚香起课,按照周易原理,给自己算了一扑,得了个“坤上坎下”。
一师地水师,坤上坎下!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一一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口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好……扑……,啊……,他暗自忖道:“按着扑象所说,现在对北方用兵,不但绝无危险,而可以‘承天宠也”只是往海上发展是我给大家的建议,没理由好端端的从陆上用兵。况且凝云城正值发展之际,兵还不多,粮还不广,往北用兵,打谁去?”
按着扑象去做吧,好像不符合大局,不按它做吧,这等好扑,弃之可惜。刘桑犹疑着,来到议事殿,却见娘子与晃嵩,正看着地图,彼此商量。
见他来到,夏萦尘淡淡地道:“你来得正好,我正要派人去找你。北边传来消息,一伙盗寇在洪山占山为王,四处劫掠,晃老将军建议趁他们势力还小,先将他们剿灭,免得rì后成为祸患,但我们现在人手有些不足,我想再等些时rì,你怎么看?”
刘桑大喜……,竟然这么巧?
看来周易这东西,还真的是准啊。
他赶紧问:“那山中有多少高手,多少人马?”
夏萦尘道:“大约两千人,多是逃散的乱兵,并无什么高手。此刻朝廷正与定北侯在冲原附近大战,其中一些乱兵四处逃散,沦为盗寇。这些人若是放着不管,对老百姓危害极大,但我们的人手大多都开始转习海战,一时间难以调回来,目前可供驱使的,只有八百人不到。”
“八百人就够了”刘桑打着保票“我方训练有素,而对方却只是一些刚开始占山劫掠的流寇,只要计谋得当,剿灭他们不在话下,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办好了。”
夏萦尘略一沉吟,点了点头……,凝云城正处在从海上发展的关键时刻,赵兀庚、吴毅刚等都已回到祖海,晃老将军身为城守,仍要坐镇此间,一时间,她也派不出别人。而夫君既是凝云城军师将军,以后总是不免要带兵打仗,先锻炼一下,也是好的,毕竟要对付的只是一些寻常山贼,以他以往表现出来的才智,当无问题。
晃嵩调兵去了。
夏萦尘看着刘桑,道:“夫君的御气逍遥法已有小成,却不知所用之‘术,却又如何?”法是法,术是术,法乃是jīng气的运作,术才是对敌的手段。
刘桑道:“不管是玄术还是武术,都是要靠着与敌人的多次交手,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和磨砺,这个却是没有办法空想出来的……”
“我想也是”夏萦尘道“为妻本有一套‘青霞六剑”乃是纯粹的剑术近rì又作了一些改善,不如就先教予夫君作防身之技?”
刘桑喜道:“这个好。”当下,让小珠帮他取来雷剑。
夏萦尘领着他来到后园,将“青霞六夕”传授给他。
一般来说“术”本身是依托于“法”的存在离开“法。”便难以发挥出来。
但一方面,刘桑的御气逍遥法能玄能武,仿佛是没有自身形态的水,这就使得他,就算是基于其它功法的“术”亦有学习的可能,而另一方面“青霞六剑”乃是单纯的剑技只对劲气的强弱有所要求,要劲气本身的xìng质并无要求,刘桑学习起来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方自学完“青霞六夕”夏召舞便已掠了进来:“姐姐小美、小天、夏夏他们到了。”
夏萦尘带着刘桑、夏召舞来到〖广〗场上,一名锦衣男子等在那里,立在他身后的,则是金天美、金天天天、夏夏这“小屁孩三人组”。
刘桑自然知道,那男子便是青鸾山正易门的新任门主。
在去年的地宫之变中,包括朱老夫人、舍天楼、金天棍烬、金天昏乱等在内的大批正易门高手“失踪”正易门一下子就沦落为和洲的小门小派,声势不复从前,更糟糕的是,许多秘传功夫也随着朱老夫人等的失踪而消失。
由于事关始皇地宫,夏萦尘虽然知道内情,却不敢向外透露,于是到现在,那些人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新任门主虽然选出,但是正易门却已无可避免地开始没落,恰在这时,夏萦尘晋身宗师境界的消息传了出来,新任门主立时作为决定,让族中相对出sè的几名孩子前来,拜夏萦尘为师,一方面是因为,夏萦尘身为朱老夫人的外孙女,藏有一些正易门中其他人以前无法接触到的秘传心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宗师之所以是“宗师。”便是因为一旦踏入这个境界,便能够自创功法,因材施教,纵是开宗立派亦不出奇。
夏萦尘身为八大洲上最年轻的宗师级高手,又与正易门有莫大渊源,正易门让金天美、金天天天、夏夏前来跟她学武,不只是为正易门的将来作准备,亦是为他们的前途考虑,正易门中高手尽失,他们继续留在山中,已是难有前途可言。
夏萦尘与正易门新门主在那交谈,城守晃嵩已是安排好兵将,前来汇报。
相似小说推荐
-
地仙演义 (春衫薄) 起点VIP2014-05-05 问曰:何谓天人相犯? 答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故人道益...
-
阐教第一妖 (熊猫不会唱歌) 起点VIP2014-05-12 李清明:“师伯,把您的紫金八卦炉借予我研究丹道!” 太上老君:“…&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