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点,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也无异议!
这时镇元子插言道:“恳请三位道友,听贫道一言。”
太上老君说道:“镇元圣人想必有金玉良言相告,还请快快说来!”
镇元子乃说道:“盘古开天辟地之时,身化洪荒,无垠广大,百类纷呈,何等灵秀!至于赤明劫后,巫族掌地,亦有十二大部洲。然到妖巫劫后,大禹治水,测度天下,只得九州之地,且每一州皆远不能与上古部洲相比。何也?只因众仙鏖战,破碎洪荒!更有大神通者,举手投足之间,皆有排山倒海之力,两相交战,破坏何其甚也!如今神仙劫难又起,贫道不忧他事,独忧天地山河之难!须知天地如舟,众生如蚁;舟若倾覆,蚁何载焉?因此大战之前,贫道先有一议:此劫之中,我等圣人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出手!不知三位道友以为如何?”
众圣闻言,皆有惭色!太上老君环望一眼,缓缓说道:“洪荒无辜,山河无言!幸有镇元圣人仗义为之一语,如同晨钟暮鼓,振聋发聩,令人深省!”
通天道人亦说道:“镇元道友言之有理,我等身为圣人,理当自律!”众仙亦纷纷颔首,赞同镇元子之言。
独玉帝有自己的小算盘,说道:“若是神通广大之仙,都不交战,封神榜上,尽是无名之辈、浅薄之仙,如何有资格坐天神尊位?如何教化万方?这样一来,封神榜与天庭,岂非徒有虚名?”
他身为天帝,又亲听道祖解释过封神榜功用,自然知道对于天庭来说,上榜之仙道行越高越好。若是连圣人也上榜,便再好不过了。反之,若都是一些无名小仙上榜,那天庭势力,以后便再无出头之日了!
太上老君乃对玉帝说道:“陛下放心,神仙杀劫,乃是因天地灵元有限之故,又针对大罗金仙。按老师之意,若要完其杀劫,定要杀修行之士,释放同等灵元,反哺天地,才得功成,却非胡乱杀戮可以了结!”
玉帝却不肯放过,复说道:“不然!便是释放大罗金仙等量灵元,多杀小仙,以量代质,亦可达成!封神榜上,又只容得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却该如何是好?”
太上老君亦无言以对,通天道人刚直,径自问道:“按陛下之意,该当如何?”
玉帝成竹在胸,说道:“至少须得二十四位大罗金仙,才能统率众神,镇压周天!”(未完待续,)
第224章天帝一怒因拂袖二圣争持果难和
此言一出,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齐生恼怒!玉帝此语,分明是暗指阐截二教未如太清圣人一般,命座下十二金仙俯首向天庭称臣,供其驱使!
三教之中,太上老君只有两位弟子,可以不论。阐教元始天尊,如今也总共才十四五位弟子成就了大罗金仙。截教通天道人弟子虽然众多,但是大罗金仙却也有数。
玉帝一开口就是二十四位,若是两教分摊,也要各出十二位大罗金仙,教中精英几尽。如此要求,二圣怎能不气?
只听元始天尊冷冷言道:“陛下果然是好大的气魄!贫道呕心沥血,培育弟子,数千载辛劳,本指望他们个个皆有缘证得大道,可以兴旺阐门。今日听陛下之意,原来是要贫道为天庭作嫁衣裳!”
通天道人也说道:“大罗道果,不易证得!数千年之功,也未必能够成就。陛下想捡现成便宜,用三教精英,充实天庭,胃口忒大,却是万万不行!如今天庭在九天之上,一家独大,自领三洲福地,元灵充沛。陛下为一天之主,何不自行栽培仙众,证道大罗?偏要舍易求难,舍近求远,何其怪哉!”
二圣这一番话连激带讽,顿时将玉帝说得面色青红,如同染缸,无言以对。
玉帝恼羞成怒,拂袖喝道:“虽是三教封神,终究是天庭要务,朕有抉择之权。众位道友既然不以朕为意,朕也不便多留。临行之前,只有一言相告:若是封神不如朕意。老师面前,再有理论!”说罢,带着王母,怒气冲冲去了。
元始天尊和通天道人见了。暗暗冷笑。太上老君叹道:“二位贤弟若是不愿,可以慢慢与其理论,又何必言语过激,将天帝气走!”
通天道人说道:“天帝之心太大,倾三教之力,也难满足!既然如此,不如实言相告,绝其心思,免得时时呱躁!”
元始天尊也说道:“俗云:一事不烦二主。老师既赐下封神之宝。将封神之事交代三教,便该任由我等行事。天帝身份尴尬,在旁掣肘,总是多有不便,离去也好!”
太上老君说道:“二位贤弟只图清净,却不考虑周全。天帝之意,总不能不理,否则真去老师面前理论,到时怪罪下来,我等也不好交代!”
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哪里不知。都笑道:“只好有劳兄长!”早将性情温和、处事玲珑的太上老君视作转圜之人,故此有恃无恐。
太上老君无奈,说道:“便是二十四位大罗金仙之愿不能满足,我等也总该有个说词,能安天帝之心,贫道才好前去说和!”
元始天尊说道:“我前次已命座下弟子南极仙翁,前去天庭当职,可显阐教诚意!其他十数位弟子,各有天资。可望大道。如何能够上榜成神?截教之中弟子众多,不知师弟可能成全天帝心意?”
通天道人说道:“我截教弟子虽多。大罗金仙却也有数。况且千万载修行,证道大罗,何其不易!我身为其师。怎忍心让其杀身上榜,终身受天庭奴驭?”
元始天尊也是如此想法,遂不再言。
太上老君见他们都不松口,一时愁容满面!
镇元子见他们陷入僵局,乃出言道:“依贫道之见,二十四位大罗金仙上榜,自然绝无可能。但若太少,亦难安玉帝之心,拿到老师面前争论,殊为不美。”
太上老君说道:“道友莫非有以教我?快请说来!”
镇元子说道:“前次议事之时,老师首肯,曾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编成六部。三位道友不如应下六位大罗金仙,将来为天庭统略六部。如此一来,便是老师面前,亦有一番道理!”
太上老君愁容一展,回头问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道:“二位贤弟如何说?”
元始天尊说道:“镇元道友之言,甚为有理。但阐教之中,弟子不多,且已出一位。这六位大罗金仙之数,只怕大部分还要师弟担待!”
通天道人听了,不由说道:“师兄舍不得弟子,难道我却舍得?俱往我截教中推,甚不厚道!”
元始天尊说道:“三教之中,三弟门下弟子独多。此事你不担待,谁来担待?”
通天道人说道:“师兄争持此理,有伤情义。若是等闲弟子,截教确实甚多,要拿出六位,我绝不迟疑。只是要论大罗金仙之数,截教未必就多于阐教,两教俱是一般。师兄既已让南极仙翁去天庭供职,我也效仿兄长就是。要使六位大罗金仙上榜,两教分担,才合道理。若要独推给截教,却是断断不行!”
元始天尊听了,叹道:“师弟,你总一概滥收,苦劳心力,枉费工夫,却不知其品类繁杂,良莠参差,数量虽多,甚少了道成仙之辈!否则,当不致如此!”
通天道人听了,心中发恼,说道:“师兄,你有择徒之义,我有传道之心,各有道理,何必彼此相轻?想当初老师传道紫霄宫,大开方便之门,又何分种类?且天生万物生灵,鹰击苍穹,鱼游水底,兽生四足,各得其理,无尊无卑,但开灵识,皆当有缘听得大道,才显圣人有教无类,博大宽宏,恩加于四生六道。至于其证道与否,乃是各自机缘秉性不同,自有高低,又怎能拿来说我传道之旨?”
镇元子听了,不由抚掌赞道:“善哉斯言!真有老师之风矣!”
通天道人见状,朝镇元子施礼道:“道友真贫道知己也!请受贫道一拜!”
元始天尊却道:“不然!天人感应,天人一理,人为万物之灵长,最契合天道,岂能与禽兽无分?须知其余百类,要修天道,都要先化人形,便是此理。非九窍者,实难闻大道,难成正果!师弟不择而教,一体同观,岂有道之士所为乎?”又对镇元子说道:“老师已合天道,镇元圣人对老师妄加类比,实为不敬!”
镇元子回道:“敬与不敬,在心却不在口!”
通天道人也辩道:“难道百类生灵之中,单收人族为徒,才有根行?须知人族之中,也有匪类,心性险恶者比比皆是!师兄自己收徒,又有几个是人族出身?”
镇元子也赞同道:“单以出身论其根行,未免失之偏颇!”
元始天尊说道:“披毛戴角之徒,岂可当得盘古正宗?”
通天道人怒道:“道兄莫非是说贫道不是盘古正宗?我三人俱是盘古元神所化,一体同人,况鸿钧老师又一道传三友,同属玄门。道兄出此恶言,真是岂有此理?须知贫道传道虽广,真正入室弟子,只有四位,都是有道之士,比之道兄择徒,还严数倍!”一气之下,竟然连“师兄”也不称呼了,改做“道兄”。
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虽同为盘古元神所化,但理念不同,性情有别,阐截二教在洪荒互争短长,矛盾早非一日,故此引发一场争执。
相似小说推荐
-
仙门圣尊 (两个魔王) 起点VIP2014-05-03 渡劫强者重生,重新踏上了这条崎岖的仙道。 且看这个重生的灵魂,如何一步一步再次踏上巅峰...
-
天下第一掌门 (了一真人) 萧天云想不到自己穿越不到一月就成为了掌门,更想不到自己就任掌门之后神识当中竟然会是出现一个掌门系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