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地仙演义 (春衫薄)



此次炎帝苦心孤诣,收服巫族,以人道施教化,一来保全了巫族血脉,二来了结了这次洪荒灾劫,实为一大功德。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巫族才慢慢改变其孤傲姿态,真正开始融入洪荒。

炎帝乃令巫族灵感之士,使用巫咒秘法,为人族沟通天地神灵,查看地脉风水,呼风唤雨,祈福去灾。人族得巫族相助,数百年间风调雨顺,冬无冰雪之患,夏无旱涝之灾,阳光雨露,润泽万物,四季轮回,各得其所。洪荒生灵,无不共受其惠,乃将这些巫族灵感之士,尊称为巫师。

轩辕氏从中得了启发,亦使妖族道德之士,使用妖族感应神通,为人族观察天文历象,占卜吉凶祸福,是为司天。随着时间推移,妖巫这两种奇术,逐渐被人族习得。此后人族历朝历代,多设有巫师、祭祀、司天监等职,根源便在于此。

镇元圣人见了炎帝所为,对玄松说道:“神农所为,深合天意,不枉我等一番苦心栽培。如今洪荒又现新局,你可晓谕门下,日后若有事,尔等皆可下山相助神农一臂之力!”

玄松说道:“师尊先前曾经有言:妖巫当有三战,才了因果。如今二战已了,洪荒表面太平。但以弟子观之,三族共存,并非稳局,似安实危,系于一线,只怕三次大战不远矣!神农为炎帝,治世已久,将证人皇功德,人主之位或为轩辕氏取而代之!我地仙若助神农,势必卷入将来大战之中。到时天意不眷,势在轩辕。我等逆势而为,只怕有些不易!”

镇元子笑道:“你能有此见,亦足慰我心,只是还有未明之处!须知大河东去,也非一往无前,尚有回环之处,天道亦是如此!人、妖、巫三族共存之局,乃是神农所定。他要证人皇功果,便需先做一了结,以全其护佑人、巫二族之功,才算有始有终,功行圆满。我地仙助之,正合天意!”

玄松乃行礼道:“多谢师尊教诲!”

镇元子又说道:“再者,我曾有言,便是自然、生养、造化大道,平和清虚,其中亦有杀伐,行破立之事,才得生养造化之功。前者玄昊所为,虽持杀伐之恶,却也是积累功德,为其斩尸必经之途。尔等以往多行善举,亦正好在妖巫了结之战中累积外功,行那破立之事。否则,终究是抱残守缺,一隅之得,难见大道全功!”

玄松谨受教,乃跨了夔牛而去。

于是洪荒之中,又多见地仙踪迹,常为人族排忧解难,调解纠纷。炎帝感地仙恩德,亲往万寿山拜谢。镇元圣人在五庄观接见炎帝,待以道友之礼,并特意为其开讲自然之道,历时三月有奇。

镇元子自成圣以来,还只曾为九位弟子讲道三百年,其后虽有两次分宝,都只曾就事论事,分别提点,并未再正式宣讲道法。因此,此次开坛讲道,还是万寿山开山以来的第二次,可见镇元子对炎帝的重视。

这次讲道,炎帝与镇元子九位弟子共同听讲,皆获益良多。炎帝趁机将以前参悟自然功法的疑问提出,镇元子皆一一解答。炎帝归时,玄松还特遣门下弟子土灵圣母,跟随麾下效力。

女娲娘娘在第一次天庭大战之后,就曾抛出红线,力促妖巫和解。如今见了洪荒新局,三族能和平共处,虽不安稳,总是进步,因此亦多欣喜。

其余几位圣人见了地仙门下所为,各有心思,不需细述。

炎帝得了地仙门下支持,治理人巫二族,无不顺意。轩辕氏在姬水之泮,亦将部落中的人族治理得井井有条。妖族毕方、陆吾、应龙等首领皆去,其余妖族,也并不敢忤逆轩辕氏,因此庶几可得太平。

炎帝知之,赞叹轩辕氏之能,乃将西陵氏女螺祖妻之。

这螺祖乃是贤德之人,曾为仙家点化,有缘见到六翅天蚕吐丝织茧,并得赐五颗蚕卵。她得了此物,视如珍宝,精心养育,日夜观察练习,历时数年,终于将种桑养蚕的方法演练成熟,并悟得了抽丝织造之术,将其广传于人族。

人族得此神术,从此开始织丝为绸,缝绸为衣,逐渐舍弃了兽皮草叶,不仅自己不必再受冷冻之苦,鸟兽亦不必再为皮毛所祸,此皆螺祖之恩惠也!因此螺祖于人族、于生灵,皆有功德,被民间尊称为“蚕母娘娘”,绝非普通女子可比。

炎帝将螺祖配与轩辕氏,其中深意,不言自明。轩辕氏得螺祖为妻,一起造福人族,声名更盛,几可与炎帝比肩。炎帝闻之,亦丝毫不已为忤。

人、妖、巫三族共存,历数百年。期间虽小有纷争,大体上却安然无大事,此皆赖炎、黄之功也!也正是炎、黄同治,各镇巫、妖,才保得洪荒太平,亦使得人族渐臻鼎盛,隐有洪荒霸主之姿!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各族之间虽有恩怨,然不断杂居之后,亦正如女娲娘娘投红线时所言,交流不免越来越多。仇怨虽大,总不免产生一些交情。(未完待续,)

第151章愚公移山增逸事稚女问道有因缘

却说太行、王屋二座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位于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有一巫,名唤愚公,面山而居,苦于大山截途,出入不便,于是欲凭巫族神力,移此二山。

岂知一试之下,巫族神通用尽,大山不移分毫,愚公心甚怪之,暗道:“我巫族天生神力,移山填海,并不为难。此二山虽巨,分而治之,当可成事?奈何如同铁铸一般,蒂固根深至此!”乃问之河曲智叟。

智叟为灵狐所化,见识广博,闻之,笑愚公曰:“你巫族之愚,愚之甚矣!王屋、太行二山,下接地脉,上应天星,乃是洪荒福地,岂是魁父之丘可比?此二山之上,高仙往来,道者云集,灵禽异兽,不知凡几。神通胜于你者,数不胜数。更有一位高仙,居王屋山清虚洞,法号玄穹,乃是万寿山镇元圣人高徒,道法神通,高深莫测,手中一根九宝葫芦鞭,变化无穷。姑且不说你神通低微,移不动二山,便是移得动,玄穹道长那里,且该如何交代?”

愚公受了智叟讥笑,偏又无言反驳,郁闷不已。智叟愈笑其愚,或告知道友,妖巫各族,遂多有知之。一时愚公移山,沦为笑柄。尤其是妖族,更常常以此事来耻笑巫族。

愚公大恼,便前往王屋山清虚洞,求见玄穹道人,备言其事,并请教移山之法。玄穹亦曾闻得此事,有心考验于他,说道:“若你定要移山。亦无不可。只是须亲自叩石垦壤,荷担运之。若能有如此大智慧、大毅力,天柱亦可移之,何患二山不能移?我便抛却洞府。另寻别处,也不与你为难就是!”

愚公乃悟,于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之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寒暑三易,方移土石数丈,而山未稍减一分。

智叟见了,越发笑愚公道:“尔之愚,不可救也!你巫族之人。有大巫修为者,方得永寿。如你一般巫者,寿岁不过千年,便要化为腐朽,精血归入洪荒。千年之期,为时太短,转瞬即逝。你便日日开垦,亦只能损山之一毛,安能遂此愿乎?”

愚公又受了智叟讥笑,却知其所言不虚。左思右想,无有良策,愁闷不已。

一日归家,偶见邻人京城氏之孀妻,育有一子,方七八岁,却听从母亲教导,极为孝顺。愚公见之,叹道:“若我巫族亦能如人族一般。有子有孙。又何患山不能移?”此念一起,再也不可遏止。遂不顾人巫之别,取了人族之女为妻。

他此举虽然大胆,但彼时炎帝治下。人巫和睦,一视同仁,交流往来甚多。人、巫两族首领,亦乐见其成,不以为怪。于是生子有三,皆天生神力,与愚公一起叩石垦壤,继续移山大业。

智叟见了,又笑愚公道:“你再生数子相助,最多只有数倍之功,于事无补,如之奈何哉?”

愚公说道:“我父子四人,固不能完成此愿。然待我死后,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若皆能继承我的移山之志,山又不加增,何患不能平!”智叟无言以对。

当时巫族在炎帝治下,大小诸事,悉为炎帝知之。炎帝有一小女,名叫女娃,极受父亲宠爱。女娃虽然年少贪玩,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听说了愚公移山之事,亲往查之,见其行事,大为感动。归家之后,乃以此事问炎帝道:“太行、王屋二山,虽然高大,但以父亲的神通,应该可以将其移走吧!”

炎帝说道:“单论土石草木之重,以大巫的神力,一次背负起一座大山,应当没有问题。只是太行、王屋二山,下接洪荒地脉,上应周天星辰,若要将山移动,必须将地脉与星辰也一起移动。这样的事情,就是以我的神通,也是无能为力的。”

女娃说道:“愚公为了移走这两座大山,跟人族婚配,想要让子孙世代成其事,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其志足可感动上天。”

炎帝笑道:“此愚鲁之志也!精神固然可嘉,然本非利国利民之举,何足道哉?”

女娃说道:“愚公移山,虽然愚鲁,但若父亲助其成功,却是利国利民。”

炎帝饶有兴趣地问道:“却是为何?你且细细说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