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给赵太后带上了几件了,明天就去兴乐宫。”芈婵开心地说道。
“你倒是机灵,也知道讨好未来的婆婆了。”华阳太后戏谑道。
“哪有。”被揭破心思的芈婵一时间有些不好意思了。
第74章 医家入彀
第二日,念端带着徒儿端木蓉和最后的一个疑问出现在咸阳宫前,后在内侍的带领下,走进了咸阳宫。
跟在师父身边的端木蓉好奇的打量着咸阳宫,在她的意识中,没有什么奢华与朴素的概念,但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对于大的概念却是十分清晰的,因此,端木蓉对于咸阳宫唯一的印象就是大。
这样的一座大房子住起来,一定会很无聊。端木蓉暗自想到。
来到咸阳宫后殿门前的念端整理了一下思绪,跨进了门槛。
王宫,对于一个人来说,无疑是巨大极强的压迫感感的,行走在其间,会不自觉的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以及王宫之中透露出的煊赫权势。
当然,对于端木蓉这般年龄尚小的女童来说,一切就毫无意义了,在她的心目中,对于权势并没有清晰的概念。
转过重重帷幕,念端与端木蓉出现在嬴政的书案前。
“念端大师果然没有让孤失望。”嬴政让宫人为念端送来坐垫道。
“大王竹简中所说的东西,想必没有那位医家弟子能够拒绝,因为那已经不是一个人的荣辱,而是能够决定医家宗门的命运的事情。”念端道。
还有我的?端木蓉看着宫女送到自己身后的坐垫,不由一怔,随即就学着师父念端的样子,端端正正地跪坐下来,一双眼睛滴溜溜的转着,观察着大殿内的一切。
“对于医家来说,那确实是一份决定兴衰的东西,念端大师的选择不会错的。”嬴政肯定道。
“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大王解惑。”念端说道。
“请说。”嬴政道。
“未来的医家弟子是秦人的医师还是天下人的医师?”念端神情严肃地问道。
“医家学宫,二十年之内培养的弟子只能是秦人的医师,毕竟,医家学宫是用秦人的赋税办起来的。”嬴政道。
“那么,二十年之后呢?”念端追问道。
“二十年之后,将是天下人。”嬴政道。
“二十年,不算太长,我答应大王的条件。”念端道。
嬴政的回答对于念端来说,不算是完美的答案,但却在情理之中,正如嬴政所说,医家学宫办起来之后,消耗的一切资源都来自与秦人所交的赋税,如此,医家学宫的弟子当然要优先。
而二十年的时间虽然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对于医家宗门来说,二十年却是一段很短的时间。
念端等的起。
而嬴政同样也等得起,二十年,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二十年之后,这个天下将不会再有六国之人,只有秦人。
所以,在这次的交易之中,嬴政无论怎么算,都不算亏,当然,这种事情是念端绝对想不到的。
如今的秦国虽强,但又有几人会想到,这个国家会在二十年之内,尽灭六国。
要知道,此时楚国依旧是一个大国,而赵国依旧有着足以和秦国抗衡的军事力量。
“兴办医家学宫,非我一人之力能够做到,我还需要延请医家门人前来,所以,希望大王能够给我一些时间。”念端思索道。
即使在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念端自然是要将医家学宫办好的,而办好医家学宫的关键条件就是拥有足够的医家门人,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医家弟子。
“可以。”嬴政道。
“所以,我需要离开咸阳一段时间,去寻访医家门人,半年之后,我一定会返回咸阳。”念端道。
“明年初?时间倒也合适,不过,蓉儿小姑娘年龄还小,就不必随着念端大师受奔波之苦了,可以暂时留在咸阳宫。”嬴政说道。
“蓉儿她?”
“我?”端木蓉瞪着一双眼睛,不知道怎么会将话题扯到自己身上。
“这?”难道是要将蓉儿当作人质吗?念端看着嬴政迟疑道。
应该不会,他有着太多可以拿捏自己的手段,不至于要利用蓉儿,况且,他既然有着那么博大的胸怀,断然不至于做出利用一个女童这样的事情,他应该真的只是担心蓉儿随我受奔波之苦。
“好,那蓉儿以后就要麻烦大王了。”念端道。
……
端木蓉看着陌生的环境,直到此时,依旧有着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
方才发生了什么?
我现在是在哪?
我将来要做什么?
还有,师父她去哪了?
端木蓉不由向嬴政看去,只见在书案旁边,此时已经堆满了竹简,而这些竹简是嬴政在念端离开后翻动过的。
“他不累吗?”端木蓉暗自咂舌道。
在书案上,一卷卷空白的竹简在嬴政的指掌间迅速被一列列秦篆填满,而这样速度更是引得端木蓉一阵惊叹。
“他是怎么做到的?”端木蓉暗自想到。
平日里被繁多的课业折腾的欲仙欲死的端木蓉,看着嬴政如此举重若轻的浏览竹简,撰写文字,再联系到自己,使得端木容不由生出羡慕的感觉。
“如果,我也能够做到像他这般的话,那该有多好。”一时间,端木蓉对嬴政的好奇倒是冲淡了几分对咸阳宫这个陌生环境中忐忑。
时间如此缓缓流逝着,直到一个粉红色身影出现在端木蓉的面前。
“红莲,以后她就与你住在了一起了,你将她带回自己的住处安置下来。”嬴政头也不抬地说道。
“是。”红莲好奇地向端木蓉看去。
一个要比自己小上两岁的小家伙?她是谁?秦国王族的人?还是说只是宫女?
这些天以来,红莲已经算是勉强适应了咸阳宫的生活,虽然身份的转变让红莲在内心深处依旧有着恐惧感,但好在,比之先前的生活,红莲此时的处境无疑要好上了许多。
曾经的底线被无限的拉低,使得现在哪怕只是得到了一些改善,比之在韩国的生活依旧是天差地别,但对于红莲来说,已经算是很好了。
况且,嬴政也没有那么可怕,最起码对于宫女红莲来说是无害的,真正恐惧嬴政的是韩国公主红莲。
带着端木蓉走出大殿的红莲默不作声,对于出现的端木蓉,本能的感觉到一种警惕。
“姐姐好,我叫端木蓉。”端木蓉拘谨地对红莲露出了一个笑容道。
“红莲。”红莲道。
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的开始。
第75章 稷下学宫的师徒
秦国,咸阳无事,时间很快就进入到了秦王政三年的年末。
但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齐国临淄,却因为一个秦人的到来起风了。
齐国稷下学宫,自当年齐宣王建立至今,已经已有将近百年的时间,如今更是成为百家之学汇集之地,来到七国的士子汇集在此次,多达数千人。
其中尤以学法、兵、儒、墨之学为众。
在这里,有着真正的百家的精英,百家之人汇集如此,在造就了稷下学宫繁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相互之间,谁也不服谁,如此矛盾也让也就有了不少。
但正是在这种种争议之中,却有着一人能够真正的做到让百家膺服,这人就是儒家荀况,被稷下学宫尊称为荀子,一位真正的宗师。
只是,这位让稷下学宫都为之敬仰的荀子却又一个月不曾走出书房为稷下学宫的士子上课了,没有人知道,这位儒家宗师躲在书房之中是在做什么。
除了日常之中为荀子送食物的亲信弟子之外,一个月之中,再无一人见到过这位宗师。
“师弟,老师他可还好?”荀况的院子前,韩非对提着食盒走出院子的师弟李斯问道。
在稷下学宫,跟随荀况学习的士子不少,但真正能够称之为荀况为老师的士子,在稷下学宫,却只有两位,一位是出身韩国王族的韩非,而另外一人则是祖籍楚国的李斯。
在荀况闭关于书房的时候,为他送饭的人就是李斯。
至于为什么不是韩非,大概是荀况嫌弃出身王族的韩非不够周到吧。所以,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就是是韩非也不曾见到自己的老师荀况。
“师兄来的正好,倒是省了我一番寻你的时间。”李斯笑道。
“难道老师要见我?”韩非惊喜道。
“正是,师兄随我来。”李斯转身向院子内走去。
这个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院,不大,所以,韩非与李斯两人很快就出现荀况的书房之中。
时隔一个月再次见到老师荀况的韩非不由吓了一跳,因为出现在他面前是一个须发皆乱的老头,如果不是他对自己的老师十分了解的话,此时大概已经将面前的老人当作是乞丐了。
虽然荀况性格诙谐,但如此邋遢的样子,韩非还是第一次见。
“老师。”韩非恭恭敬敬地问候道。
“秦国的那个姚贾可离开了?”荀况瞪着通红的眼睛道,显然,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他消耗了极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