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朝堂之上的权力格局已经基本稳定,可是军中却没有。
秦王未亲政之前,秦国的军队被各方大将所把持。但上将军蒙骜有着足够的威望与能力,统合诸将。再加上,吕不韦与出身齐国的蒙骜交往甚善,因为两者都是外客。所以,这十数年间,秦军战力越发强大。
而随着蒙骜死去,蒙氏一族在秦国扎下了根,刻意疏远了与吕不韦的关系。再加上蒙氏虽然将才辈出,可再难有一位拥有足够影响力的统军之将,让秦军之中一众大将心服,故而秦军之中势力其实是分化的。
而赵爽为首的世族势力和昌平君为首的楚系外戚势力,在军中的代表则是杨端和的重甲军与樊于期的十万大军。
秦王亲政之后,开始接手军权。只是,军中不比朝堂,形势更加复杂,关系着秦国的国本。
而王翦,则是秦王最大的尝试。命其统领一军,于上党训练兵马。
只是,军队最大的作用毕竟是打仗。而能不能打仗获得军功,则是评价一个将领最为朴实的标准。
某种程度上说,朝堂之上,谁是良臣一时难以分辨;可在军中,在这大争之世,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随着这场战争即将结束,王翦名扬天下的同时,也代表了王翦身后的秦王握紧了手中的军权。
只是,这也代表了吕不韦在秦军的影响力被彻底清除。
朝中、军中、江湖,当吕不韦的势力被各方吸收以至于无的时候,吕不韦还能以文信侯之名在这封地之中逍遥自在么?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这一点,吕不韦早已察觉,而司空马也看得出来。
“我少时是秦国的刀笔小吏,得蒙侯爷赏识,成了门客。知遇之恩,莫敢忘却,故而就让在下陪侯爷最后一程吧!”
吕不韦听了这话,非但没有感到晦气,反而一声大笑。
“以你的见识与才学,便是为相也可。我吕不韦至此,还有如此人物追随左右,也不枉了。”
司空马低首,却见吕不韦一扫刚才的颓废。此时,反而有着一种莫名的惬意,便像是站在舞台下看戏一般。
“赵爽、熊启手中都握着军权。只是在这一战过后,赵爽更进一步,而熊启的地位怕是不稳了。”
说到这里,吕不韦回头看了一眼司空马。
“秦国未来的形势,你以为如何?”
“昌平君之能,不如侯爷远矣。他在秦国内站不稳。只待华阳太后薨逝,楚系在秦国之中便没有了根基,迟早会衰败。只不过华阳太后毕竟老辣,迎楚女入秦,以延楚系的根基。”
吕不韦点了点头。
“是的,即使昌平君无能,可秦王长子有着一半楚国血脉,楚系依旧能在秦国扎根。那么,赵爽呢?”
司空马一笑,微微摇了摇头。
“这位汉阳君还未至及冠之年,可却相当老谋。秦国世族助秦王亲政,有大功者不在少数,赵爽便是其中之一。只是,他却没有像其他世族家主一般,居功自傲,想要驱逐客卿,反而主动与那些世族家主拉开了距离,与客卿势力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力主与大月氏通商,拉拢了不少世族中庶出子弟。如今又在邺地取得大胜,在军中站稳了脚跟。”
说到这里,司空马一叹。
“赵爽逆势而动,却能不败,乃至长存。昌平君不是他的对手。”
吕不韦一笑,全然忘却了自己的处境,依旧有着几分当年大秦相邦指点江山的风采。
“昌平君以为我倒了之后,他在朝堂中最大的对手便是赵爽。可事实上,赵爽只是因势而动,熊启却没有一点察觉。熊启在这条路上走得越远,败得也就越快。而一旦熊启落败,权利的平衡被打破,赵爽又当如何自处?”
说完,吕不韦双手负后,向前走去,回过头来,脸上带着残忍的笑意。
“所以,这出戏才好看!”
第三百九十四章 军功
华阳宫。
当夜色降临,大秦的丞相赶到华阳太后的宫殿之中,这座宫殿的主人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主人之仪。
“熊启,你为何不让樊于期驰援杨端和?”
昌平君微微皱眉,没有想到华阳太后叫他来是为了说这件事情,而且还是当着众人的面。
一时间,昌平君心中有些感慨,华阳太后老了么?
“东郡来报,魏军有异动,项氏一族更是提兵北上,为防诸侯趁机作乱,故而樊于期未有动作。此事早已禀告王上,太王太后何故如此?”
华阳太后看着眼前的昌平君,双眼眯了起来。
“你当了丞相了,果然不同了,也学会了跟我打官腔了么?”
“臣不敢!”
华阳太后面色冷然,挥了挥袖子,宫中一众人都退了下去。
“你想要坐视那数万重甲军覆灭,好削弱赵爽在军中的势力,可结果如何?”
见众人退去,昌平君变了一副模样,似乎松了一口气。
“我虽没有想到赵爽能够反败为胜,可这件事情上也做得没有破绽。”
“你糊涂!”
华阳太后低喝一声,心中积郁的怒气爆发了出来。
“你以为这件事情做得滴水不露,就是好了么?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错的,你做得再好又能如何?”
昌平君愣在了那里,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华阳太后如此表现。
“太王太后……”
“吕不韦临走之时,将自己在关中的产业都送给了赵爽。这么明显的挑拨离间你看不出来么?他人虽然在三川,可一双眼睛始终看着关中,就等着你们打起来。”
华阳太后话语有些急促,可昌平君却是不以为然。
“吕不韦现在已经是一头死老虎,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威风,又能如何?太王太后不必担心。”
现在的昌平君已经是秦国的丞相,再也不是当年需要华阳太后羽翼庇护的唯唯诺诺的楚国公子了。
华阳太后感觉到了无力。吕不韦被逐后,楚系势力越发壮大,昌平君府门庭若市,可昌平君却没有看见这繁盛后的危机。
“赵爽虽然不在朝中任职,可是一任封君,拥三万户食邑,据庸地、南郑地数百里土地,如今又要搞什么商路……在咸阳城中,世族子弟多仰其鼻息,宗室之中不少耆老少壮都与其走得很近,而在军中更不乏其部众。他以时日,赵爽一朝进入朝堂,必将一呼百应,乃是我楚系巨患。”
说到这里,昌平君俯身拱手。
“太王太后就算不为臣着想,也该为长公子扶苏着想。趁其还未成巨患,先削弱其势力。”
昌平君说得头头是道,可华阳太后心中却是微微叹息了一声。
“可结果呢?你成了么?”
“这……”
“你一番举动,不但没有削弱赵爽的势力,更是让他取得了大功。凡是此次跟随杨端和北上的重甲军士兵,虽未人人进爵,可皆赐了一顷地。”
秦国的二十等军功爵位制,最低一等的公士便是赐地一顷、宅一方和一个仆人。基本上,公士已经可以做到半脱产了,不用整日劳作田野。而到了第四等不更之后,更是可以免充更卒,成为专业的武士。
不必费心劳作,依靠军功积累财货,然后购买更加精锐的武器和盔甲,乃至于战马与战车。
秦国靠着基数庞大的中下层军爵士,建立了一支百战之师。而反过来,这些底层数量庞大的军功贵族也渐渐聚集起来。
而随着这条进爵线路越往上,便越难晋升。中等的爵位尚且有不少人,可是左庶长以上的高爵则数量相当稀少,更不要说顶爵的关内侯与彻侯了。
正常人想要从第一爵升到顶爵,也只是在理论上。商君当年设计这套制度的时候,为了防止贵族钻空子,也为了不让顶层爵位人数太多,影响到这套制度的运行,而让中高等级的爵位晋升变得艰难无比,有着很多硬性规定。
基本上,除了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当上丞相自带侯爵,宗室之中德高望重的长者退休的时候会给个虚爵之类的荣誉性赐予,纯靠军功升到满级,几乎不可能。
当然,也有例外。
昔年白起为何会死?因为他真的靠军功就能升到满级。
白起百战百赏,已经赏无可赏了么?事实上,历代秦王,对于高等爵位的授予都相当审慎。白起长时间都是左庶长,就算是最后,也只封了武安君。
白起不是赏无可赏,而是当年秦昭襄王根本没有把应给白起的给他。
百年以来,秦国内部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军功贵族势力。
依靠战功而兴,自然这些军功贵族也会依靠能打胜仗的将军。
白起长年征战,百战百胜,在这些军功贵族之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与威信同时,早就应该赐侯封国了。
可若是一朝赐侯封国,这些军功贵族聚拢在他身边,之后何人可制?
当然,这样如开挂般影响军功制度的例子毕竟是极其少数,像是白起这样的绝世之将数百年来也没有几个。绝大多数时候,善战的将军都对这套军功爵位制度带有正循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