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他怎么这么说,为什么和我说的不—样?
李公甫惊了。因为许仙现在说的,和他说的不—样。竟然一点儿也没有提到妖怪。为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是娇容的弟弟,我这么信任他……
许仙察觉了李公甫的心烦意乱,回了他一个以后与你解释的眼神,静静等着老者的答复。
那老者眉头紧锁,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全迁。”许仙想了想说。
老者听了,却对唐知县说:“唐县,这事你务必抓紧,尽快抓住他们。”老者杀机旺盛。
这古代不比现代,迁移百姓可不单单是耗费粮草,耗费的更加是人命。
就是一百多年后,西方进入工业时代,其奴隶贸易在路上,便差不多死掉—半的奴隶。
朱元璋虽然不是西方的奴隶主,更是对百姓多加照顾,但是十停死去一、二停还是有的。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病害、水土,甚至是风水都可以夺去人命。
而这时代,人口并不富裕。只有五六千万人,实在是挥霍不得。
“汉文,为什么你和我说的不一样?”出了县衙,李公甫便追问许仙。那委曲的样子,简直就像个受委曲的小姑娘。
第16章、贵人现身上京前
许仙说:“李大哥,有些事咱们知道就可以了,官面上并不—定需要说出来。也许真的只是那些世家大族呢?”
许仙只想他们过上平静的生活,并不想他们惹麻烦。有一个不喜鬼神的皇帝,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李公甫想了想,后怕地点点头说:“嗯。到底是读书人,我怎么忘了当今陛下是不喜鬼神的。”显然他也是知道朱元璋敢把“神仙”发配的往事的,毕竟朱元璋从来没有隐藏过他的贫穷往事。
体制中人,都深知朱元璋的脾气,那对不合他心意的人下起手来,绝对是冷酷无情……想到这,李公甫更是对许仙感激不已。“汉文啊!你比我更适合这官场。”
这是夸人,还是骂人?
不等许仙动问,李公甫便急急安排差人去了。县太爷下了严令,又有大官来,他自然有心表现。
只是安排了人,他又不放心回转回来,小声问道:“汉文哪?可若是万—……”
许仙笑笑说:“所以我要与李大哥一起去啊!”
“你?行不行啊?”
“男人,是不能说不行的,李大哥。”许仙故意笑着,“我乃读书人,自有—身浩然正气,群妖辟易。”
不是许仙爱现,实在是没有了白素贞,他不出手。万—这李公甫见到妖后,变得无厘头起来,上前拼命。许仙自问还没有下地府的本事。
不,是在他还没有完全掌握轮回,他连靠近地府都不会。好容易拼命得来的大杀招,进了地府会不会失去,这个险,他不敢。
读书人的浩然正气便成了他最好的掩护,没有人会夺,也符合他的身份,总比那因为吃了照妖镜要安全多了。
你,一介凡人都可以靠吞食照妖镜有了神通威能,那么我们吃了你,会不会也有?
这个险,许仙实在是冒不得。唐僧之所以敢,是因为他有孙悟空,有漫天神佛做靠山。
“自己呢?也许到死都不能说吧!”许仙苦笑着,只是当日忙着与照妖镜拼命,却一点儿也不知道有一只猫也经知道了。
“可是你真的行吗?”李公甫虽然有了许仙的保证,但是他还是无法心安,走一路,说—路。一颗心忐忑不安的很。
“也许不是什么妖物,而仅仅是大世家所为。”许仙的保证已然说了无数次,没奈何也只有拿这个可能安慰。
“不是妖就好,希望不是。”李公甫还在念叨,不过他已经安心不少,显然比起妖来,他更愿意是人。
“我也希望啊!”许仙同样小声说着。
在他们离去不久,县衙内,驴脸老者已是吃了茶,目光闪烁地思索着什么。
那县官坐都不敢坐,低垂着双手,随时等候老者的吩咐。
过了盏茶时间,那老者开口问道:“方才那读书人还是个童生吧!”
“啊!是的。”县官身体—抖,立即回复。
都做了一方父母官了,还这么怕自己,其胆量还不如—个没有功名的童生,这让老者很是不满。不过老者还没有说什么,那县官立即道:“这士子事,学政想必知道,臣已经派人去叫了,想必……”
话没有说完,便有一七品补子官进来。“臣……”
正欲施礼,那老者一摆手。“好了,不必了。”
看出老者的不耐,唐县官立即说道:“王大人,是这样……”便是简短说了一下刚才。
学政想了—下说:“哦,这人进的是族学,姓许名仙字汉文。”
“他也是世家子?”老者点点头,没让学政回答,又说,“继续。”
那学政说:“这许仙一家倒是凄惨。洪武四年大水,好容易躲过,其后起瘟,父母早亡。洪武八年又见大水,后又起了瘟,这许仙差一点便去了……臣还听说,这一次其族人还收回了他们的族田。”
老者又点了点头,发问道:“他的学识不好吗?”
学政并不知道老朱的意思,只能实话实说道:“汉文以前是很聪慧好学的,只是父母亡故,据说他把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医学上。”
“嗯,倒是个孝顺的孩子。”老者点点头。
能让官府自称为臣,又长了—张驴脸的……没错,这人就是朱元璋了。老朱突然来,又突然走,可是吓死了这钱塘的官们。
—直到老朱离开都有了一时三刻了,这县官端茶的手都在打摆子。
王学政问道:“唐大人,陛下不是应是在祭祖吗?怎么来了钱塘?”
唐县官说:“谁知道。总之是完成陛下的旨意,让那许仙去科考了。”
“这是为何?陛下为什么单单点明一童子入京科考。”王学政不明白了。
这科考自有制度,明朝读书人先要在州里考,考生统称为童生,考中了就成为我们熟知的秀才。更高一级的考试叫乡试,是省里的考试,要是考中了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三元里的第一元)。要是考中了举人,就可以去京城参加会试,考中了的不叫我们常说的进士,而叫贡生,第一名叫会元(三元里的第二元)。
然后就可以去参加殿试(顾名思义在皇帝眼皮底下考),考中的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状元(三元里的最后一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进翰林院。二甲前十二名,叫庶吉士,经过学习也可以进翰林院,三甲和其他二甲只能分配到地方或中央六部(除少数人)。
当然,有老朱亲自点名,那自是不同了。
只是为什么?为什么要有这三级跳?
钱塘距金陵是不远,但是祭祀不做,只为了这三级跳?
不明白,实在是想不明白。
唐县官说:“因为敢言。”他没有讲为什么,而是说道,“王大人可知国子学官李思迪和马懿二人。”
“陛下召儒臣谈论治国之道,大家畅所欲言,只有国子学官李思迪和马懿沉默不语。陛下极不高兴,把他们给贬了。之后,在下发给国子监的‘通报’中说:身为人师,应该‘模范其志,竭胸中所有,发世之良能,不隐而训……’李思迪和马懿,出身草野,能与皇帝议论国事,皇帝这么虚心请教,他们竟连一句话都不愿说,对皇帝尚且如此,还能指望他们尽心尽力教学生吗?”
身为学政,王学政感同身受说:“是啊!我等虽为学官,但也不过是些‘高级教师’罢了,陛下的标准也太高了,除了关注国计民生,还要具备参政议政的素质。”
第17章、梧桐木中神鸟家
王学政这话已经有些抱怨了。
不过,呵呵,可以想见,那些生活在洪武朝的老师,尤其整天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晃悠的国子学官们,日子真心是如履薄冰呀!
“陛下求贤若渴。”唐县令拍了老朱下马屁,也是在打圆场。
王学政打了个激零。非议皇上啊!这可是要了老命的。“大人!”一张脸简直变成了苦瓜。
“我什么都没听到。”唐县令并没有为难自己的这位同僚。
知道没有为难自己的意思,王学政松了口气,立即问道:“陛下这是……”
“不错,要对世家开刀了。”唐县令很肯定。
与此同时,老朱带着孙子正往回赶,祭祖的礼仪,只有太子是不够的。
老朱会带的孙子只有一个皇太孙朱允文。
朱允文的陪伴让老朱那颗杀戮的心多少有了点平静。
“爷爷,您是要用他吗?”朱允文问道。
老朱说:“你怎么看。”
“我?我当然是希望他来京的了。”朱允文说。
老朱听了,呵呵—笑,却没有说什么。
在老朱祖父二人回京的时候,李公甫他们一应人却是埋伏了起来。
有老朱的“简在帝心”,地方官们自然是把自己能使的力气尽皆用上。
他们这一出手,那这个案子的领军人物可就不再是李公甫这么一个小小的捕快。只不过虽然是县令管事,具体做事的也还是李公甫他们。
一应捕快差人尽皆埋伏在草丛树丛里,在那偏僻的路上,孤零零一个人行走着,那就是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