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有点大材小用了,但对李鸿运来说,他此时的唯一目标就是成功通关、赢得玄武门之变。
第二次失败,是因为窦建德莫名其妙地早了三天赶到虎牢关,先一步占据了关城。
李鸿运瞬间傻眼,原定的剧本全部作废。
在窦建德的优势兵力之下,梁军虽然作战英勇,但却仍旧难以阻止敌人来到洛阳城下与王世充合兵。
李鸿运只好再次重新开始。
他复盘了一下原因,发现是不是因为窦建德早了,而是他晚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镇守虎牢关的将领先一步投降了梁朝,所以秦王才日夜兼程、以最快的组织精锐骑兵前往虎牢关接手。
但这次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将领竟然犹豫了,一直到三天后才下定决心要投降梁朝。
所以等李鸿运扮演的齐王接到消息赶过去的时候,已经晚了。
李鸿运很气,他分析了一下原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可能是自己的威望仍旧不如历史上真正的秦王,尤其是在礼贤下士、赏罚分明这方面的名声,不如秦王。
所以这名虎牢关的守军将领才会犹豫,可能是觉得自己来到齐王手下之后不见得会获得足够的优待。
第二个可能是他没有主动地派人去游说、策反,而是被动等待。
史料上记载了虎牢关守将献关的事情,但却并没有说这名守将的心路历程。
李鸿运之前下意识地以为他是来主动投效的,此时一想,却觉得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这背后,很可能也是秦王强大情报能力的体现。
于是这次,他派人以重金前去说降,兵贵神速,总算是先一步占据了虎牢关。
第三次,李鸿运如愿和窦建德在虎牢关对峙。
结果没想到,对峙到一半,探马突然来报,窦建德跑了!
李鸿运大惊,带兵追击,这才发现原来窦建德真的放弃了洛阳的王世充,转而采用了凌敬“逾太行、入上党”的计策,转而去进攻河东。
趁着梁军与王世充纠缠不清,窦建德决定先一步动身,去抢地盘。
李鸿运有点懵逼,不对啊!剧本不是这样的啊!
之前他扮演窦建德的时候,对那边的情况十分了解。
按理说,窦建德手下的诸将不是都被王世充给买通了吗?不是强烈反对这个计划吗?
窦建德误以为手下战意昂扬,这才没有采用这个计划、而是继续强攻虎牢关吗?
怎么这次剧本又变了?
李鸿运苦思冥想一番之后意识到,或许……那些明面上都是被王世充收买的将领,背后未必没有秦王的影子!
显然,这种情报和策反工作完全寄希望于别人,是极度不可控的。
想要尽可能地让对手始终按照自己的规划行动,最稳妥的办法,还是自己亲自去建立一个强大的情报网。
探听、策反、谋划……只有将这些事情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确保每一步都在自己的计划之内。
于是,李鸿运重新开始。
这次他开始着重布置情报网络,亲自过问往窦建德军中安插间谍的事情,在对峙期间不仅注重骑兵袭扰,还注重情报工作。
第四次,原本一切顺利,但在冲击王世充本阵的时候,双方陷入激战。
结果打着打着,一支军队突然哗变,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的梁军突然被反包,而李鸿运自己也在乱军之中战死。
梁军于是彻底崩溃。
李鸿运再度气呼呼地复盘,这才发现,这次崩溃竟然是因为一个很小的事情。
是他没有做到赏罚分明。
之前平薛举、平刘武周宋金刚的大战中,他虽然作战勇勐、身先士卒,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权威,将兵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对于战后的封赏,他却并未太多过问。
在接受了梁高祖的赏赐之后,他只是大略地看了一下手下人交上来的封赏名单,觉得没什么大错,就执行下去了。
可他并不知道,这份封赏名单上其实有许多并不合理的地方。
在大战中,许多基层军官打了硬仗,却没有得到足够优握的封赏;而一些关系户看起来作用很大,实际上战绩却多有夸大,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封赏。
而有的时候,打了硬仗没有太多战果,朝廷也没有那么多的赏赐,李鸿运也并没有选择自己补齐赏赐,而是就凑合着把朝廷给的赏赐分了。
在他刚开始领兵的时候,这个问题还并未显现。
因为士兵们对未来还有期待,毕竟此时还在一直打胜仗,士兵们觉得以后还有封赏的机会。
但在接连打完薛举、刘武周这两大强敌之后,封赏问题仍旧存在,于是,许多士兵的积怨就深了。
再加上李鸿运并未打散编制,仍旧让许多降将率领旧部,就更加剧了这种风险。
这次重来,李鸿运改掉了这些问题,赏罚分明。
不仅在战斗过程中始终关注每一名中层、基层将领的具体任务和执行情况,也对之后的封赏严格过问。
有功之人重赏,有过之人重罚,赏罚分明,恩威并施。
而对于那些在提交军功时有自己小心思的人,就小施惩戒,严加敲打。
如果将士们战功卓着,而战利品却不够多、朝廷的赏赐也不够,那就自掏腰包封赏将士们。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三军用命、拼死争先。
否则,在打到关键时刻,就极有可能又因为某支部队的突然哗变,让一场大战都功亏一篑。
……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每次尝试李鸿运都能找到一块新的短板。
他不断地通过更换天赋技能或是利用自己熟知历史并且可以无限重来的优势,补齐这些短板。
终于,他靠着各种天赋技能以及自己的不断学习,将这个世界的齐王打造成了一个全能的多边形战士。
可以运筹帷幄、算好对方的每一步行动、制定完美的作战计划;
可以带着尉迟敬德等勐将冲锋陷阵,箭法如神、箭不虚发;
可以构建强大的情报网络,甚至能够策反对方的将领;
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将士们无比敬佩。
凭借着绝对的硬实力,李鸿运终于打赢了虎牢关之战,并一战擒双王,立下了赫赫战功。
梁高祖大喜,将他封为天策上将,统领天策府。
但接下来的刘黑闼之叛,梁高祖却并未再让齐王领兵,而是让秦王前去平定。
于是,朝中也出现了太子、秦王、齐王三足鼎立的局面。
太子的地位母庸置疑,梁高祖就算硬抬,也会把太子抬到最高的位置上。
秦王虽然没有像真正的历史上一样立下那么大的战功,但他在几次大战中都有参与,而且他不是像历史上的齐王那样简单地打个酱油,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军中深受爱戴。
在梁高祖的刻意平衡之下,秦王拿下刘黑闼,平定河北,在战功上虽然略逊于齐王,但也颇有势力。
至于李鸿运扮演的齐王就更不用说,一战擒双王、封无可封,再加上运筹帷幄、赏罚分明,手下的文臣武将足以与秦王分庭抗礼。
而后,突厥人开始进犯。
秦王、齐王各领一支人马讨伐,突厥望风而逃。
五陇坂之战,秦王与齐王两骑并出、渡过沟水,颉利可汗吓得连夜逃遁,李鸿运准备好的种种计谋,甚至压根没有派上用场。
但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了。
秦王的功劳虽然大多都被李鸿运抢先一步占住了,但秦王的能力和威望还在。
他手下仍旧有秦叔宝等一众武将,也有许多名臣辅左。虽然跟真实历史上天策府群星闪耀的情况有差别,但实力仍旧不容小觑。
而且,这次天策府的光芒不再那么耀眼,所以梁高祖也不再将打压的重点放在他的身上。
反而是李鸿运扮演的齐王,受到了更多的打压。
显然,在一统天下之后,梁高祖对齐王的提防反而超过了秦王。
因为梁高祖突然意识到,这个儿子实在是太可怕了!
早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准确地预言了乱世中的局势,之后更是用兵如神、平定天下。
本以为秦王就是不世出的绝世天才,可没想到跟齐王一比,也只能暗然失色,踏踏实实地打辅助。
这样的一个儿子,对他的皇位将是多大的威胁!
既然秦王能算出刘武周、窦建德的失败,还能算出薛举的死期,那他未必就不能算出自己这个父皇的死期。
“多智而近妖”的形象,给曾经的敌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而现在,这种恐慌终于来到了梁高祖的身上。
梁高祖开始不断地敲打齐王,太子当然也联合张婕妤、尹德妃等宠妃一起在梁高祖耳边吹风。
反倒是秦王经常给齐王说好话。
毕竟秦王虽然被齐王一直压制着,但对于这个多智而近妖的亲弟弟,他还是发自内心敬佩的,认为只要兄弟齐心,就可以治理好这个偌大的国家。
但这个行为,反而让梁高祖更加警惕。
因为谁都能看出来秦王和齐王的强大,如果这两人联合起来,别说是太子了,就连梁高祖的位置都会被轻易地掀翻。
于是,梁高祖开始明目张胆地拉偏架,同时把秦王和齐王一起打压。
相似小说推荐
-
异维度游戏 (最终永恒) 起点VIP2022-12-28完结 10W收藏8.56万总推荐星海漫游,时空穿梭,机械科技,目标是未知的星辰大海!无意间得到了一...
-
现实世界模拟器 (南山北雁) 起点VIP2023-01-31完结172.14万字 2.51万总推荐在一个广阔无垠的银白空间内,方瑜看着自己身上穿着的黑色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