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逃逸计划后,蓝星未来十年内,海平面会上升312米,十年后,大部分陆地均将被海洋淹没,并且在极端温度下,形成冰架,请尽快执行南球北调工作,转移人员进入地下城,根据分析,十年后,地表生物将彻底灭绝”
莫斯的合成声音在科研所内回荡,虽然它讲的是中文,但各国委员的耳朵上,都戴了同步音译蓝牙,所以,莫斯的话,早已被同步翻译成他们自己的母语,被他们接收。
莫斯的汇报完毕后,科研所上所有委员却没一个人说话,大家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最后,还是白美国的常任理事——奥托尔开口打破了沉默。
流利的英语在他出口之后,就被同步音译蓝牙转换成了各国委员的母语,实现无缝对接。
“......根据moss的统计,看来,地下城移民计划要准备开始了”
奥托尔语气中带着些感慨。
虽然这个计划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定好了,但是一晃眼,原本还只是草案的计划,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了,他不得不感慨。
奥托尔的话让在座的这些人也纷纷活跃了起来。
另一位白熊国的常任委员——维尔苏对着周利剑开口说道。
“周,我的朋友,领航员空间站是否已经过检测,能否正常运行”
周利剑听到维尔苏的问话,点了点头。
自从联合国成立后,五大常任理事国,成为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并且各自负责把控一些重点项目。
像行星发动机就是五大国协同完成的。
人工智能终端——moss是由白美国主导,华夏国和白熊国辅助下完成,有了这个人工智能终端之后,一度将整个蓝星的算力拉升了一个大台阶。
白熊国主导的是休眠及反物质技术,像休眠仓以及反物质武器等相关技术就是以他们为主导,其中休眠技术,华夏国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枫叶国主导的是食物合成及能源开发技术,正是他们开发出的简易蛋白合成技术,以及华夏国提供的淀粉合成和地下热能转换技术让生存在地下城内的35亿人民获得了最基本的生存保证。
高卢国主导的是轨道交通技术,像汽车方向球技术,新型重卡,地下环形轨道列车,都是由高卢國做主导進行研發
虽然汽车方向球技术也是华夏国研发的,环形轨道也基本是华夏国建设的。
而华夏国负责的是“领航员”国际空间站建设,这个空间站是华夏国带领各国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建设完成,它的任务就是作为领航者和探索者,引领蓝星驶向新家园!
在这其中,华夏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因此,五大理事国内,隐隐的便以華夏国理事为首,这让白美国一度不愿意接受。
这也是今天会在华夏国首都举行联合国会议的原因。
自从半个世纪前,各国的科学家都纷纷发现太阳正在急速老化,在经过重复确认和计算后,人类无奈的发现,这就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经过严格的推算,太阳预计会在百年后,彻底爆发膨胀,将蓝星吞噬。
至此,所有国家在巅峰会议之后,便成立了联合国,摒弃前嫌,群策其力,只为保证人类可以在这前所未有的可怕灾难中生存下来。
也正是在这样的通力合作下,科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无数科研瓶颈在短短十几年内迅速破开。
不过半个世纪,2058年的科技力量的发展就远超之前的所有总和。
而这个年代,也被人类称之为“流浪时代”。
第十章 流浪蓝星计划
会议上,大家纷纷开始发言,关于蓝星接下去的走向,便在这次会议中逐渐形成章程。
会议结束后,在联合国联合发布的指令下。
“流浪蓝星法”迅速推出!
联合国所有幸存的人类,均要准守这个新时代的法律准则。
并且,地表开始大规模迁移计划。
所有幸存者将会被转移至地下城。
但因为地下城内空间有限,当时全球近一百亿人口,仅有35亿人能获得进入地下城居住的机会。
除开一些规定俗成的原因之外,地下城剩余可分配的就只有20多亿个名额。
而这20亿的名额,却要从那近乎70~80亿的人员中抽取。
进入地下城的名额获取资格也已经定下,采取抽签名额。
抽签不分家庭,不分血缘,每个人都是个体,获得进入地下城的几率都是50%
在这个规定定下后,原本经过南球北调计划的幸存者内爆发出了一场意料之中的暴乱。
但这个暴乱在moss的观察和计算内,就像是一场闹剧一般。
最后无奈的牺牲了一部分人之后,这场暴乱就被压制了下来。
获得进入地下城名额的人脸上的表情各异。
有开心的,有失落的,也有绝望的。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苟且而活。
在地下城运行一年后的数据统计显示,明明在名额已经全部发送完毕的情况下,最后在转移进入地下城的时候。
原定的35亿名额,最终却只进去了34.2亿。
有约八千万人不知为何,放弃了进入地下城的资格。
而在进入地下城后,又爆发了好几次的精神失控狂潮。
自杀,破坏等等。
等到地下城趋于稳定之后,又有三千多万的人在这场“适者生存”的淘汰赛中消逝。
登陆在籍的35亿人,现在实际上,却只有33.9亿多的幸存者。
而那些没有获得进入地下城资格的人和放弃进入地下城的人,则成为了时代遗弃者,散落在了地表上的世界各地。
在蓝星进入流浪阶段后,这些遗弃者的生命就将进入倒计时。
这将是整个人类种族的一首挽歌!
地下城的资格抽取闹得轰轰烈烈。
会议结束后,所有的行星发动机开始在技术人员的程序调整下,开始改变喷射角度。
自转停止之后,接下去,它们就会在程序员的操作下,在到达地球合适的发射窗口后。
通过全力喷射产生推力,并借助太阳引力,将蓝星从引力轨道中以抛物线飞行角度“飞”向太阳系的边缘。
在行星发动机的推动下,虽然蓝星可以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但这显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在这个过程中,蓝星只能以匀速提升的速度,缓慢的挣脱太阳的引力轨道,向着引力轨道的边缘滑行。
从宇宙中看过去的话,整个过程就像是太阳把“蓝星”当做一颗链子球一般绕着圈甩出去一样。
只有脱离了太阳系,真正脱离太阳这颗恒星后,蓝星才会开始缓慢加速,一直加速到光速的0.5%,即1500公里/秒。
这个阶段被称之为流浪时代(加速)阶段,这个阶段预计长达五百年,才能将达到加速的最高限值。
之后,蓝星会以这个速度滑行一千三百年,走完三分之二的路程,在即将抵达比邻星的时候,开始掉头,在宇宙中划出一道弧度,调转发动机的方向,背对着比邻星,催动离子喷射火焰,开始长达五百年的减速。
五百年减速之后,再用一百年的时间,慢慢泊入比邻星的恒星轨道,成为它的一颗行星,进入新家园。
整个过程历经两千五百年。
这就是流浪蓝星计划。
所以,蓝星停止自转,甚至还算不上计划的正式开始。
只有开始脱离太阳轨道的那一刻,上下贯穿几百代人的流浪蓝星逃亡之旅才刚刚开始!
行星发动机的角度改变,引起的变量显然是巨大的。
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因为大陆受到的推力方向改变,引起大洋和大陆板块之间的撞击。
导致北半球的海浪在这一变化之下,直接掀起了滔天巨浪!
所有临海的陆地面临的都是几近高达百米的巨浪侵袭。
还好,这些地区的人员都已经被提前疏散,所以,这些巨浪就只是将这些空无一人城市,冲刷的愈发狼藉。
浪潮过去之处,所有的摩天大楼在这一刻都被拦腰冲断,再然后拔地而起,只留下一片光秃秃的地皮。
这个变化,席卷了整个北半球的沿海地区。
而身处大洋内部的方瑜,自然也不例外。
三天。
方瑜已经在海岛待了三天,今天就是第三天。
这三天里,他一直处于夕阳之下。
整个海岛,除了海浪依然在不断的拍打着沙滩外,其他的一切似乎都被定格了。
在这始终不肯落下的夕阳下,方瑜都有种陷入无限夕阳的循环中一样。
感觉整个人的生物钟都彻底凌乱了。
但是,也托这个的福。
这三天,方瑜不会因为光照的原因而无法工作。
防护服的气弹已经充了三次了。
因为空气中的氧氣還是有點稀薄的模样,在不睡觉的时候,还能忍受,但在睡觉的时候,为了舒适以及不至于睡到缺氧而死,方瑜这三天的睡觉时间,都是穿着防护服睡的。
穿着衣服睡觉虽然有点不太舒服,但防护服穿戴好后,恒温恒湿让方瑜免收气候的干扰,充足的氧气可以让方瑜的大脑获得充分的休息和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