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围棋传奇 (七死八活)


  “呵呵现在看来,小常那还是好孩子呀,至少还没学会某些人的厚脸皮。”
  这样的含沙射影当然就太明显了,老聂顿时大怒:
  “马小你啥意思?”
  马小做惊讶状:“咦?老聂你难道还不知道,今天这盘也算是大胜负呀,胜者就是新一期等级分第一。”
  “我知道呀,不过这和小常状态低迷有什么关系,还有你刚才说啥,什么厚脸皮薄脸皮的,马小你给我说清楚。”
  马晓飞笑道:“呵呵老聂你也不想想,面对人家襄屏堂堂五冠王,小常好意思拿这个第一吗?就算他今天赢下比赛蝉联第一,他难道就不怕挨棋迷骂吗?”
  马小顿了一顿:“如果换成我是小常的话,那我肯定是不好意思拿这个第一的,既然不好意思,那这棋下起来肯定就别扭呀,所以在我看来,小常今天状态低迷,那简直太正常不过了,不过这也证明他还是个好孩子。”
  “呵呵呵......”
  “嘻嘻嘻......”
  听了马晓飞的话以后,记者群那边发出一阵轻笑,而听到这样的说辞,老聂也无话可说了,毕竟理虽然歪,但听起来也有一定道理的样子。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呢?说实话在最开始的时候,李襄屏也并不知道,不过等到棋局结束,常浩同学一副如其重负的表情,他甚至常常舒了一口气。
  到这时候李襄屏才隐隐觉得:可能真相就是像马晓飞说的那样子,对于常浩来说,那个什么等级分第一其实并非荣誉,反倒像是一个包袱。
  “嗯,帮他卸掉一个包袱,那我今天算不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呢.....”
  带着这种奇葩的念头,李襄屏来到观战室,关注另外一场比赛了。
  他和常浩的比赛结束得比较早,4点零几分就结束了,等他和众人混在一块观战的时候,周鹤洋VS古大力那盘刚刚进入大官子阶段。
  “襄屏,你觉得这盘怎么样?”
  面对张大记者的询问,李襄屏对这棋盘判断一会,然后笑着回答道: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那我可能要准备和古哥的比赛了。”
  不过人类棋手的比赛就是这样,等时间过了4点半,李襄屏再次开口道:
  “嗯?从这段进程来看,那我可能要做好两手准备了。”
  等时间来到下午5点,李襄屏发现历史还是有一定惯性的,在真实历史中,这次就是周鹤洋获得挑战权的,而现在,貌似他已经逆转古大力,自己将在后天的比赛中遇到他。
  “呵呵,没啥好说的,我要准备和济公的比赛了。”


第344章 厚重流的没落
  在第4轮比赛和第5轮比赛之间有一个休息日,这一天也正好是国庆,于是李襄屏就在家待着,备战第2天的挑战者决定战。
  “厚重型,这最后一位对手,那可是最典型的厚重型棋风呀,这种风格的棋手,到后世却是越来越少了,对了定庵兄,在中古棋中,可有类似风格的棋手?”
  作为李襄屏的外挂,那老施当然对周鹤洋九段有所了解,因此在听了李襄屏的话后,老施笑道:
  “中古棋中,棋风浑厚者亦有不少,然而厚重如你明日此位对手,那定庵却是真没见过。”
  “那中古棋中谁算棋风浑厚呀?徐星友?程兰如?”
  “不,星友前辈只是棋风醇正,你可以认为他于围棋之道,算是得一个“正”字,真正棋风浑厚者,那可能还要属兰如先生。”
  李襄屏听了一笑,中古棋由于规则问题,这就让棋手大多好战,也正是因为好战,那当然就没有多少所谓的“厚重型”棋风。
  比如两人正在谈论的程兰如前辈,正是这位老兄,和老施共同演绎了那盘“九龙共舞”的著名大杀棋,然而就他这样的,在老施眼中居然也是“棋风浑厚”。
  不过在这个时候,李襄屏感兴趣的不是程兰如先生算什么棋风。
  他更感兴趣的是:在过去的岁月,也就是在以日本围棋为主流的时代,类似周鹤洋九段这种风格的棋手可是大有人在呀,说这种“厚重型”是当年围棋界的最主流都不为过,并且在这期间,也涌现出很多著名高手和代表人物。
  而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李襄屏认为是两个,第一个是林海峰先生,第二个则是藤泽秀行老神棍。
  林先生当然没啥好说,绰号“二枚腰”的他一直就是厚实型棋风最典型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李襄屏说“厚实型”算是过去的最主流就是这意思了,要知道林先生的巅峰期可是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然而等到李沧浩崛起呢?
  大李刚在世界棋坛崭露头角时候可是说过:他学棋时最欣赏的就是林先生和老聂那样的风格,这其中尤其是林先生,希望自己将来能下出像他那样的棋----
  大李这话可能有点客套的成分,但至少没有说谎,毕竟从他的风格来看,虽然没有“厚”成林先生那样吧,但早年的他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影子。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家可以认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新世纪初,“厚重型”一直是围棋界的主要流派。
  而除了林海峰先生之外,“厚重型”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就是藤泽秀行先生。别看老神棍被人称作是什么“华丽秀行”吧,然而李襄屏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这位也是实打实的厚重流代表呀。
  这位的棋到底有多厚重?李襄屏举一个例子也许就很能说明问题。
  嗯,这件事是李襄屏亲身经历过的,他忘记是自己八岁还是九岁的时候,也就是他刚刚正规学棋没多久的那会,他在那个时候看过老神棍的一盘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嗯,老神棍那盘棋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林海峰先生,那盘棋的结果是老神棍输了,他是在大优局面下被林先生逆转。不过老神棍输棋不是重点,逆转也不是重点,真正让李襄屏一直记忆犹新的是两人赛后的复盘:
  由于在行至100多手的时候,老神棍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优势,并且他这个优势,属于大家常说的那种“空多棋又厚”的优势,执黑的老神棍不仅实空明显领先,并且林先生的白棋还有一块孤棋,是非常好判断的简明优势。
  嗯,可能因为是那盘棋最后是林先生赢了吧,也可能是那个年代的人都比较客气,因此两人复盘时候探讨的,不是林先生该如果如果逆转,而是老神棍该怎样下才能最好的保持优势。
  也正是林先生在赛后提出的一个方案让李襄屏一直印象深刻了:
  林先生赛后认为,在全局100多手的时候,黑棋根本就别去攻击白棋那块弱棋,,只要加补一手稳稳吃住边上的两枚白子,那黑棋无论如何都输不出去-----
  说实话刚看到棋书上那个变化图的时候,李襄屏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林先生说的那两枚白子,黑棋就算不加补一手也跑不了的。
  在那个局部,白棋如果逃跑的话,那么黑棋存在一个“二路连扳然后一路滚打包收”的手段(这是一个属于业余有段棋友就必须掌握的手段),因为有这样一个手筋的存在,那两枚白子根本跑不了。
  不用补的地方加补一手,当时的李襄屏表示完全理解不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方案,却得到当时另外一位对局者的大加赞赏-----
  李襄屏看的那盘棋,其实就是老神棍自己解说的,算是他的自战解说吧。老神棍具体怎么说李襄屏已经不记得了,总之对于林先生的那个方案,老神棍是极为认同,在那里堆砌了很多誉美之辞,什么“不亏是二枚腰林先生”,“深得棋之三味”之类,并且他认为林先生的那个方案,确实是当时局面保持优势的最佳方案。
  最开始李襄屏完全不理解,不过等他到了10岁以后,等他接受正规训练已经一年多,他却慢慢有点理解那个变化了。
  想想也是,李襄屏学棋指出,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呀,那时候虽然“韩流”渐起吧,但“日本流”其实还是世界棋坛的主流,至少李襄屏看的棋书,教他学棋的老师,很多都在讲述日本流的固有观点。
  想想在过去的日本棋坛,连“闲着之妙手”这类奇葩都能被他们整了出来,那么出现林先生的“无棋自补”,并且这种思想还大受赞赏,这当然就非常正常。
  不过李襄屏接受这种思想并没多长时间,等他年纪再大一点,到了十一,二岁,等他快要摸到职业门槛的时候,他又慢慢不能接受这种思想了。
  他不能接受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那个时期,李襄屏在训练比赛时候偶尔也会想去装装逼,下下这种高棋的,比如也来个什么“后发制人”或者“无棋自补”之类。
  然而他很悲哀的发现:自己如果这样下的话,那却是怎么都赢不了棋。
  等到李襄屏年纪再大一点,他却是对这种下法碰都不碰了-----
  这时却不仅只因为他自己这样下赢不了棋,而是周围学棋的人,乃至整个世界棋坛,貌似都已经很少见到这种下法,这种“厚重型”风格渐渐没落。
  日韩棋坛的情况就不去说它了,就拿国内棋坛来说,“小龙辈”还有周鹤洋这样的典型“厚实型”,到了“小虎辈”,厚重型的棋手也有,比如孔二杰和胡耀宇,不过他们的风格已经没有周鹤洋九段那么明显。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