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是,大竹英雄先生虽然也认同这是一步好棋,但却似乎不怎么认同林先生的说法,他横了林先生一眼然后说道:
“哦?林先生认为这像“耳赤之妙手”吗?我却有不同看法。”
“嗯?大竹先生的意思是.......”
大竹英雄叹一口气:“看到这一手棋,我倒想起丈和前辈曾说过的一席话,丈和棋圣曾言:不攻,不杀,不活,不围,此为围棋之最高境界,林先生你看这手棋,是不是已经有了点这个神韵呢?”
这个评价当然就更高了,比“耳赤之妙手”的评价还要更高,林先生听了露出笑容:“哈哈不错不错,不攻,不杀,不活,不围,这手棋的确同时做到了这四点,好棋啊!今天哪怕是只看到这一手棋,就已经不虚此行。”
两位老前辈怎么商业互吹暂且不提,到这个时候,对局室内的李襄屏也差不多读懂这手棋了,而读懂之后的李襄屏同样升起一种很玄妙的感觉,他感觉自己在看懂这手棋之后,仿佛连自己的境界都有所提高。
那么老施这手棋到底下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这么多棋手在看懂这手棋之后,都会对它赞叹不已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那还是要重新梳理一下之前的局面。
这盘棋下到70手棋左右的时候,由于赵治勋先生之前一连串朴实而又凶狠的下法,让白棋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下到这个时候,白棋居然还没有一块像样的基本功,因此在施大棋圣这手棋之前,谁都认为白棋需要“围”一手,好歹先维持一下实地的平衡再说,否则的话越到后面,可能连“围”的机会都没有,因为随着棋盘上的棋子增多,那么单纯围地的话只会越围越小。
又因为在这手棋之前,黑棋已经把自己棋盘上所有棋子都已经做活,不能说全局厚实吧,但至少已经处处安定。那么在这种局面,高手知道黑棋想“围”其实是不好围的,这种厚势单纯用来围空的下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也违反棋理。
“厚势不围空”,然而在当前局面,白棋似乎又只能围空,这就是白棋之前的为难之处,同时也是大家认为白棋难下的原因,因为当时即便连武宫正树先生这样的高手,也没帮白棋找到什么非常合适的下法。
只不过武宫先生没找到,施大棋圣好像却找到了,他刚才这手棋,似乎把这个困难成功破解。
必须特别提一句的是,老施刚才的这一手棋,那还是落在中腹这一带,而不是转到棋盘上其他地方去行棋,否则的话那就不叫解决问题,而是叫制造头绪转移矛盾。
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既然同样是在中腹一带行棋,那么研究室这么多高手,怎么老施的选点大家都没找到呢?难道老施的中腹感觉比堂堂“宇宙流”武宫先生还要牛逼?
有没有比武宫先生牛逼李襄屏不清楚,然而李襄屏清楚的是,施大棋圣的中腹感觉肯定比现在的自己要牛逼得多。
在弄懂老施这手棋的意思后,李襄屏非常理解为什么自己想不到这个选点:
因为施大棋圣的这手棋,他根本就没有立足在这个“围”字上!
是的,在所有人认为都应该“围”的时候,老施却偏偏没有去“围”,这就是这手棋立意更高的地方。
当然喽,仅仅是“不围”还不算什么,这好像也没看出有什么高明之处,老施这手棋真正的高明之处就在于:
这手棋看上去“不围”,然而却又像是在“围”,白棋在棋盘上多了这手棋之后,那个模样看上去依然到处漏风,黑棋貌似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打穿这个模样。
然而只要仔细细算的话,却发现白棋多了这手棋之后,黑棋好像还真不是那么好轻举妄动,因为白棋的这枚棋子,已经摆好了一副作战姿态-----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老施的这手棋,那就是别人认为他该把自己篱笆扎牢的时候他没有去扎篱笆,而是手拿一根棍子,随时等别人冲进他房间之后,他再来个关门打狗。
老施的这种思路下法,那无疑是一种很高深的思路下法。
而这样一种思想,那恰恰就是当年日本棋圣丈和提出来的“不攻,不杀,不活,不围”思想。
在当年,丈和认为这种思想是围棋的“最高境界”,他个人毕生都在追求这种境界。
说句实在话,这到底算不算是围棋的最高境界,李襄屏是完全不知道。
他现在唯一知道的是,有了这一手棋之后,白棋已经成功打开了局面,这盘棋将进入一个新的格局。
第179章 半渡而击
下午2点多钟,老施一步内涵很深刻的好手让整盘棋的格局为之一变。这步形似“耳赤之妙手”的好棋很有意思。
本来在这手棋之前,这盘棋的格局可以看做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地势对抗”格局,在双方都没有孤棋的情况下,那么“目数”就是黑白双方争夺的焦点,假如白棋撑起的模样能够围出足够的目数,能够和黑棋全局实地抗衡,那这棋应该是白棋稍好,反之则是黑棋优势。
然而这手棋一出,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棋盘多出这手棋后,白棋的那个模样明明还是很虚,到处漏风,甚至可以说是处处都是毛病。然而下模样棋就是这样,你一个地方有毛病,那就真的是毛病,如果处处是毛病,那在很多时候往往还真就不是毛病。
施大棋圣刚才的这手棋,其实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明明一个看上去很虚的模样,然而有了这手棋后,模样里面却像是处处充满陷阱,到处都是杀机,无论黑棋怎么动手,似乎白棋都能从容应对,并能将局面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战斗------
而这个,其实就是大竹英雄先生之前说这步棋只是“形似”耳赤之妙手的原因。
因为“耳赤之妙手”的精髓是均衡,那手棋体现了秀策棋圣无比卓越的均衡感,而老施的这手棋呢?这是一种极其高超的在棋盘上制造头绪技巧,体现了中古棋棋圣极高的中盘作战素养,有了这手棋之后,棋盘上立刻多出很多变数,仿佛充满种种可能。
观战室对棋局的探讨还在继续,大概到下午3点钟左右,武宫正树把面前的棋盘一推,他感慨道:
“真是感觉独特和充满想象力的一手啊,这个点被白棋一占,黑棋居然意外的难看上去竟然没有应手,不想了不想了,像这样的局面,那还是看看治勋怎么应对吧。”
武宫先生当然不是真的找不到应手,与此相反,正是因为有了老施那手棋后,棋盘上的头绪顿时多了起来,黑棋可以选择的下法看上去也有很多,那么对于这种存在太多种可能的开放局面,大家干脆就懒得去猜,就看看当事人会怎么下了。
而坐在对局室内的赵治勋先生当然也是知道厉害的,李襄屏注意到:当自己把这手棋落到棋盘上以后,老赵露出很明显的意外表情,这手棋应该完全在他的算路之外,又盯着那手棋看了一会,老赵的表情慢慢变的严肃,接下来的落子也显得愈发谨慎。
老赵看上去的确很谨慎,谨慎到他都没敢直接打入,甚至都没有直接对那个模样动手,而是先在外围小心翼翼刺探两手,然后采取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浅消手法。
虽然说“浅消”也是围棋中对付模样的最常用办法之一,毕竟李襄屏的外挂就曾经说过:两番收腹成尤小。而李襄屏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在肯定这种手法的作用,在模样棋中,有时候这种浅消和挤压往往比深深打入更有效。
然而赵治勋先生今天采用这种下法,貌似却遭到武宫正树先生的质疑了,从下午3点左右开始,他就不停的在观战室嘀咕:
“咦,黑棋就这样简单下下就够了吗?这可不像治勋的棋......”
由于武宫这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像是在质疑这种下法,武宫可能认为这样下得太过简单,毕竟你在浅消的过程,其实也是让人家模样实地化的过程,所以武宫先生可能对此有所不满。
第二呢,武宫先生似乎又是单纯在说,这种下法根本就不是老赵的棋风,这样下完全没有体现出他“钻地鼬鼠”的特点。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知道武宫正树到底在嘀咕啥,到底哪一层意思是他的本意。
不过等到下午4点刚过,全局正好下到一百零几手的时候,赵治勋先生下出来的一手棋,让所有疑惑真相大白。
换一种说法说:老赵在全局100多手之后的一手棋,让棋盘上风云突变。
先说说这手棋出现之前的情况,本来在这手棋传到观战室之前,观战室内最活跃的可能算是中国队的华领队了。
毕竟现在全局已经过了100手,并且黑棋之前还是采用了浅消挤压的定型手法,黑棋既然这样下,那白棋的模样自然而然也就清晰化,具体化,那么到了这时,这盘棋看上去已经比较好做形势判断了。
而作为职业八段的华领队,他这时当然也有了自己的形势判断,并且根据他的判断,他认为由于白棋之前的那步好手,再加上黑棋后面下得太过简单,白棋应该已经获得了优势,而且这个优势看上去还不小。
相似小说推荐
-
全球轮回:我的身份有问题 (云东流) 起点VIP2022-11-05完结 30W收藏195.82万字 6.52万总推荐轮回塔:一个由无数幻想世界组成的神奇之地。所有人都...
-
我们即是天灾 (亚当德里亚) 起点中文vip2020-03-16完结105.49万字 4246总推荐徐小凡前世记忆苏醒,死神降临,重归神国,执掌神权。一切重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