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有乃父之风!”
兴奋之下, 子节老爹给自己家订了一个牌匾。
“杀神在此!”
一时间,子节杀神之名传遍整个天下。
唐七年,被追杀的躲无可躲的西戎人,扛不住唐军的压力,向戎狄、西南夷,发出了求救。
心知唇亡齿寒道理的两族,只是略微考虑,便答应了求援。
为了教训唐朝,两族也没藏私,聚集了不下十万之众,浩浩荡荡的赶往西戎,想要帮助这个好邻居,打败唐朝。
甚至心里还想着,趁着唐朝战败的机会,入侵唐朝,劫掠一番。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李文得到了。
担忧子节扛不住李文,又给他增派了五个军团。
只可惜,这五个军团没有试用过高原反应,无法第一时间增援子节。
对于这种情况,子节考虑了一下, 向李文炳报,决定诱敌深入,打算在西塘之地,一举打垮三族的根基。
对于子节的想法,李文跟几位重臣商讨之后,同意了他的战略。
并派去官员,把西塘的百姓往其他地方撤离。
得到了允许后,子节在圣加尔山,与三族的军团战了一场,随后装作不敌,快速的溃败而去。
肌肉比脑子多的三族人,见强横的唐军败退,兴奋的不停在后面追。
两方军团一追一逃,时不时的交手一场,就慢慢的接近了唐国的领地。
当两方到达西门关的时候,子节故意装作全军跑不动,让敌人趁势掩杀了进去。
双方在西门关一场苦战后,唐军再次败退。
连续取得胜利的三族,早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哪会考虑这会不会是敌人的阴谋?
而更让人无语的是,或许三族军队取得的胜利太简单了。
三族本部,为了劫掠富饶的大唐,进行了二次增兵。
好家伙,不得不说财富动人心。
一听说前方军团打到了唐国腹地,三族的百姓都亢奋不已,几乎是举族增援。
各家各户的男丁,上到60岁,下到13岁,都拿起了武器,打算去唐国劫掠一番。
甚至很多人连武器都没有,直接拎着一个木头棒子,就加入了第二批增援的军队当中。
得到了敌人又有了增援,子节的心更野了。
他向李文二次打了报告以后,开始了计划改变。
为了等敌人第二批增援部队过来,子节一改刚开始的撤退计划,开始拖住敌人先头军团。
各个小部队不停的偷袭,三族的先头军团,让他们的进攻步伐一缓再缓,甚至到最后,一天行进还不到十里路。
为了防止敌人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子节还请求千牛卫派高手,拦截对方的信使。
计划配合的非常顺利,经过一个多月的拖延,三族第二批将近20万军队,终于与先头部队会合了。
做着发财梦的第二批军队,当看到第一批军队苦状后,都是惊讶不已。
这跟一开始的情报不一样啊。
不是说进军顺利,敌人就如同牲口一样,被他们撵着跑吗?
怎么看第一批军队的样子,像是吃亏的那一方。
可惜,子节没有给第二批军队询问的时间。
随着敌人汇合,唐国早已经集结的18个军团,六个辅助军团,十个后勤军团,近40万军队,在子节的一声令下,发动了凶猛的进攻。
而非常巧合的是,这场战斗就发生在子节,坑杀两万多西戎俘虏的地方。
这场有史以来,第一次双方参与人数高达80万的战斗,在西塘彻底的爆发。
据后世史料记载,西塘之战,进行了三个昼夜,杀喊战斗军号战鼓声,从未停止。
鲜血汇聚成河,尸骨堆积如山,到处都是死亡和交战。
唐军将士怀着复仇之心,奋勇杀敌,各个拥勇争先。
有一将最勇者,身后带一辆马车,车上头颅高达上百之数,被他砍伤者不下数千,真乃千人敌也。
“快,这里有一个活的!”
夕阳西下,身穿铠甲的子节,在几位军团长的陪同下,踏在了被鲜血染红的战场。
他的脚每一次落下,都会陷入暗红的泥土当中,当抬起之时,隐隐的可以听到水声。
看着在尸体当中翻找自己的战友,抢救伤员的士兵,子节表情平静叮嘱身后的军参谋。
“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伤的兄弟,能救活的我要他活。
死的登记好身份,咱们不能让兄弟们流血,还流泪。
告诉兵部的统计官,每一笔抚恤金都要送到兄弟们的家里,少一个子,不管是谁,老子泼豁出命不要,也要弄死贪下钱的王八蛋,其中也包括他的脑袋。”
“属下遵命!”
军参谋表情严肃的回了一礼,快速的下达了子节命令。
“此战结束,大帅要名扬天下了。”
等军参谋走后,跟在子节身边的姜文焕,抱着头盔站在子节身边,看着惨烈的战场。
子节笑了笑,微微的摇了摇头。
“什么名传天下?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事情。”
姜文焕赞同的点点头,随后看了看左右,小声道:
“前几天我爹来看我,他告诉我一个消息,这一场战争,你指挥有功,大王有打算,封你为我唐国第一位国公!”
听到好友这个消息,子节身体微微一颤。
国公啊!
那可是唐国所有大臣,最向往的爵位。
国公除了拥有现实的身份和待遇外。
更吸引人的,是其隐藏的待遇。
365位正神虽然已经纷纷完毕,可归属在李文手下的一半小神的职务,到现在只封出去了1/3,剩下的还在李文手中掌握着。
据喝醉酒的鹿头说,李文打算把这些神位,封给那些对国有功人。
当然了,不是活着的时候封,而是等死了以后,再进行加封。
如果子节能够封国公,等将来他死后,那些神位中,绝对有他一个,而且以他的老资格,甚至还有可能是一个位置不低的神位。
想着想着,子节目光越来越亮,慢慢的转头看向了关外三族所在之地。
那里有他登上神坛的阶梯!
第486章 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朝歌城!
随着唐朝建立,国都被迁移,朝歌再也没有以前的繁荣。
城中曾经的勋贵们,纷纷把家搬到了上京,留在这里的,要么是新朝没有用的,要么是那些被留下来看家的庶出子弟。
虽然这里已经渐渐没落, 但朝廷对这里的管控依旧非常严。
没办法,这里毕竟做了这么久的国都,在百姓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朝廷这里常年驻扎了一个守备军团,主要的目的就是守卫朝歌,防止有心人,起什么不该起的心思。
“咚咚咚咚!”
随着清晨的太阳缓缓升起,朝歌城的大门, 被守备军缓缓的推开。
早已经在外面排队等待进城的百姓, 一边交纳的入城费费, 一边亮出自己的身份牌,让士兵检查。
身份牌,是唐国的个人证明,类似于后世的身份证。
只不过由于技术问题,上面只记录了名字和家庭住址以及个人编号,并没有画像等一类的标识。
不过就这样简陋的个人身份证明,想要冒充也是极为困难的。
无他,就是那个個人身份编号。
这玩意每个人一生只有一个,各个衙门户部都有报备。
每个编号,代表着不同地域,不同村子的地名。
如果不清楚其中门道的人,很容易弄巧成拙。
当然了,普通的守城士兵也不知道其中的含义。
所以,为了防止有人假冒身份证名,每个城门口, 都有一名千牛卫的人,负责查看这些身份编号。
只不过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看一眼就草草了事。
没办法,每天入城了那么多人,朝歌城现在又不是什么重要的城市,这些人员也没那个心思,一个一个的去检查。
大部分只有上级检查的时候,或者发生重大的案件,才会一一的仔细排查。
平常的时候,千牛卫的人员,都是应付的瞟一眼就放行了。
“唉,又是无聊的一天!”
陈虎伸了伸懒腰,拿着常服标配的帽子,打着哈欠走了出来,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陈大人,晨安!”
周围的士兵,见到千牛卫的陈陈虎来了,纷纷的点头打招呼。
陈虎也笑着点头回应。
“你在这里呆不了多久了吧?”
随着百姓进入,陈虎就拄着下巴,不停的点头表示通过。
在他身边, 一个虎背熊腰的汉子, 抱着着一个水壶,一边喝着水, 一边笑问道。
“是啊,再有一个月就要换班了。”
朝廷为了防止千牛卫人员,跟地方有太多的牵连,驻守在各个城池的千牛卫,每隔两年换一次班。
至于换到哪里,只有接班的人来了,他们才知道。
得知对方真的快要走了,粗狂汉子羡慕的看了其一眼。
“真羡慕你们,可以到处跑,我们天天守着这个大门,早就无聊死了。
前几天我向上级打报告,想要调到西征大军里,结果得到了一顿臭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