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即是虫群 完结+番外 (量子大巫师)
- 类型:科幻网游
- 作者:量子大巫师
- 入库:04.13
但是由于那些星球上的大气层并不完整,非常稀薄,对大气生物来说并不属于宜居地。所以那几颗卫星上的大气生物数量非常稀少。
同时,虫群还派出大量大气生物去到A7行星侦查。但是在那里并没有发现任何大气生物存在的痕迹。
原因是A7行星的大气层,常年伴有高能级的风暴,大气生物必须时刻开启电磁立场,才能抵御这种风暴对身体的撕扯。
虽然A7行星大气层闪电频繁,而且辐射的强度更高,大气生物的充电速度也更快,但是这依然比不上它的耗能速度。
大气生物如果不能及时从A7行星上彻底,最多能够坚持十多天时间,就会因为能量耗尽,身体失去防护,然后被风暴撕碎。
转眼二三十年过去,起源星系热闹了许多,在红月与黄月之间,经常能看到一些小型的虫族飞船,在两星之间来回航行。
而在其余的各大行星与卫星之间,也时有飞船穿过,不过它们的体型要更大一些。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在智体团队的帮助下,罗文将菌毯模板加以改造。
开发出了一种,以植物细胞为基础的,融合了诸如深海水母、水生电鳗、大气生物等多种生物的储电类基因,最后获得了一款性能还算不错的储电细胞。
这些细胞在储电的同时,也可以直接吸收电能供养己身。
这样就规避了,还需要另外添加一套能量生产和转换系统的烦恼。
将同体积的大气生物中,那些非功能组件全部替换成这种储电细胞,就可以将它们在极限输出下的作战时间,从十几分钟提升到数个小时,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提升了。
而且改造后的大气生物,由于身体密度增加,已经可以在星球表面上正常起降。不过这是以失去在大气层中常规漂浮为代价。
虽然在太空中,它们受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却会影响它们在大气层内的作战能力。
风神作为虫群曾经在大气层内的空战主力和远程投送的空天母舰,现在它的各项性能指标,已经明显跟不上虫群的发展了。
所以,更新换代是必须的。
其实,改版的大气生物在大气层内,依然可以凭借等离子推进系统起飞,并达到极快的飞行速度。
但它却必须不断的运动,无法在空中悬停,这样会使它耗能严重,存在一定的瑕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文想到了曾经让他第一次起飞的黑科技,甲虫鞘翅的反重力系统。
经过研究,甲虫的这种反重力系统,其实也是对于磁场的一种应用。
当时因为它只能做到让身体变得更加轻盈。但只是抵消掉一定的重力影响,无法做到真正的反重力升空。
所以,虽然它的科技含量够黑,但在当时还没有单纯的翅膀来的好用,最终被舍弃。
但此时,这种黑科技用在改版的大气生物上,正好合适。
添加了反重力系统的改版大气生物,只需要很少的出力,就可以像以前一样,悬停漂浮在空中。
甚至可以在空中直接吸收太阳光中的辐射能量充电,只不过充电时间稍长一些而已。
改版后的大气生物,认真说起来,其实算是一种菌毯的变种,一种大型的,会飞行的菌株集合体。
这使它们更加的灵活多变,兼容性更强。
比如,可以在其上添加光学隐身系统,添加各种可视系统、雷达系统等等。
这让它们的功能更加全面,并且还可以通过后续的不断改进,增加模组来填补模板。
但也因为他算不上一种独立生物,所以它的智能性要差上一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文专门生产了大量的刀锋,来应对这个问题。
刀锋是由原本的I型蚁后发展而来。
当初虫群在某阶段,因缺少指挥型兵种,后发现蚁后天生具备管理、指挥各种蚁种的能力,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学习性。
根据这些特点,罗文将其细分化,强化了一些蚁后的机动性,削减了它们的繁育能力。
从而诞生的一种专司指挥战斗的特殊产物。
后来虫群网络诞生,I型蚁后被更名改组为刀锋,成为一种较为灵活的兵种。
监控、指挥、测算、守门、监察等等,可以说虫群处处充满了它们的身影。
而且,它们类似智能AI,缺少情绪和感情的特性,让它们非常适合做一些枯燥乏味的工作。
从诞生以后,就一直是罗文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随着虫群规模越发壮大,它们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以至于现在它们在诞生之后,就会放弃身体,直接意识进入虫群网络,成为一种类似网络虚拟生物的存在。
而它们数量的增多,再统一称呼它们刀锋,就有些不妥,容易造成混乱。
所以这些年来,罗文将它们的职能细分了一下。比如守卫虫群网络的刀锋,就已经更名为望鹳。
负责监控鼠人文明、各殖民星球、各地面基地、监查菌毯情况的刀锋被更名为谛听。
负责监控天体运行、虫群陨石飞行轨迹、维护各种观测设备等工作的刀锋,被更名为天眼。
因为未来虫群可能面对其它的智慧文明,它们较为死板的指挥方式已经不适合,灵活多变的战场坏境。所以收集资料、记录、辅助指挥、后勤的刀锋则更名为副官。
而为了应对菌毯战机和战舰智能低下,通过虫群网络操控它们的刀锋,被命名为骑士。
至于刀锋称号,则由以莎拉-凯瑞甘为首,专研星际战争、军团战争的虫群智体们继承。
第182章 改组下
新一代的菌毯孢子生物飞船,根据大小,也进行了一些细分。
长度在10米以下的孢子生物飞船,被命名为飞蚁级小型战机。
长度在10米至20米的,被命名为胡蜂级大型战机。
长度在20米至50米的,被命名为鹰隼级小型战舰。
长度在50米至100米的,被命名为飞鸠级中型战舰。
长度在100米至200米的,被命名为金雕级大型战舰。
长度在200米以上的则统一称为飞龙级巨型战舰。
这些战机和战舰类的生物飞船,大体呈现类似章鱼的造型。
每艘船体附带十多根腕足,虽然腕足数量比原版大气生物要少,但是因为加强的它们单根的强度。
所以,对比原版,它们不论是攻击能力还是防御能力,都要强上不少。
至于为什么要划分这么多级别,长度也没有统一的规格,那是因为这些生物飞船,它们在刚孵化出来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
它们的虫卵在半米多高,因此孵化出来后的幼体,也只有半米长。
孵化出来后,它们会被统一安排晒太阳。
因为它们没有进食系统和消化系统,只需要不断晒太阳、晒辐射、挨雷劈就能获得充能。
而它们的生物体特性,能够让它们在获得能量后,生长发育。
所以,在它们还小的时候,它们就是飞蚁级、胡蜂级的战机,随着成长,它们会经历鹰隼级、飞鸠级等阶段。如果没有中途战损,它们最终都会成长到飞龙级的巨型战舰。
并且,随着它们的体型增大,就能够储备更多的能量,这让它们可以选择增加更多的模组。
比如,虫群智体们根据大气生物的供能系统,总结出了一些电磁原理。
而罗文根据这些原理,研制出了生物版电磁炮。
菌毯模板制作的炮身中,利用大气生物的软骨结构,在通电生成磁场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牵引力。
这些牵引力互相作用,就会生成约束立场。
罗文先是在这个模组中,添加了海底金属蜗牛的基因,它能将矿石中的矿物质提取出来,形成一种金属弹丸。
金属弹丸会在磁场中磁化,将它转变成一种铁磁材料。
然后,罗文利用磁场的牵引特性,来拉动弹丸。
当弹丸被牵引向磁场的时候,生成该磁场的软骨结构会瞬间断电。
断电后磁场消失,弹丸就不会被吸附到磁场上。
同时,弹丸的前方通道上,还有无数个磁圈,弹丸在惯性和磁场的牵引力作用下,会将速度不断加速至一个十分可怕的地步,强大的动能将赋予它极强的杀伤力。
由于这种结构的磁圈数量越多,它的速度就会越快,破坏力就越强大。
所以,它的基础体型,就在十米以上。
而且因为它在启动时,耗能十分巨大。
因此,不论是从体型上考虑,还是从储能上考虑,战机级的生物飞船上,都无法加装电磁炮组件。
当胡蜂级生物战机成长到鹰隼级战舰的时候,它们就会在就近的基地中,获得一枚菌株种子。
这枚菌株包含着电磁炮模组的全部信息。
因为不论生物飞船,还是电磁炮,都是在菌毯模板的基础上制作的。
所以,同宗同源的它们,很轻易就可以融合。
当它们融合后,生物飞船就会在它的身体底部,“长出”一根电磁炮。
并且,这根电磁炮还会随着生物飞船的成长而成长,并不需要更换。
相似小说推荐
-
夜行骇客 (机器人瓦力) 起点VIP2022-01-29完结 10W收藏141.49万字 10.01万总推荐破碎的战后世界,霓虹闪烁、危机四伏的城市。超凡者...
-
炉石之末日降临 (Fenix) 起点VIP2022-02-14完结269.99万字 3.83万总推荐你印象中的末日是什么样?独自面对无穷无尽的丧尸?人类缩在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