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主神挂了 (李古丁)


  临汾已被李阀占据,倪昆一行前去临汾郡城补给物资时,恰好碰见一支李阀辎兵,押运着大量粮草军械往北行去。
  突厥入寇,又有异鬼驱使尸鬼不断南下,倪昆也就没再动李阀的军械——
  那支辎兵押运粮草北上,明显是为北线战事预备。
  而李阀领地以北,敌人不就只有突厥,乃至异鬼和尸鬼么?
  倪昆虽然自诩“坏人”,但也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拖李阀的后腿。
  自临汾郡沿汾水北上,途中遇到多支辎兵队伍,皆是押运粮草军械北上太原。
  还有自备干粮、军械乃至马匹的北地良家子,三五成群,往太原方向而去。
  这时代,华夏民风尚且慷慨壮烈,民间好武成风,五胡之祸又殷鉴不远,北地也最是饱受突厥袭扰之苦。
  听闻突厥入寇,侵占马邑、雁门,且竟有就地扎根、南窥中原之意,自有热血激昂的北地好男儿,响应唐国公李渊整军备战、抵御突厥的号召,骑大马、挟弓刀,北上投军。
  倪昆很清楚。
  李渊在统一天下之前,是绝对不想跟突厥交恶的。
  可再怎么不想招惹突厥,再如何忌惮突厥实力,突厥一旦摆出要在马邑、雁门扎根的架势,李阀就绝对无法容忍。
  因为雁门本是太原门户,一旦突厥在雁门扎下根来,那李阀如今的根基太原郡,就直接处于突厥铁骑的兵锋威胁之下。
  说不定李渊哪天早上一觉睡醒,突厥骑兵就已兵临城下了。
  不过说实话,突厥现在其实并不想跟李阀交恶。
  从前突厥能在北地肆意破关骠掠,乃是因其入寇之时全员骑兵,想打就打,想走就走。
  哪怕中原朝廷调集大军来战,他们也可以从容退出关外,返回长城以北。
  可现在突厥把老幼妇孺、坛坛罐罐都带过来了,已经丧失了曾经来去自如的机动优势。
  若真与中原势力交恶,开起大战,那中原军队大可以直插突厥部族所在,突厥部族有老有幼,有牛有羊,可不像骑兵一样能够快速机动。突厥大军就不得不跟中原军队摆阵硬碰。
  摆大阵,打硬仗,突厥是玩不起的。
  即使能勉强胜出个一两阵,就突厥那点人口,也迟早要被放血耗光。
  突厥南下,是为了躲避“活死人”,保存部族元气,可不是跟中原诸侯拼命来的。
  他们既然能派遣使者与幽州总管罗艺说和,自然也会遣使与李渊说合。
  然而李渊领地与突厥接壤,太原门户雁门郡又被突厥占据,不把雁门郡夺回来,李渊一家老小睡觉都睡不安稳,如何肯轻易与突厥媾和?
  再说李阀跟突厥也是打老了交道的。
  李渊的亲家公,更是跟突厥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霹雳堂”长孙晟。
  李渊当然清楚突厥人不可信任,岂会轻信突厥人的说辞?
  哪怕看到了突厥使团带来的“活死人”,李渊也没有相信——他这边也有“神兽”来着,谁知道那“活死人”,是不是突厥巫师制造出来,试图麻痹他李渊的?
  反正李渊虽然收下了突厥使团送来的礼物,表面上也信誓旦旦保证会保持与突厥一贯友好的关系,可私底下仍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筹集粮草、征募兵源、打造军械,并于阳直县【后世阳曲】一带加紧布置防线。
  坐镇阳直一线的,还是李渊最善战的儿子,现年十九岁的李世民。
  并且他还暗中用死囚制造“神兽”,欲组建一支能与大秦的秦俑军团,以及突厥的“活死人”抗衡的“神兽军团”。
  嗯,李渊没有相信突厥人的“鬼话”。
  他反而认为所谓的“活死人”,乃是突厥人用巫术制造的秘密武器,就跟徐先生用神兽丹制造的神兽一样。
  在李渊看来,“活死人”说不定正是突厥敢于在马邑、雁门扎根,窥视中原的杀手锏。
  一想到那种活死人几乎无法被杀死的可怕表现,李渊心里就有点发凉。
  感觉这个世界实在太荒唐,咋什么妖魔鬼怪,都接连不停地往外蹦呢?
  连他的亲表弟杨广都“尸解飞仙”了,害他想争个天下都提心吊胆……
  李阀在紧锣密鼓地备战之中。
  突厥那边也并不安份。
  虽然突厥上层并不乐见与李阀冲突,甚至主动遣使与李阀交好,可下层骑兵、牧民才不管那么多。
  多年以来的战略优势,使得突厥人对于中原人有着极大的心理优越感,即使最底层的突厥牧民,也打心底里瞧不起中原人。
  在占据忻州盆地之后,突厥人不仅大肆侵夺汉人百姓土地,捕掠百姓为奴隶,甚至无故杀人取乐,以至于忻州盆地的汉人百姓,纷纷向着李阀领地逃亡。
  乱世之中,人口当然极其重要。
  对于这些逃亡过来的汉人百姓,坐镇太原北大门阳直县,扼守着晋地北部咽喉的李世民自然是倾力接纳。
  逃过来多少,李世民就接纳多少。
  大隋并非亡于财政。
  经过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大隋其实非常富有,即使杨广乃是千古罕见的败家天王,享乐界的半步天人,大隋留下的家底仍然异常雄厚。
  李密攻下一个兴洛仓,便可赈济百万流民,募兵二十万,一举解决瓦岗的粮草问题。
  李渊起事之前,清点太原仓储,非常得意地说,“太原粮饷可支十年”。
  因此李阀领地现在是真的不缺钱粮。
  别说逃过来几万百姓,就算再翻个十倍,李阀也完全养活得起。
  李世民不仅接纳南逃的难民,还屡屡派出骑兵,进入已被突厥占领的忻州盆地,保护百姓南逃。
  有时候甚至还亲自带队,前出与突厥骑兵对杀。
  年轻的李世民,像所有渴望刺激的少年人一样,非常富有冒险精神。
  他很喜欢在战场之上冲杀,享受那策马飞驰、枪矢交错,生死悬于一线的刺激。
  热衷于冒险的李世民,对自己的本事也非常骄傲——他的武功虽然不算一流,但骑术、射术异常厉害。
  自诩只要有好马硬弓,以一敌百也不在话下。
  当然,前提是得有个厉害的坦克,当敌人追近时,帮他把敌人拦截住,给他开弓射箭的机会。
  而就在突厥破马邑,据雁门之后,李世民得到了两个与他配合默契的最佳搭挡。
  一个叫尉迟敬德,乃是边郡赫赫有名的青年高手。
  步战之时,使一条两丈三尺长的“归藏鞭”,马战之时,使一杆一丈八尺长的马槊。无论马战步战,皆骁勇异常。
  尉迟敬德本来在马邑郡跟着刘武周做事,因其勇猛颇得刘武周器重。
  在突厥突然进击马邑,翻脸杀了刘武周之后,尉迟敬德冲出包围,南下投了李世民。
  另一位叫做丁修,自称是边地孤儿,原本在雁门郡做杀手。
  突厥占据雁门之后,丁修也南下投了李世民,擅使一口接近六尺长,刀身带有弧度,形制与现今环首直刀大相迳庭的怪异长刀。
  此刀步战、马战皆可,用法似刀非刀,似矛非矛,很有几分奇异。
  那丁修也非常勇猛,武功不逊尉迟敬德,唯一的缺点就是稍微有点贪财——不过李世民财大气粗,贪财在他看来,非但不是缺点,反而很是质朴可爱。
  总之有了尉迟敬德、丁修这左右护法,李世民自觉如虎添翼,冒起险来更是肆无忌惮,甚至经常就三个人向着上百人的突厥游骑发起冲锋。
  当然,李世民也不是无脑莽,就是冲过去远远放箭,射死几个后打马就跑。
  若突厥兵追击,自有尉迟敬德、丁修帮他拨打冷箭,拦截近身之敌,他就从容射箭,一展其神射之术。
  反正李世民这段时间打得非常过瘾。
  这天更是杀得兴起,追杀一股突厥溃兵深入敌后数十里,然后就不幸撞上了铁板,被几百个突厥骑兵,包围在一座荒村之中,不但弓矢即将用尽,连战马都被射杀,被迫龟缩在一座土屋里,躲避突厥人箭雨。
  此村荒废未久,村中偶尔还可看到遍布刀矛伤痕、不成形状的遗尸,显然正是最近被突厥人糟践荒废。
  李世民还是少年,虽然大阀贵公子的出身,难免使他养出了几分深沉心机,可热衷冒险的天性,令他终究热血未冷。
  看着村中那些惨不忍睹的残尸,听着外面突厥人耀武扬威的嚎叫,李世民一时热血上头,就要冲出去与突厥人厮杀。
  “公子,别冲动,突厥人太多,这么冲出去不是办法!”
  尉迟敬德拦住李世民,劝说道。
  李世民愤然道:“那难道在这里干等,就有办法了吗?”
  尉迟敬德冷静道:“自然不是在这里干等,先拖到天黑,再伺机夺马突围。”
  丁修怀抱长刀,嘴里叼着根草茎,懒洋洋倚在门框上,插嘴一句:
  “晚上突围特别辛苦,得加赏钱……”
  李世民嘴角抽搐一下,有点想笑,又实在笑不出来,只得叹息一声:
  “唉,这次是我得意忘形,冒险太过,连累你们也随我被困。”
  丁修笑道:“其实我倒还挺喜欢这么冒险的,特别刺激,特别过瘾。尤其每次冒完险,还能得到许多赏钱,反正我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