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地方势力要么服从自己的命令,实力大的话自己可以封他一个国,小的话就只能在自己麾下乖乖的听从命令,当成被自己宰割的鱼肉。
而钟御丝毫不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激起天下士族的民愤,因为那些大士族也在做跟自己同样的事情。
所有实力大的士族都被自己封了一个县的地盘,为了掌控他们所分的那个县,他们自然要集中全部的精力,动员自己全族的能量来理平那个县所有的豪族。
让他们乖乖地吐出它们吞进嘴中的肥肉,成为自己治下那些不能动摇自己统治的普通地方豪族。
而不是手握无数士兵,随时有可能造反推翻自己统治的豪强。是以这个半年是个流血的半年,无数封国烽烟四起。
就连钟御统治的麾下也有士族铤而走险,起兵作乱,却被钟御那等待已久的40万大军,转眼间就给平定了。
而其他封国就更不用说了,实力强一点的还好,实力弱的话,就只能够跟自己封国之内的人打成个平手,甚至被灭国。
自己刚刚得到一个国家,转眼间就被别人给灭了,又重新回到了钟御的手上。那些人的下场是本来有些激进的诸侯,瞬间清醒了许多。
手段也缓和了下来,实力强的自然可以碾压,实力弱的就是大都选择和平共处,地方豪族与他们的君主,共同分享这个地盘的政治权利。
一时之间倒是取得了不少成果,许多豪族也不是真的想,跟他们的君主拼个你死我活,然后被早就在外面等待已久的御国大军给平定,全族都灭得不留一人。
所以一时间,那些诸侯国里面的政治就如同春秋时期一样,一部分的地盘被国军掌握,剩下的就分给他们国内的大夫贵族。
虽然这样做国君的实力会大大削弱,权威也会减少很多,但国君却能借助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处于一个非常中立的位置。
在国家之内数个士族产生矛盾之时,国君就可以借由他的主上之位,调和矛盾,从而从其中牟取利益,慢慢的蚕食那些各个士族。
总的来说,半年之后,整个天下也平静了下来,而这半年之内所流的鲜血,牺牲的人口,更是达到了他上千万人。
比之张角的黄巾起义还祸害了更多的人口,死伤更重,由此就可以证明有组织的势力比没有组织的势力,杀戮起平民来是更加的可怕。
但比起死伤的平民,钟御和他麾下的诸侯并不是没有收获,彻底被他们控制的地方势力就不说了。
最重要的是他们倾家荡产,用尽一切国力国家资源,在这场动荡之中练出了一支精兵。
钟御麾下训练出来的百万大军,在这场战乱之中彻底的见过了血,人数也缩减到了他80万人,但却可以称得上是正规的军队了。
不过,距离他们成为精锐,变成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还需要很大的努力。所以整个国内已经平定,接下来自己就打算送他们上草原了。
不和草原民族的军队打过一场,又怎么能够真正的号称强国?军队又怎么能够号称真正的强兵呢!
纵观历史长河,战国时期的秦赵两国军队之强称雄于整个战国中后期。就是因为他们每个国家都有很严重的边患,受到匈奴与东胡的侵蚀严重。
所以军队与那些草原民族打过很多场,战斗力也慢慢的练了出来。自然就比那些处在中原,没有见识过草原粗旷风情的步兵强多了。
而大汉受匈奴的侵蚀,在数十年的反击之下,被汉武帝练出了一支征战草原,纵横大漠的强兵。
随后的隋朝与唐朝,更是因为草原上强大的突厥势力而不断的与他们作战,从而练出了一支纵横东亚,甚至中亚的强兵。
就算是随后比较弱的明朝,他们在前期的时候也敢跟蒙古硬干,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更是几次主动北伐草原,将蒙古打得落荒而逃。
这无疑证明了与草原战斗,并且胜利,才是证明一支军队是否强大的明证,中华文明的历史,也就是一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争斗史。
不过,这一次自己出征,并不会出太多的兵马,而是打算分几次,平均四个月出一批,一年就出他三批。
新训练出来的80万兵马,除了留下20万来镇守中原各地,其他的60万人分成三批,每批20万。
如此轮流的进攻,就算其中一批输了,也不至于引起整个军队的全面崩盘。反而可以凭借着自己人数上的优势,不断的袭扰整个游牧民族。
迫使他们整个一年,都处于自己的进攻状态,只能够被动的防守自己,而自己有长城的依托,强大的兵马驻守,并不担心他们主动进攻。
如果他们真的脑残硬攻自己的城墙,那么自己还真的要高兴呢!用骑兵去攻城,这是在跟我开玩笑吗?
经过自己长达一年甚至两年的袭扰,游牧民族没有时间来放牧,男丁又全部上战场,人口绝对损失很大。
支撑不了几个月,他们绝对会败退,然后整个草原就会陷入一场长时间的拉锯战,剩下的就是汉武帝的追亡逐末,封狼居胥的功业了。
20万人的进攻,并不可能集中到一处,自己打算把他们分成二十个万人队,每个人随他们的意愿随意进攻。
或者他们自己商量好,相互配合也可以,在草原上,大规模的军队集群战争非常的少,大部分都是打一场上万人的会战,失败的一方溃逃,胜利者派少数人分头追杀,然后不断拉据。
所以1万人的规模刚刚好,足够他们打一场会战,又能保证他们的灵活性,而1万的兵力也可以用来攻打一个大的部落。小的部落在他们面前,又只能够望风而逃。
并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自己并不缺猛将。有足够的人才来统帅那些士兵前往大漠与那些游牧民族作战。
如三国中现在已经成年,比较出名的武将赵云,关羽,张飞,甘宁,夏侯敦,夏侯渊,颜良,文丑,太史慈等等。还有比较出名的君主,袁绍,曹操,孙坚,公孙瓒等等一些人才,都被自己召集到了中央军麾下。
这些人都归属于自己直属军队,直接为自己效命,用它们来统帅那些军队作战,就算战败也不会输得太惨。
嗯,如果获胜,那就是一场大胜,绝对会让那些人丁稀少的游牧民族损失惨重,肉疼不已的。
第103章北伐
清理那些士族一个月后,整个中原各地已经慢慢的平静了下来,终于也开始了他的北伐大计。
第一批20万的军队已经准备就绪,其中二十支军队的首领也都就命,里面比较出名的就有公孙瓒,这个比较精通草原战争的统帅。
还有曹操刘备这几个比较耐打的人,也被自己拍了上去,再附上一些赵云,张辽,吕布,而这些久居边关之地的人,用来打出一场比较出名的首胜,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当然,就算全军覆没,钟御也不会太过于难过,只是有些心疼那些人才罢了,自己麾下想要从系统兑换出这种人才,一个没有他几百气运点,那是不可能的。
浩浩荡荡的北伐事业,在全天下所有诸侯与地方士族的注目下开始了。这是御国建立之后第一场正式的战争,之前那些平定叛乱并不算什么。
只有现在的与那些游牧民族的正面碰撞,才被各地的士族视为一个真正上了规模的战争,是上得了台面的战争。
俄北方各地的游牧民族,此时也接到了大御北伐的消息。其中有的人面露冷笑,对于所谓的北伐十分的不屑。
也有的人面露惶恐,对于这个新建立的帝国第一次北伐,感到的十分的恐惧,因为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刚建国的时候,军队的实力往往是最强大的。
而那段时间也往往是中原王朝,吊打游牧部落的时候。现在大御朝北伐,就算我们这些草原部落能够胜利,但必然也会付出足够的代价。
而这些代价,往往是以那些游牧部落中,大部分的氏族灭亡而带来的。而在这种时刻,也往往是那些小部族的崛起之时。
小部落通过吞食那些溃上的大部落残兵败将,慢慢地聚集起一股又一股雄厚的力量,在与中原王朝军队征战的过程中,练出一支支精兵。
然后一个新的,强健的新部族又崛起了。成为草原上一块区域的霸主,这个霸主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能够打败中原帝国的进攻,那么说不定还能够延续他数十年上百年的寿命。
当然,如果运气差的话,说不定刚刚建立新部族不久,就会碰到一个中原王朝的硬茬子,被他们闻名而来,围剿殆尽。
这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充满了无数的机遇,就看人能不能有足够的果决,加上足够的运气,取得成功罢了。
北伐出塞就这样进行了,20万的军队在他们家人的挥泪送别下,踏上了大漠的征途之中,从此马革裹尸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此刻正是盛夏,水草肥美之时,原本在这个时刻,每个部族都忙着养肥已经饿了一个春天与冬天的牛羊,好让它们在这个夏天长出足够的肥膘。
相似小说推荐
-
龙随世界 (我数三下) 起点VIP2017-07-31 虚拟网游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宇宙谁人知?跨越空间、穿梭宇宙的天启神石,机缘巧合...
-
颠覆异界黑科技 (花开本无岸) 起点VIP2017-07-31 史诗奇幻一次意外,林杰穿越到了一个异世界。这是一个战魂的世界,修炼到极致可以呼风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