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顺势北上,攻淅阳郡、房陵郡、商洛郡,据有武关,虎视关中。
李钦也因此据有荆扬,威震华夏。
当时,李唐据有关中,河东一部,河北一部;窦建德据有河北大部;王世充据有洛阳、河南部分之地;李密据有河南、山东之地;杜伏威占江淮;李子通据东海——说到人口与地域,他们都比不上李钦,但他们所拥有的尊号有远在李钦之上。
原本李钦的手下秉持李钦“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略,对此事漠不关心,但在大业十四年秋,连续收降萧铣、钱独关等人之后,李钦不肯称王的举动,便显得十分突兀了。
作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居然没有称王建制,这怎么看都是十分不正常的。
一时间,人心浮动。李钦麾下的官员,竟然三三两两的开始串联起来。
他们串联的举动很有些大大咧咧的,很快就被李钦麾下的情报主管风天清给发现了。
风天清将此事告知李钦。
李钦大惊,召集虚行之、鲁妙子、岑文本、苏定方、沈落雁等麾下重要谋士将领进行商量。
虚行之对李钦直言不讳:“主公,你必须考虑建制立国的事情了。大家之所以跟着主公你,除了为主公你的志向所感动,也未尝不是想建功立业,实现自我的抱负。如今只天下,称王称帝的人不少。就连洛阳的王世充,在战败了李密之后,也废了皇泰主称帝了。大隋已经彻底的完了,主公再称吴公已然不适合。主公该考虑建国称帝的事情了。”
“建国称帝?”李钦微微有些怪异的感觉。
当皇帝啊!这可是一件挺激动人心的事情,自己本是一个生长于后世红旗之下,没有皇帝世界里的普通百姓,对于皇帝的种种仅止于传说和影视里见过的——当然自己在三国之时也见识过,听说过,但那些都是别人了。
如今轮到自己,要说心中完全没有触动,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这真的可以么?不会不适合罢?”李钦犹豫了一下。
“当然适合,这件事主公得马上办了。要不然人家就算想投靠我们也会觉得很尴尬的。”岑文本连忙劝说:“王投降王,帝投降帝,都是适合的……但,主公听说过王投降公的事情么?”
“没有!”李钦老实的摇头,心中明白,在自己的势力扩张到如此地步之后,建制称帝就成了必然。
“那好吧!”李钦若有所思的点头:“我想时机也差不多了,接下来应该把这些事情都办了。这些事情,你们和通老、世南、冲远等人商量着办吧!尽量从简啊。”
“明白!”众人点头,旋即退下了。
接下来是一连串忙碌的日子。
大业十四年九月初四,李钦于江宁城外紫金山立祭坛,奉告昊天上帝,建制称王,立国号为吴。
仪式有模有样的进行了,至于其形制究竟是否符合正统的仪典,李钦并不清楚。他唯一知道的是,这个仪式中的很多部分都是参考王后蔡琰的意见。
是的,李钦大婚了。
在建制称王的同时,李钦也举行了自己人生之中最重要的典礼——婚礼。
李钦以蔡玟为王后,封李雅为王妃,随即对自己的手下进行了一系列册封:
宋缺为越国公,南洋道大总管;
萧铣为楚国公;
钱独关为荆国公;
苏定方为前将军;
李靖为后将军;
虚行之为军师将军;
岑文本为民部尚书;
鲁妙子为工部尚书;
王通为学部尚书;
沈落雁为军师中郎将;
寇仲为定阳中郎将……
总之,在称王之后,李钦给自己的手下进行了一通封赏。
当然这封赏也只是暂时的事情。事实上,九月初四的封赏只是一个过渡。接下来李钦要做的事情还有更多。
九月十八日,在一番紧张的编纂之后,李钦所立之王国的根本性大法——《天朝宪法》出炉了。
而从九月十八日开始,各地的祥瑞频频发生,不是说这里的稻谷异常丰茂;就是说那里有白鸟出现——这些都是祥瑞。
祥瑞的诞生,证明上天对吴王的宠爱,是吴王天命所归的证明。
于是,各阶官吏,百姓络绎不绝的写文书请愿表送到李钦的王宫之中。
王宫位于江宁城里,原本是丹阳的太守府。李钦称王之后,换了块额匾,将它充作王宫。这也是李钦力行节俭的一个表现了。
在收到各级请愿之后,王国升格为帝国之事,也开始运作起来。
王通首先向李钦敬献了第一份正式的劝进表。
理所当然,这份表为李钦所驳斥了:“我德行不足,功业不够,如何能称帝?”
这是九月二十五日的事情。
在九月二十七日,第二份劝进表,由刚刚投靠李钦的江淮军历阳大总管杜伏威献上。
而李钦也依照旧例驳回了。
九月三十日,越国公宋缺,工部尚书鲁妙子,前将军苏定方联袂送上第三份劝进表,其中言辞颇有夸张:大有李钦不肯称帝,明日就会末日降临的味道。
对于此,李钦羞羞答答的答应了。
于是,大业十四年十月初一,李钦于丹阳江宁的紫金山下,也就是当初他称王的那个地方,再次立起祭坛,昭告上天,即皇帝位,国号:吴。
这个国号李钦自己是不太满意的。他更愿意定国号为:华、中华、天……之流,但他这等异想天开的想法,被手下的官员们异口同声的驳斥了。
丹阳江宁,本就是吴地,只有以王者最初分封之地为国号,才尽显正统之资。
在万夫所指之下,李钦心中就算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暂时放下了。
吴国,以江宁为都城,以兴统为年号,领有昔日天下九州的两州,成为当今天下占地最广,拥有人口最多的帝国。
帝国既立,李钦依旧按照惯例对手下的进行了一番册封:
宋缺被任命为越王;
鲁妙子被任命为首相;
苏定方被册立为骠骑将军;
李靖为车骑将军;
而寇仲则被进一步的提升为左将军……
同时,李钦还下令释放官奴,赏治下子民猪肉一斤,粮食一石,谓之曰:恩泽百姓,犒赏万民。
荆扬之地,由是大欢。
而就在李钦称帝的同时,西北战事爆发了:大唐太子李建成引马步军十万攻商洛,意图夺回武关威逼襄阳。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商洛示敌以弱
李建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后世所录的典籍中关于他的并不多。因为他是一个失败者,在后来的玄武门事变中,他兵败身死,让弟弟李世民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由于李世民的位子是从他手中夺取的,多少有些得位不正的迹象。为尊者讳,《新唐书》、《旧唐书》便不得不删除了大量关于李建成的事情,把玄武门之事打扮成一幅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境况。
事实上,作为大唐的太子,甚至是长期能够压制李世民的人,他不可能那么菜。他的打仗水平,在大唐建立之初的几场战争中已有所表现。虽说不上非常天才,切也是在水准之上。之所以,在他老爸称帝之后,就没怎么动弹。关键就在于他的身份,他已经是太子了。
太子对皇帝来说是臣子,可对大臣们来说又是主君。处于这个位置上,可谓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只是这最后的一步,究竟该怎么迈出却是一件很扰头的事情。
太子不能表现太高调,也无需太高调。
因为太高调的结果,那是会引起皇帝警惕的。尽管是父子,可皇帝也不想过早的退位,权利是一件好东西,就算是父亲也不想那么早交给儿子的。
当然,太子也不能太低调。因为太低调的结果,就是被人虎视眈眈,尤其在太子身边还有一群如狼似虎的兄弟的时候。
如何当好一个太子,这是一门学问。李建成在这个学问上的成绩还算不错——李世民给他压了过去,始终弱了他一筹。
如果,没有慈航静斋的那群尼姑的话!李建成相信李世民绝对不是自己的对手,可是现在……
李世民和巴蜀的独尊堡达成协议,若大唐能拿下洛阳则巴蜀尽归大唐—这是一个对李唐来说十分有利的条件。
虽说刚刚击败了李密的王世充势头正盛,但王世充的个性不行,见小利而忘义,外表宽仁,而内心狭隘……这并不是一个当君主的好性格。在击败了李密之后,他的势力大大扩张,看似实力大涨,实则只是沙滩上的城堡,只要大唐稍微用点力气就能把他拿下。
在这等情况下,巴蜀的归附也是正常的,而一旦巴蜀归附,李唐的实力固然大涨,可李世民也变得更加难以对付。
面对这等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李建成也不由得着急起来。
他不得不有所动作了。恰好吴军北上,进占武关、商洛郡,直接威胁到了长安的安全,大唐上下都不由自主的将北上的吴军视为大敌。
相似小说推荐
-
猩红破坏神 (荀游子) 创世VIP2017-07-10 黑暗幻想猩红色的世界,那些自诩为神明的邪祟蠢蠢欲动。安宁之地,却让人永无安宁。有人能够...
-
神话重启之洪荒战界 (电弧) 起点VIP2017-07-26 虚拟网游一款名为《神话重启之洪荒战界》的全息虚拟网游,然而当其将虚拟与现实连接,两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