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年沈凡见到那本书是在一个私塾里。
两百年过去,那间私塾肯定已经不在了,要找里面的书就更难了。
不过这是唯一的线索,就算难也要找。
放好行李后,我们仨就溜达去了。
没有开车,也不是闲逛,而是方便沈凡找记忆。
事情过去得太久远,虽然他不是普通人,但要再回忆起两百多年前的细节,也是为难他了。
我们在猷城里转悠了一圈,什么收获也没有。
不过我们心态好,见到街边的有卖羊肉面的小摊,无需眼神商量,三个人情不自禁就过去了。
摊主很好客,见到一下来了三个客人,他非常高兴:“刚在愁剩下的怎么办,正好三位就来了,看样子我今天运气不错。”
哦,原来他是高兴这个。
“现在天色尚早,怎么着急收摊呀?”我问道。
摊主一看我们的打扮就知道我们是外地人,于是主动说道:“猷城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夜幕降下后,没必要不出门。虽然这是老规矩,但这里世世代代的人都会遵守。”
“那万一非有急事要出门呢?”沈凡很有兴趣的问道。
“那个会发出声音的东西,走一段敲一下,让对方知道生人靠近,他们大多数也会回避,进水不犯河水。如此反复,直到到达目的地为止。”老板应道。
“那你这个就是……这里很多魂吗?”祁思妮也好像知道了。
老板做了个嘘声的手势,又指了指天上:“现在不让说这个。反正按老祖宗的规矩做就是了。”
我们会意,也不再追问详细缘由。
老板端上面条以后就开始清理灶台,准备收摊。
猷城的羊肉面和祁思妮老家的羊肉汤完全不一样,但味道都不错。
吃过后,收钱时老板刻意嘱咐我们,太阳已经落山,趁天还没黑赶紧回住处。
我们仨表面上点点头,其实也没往心里去。
走了两步,老板又在身后喊住我们,叮嘱道:“别拿这些话不当一回事,上个月才有两个游客在猷城吓疯后被家人接了回去。”
“放心吧,店主,我们有数。”我回应他的话后,继续和沈凡他们离开。
店主看出来我们并不会照他的话做,只摇了摇头,有点小惋惜的样子。
沈凡又转悠了一遍,这时整个猷城已经华灯初上。
街道上,每隔一两百米才有一盏路灯。而且两边的建筑里,倒是亮起灯。
沈凡看到这样一番场景,才说道:“这样就好找了。”
“什么意思?”我没听明白。
“我进到那个私塾的时候是夜晚,懂了?”
他绕过我,带路走前面。
“你也不过如此。”我嘀咕一声跟上他。
跟着沈凡穿过几个弯弯绕绕的胡同,前面一道相对高一点的建筑呈现在眼前。
沈凡突然停下脚步,向那边二楼望去。
“到了吗?”祁思妮问道。
“看了那么多处,这里最像。”沈凡也不是很确定。
“像不像的我不清楚,不过这里应该早就不是私塾了。里面住着人家,我们这个时候也不方便去敲门吧。不如做个记号,明天再来拜访,反正先想办法进去看看。”
沈凡和祁思妮都同意我的建议,沈凡正要走上去做记号,这户人家突然开了门。
我们三人同时定住。
门开后,只见一个老爷子抱着一小孩,忙不迭的往胡同另一头跑去。
他手上还拿了个鼓,跑一段敲一下。
但也因为又是孩子又是鼓的,在没有手能拿照明设备,于是在路灯不多的胡同里,跑也不能跑得太快,他急得额头冒汗。
沈凡立刻赶了上去对那个老爷子说道:“这么晚带一孩子出门方便吗?”
老爷子看了一眼他又回头看了一眼我们,还是焦急的继续往前走。
不过他也回应了我们的话:“孙女发高烧,得马上去医馆。”
钻出胡同,穿过一条宽敞的街道。
正街上也没什么人,偶尔有一辆小车,通过也是一边开车,一边鸣笛。
老爷子又钻进了另一条胡同,显然是在抄近路。
毕竟年岁大,小跑一段后就气喘吁吁。
“大爷,我们给你抱孩子吧。”趁老大爷停下来喘气时我说道。
“大爷,我们不是坏人,只是刚刚在找人,正好遇上了。看你抱个孩子赶路挺累的,要去什么地方,我们替你把孩子抱去。”祁思妮也上前说道。
第97章
退烧
猷城社会风气还算淳朴,听我们这么说,大爷也把手里的孩子交给了我。
“去胡先生的医馆,这孩子从小生病都是吃他的药好的。”
“好,你带路吧。”我小心翼翼的抱着孩子与他一起往前走。
在路上我们才得知,老爷子叫李国明,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有一老一小。
在猷城,像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小姑娘的脸此刻烧得红扑扑的,我们情不自禁的加快了脚步。
我走得越快,老爷子敲鼓的声音越密集。
“大爷,和我们一起不用一路敲。”一直未出声的沈凡也许是听得有点烦了,于是说道。
“你们是外地人吧?外地人不懂我们这里的规矩。猷城的路天黑以后就不是给人走的。”
“有很多冤魂吗?”沈凡有点纳闷。
“不是冤魂,就是这个地方有点邪门,多少年都是这样。”李国民有点支支吾吾。
“不会的。”沈凡肯定得说道。
起码他两百年前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个地方不是这样。
“你们了解我们猷城里的事儿吗?不懂不要乱说。”李国民见他不信,有点生气,敲鼓的声音重了一点。
本来就是个小鼓,鼓槌也很小,他稍微用了用力,细细的鼓槌头部就断了,不仅断了,鼓皮也破。
我和祁思妮互视一眼,都不说话。
沈凡的脾气其实很好,但就是对噪音没什么包容心,所以老爷子的鼓坏了是有原因的。
可李国民不知道这一点,他老人家把这一突发状况归纳为天意。
“这个节骨眼坏掉,还没一面盆好使……”
他叹息一声,又提醒我们:“前面小心点。”
接下来李国民在我身后指路,我们抱着孩子继续前行。
再穿过一条胡同,据说医馆就在前面,结果却在此处被挡了道。
见到站在胡同正中央的人,李国民忙跪了下去。
“仙爷开恩,我无意冲撞您,孩子生病得看医生,恰好手边的鼓又坏了,所以才打扰了您,请您让我们过去吧。”
被叫做仙爷的人,慢慢转过身。
我们有天眼,即便是这个胡同光线昏暗,也能看清那人的长相。
这人高两米多,穿着一身罩甲,头上还带个颇具少数民族风味的头盔,腰间一把佩剑没什么光泽。
“这是700多年前的?”我小声问沈凡。
“600年左右。”沈凡目不斜视的应道。
“看他的手。”祁思妮小声说道。
其实不用他提醒,我和沈凡也看到了。
这个男人一副古代武士的打扮,全身都是铠甲,连脸都被罩了起来,唯独那只握着剑柄的手,还能看出上面细细的毛发。
这东西已经不是魂魄,而是属于鬼魅了。
也对,如果是魂魄,大概也不会出现在沈凡面前。
我们三人看着对方,对方也看着我们。
老爷子祈求的声音还不绝于耳。
“仙爷,麻烦你让个路,前面就是医馆了,让我家孩子先看个病吧。”
那个男人开孔位置的面具里,冒出一股烟。
“这是什么意思?”有点看不明白。
但老爷子大惊,连忙磕头:“我并非要冲撞您,请您原谅。”
哦,是生气的意思。
沈凡识相上前,对前面的男人说道:“仙大爷,这是阳间,阳间以人为大。客客气气的话你得听,否则……嘿嘿……”
就在沈凡话音落下后,面具里冒出的青烟更浓了,接着就传来一个低沉的咕咕噜噜说话的声音。
至于说的是什么,我们都听不懂,但沈凡好像明白。
只见沈凡听完他说的话后骂了一句“仙你大爷”就几个箭步冲了上去。
前面的鬼魅刚拔出刀,沈凡就赏了他一张符纸。
符纸贴在他手臂上,手臂就像被烫到似的冒起了白烟。
男人化作一股烟气消失。
沈凡扭头看向我:“还不走,等他叫兄弟来挡路?”
我回神,继续抱着小女孩往老大爷说的医馆而去。
医馆就在胡同的尽头,很快就到了。
李国明把医生叫了起来,接着我们都被赶到了外屋等候消息。
其实小丫头就是嗓子发炎引起了高烧,但医生的治疗手法还是令我感觉又长知识了。
只见这位满脸都是胡须的医生,将自己手上一个大大的金戒指取了下来,又拿出一块蚕丝手帕。
将手帕把金戒指包起来以后,就放在盆里一把火给烧了。
等蚕丝烧成了黑色的灰烬,他再把这些灰烬扫进杯子里,然后冲上一壶热水,就给小姑娘喂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