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 不可忍,虽说自己不是那种睚眦必报的小人,但也不是人尽可欺的软弱角色,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只是现在不是自己逞威立望的时候,也不是报仇解恨的时机,一切还是以大局为重,等任务完成了他再加倍偿还给对方,让对方因为 自己的擅自托大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行常人之所不能行,才能成常 人之所不能成。想通了这一切之后,藏重勇夫狠了狠心,咬了咬牙,将满腔的怒气和极端的不快全部囫囵地吞回了心窝里。尽管心里十分的不爽,但他那张一贯平静如水的脸上依旧没有一丝的风浪,他完全就像一名事不关己的旁观者一样,若无其事地站在一旁,仔细聆听着殷天玄的述说。
本来藏重省之和三木正雄见到这样的场面,心里也很生气,他们也想替藏重勇夫出头,准备上前与殷天玄理论一番,好为他们的社长挽回一些面子,但都被藏重勇夫坚决制止了,只不过他们的这番表现,殷天玄是看不见的。
“那这道门要怎么才能打得开呢?还请天玄君不吝赐教!”藏重勇夫好像发觉了自己刚才的失误,没有事先征求殷天玄的意见了,一时疏忽大意,把事情想简单了,以至于引起了殷天玄的不快,这确实是自己的错。所以现在只有春风拂面般地陪着笑脸,主动站出来化解了眼前尴尬的氛围。
“东流,你去看看那两扇门之间是不是有一个鹅蛋大小的椭圆形的坑!”殷天玄向身边的付东流说道,根本就没有理会藏重勇夫父子,弄得气氛更加地尴尬。
藏重勇夫见对方没有理会自己,脸上也是挂起了一丝阴晴不定的冷笑,像是在自嘲,又像是在不经意间牵动了他脑子里面那根暗黑的神经。
付东流也不敢怠慢,他小心翼翼地朝着那两扇门走去,按照殷天玄的吩咐,他仔细看了看那两扇石门,不放过一点点可疑之处。
在那两扇门离地约有一人高的地方,还真的有一块鹅蛋大小的椭圆形的坑,那个坑就像是刻在石壁宝剑上的一个花纹,由于那门页是发光的,所以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这里有奚巧。
付东流仔细 看清了石壁上的所有内容,正准备转身往回走的时候,发现石壁前边的地上,还有人专门刻了一首短诗,其内容如下:
刘谌碰壁,诸葛回车。
穷思竭虑,无力回天。
水火不融,山海相间。
圣珠一出,阴阳两断。
付东流仔细地看了一遍,确信再也没有什么遗漏,于是他立马转身过来,将自己的所见一字不漏地向殷天玄作了一个详尽的汇报。
殷天玄听了之后,又深思了片刻,将那几句诗仔细地琢磨了好几遍。
他在此之前也读过教授写的那两篇论文,当然 也知道这首诗里面所说的刘谌和诸葛指的是谁。而且博览群书、通古喻今的他,很容易就理解了诗里面的含意。
过了片刻,殷天玄才缓缓地抬起头来说道:“没有想到这山海阴阳门还真的是存在,而且还让刘谌和诸葛怀在此碰壁,最后铩羽而归,看来要想打开这道 门,这难度还真不小。”
大家听殷天玄这么一说,都 不由自主地紧张了起来,一个个把眼睛睁得像铜铃一样,全神贯注地盯着殷天玄,只可惜殷天玄的眼睛看不到这一幕,如果 能够看到的话,他就知道自己在这支队伍里面的作用有多么的大,分量有多么的重。
他只是小小地卖了一个关子,便在队伍中引起了这么大的震荡,如果他再故弄玄虚地说点疹人的语言,那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恐慌,藏重勇夫再次感受到了殷天玄给他带来的压力。
“幸亏自己早有准备,要不然此次行动大家都只有无功而返了,只是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可不可靠!因为这一切都是他听到的传说,还是要付诸于实践之后,才能确定自己的想法行不行得通。”其实殷天玄对于自己预留的手段,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为了稳定军心,他肯定不能这样说。
“天玄君能不能告之什么叫山海阴阳门呢?”藏重勇夫见殷天玄迟迟没有明确的指示,为了缓解一下气氛,所以旁敲侧击地问道。
“难得藏重先生有兴趣,我就和你聊聊也无防!要说这两道 门,就要先从两块石头讲起!”殷天玄见话题一转,也是一副轻松愉快的口吻说道,大大地缓和了刚才那尴尬的气氛。
“传说在东边不远的海面上,漂浮着五座仙山,它们分别是岱舆、员峤、方壶(丈)、瀛洲、蓬莱。这五座山当中尤以蓬莱在最东端,所以这座仙山是每天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在山上的最东边又有一块石头突兀而立,那块石头每天都受初升太阳的熏陶,久而久之便具有了充足的阳气,并发生了变异,最终变成了一块像玛瑙一样的红宝石。人们便叫它“首阳石”,意思 是最先见到太阳的石头。
而另外一块石头要从另一个神话故事说起。
共工大战祝融失败后,怒触不周山,致使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残破的天地虽然被女娲修补好了,但毕竟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面貌。
从那以后,西北的天空就开始略有些倾斜,因此太阳、月亮、星星都不自觉地要朝西边跑,落向倾斜的西天;东南的大地,陷下了一个巨大的深坑,所以大川大河里的水,也都不由自主地要朝东南奔流,水源源不断地灌注到那里,就成了海洋。
大江大河的水,就这么日夜不停地向海洋灌注,海洋的表面也就一天天地往上涨,人类耐以生存的大地便不断地被淹没,被压缩,为了救万民于水火,给万民以安康,还给大家赖以生存的土地,女娲主动担负起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责任,可惜她想尽一切办法,还是不能阻止海平面的不断上升,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在不断恶 化。
经四处打听才知道,原来在渤海的东边,有一个深深的大壑,名叫“归墟”,这个大壑之深简直无法预测,以前其他地方流来的水都汇入了 “归墟”之中,最后消失于无形,所以海平面才会一直保持平衡,不上涨,也不下降。
但是在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时候,引起了天地的剧烈动荡,致使东海大壑里面的一块巨石掉下来,堵住了归墟的入口,这样一来,从大江大河汇入到海洋里的水便无法排出,所以海水才会无休止地上涨。
那块石头本来在东海的大壑深处,长年见不到一丝的阳光,而且又在归墟入口长期受水的侵蚀,所以他便具有了明显的水的特征和性质,颜色也变得像是深海里的墨绿色一样,人们便称这块石头为“归墟石”。
于是女娲又潜到深不可测的东海里面,找到的归墟入口,挪开了归墟石,打通了海水自然往复循环的通道。
这样一来,百川海洋里的水,又全部往归墟里面流去。从此以后,海洋里面的水,总保持平常的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人们也有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首阳石”和“归墟石”一阳一阴,一火一水,都拥有极强的磁场,对其他种类的石头都有强烈的排斥性,但二者在一定的距离内却能互相吸引,这便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于是有人利用这两块石头的特殊性,将其弄到这里来,制成了两扇门,利用它们之间互相吸引的特性,不需要借助外力,便能把这里完全封锁了起来,把这里面的秘密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第五百八十章 山海阴阳门3
“这山海阴阳门就是由“首阳石”和“归墟石”经过精心地打磨之后,利用其异性相吸的原理,再组合而成的,所以这两扇门完美地继承了这两块石头的属性。两块石头一阴一阳,一红一绿,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们遵循异性相吸的原理,用本身的磁场互相吸引对方,不需要外力的作用,二者也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用一般的方法是根本不可能打开它的。
它们俩就像一对感情深厚情侣,生死相依的夫妻一样,如胶似漆地搅在了一起,谁也无法把他们分开,除非他们俩内部产生矛盾,二者之间产生互相排斥的力量,才能将其分开。
而当初设计这道 山海阴阳门的人的初衷,并不是让所有的人都不能打开它,也不是想让这里面的秘密永远尘封起来,永远沉睡在这暗无天日的地下,见不到一丝的阳光。
他们 这样设计的目的只是想为里面的东西增加一层保险,最大限度地保护好里面的东西,让特定的人才能打开它,所以此处地宫的设计者才会在这道门上面留下了这道巧妙的机关,这也是顺利打开这道山海阴阳门的唯一方法。
这种门也有它的弱点,那就是在两扇大门结合的部位,始终有一处受吸引力最弱的地方,就像是杠杆的支点一样,如果准确地把握准这一个支点,再施加一股互相排斥的力量,便能让两扇门之间产生一股排异的力量,从而慢慢打开这道山海阴阳门。
这种做法,就像是在那对感情浓厚的夫妻之间,无中生有地给他们制造一些矛盾,破坏他们的感情基础,在他们彼此的心里产生隔阂,时间一久便会产生嫌隙,嫌隙时间一长,感情便会破裂,最终便会导致他们各奔东西。”殷天玄又来了一段十分生动形象的比喻,听得那些黑衣人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