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
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分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分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富兰克林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现在的“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的看法却是相反。
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后来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以含食盐水的湿抹布,夹在银和锌的圆形板中间,堆积成圆柱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电池——伏特电池。
1821年英国人法拉第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发明。在这两年之前,奥斯特已发现如果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它附近的普通罗盘的磁针就会发生偏移。法拉第从中得到启发,认为假如磁铁固定,线圈就可能会运动。根据这种设想,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简单的装置。在装置内,只要有电流通过线路,线路就会绕着一块磁铁不停地转动。事实上法拉第发明的是第一台电动机,是第一台使用电流将物体运动的装置。虽然装置简陋,但它却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电动机的祖先。
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发电机。他发现第一块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就叫作电磁感应。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是一项最伟大的贡献。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
然而,早在1938年的考古工作中,考古学家们就在青海南部(那里高寒缺氧,冬季漫长,滴水结冰的日子长达10个月之久),发现了古人的用电痕迹。考古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了青海南部的极寒地区,进行长达一个月的考察。带队的是C大考古系的院长,一同到达的是他8个学生。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一行人不是很困难地就到达了目的地——一个天然形成的凹形山洞。拿着放大镜审视着山洞墙壁的学生被一处特别的痕迹吸引住了。当他走近细看时,惊讶地发现,这处痕迹竟然和现代人用电灯时的情形一样!焦黑的墙角处有几根不同质地的金属线,而唯一能够用肉眼辨别的是铜丝——那是一根已经锈迹斑斑的铜丝。在金属线捆绑处有一个类似于电灯泡的圆形质地的金属球体。戴上橡胶手套的学生轻轻地拿起金属球体,然而,不可思议的事儿发生了,金属球体迅速地风化,化成了粉尘,并且如花瓣的形状般飘出了山洞,转瞬消失得无影无踪。值得庆幸的是,金属线还完好无损的保持着它的原样。大家都不敢再轻举妄动了。待学生们一起取完样品、拍照、整理、分类。
寒冷的气候让考察不得不提前结束,但是,这一次的考古发现却是能在考古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伟大发现。
千年女尸不腐之谜
公元前186年的一天,位于今天湖南长沙的西汉的一位豪门夫人逝世。她的子女在给这位夫人风光下葬的同时,不忘用一种独特的手法将她的尸骨永久地保存了下来。而秘密一直延伸到了2000年后的一天,当考古队挖开这座保存完整的古墓的时候,无疑不被古墓中出现的种种奇迹震惊了,神秘古墓中究竟有何秘密?千年女尸的不腐之谜到底是为何?
公元前186年的一天,西汉长沙国,也就是位于今天的湖南长沙的西汉发生了一件大事。丞相轪侯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去世了,时年五十岁。事实上,辛追夫人一直以来身体就欠佳,困扰她的不止有一种疾病,这些病常常使她的身心都受到巨大的煎熬。公元前193年,沙国丞相利苍被汉文帝封为轪侯,然而仅仅8年之后,利苍去世,他的儿子利豨继承了封号,成为第二代轪侯,只有30多岁的辛追夫人成了一名寡妇。虽然丈夫早早逝去,但是辛追出色的政治才能和领导才能却因此显露出来,在她的辅佐之下,轪侯家的府邸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越发兴旺起来,甚至比她的丈夫在世的时候还要兴盛得多。今天,她和往常一样用完餐之后,又吃了半块应季的甜瓜,突然她感到腹部一阵绞痛,几乎立刻就要趴倒在地。一旁的侍女惊慌地唤来了大夫,她的儿子——第二代轪侯利豨也在听闻消息后立刻赶到了她的身边。然而,辛追夫人的痛苦并没有持续很久,由于食用过多甜瓜而引起的胆绞痛,并最终引发了冠心病,辛追夫人在当晚就死去了。
辛追夫人的墓地早就造好了,紧邻着她早逝的丈夫,但明显要比丈夫的墓室更加豪华、奢侈。辛追夫人的仆人们把辛追夫人春夏秋冬四季的衣物一层层给死去的主人裹上,而并不敢直视主人已死的面孔——这是一张保养不错但是严厉而忧伤的老人的脸,她简直就像睡着了,而不是死去了。棺材被套上了一层又一层,工匠都是长沙国最好的能工巧匠,而令人目不暇接的奇珍异宝被大批大批地送往了地底。这都说明了即使死去了这位夫人仍然是令人敬畏的。直到最后封墓,一个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就这样回归了大地的怀抱。然而,谁也没料到,时隔2000多年,也就是公元1972年的某天,辛追夫人千年的宁静终被打破,这个时隔千年的谜也将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湖南长沙市区的东郊有两座土丘,外形很像马鞍,因此得名“马鞍堆”,由于口音的关系吧,又在口口相传中被讹传为“马王堆”,所以现在通常称此地为马王堆。根据地方志的记载,马王堆是五代十国楚王马殷的家族的墓地,所以当地一直就流传着马王堆地下有墓的传说。1971年年底,时驻扎在长沙的某部队,接到命令要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下建造地下医院。然而,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塌方事故,用钢钎进行钻探时还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气体。有人用火点燃会出现一道蓝色的火焰,而当时湖南省博物馆的一名名叫侯良的专家在接到消息后马上联想到了马王堆本地的传说,他意识到,人们遇到的是一座古代墓葬,在湖南土话里也称这样的墓为火坑墓。
建造地下医院的工程停止了,第二年一月份,对此地墓葬挖掘的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经科学的探究发现,这个墓葬南北长约20米,东西长约17米,属于一座大型的古代墓葬。带着激动又有些忐忑的心情,侯良和其他考古专家日夜守候在墓地现场。大概往下挖了没几米,就听见有考古队员说,发现了一个笔直地朝着墓葬的下方延伸的圆形的盗洞。侯良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如果这个墓地已经被人挖掘过了,那么恐怕这次考古发掘的现场已经被破坏得相当严重了,这个古墓的考古价值也会大大降低。然而幸运的是,往下挖到17米左右,盗洞消失了,人们挖到了一种黏糊糊的泥土,俗名白泥膏,而正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泥土,对墓穴起到了很好的封闭性和保护作用。这时,有人惊呼道:“这是什么?”手指则指向了和在了白泥膏中的一片绿色的树叶。这片墓地周围几十米一片树叶也没有,而且明显这片树叶是早就存在的,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片树叶在墓地中“保鲜”了几千年了!周围人无不感到非常的震惊。接下来,人们又陆陆续续在填土中发现了其他的翠绿的树枝和黄绿色的竹筐,带着相机的考古人员把这一珍贵的一幕记录了下来。奇特的是,当树枝和竹筐离开墓地没多久,就像失去了生命力一般,没几个小时就枯萎掉了。
在挖到这些令人惊奇的东西后,人们的工作愈发细致,积极性也更高了。没过几个月,整块墓地就已经被发掘出来,而一开始出现的树叶、竹筐什么的,已经算不上多么惊人发现了,因为还有更奇特的事情在等着他们。
整座墓从上俯视呈方形,深度约为20米,从上到下逐渐缩小,如同倒立的金字塔。墓坑的底部摆着长4米、高1.5米的椁室。虽然早就知道这是一块巨大的墓地,然而,如此巨大的椁室还是让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相当惊讶。揭开椁板,中央躺着一座巨大的棺材,四边的边厢里则填满了五光十色的珍贵宝物。即使是在淤泥的覆盖下,也不难看出,每件物品如崭新的一般。考古队员小心翼翼地提取文物,生怕破坏了这些存放了千年的宝物。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又出现了,一个名叫王予的北京的考古人员在东面的边箱中发现了一件漆器,打开一看,发现下边是水,水面上却漂着一层藕片。王予大喊:“哇,这可是2000多年前的藕片啊!”听到他这么一说,大家都好奇地挤上前来,争着想看看这“来之不易”的藕。王予匆忙地把漆器端了起来,放到桌子上照相。可就这么一端一放,漆器里的藕片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只剩下几片了。等到他找到人把漆器送回基地研究的时候,漆器里哪里还有什么藕片,只剩一锅泥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