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奇的句曲山,另产五种灵芝,据说吃后可直接成为仙界官员:第一种名龙仙,食之为太极仙;第二种名参成,食之为太极大夫;第三种名燕胎,食之为正一郎中;第四种名夜光洞鼻,食之为太清左御史;第五种名料玉,食之为三官真御史。
此外,还有一些隐秘的仙家草药,在《酉阳杂俎》“玉格”一门中被提到:“钟山白胶、阆风石脑、黑河蔡瑚、太微紫麻、太极井泉、夜津日草、青津碧荻、圆丘紫柰、白水灵蛤、八天赤薤、高丘余粮、沧浪青钱、三十六芝、龙胎醴、九鼎鱼、火枣交梨、凤林鸣醅、中央紫蜜、崩岳电柳、玄郭绮葱、夜牛伏骨、神吾黄藻、炎山夜日、玄霜绛雪、环刚树子、赤树白子、徊水玉精、白琅霜、紫酱、月醴、虹丹、鸿丹。”
里面的绝大多数,后人都是不懂的。
此外,还指出,如果世间人具有以下体貌特征即为仙相:白痣见于腹部、伏骨见于阴部、眼球中有绿筋、鼻上有黑中带红的山形鼓起……据说,这样的人,可不学道术,更不用吃什么灵芝一类的东西,到时候能自动成仙。
说到底,追求成仙的本质是对生命易逝、光阴难再的不满和悲伤。因为成仙就意味着永生。凡人虽难以成仙,却不妨在某种情境下撞见仙人,或漫游仙境。
先看一个迎面撞上仙的故事:
山东有县名高唐,县内有山名鸣石,山岩高百余仞,如果拿东西轻轻敲击,会听到清越的回声。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年~289年),隐士田宣居岩下,常拍石自乐。每到这时,就会看到岩上站有一人,身着宽大的白衣,于石上徘徊,天快亮时,才消失不见。
一傍晚,田宣叫来一个农夫,令他拍击岩石,自己则顺着岩石上坠下的青藤爬了上去。不一会儿,白衣人又出现了,田宣上前抓住对方的衣服。那人转过头来,古容古颜,自称叫王中伦,是卫国人。周宣王时代(公元前800年前后),入少室山即嵩山学道,每次经过鸣石山,因喜欢岩石的响声,故时常驻步倾听。田宣听后忙拜倒,向周朝人求养生术,后者给了他一块如玉的石子,然后飞步而去,“初则凌空,百余步犹见,渐渐烟雾障之”。
望着凌空飞步而去的背影,田宣似有所失。
他又看了看手里的小石子,不知有什么用。直到一次无聊,将石子含在嘴里,竟百日感觉不到饥饿。
白石清流,绿野仙踪。从周朝到西晋,隔着一千多年的时光;从山东高唐到河南少室山,相隔近千里,仙人王中伦凌空微步,神奇地来到田宣面前。关于岩上飞仙的例子,还有一则记载:“荆州利水间,有二石若宫阙,名曰韶石。晋永和中,有飞仙衣冠如雪,各栖一石。寻日而去,人咸见之。”
如果说在人间撞上仙是一种幸运,那么凡人在某种情景下幻游仙境则包含着更多的秘密。这个游仙境的人叫做赵业,生活在唐德宗贞元年间。明经出身的他,担任巴州清化县县令。不过,游仙境前,他先下了回阴曹地府。
明经是科举考试的一种,主要考人对古代儒家典籍的掌握情况。以明经及第的,往往自视颇高。主人公赵业就是这样。心里想:自己满腹才学,最后却被任命为偏僻的县令,越想越有意见,最后竟病倒。时间久了,习惯了幽暗,便害怕窗外的光亮了;又似辟谷,一个来月不吃东西。直到有一天,暗室内有声如雷,现一红球,旋转至眼前。赵业感到恍惚,觉得有个红衣平帽的人拉他而去。
赵业随那人过山崖,经流水,穿金桥,进一城,入府曹,里面有很多人,其中一个是早已死去的妹婿贾某,上来就跟自己争论有关杀牛的事。赵业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仓皇中,跑到了旁边的一个小屋。没过多久,又被那红衣人带进一个庭院,再次看到贾某……随后,有戴紫霞冠的人大声呵喝道:“赵业!为什么要偷别人的头巾?又在滑州藏了橡子三升?”
赵业想:很多账都在清算,自己也就有可能来到了冥界。
他的判断是不错的。不过,他来的是道家世界里的阴府。这里就有一个疑问:在道教里,阴府有两处:一是酆都;二是泰山。
关于泰山为阴府,很多人并不熟悉。
看《酉阳杂俎》里的记载:“天翁姓张,名坚,字刺渴,渔阳人。少不羁,无所拘忌。常张罗得一白雀,爱而养之,梦刘天翁责怒,每欲杀之,白雀辄以报坚,坚设诸方待之,终莫能害。天翁遂下观之,坚盛设宾主,乃窃骑天翁车,乘白龙,振策登天,天翁乘余龙追之,不及。坚既到玄宫,易百官,杜塞北门,封白雀为上卿侯,改白雀之胤不产于下土。刘翁失治,徘徊五岳作灾,坚患之,以刘翁为泰山太守,主生死之籍。”
玉皇大帝是道家谱系里的神仙。这个称谓是北宋徽宗时代才有的。在此之前的唐朝,管玉帝叫“天帝”或“天翁”。在这里,开篇就说到天翁即玉皇大帝叫张坚。张坚是怎么成为玉帝的呢?
有一天,凡人张坚捉到一只白雀,非常地喜欢,但梦到玉帝刘天翁的斥责,并扬言要杀死张坚(这是为什么呢?他跟白雀什么关系)。但白雀每每报信给张坚。却说这张坚不但聪颖不羁,而且野心还很庞大:他想取玉帝而代之!怎么办?他设计把刘姓玉帝骗到人间,设盛宴招待,然后趁机“骑天翁车,乘白龙”,直奔天宫而去。
刘姓玉帝大惊失色,急忙乘剩下的几条龙追赶,但终于没有追上。就这样,张坚先一步到了天宫,更换了百官,成为了新玉帝。至于姓刘的那位有多沮丧就可想而知了,每日徘徊于三山五岳,时不时地弄些天灾发泄。新玉帝张坚深以为患,便进行安抚,封其为泰山太守,掌管人间生死命数。
这是张坚在白雀的协助下窃取玉皇帝位的故事,也道出泰山为道教另一阴府的由来。这泰山大帝,原本就是玉皇大帝啊。
再说酆都。作为道教里的另一座阴府,酆都也是名气最大的阴府。
但酆都成为鬼城有一定的偶然性。
东汉桓帝时有王方平,精通天文和占卜,做到中散大夫一职。后放弃官位,入酆都县山中修炼,在三国时代跟另一位修炼者阴长生一起升仙成功。王的故事在东汉以后颇有影响,成为凡人通过修炼而羽化成仙的典型。自那以后,从魏晋到唐朝,很多人都前往酆都寻找王方平登仙处,其中包括唐朝的吕纯阳,即传说中的吕洞宾。由于阴长生和王方平曾在酆都修炼,人们并称其为“阴王”,很多时候用这俩字代称酆都,最后渐渐演化为鬼城。
据说,酆都有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围三万里。山上有酆都六宫: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宫、明辰耐犯宫、怙照罪气宫、宗灵七非宫、敢司连苑宫。酆都的最高神灵是北太帝君(太帝和天君是不同的。道教里,有真仙九人,太帝二十七人,天君一千二百人,仙官两万四千人),又称酆都大帝,或北阴大帝。但酆都的这个职位不是固定的,而是三千年一更换。北太帝君的下面有四人:夏启为东明公,文王为西明公,邵公为南明公,季札为北明公,四人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掌管四方之鬼。
酆都也好,在泰山也罢,总之赵业同样看到了地狱般的恐怖情形。
相对于佛教的十八层地狱,道教更有三十六狱和二十四狱的说法。以二十四地狱为例,名字叫九平、元正、女青等号。按段成式描述,人犯恶,因程度不同,而被分别记载在黑、绿、白三色簿子上。“人犯五千恶为五狱鬼,六千恶为二十四狱狱囚,万恶乃堕薜荔也。”
薜荔,又称木莲,一种尤其喜欢在残垣断壁等荒凉处生长攀爬的藤本植物。唐人喜欢以其入诗:“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裴迪);“薜荔侵年月,莓苔压姓名”(李群玉);“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宋之问);“娑萝掩映迷仙洞,薜荔累垂缴古松”(徐光溥)。不过,上面说的“万恶乃堕薜荔”跟这种植物没有关系。“薜荔”,为“饿鬼”梵语发音(《云笈七鉴》:“薜荔者,饿鬼名也”)。在这里,是指最底层的饿鬼地狱。
继续说阴府中的赵业。他非常的惊恐,在庭院里接连磕头。不过,对方也没为难他。随后,红衣人带他出去,问:“能跟我一起游上清仙境吗?”
刚入阴府,又上仙境,这叫赵业有些反应不过来。上清仙境,当然不是一般人能去的。
在道教里,三界外,有四民天: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奕天。四民天上面是上清、太清、玉清。三清上面,是终极的大罗天。通常来说,道德完备的人是有可能游览三清仙境的。《酉阳杂俎》记载:“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授下仙之教,授以大道。有上圣之德,命终受三官书,为地下主者,一千年乃转三官之五帝,复一千四百年方得游行上清……”
赵业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突来的机会。
二人登一高山,山上飞瀑甚急,赵业定睛一看,里面竟有万千人随水流而下,想必是一起来上清仙境旅游的人。惊悸间,他发现自己也已飘荡在水流中了。仿佛过了很长时间,自己已站在一块岩石上,此时那红衣人已化为两人,一个在前面做向导,一个在后面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