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入库:04.13
东面有荆南军,潇湘军,镇淮军,王环、潘美、司超在,北面还有汉中,压力不会大,主要还是保证蜀地的安稳。”
曹彬还在这巨大冲击中没有回神,只知道连说:“末将谨记!”
“剑南军是从蜀军改编过来的,战斗力不行,你要多操练他们。”
曹兵再次点头。
大帅接着跟他交代:“除此之外,我还给你找了个助手,染院使康延泽,是个猛人,我把他留给你。”
曹彬向来心细谨慎,他知道康延泽,原本是沙陀人,在晋朝做过供奉官,到了本朝是染院使,听说他是军中猛将。
只是最终他还是忍不住问,“大帅,某......某是前朝亲贵,大帅把如此重任恐怕不合适,万一军中有人不服.......”
没想到大帅丝毫不以为意:“等你做出成绩他们自然就服了,某看重你这个人,你的能力,至于你的身份我不管,也不会追究。
你向来做事谨慎,也知道军事,爱护百姓,立下不少功劳,这是我提拔你的原因,好好干。”
曹彬顿时心中感动,一竟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跪下叩首,再三表示绝不会辜负大帅的期盼。
........
安排了曹彬,史从云才终于松口气,他对曹彬说得大义凛然,自然有那方面的原因,他看重曹彬的才能,但另一方面,曹彬虽然是皇亲国戚,但和张永德李重进不同,在军中没有崇高威望,这也是他放心使用的原因。
两天后,他钦点的的郭廷谓也乘船顺江到达成都。
而郭廷谓是带着制书来了,朝廷任命郭廷谓知成都府事,直白的说就是成都府知府,总理蜀地的政务。
这当热是史从云钦点的,摄政的符太后只是按他的意思任命和派遣。
郭廷谓到达成都后,史从云立即召他入宫,随后秘密谈了一天,既告诉他准备兵变的事,也告诉他将来在蜀地的计划,第一步就是逐步查清和统计蜀地的田地,登记人口。
当然这只是其一,另一件大事就是把成都的国库不断往大梁运,这些都需要他这个知府来组织。
之后他又自己牵头,让郭廷谓和曹彬见面,他们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个掌管蜀地政务,一个掌管蜀地军权,军阵大事必须通力合作。
并跟他们交代了蜀地的总体方针就是稳定发展,恢复秩序。
随后几天里,第二批朝廷派出的官员到达蜀地,带着三省制书(任命书)到成都拜见了史从云,郭廷谓和曹彬,之后前往各处上任。
到五月初九,蜀地四十八州两府一军镇,官员空缺已经补充得七七八八,再次重新运转起来,史从云拜便知道,差不过可以班师回朝了。
数万大军在蜀地耗着也是不小的消耗。
随后召来剩下的将领,开始安排起大军撤军的安排事宜。
大家都心里有数,这次撤军事关重大,并非一次简简单单的撤军,不少将领都激动不已,随行文官也都摩拳擦掌,想着要如何立功。
就在他们准备撤军时,利州方向突然兴起一个传言,甚至传到成都,大街小巷都有人讨论。
说凤凰山边的嘉陵江里,有渔民早上起来打渔时看见一条黑龙从江里腾空而起,翻起浪涛,江水瞬间暴涨,随后向东面腾云驾雾而去,当天早上很多人都看到了当时的奇异景象........
第299章 、坤宁宫的愁绪
五月中旬,天气回暖,史从云也准备回京了。
数万大军将士各个都盆满钵满,不过要带回大梁也是件辛苦事。
史从云则准备乘船走水路回大梁,费氏对此事坚决抵制,死也不愿和他乘船,因为她本就被以不敢乘船的理由留下的,这时候如果乘船岂不是打自己的脸,还让天下人疑心。
史从云则很强硬,要求她一起走,反正他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就是逼费氏的,逼她留在自己身边,逼她自曝,好断了她一直想回孟昶身边的念想。
那些送行孟昶的百姓也好,这老是想着回孟家的费氏也好,都令他很不爽。
费氏自然没办法,哭了一场也斗不过他,只好乖乖上他的大船。
陆上的撤军则由邵季负责,带领一万七千人的主力走北面陆路退回大梁。
一切都因周密的安排而井然有序。
在他走之前,蜀地关于黑龙出江的传说已经非常广泛了,史从云没问也知道是孟玄喆散布的。
心里想,这孟玄喆脑瓜真是好使,这传言编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地方选得很讲究,凤凰山畔嘉陵江,当年武则天、唐高宗就传言在那闹祥瑞的,又是龙又是凤凰的,当地人和属地人多少都知道,信不信且不说,那地就有玄学的氛围和基础。
再者一个好的流言要能传播开,就要让参与传播的人有共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硬去推。
孟玄喆这点上就很高明,五月初江里出来龙,导致江水暴涨,巨浪滔天等等。
这话一说出去,不少人都会觉得有理,即便他没真见到龙,但感觉水确实涨了,那几天风浪也大,就会下意识觉得有理,津津乐道,越传越关。
至于涨水和恶浪,五月初整个蜀地大多数地方都下了大雨,那可不得涨吗......
孟玄喆抓住这个机会,一下就把流言非散布出去了。
至于如何解读,那可太多了,这年头娱乐单一,茶余饭后的谈资就是人们最大的娱乐。
不过整个成都只要稍读过书的,都是冲着他来的,议论纷纷,不绝于耳,甚至还有和尚道士或者一些隐士神秘兮兮的来求见他,说是看破天机,想与他一谈。
他们打得主意史从云也清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五好青年,怎么可能会相信这个,再说这事都是他手下人去办的。
不过史从云也是老油条了,不相信归不相信,但并没有拒绝,一一接见让他们神神叨叨说了半天,然后赏赐一些钱财打发走,他需要这些人帮他舆论造势。
这个异像大家都各说各的,但其实都根本不用怎么解读,有学识的人都明白这事的意思。
黑龙出水,飞向北面,黑、水、北方,任何人都会想到秦朝。
古代讲究五行学说,所以便衍生五色,五方位等等。
秦崇尚五行中的水,五色属黑,五方属北,黑龙从水中而起向北飞去,都在指向秦王,现在天下大名鼎鼎的秦王只有他一个。
一些读书人,百姓乃至士兵都议论纷纷,觉得这是上天在预示着什么。
古代的国号是有定数的,除了皇子一般以封号地名来继承,汉朝因为刘邦非封在汉中为汉王,便建立汉。唐朝因为李氏辖地位于古唐国,封唐国公,立国就为唐;宋朝因大梁附近原本是古宋国,赵匡胤拜宋州(归德军)节度使,立国号为宋。
即便是汉朝之后的南北朝乱世,五胡南下,这个规则依旧被遵守。
后来的辽、金、元等因为是北方南下,并没有封号,只能自己取,而随着金、元等王朝崛起,这套规矩才被完全打破,特别是元朝之后,明、清都是如此。
这个过程也是传统中国对北方影响力逐渐减弱,甚至被压制的过程。
但那至少是三四百年后的事,此时天下人依旧对这套从汉朝开始逐步构建起来,通行千年的神圣价值十分认同,大家心里都是默认的。
史从云目睹这些天的变化,心里也十分高兴,事情进行的比他想的顺利。
而且因为距离产生美,秦在这个时代所代表的意思也在逐渐改变。
就好像汉朝反思秦朝的教训无论是史书还是文章,九成以上都是批判;
如今的人反思唐朝的教训也十有八九也是批评。
人是无法跳出时代看问题的,需要时间的沉淀。
历经汉,魏晋南北朝但到唐朝,五代,人们对秦朝的看法也开始改变,开始逐渐肯定秦朝的贡献,变得臧否不一,觉得秦朝的罪孽毋庸置疑,但他们的不少思想也是可取的,贡献需要肯定。
也像千年之后的人们,也开始回溯唐朝的辉煌和成就一样。
自从黑龙出嘉陵江的事情出现之后,坊间也有不少人开始议论,如今秦王会不会如当年的秦王一样一统天下,结束乱局......
.......
他走的那天早上,成都大小官员和不少百姓都到江边送他,这下史从云心里平衡了,叮嘱他们在蜀地要勤政爱民,注意身体之类的客套话之后便山川了。
随后带着小黄花,费氏上了船。
从蜀地要到大梁的水路很远,但走起来并不费时。
李白就写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来形容三峡水道行船之快。
不过史从云之所以不敢耽搁,还有自己的考虑,那就是手下将士的积极性太高,史从云为了兵变让他们去各要地驻守准备。
原本向着给他们一个月时间,结果没多久,各地都派人来回信,表示已经按照他的安排到达指定位置扼守要地。
出来北面的关北(益津关以北)之地还没动静,因为太远,其它地方都派人回信了,动作之积极,令他大呼意外。
五月中旬,刘清川,李谷,闾丘仲卿,赵侍剑,王仲,符昭愿也连名给他来了书信,说大梁已经准备妥当,王仲已经控制京城内外驻军,让他可以方向东归。
相似小说推荐
-
鬼打墙 (天下霸唱) 夜路走多了,难免会撞鬼。我小时候经历过奇异的往事,这些经历对于我长大后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一定要...
-
都市妖奇谈 (可蕊) 可蕊目前最全的版本包括所有已完结的章节《林老师的特别班》和《三个故事之行路难》由于没有完成所以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