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入库:04.13
现在他有些失望,虽然现在进入成都确实危险,但没想到这些读书人中没一个敢站出来。
“罢了,我看你们也就这点本事。”
史从云说罢转身就走,准备从军中找一个去传话,军人不会说话,但敢进去的肯定不少。
就在这时有人在身后道:“回禀秦王,下官愿前往。”
史从云回头,站出来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文士,他身材有些干瘦,山羊胡须,现在天气逐渐开始炎热,史从云都换了一身楚服,他却还是长袖官服,一丝不苟。
史从云知道这个人,判大理寺事窦仪。
大理寺大体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
窦仪原本还是工部尚书,但官家去世后,史从云想扶持工部以对抗军头,所以就把他的工部尚书去了,让他专心管大理寺的事。
这次让他随军,是怕军中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而史从云已经下了杀心,普通士兵还好,如果是中高级将领都是朝廷官员,需大理寺随时裁决。
“你不能去,我有别的事要你做。”史从云立即否决。
没想到窦仪没有退下也没有让步:“秦王身为三军统帅,既然已经下令怎么能转瞬更易,下官愿意去,请秦王准行。”
史从云想了一下,或许他是文人要面子,自己刚才的话伤了这些文臣的自尊,不过他没脸皮,也不怕什么。
于是给给台阶:“某收回刚才的话啊,我那是一时口快,你们中还是有朝廷的股肱之臣的,敢于担当,这件事到此为止,窦少卿你不必去了。”
“大帅!三军之前,说话岂能如此儿戏。
身为三军统帅,号令既出,就不能轻率更易,这让下面的人如何执行?
何况数万人在此,若上面说话无定数,下面就有成千上万的人疑惑不知所措,就会方寸大乱,进退失据。
大帅既然下令,就是逼,就是杀人也该强令一人进去!
臣为本是以身全秦王,奈何负我,今日无论如何请答应入城。”没想到窦仪不但不同意,还把他批评教育一番。
史从云一时愣住。
旁边官员方才不积极,这下倒是连忙出来批判起窦仪来,说大帅是为他们考虑,窦仪不识抬举等等。
旁边的几个武将也不开心,党进直接急吼吼道:“哪来措大(对穷酸书生的侮辱叫法),敢对大帅指手画脚!”
史从云抬手制止党进,心里也诧异,可又一想这窦仪的话其实有道理。
再想他是主持大理寺的,主管全国刑狱的事情,有这样的品质反而更舍不得他去了。
史从云便道:“窦仪,你说得很有道理,批评的也很到位,我会考虑改进;不过你是个人才,本王还有重要的事让你去办,你去不合适。”
没想道窦仪还是不让步,挺直腰杆拱手立在那:“秦王,法不容更,令不轻改,如此才能上下通顺,各司其职,令行禁止。
有规矩才成方圆,话已经出口,令已经下了就不该轻率,今日我不入城,往后谁听号令。
秦王有宽仁之心是好,可要分时候!”
这下话说得更重了。
几个武将都皱起眉头,旁边几个文官都吓得不敢开口了,有人小声嘀咕:“秦王做事,容你指手画脚!”
史从云恼火,不耐烦道:“你们可给老子闭嘴吧,我和窦少卿说话,你们插什么嘴,谁再说话谁去成都城。”
这下全闭嘴了,史从云转头看向窦仪,他还杠在那不愿走。
史从云算是有些了解窦仪整个人,不愧是管大理寺的。
无奈对窦仪说:“看来本王拦不住,那你去吧。
告诉孟昶赶快投降,某不等他,这样他能去大梁做个安乐公,孟家和百官都可以保全。
如果不投降大军三日后开始攻城,城破之日他们都是阶下囚,再想别的就痴人说梦。
如果他对你有歹意,告诉他若敢动你一下,某让他们孟家鸡犬不留!”
史从云说了句狠话,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这窦仪他着实看得上,偏偏这人又头铁。
窦仪点头,随即和党进一起去准备了。
孟昶敢动使者的可能性不大,除非他不想活了,但毕竟还有风险,万一孟昶吓傻了呢。
........
成都城内皇城大殿,金子纹饰的廷柱熠熠生辉,白玉石砖铺的台阶依旧明亮,蜀绣锦缎的大量帷幔帘子精致漂亮,连上方的宝座也是有金龙纹饰的。
不过朝堂上这时候却没几个人,孟昶肥胖的身躯挤坐在上方,大殿里弥漫一股说不出的气氛。
光看下面的朝臣就稀稀拉拉,这样的紧要时候,不少人居然请了病假或以各种理由不来上朝。
孟昶脸上的肥肉发颤,悲恸怒斥:“你们这个说自比诸葛,那个说有退敌良策,如今才两个月,史从云就打到成都来!”
第290章 、投降之后
大殿里一片安静,为数不多的群臣和太子无敢言,风吹过大殿,众多轻纱帷幔缓缓飘动,更显凌乱凄惨。
“你们谁有退敌良策,谁能为朕分忧!”孟昶高声质问。
结果下方一片死寂,安静得让人害怕,从绵州逃回来没多久的太子颤颤巍巍低头不敢说话。
孟昶面色苍白,发白的指节紧紧捏着宝椅被扶手说不出话了。
“朕以锦衣玉食,高官厚禄奉养你们,事到临头左右就没有一人有用么!”孟昶怒气冲冲的说。
又沉默一会儿,老将石頵出列,拱手道:“陛下,事到如今老臣以为只有两条有用,其一是固守,周军远来,势不能久。
这时应该把剩下各州应当聚兵坚守等待东兵疲惫。
同时以重金收买死士,事到必要时候老臣愿亲自带兵与周军拼个死活!”
这时白发苍苍的侍中李廷圭想要站出来,上方官家期许看向他,不过李廷圭最终也没站出来。
陛下脸上失望之色显而易见,甚至专门开口道:“李公有无对策?”
李廷圭犹豫一下,缓缓摇头:“陛下,老臣有心杀敌,然年老力衰,回天乏术......”
陛下的脸一下更加白了。
李廷圭见陛下落魄模样,在心里想:我已经老了,何况不是陛下心腹。
六年前,他在北面与周军大战,最终虽然败了,但那场周军也打得不简单,四州之地的争夺,战事僵持接近一年。
史从云和他斗智斗勇,最终蜀军败了,但周军也有不小伤亡。
那次大战之后,人们还对李廷圭这个主将颇有微词,成都一些文人士大夫甚至联名上表请求官家追究他战败的责任,说打不赢周军都是他这个主将指挥有误。
李廷圭很害怕那些弹劾,他心里知道自己不是陛下心腹,陛下喜欢的是诗词文墨,喜欢花前月下,喜欢美人,王昭远、李昊那样谈天说地的读书人,而不是他这样一辈子只会打仗的粗人。
加之他原本是河东太原人,是后唐大将,跟着蜀国先帝杀入蜀地,他怕被新君猜忌,于是顺应当时舆论,主动交出军权,承认自己的错误。
陛下安抚,给他加了侍中的高官,但也就此将他闲置,启用王昭远、韩保正等一批新人掌管军事大权。
其实李廷圭心里明白,陛下那时哪怕嘴上说不怪他,也只是场面话,整个成都都觉得战败他难辞其咎,心里肯定也觉得是他这个主将无能,才导致战打了一年,和周军在崇山峻岭缠斗,最后还是丢了四州之地。
但现在回头来看,有是种莫大讽刺,六年前史从云带着周军从他手中用一年艰难拿走四州。
如今还是史从云,带着周军只用两个月出头,蜀地两府四十八州一军,二百三十八个县都要丢光了。
到现在,想必国主和成都的大多数都明白究极谁才是能打仗的了。
李廷圭也五味陈杂,既是欣慰,又是悲悯。
如果让他来打,有兴州,西县,三泉(阳平关),利州,嘉萌关,剑州,大剑山三十里栈道,剑门关等天险逐次抵抗,再怎么也不至于两个月就到打到成都来。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是打仗的,最熟悉蜀地的地理形势,大军过了剑门关,成都就没法守了,成都周围四面平原,剑门关往南到成都的路太多.......
见他不说话,陛下长叹一声道:“朕与先帝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面临中原大敌,竟不能为朕向东放一箭,虽然想坚守,谁能为朕去守?”
朝臣尽皆不吭声,大殿里除了风没有半点动静........
这好这时,外面宦官神色紧张,匆匆进来道:“陛下,周军派来使者,说要见陛下。”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过去,连孟昶也不例外。
朝堂上下无心抗敌,即便想抗敌也无人敢去,这种时候谁都盼着和史从云说上话,因为身家性命,生死存亡都在史从云一句话了。
没等孟昶开口,宰相李昊已迫不急待说:“快去请上使进来。”
孟昶脸色不好看,但对李昊不臣之举也没说什么,都到这样关头了,大家心里有数,除了心中悲愤又能如何。
过了一会儿,一个身着素朴官服,腰杆笔直的文士在宦官带领下进来。
相似小说推荐
-
鬼打墙 (天下霸唱) 夜路走多了,难免会撞鬼。我小时候经历过奇异的往事,这些经历对于我长大后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一定要...
-
都市妖奇谈 (可蕊) 可蕊目前最全的版本包括所有已完结的章节《林老师的特别班》和《三个故事之行路难》由于没有完成所以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