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这样的时代,一切从简,正如当初郭威下葬并没有什么冗杂漫长的礼节一般,这次也是。
  天下还在分崩离析,有很多事要做,很多战要打,乱世中没那么多矫情和拖沓,大家能力求只求一个稍好的结果,至于过程随便后人怎么评说吧。
  由于史从云有李谷的告密,加上他带的都是骑兵,从华北平原一路疾驰赶回来,到达大梁之后,两三天完全控制局面,稳定局势。
  以至于直至此时,外部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如镇州附近的李重进等人,辽州附近的李筠等想必都还不知道朝廷发生了什么大事。
  消息的传递是需要时间的,特别是在这样的年代,所以信息的价值也变得无比珍贵,如果没有李谷的告密,等全部大军一起班师,李重进、张永德大军;韩令坤大军;史从云大军一起回京,届时他想总览朝局就完全做不到了。
  而此时,周军大败契丹,俘斩五万余辽军主力,擒获南院大王的消息,才追着史从云踏风骑兵的屁股姗姗来迟,席卷大江南北。
  很快又裹挟周国皇帝驾崩,皇后摄政,都点检史从云封秦王,为辅政大臣的消息一并散播向大江南北。
  无疑,听到这两个个消息时,稍有脑子的人都明白,周国朝局定是落入史从云手中了,而听闻这些最为惧怕的无疑就是与大周接壤三个国家。
  北汉、西蜀、南唐,他们都和大周打过战,他们都试图以契丹为后台,如今契丹惨败在周国手中,而周国朝政又落入史从云手中。
  好巧不巧,当初胖揍他们的也正是史从云........


第255章 、北面部署
  幽州城下,旌旗遍地,营寨满野。
  秋日下了两次不大不小的雨,郭廷谓批了一身毛毡斗篷,骑着马巡视大营,他心里想着南方的事情不知道如何,但北面的局势已经大定。
  大帅不在,打幽州这样的坚城是不可能的。
  打仗并不是件简单之事,特别是攻坚城,抛开那些鼓舞士气的话,甚至可以只说就是派人去送死......
  这和野战完全不同,所以统帅的威望很重要,不然谁都不愿接这样的活,如果官家或者大帅在,只要令下,诸将定会勠力,将士再难也要用命,但他是做不到的。
  即便以大帅让他暂领全军的权力去强行命令攻城,肯定也是人心不齐,谁都不想出力,说不定还会引起将领之间的不合。
  郭廷谓很有自知之明,所以一开始他就只准备围困,而没想过强攻。
  辽国人已经被杀怕了,他们的皇帝也被困幽州城中,辽人据守幽州,根本不敢出城,他所做的是立即派人在幽州以南的固安,益津关,淤口关等地修筑城池壁垒,建立要塞,以稳固北面局势,让周军完全控制这些土地,站稳脚跟。
  而对诸将的号令,郭廷谓也从未想过,因为他知道自己指挥不动,只要维持当前现状,一切就很好。
  他也按照大帅临走是匆忙的吩咐,向辽国提出,以南京留守萧思温换董遵诲的母亲和她的女儿。
  郭廷谓是郭子仪后代,但他们家早已移居淮南,很多北方的事并不知道,是闾丘仲卿告诉他事情有一次在军事会议上向众人解释原因。
  闾丘仲卿是齐地人,后来多数时候在河北,河东谋生,更了解北方的事情,而说出来大概也可能考虑到怕众将不服,凭什么拿一个南京留守去换人。
  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亲董宗本原本是随州刺史,后来辽人南下时家破人亡,董遵诲的父亲被害,他南逃去投奔舅舅高怀德,而她的母亲沦落幽州,如果还活着大概是被辽国权贵霸占,成为的奴隶。
  不过事情很快有了进展,原来霸占董遵诲母亲的人居然就是萧思温。
  董遵诲母亲是刺史夫人,姿色不错,辽国人占据十六州之后,因为董氏姿色不错,萧思温将其霸占,纳为妾氏。
  只是大帅余下的交代的命令令他有些不解,换回董氏的女儿?董氏在幽州给萧思温生了女儿吗?
  审问萧思温之后,郭廷谓发现并没有,他虽然霸占董氏为妾,却没有诞下任何子女,一时间他更加不解,大帅这匆匆忙忙的交代是什么意思?
  难道意思是说如果董氏被契丹人霸占生有子女,也要一并解救。
  奈何大帅已经南下,他无法问清楚。
  此举却令军中将领颇为感动,大帅为他的心腹爱将赎回家人,居然愿意用辽国南京留守那样的人人物去交换,要知道南京留守可是辽国大官,抓获这样的人是何等大功。
  ........
  而几天后,带着圣旨的兵部侍郎陶谷也慢慢悠悠来到军中,带来要求撤军的圣旨。
  此番旨意到来了解内情的人并不震惊,如郭廷谓和闾丘仲卿,但其他诸将,如赵匡胤、王全斌等在听到官家病重,要求大军撤回时十分震惊,同时态度也立即有了变化。
  就算他们再不聪明,此时也该察觉到当初大帅为何提前消失,大帅以退到南面主持善后为由南下的,不过随着官家病重的消息传来,这种说法已经瞒不住军中的聪明人。
  这几天来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郭廷谓发现每天早晚越来越多的将领开始向他汇报手下军队的情况,议事的时候也没人大呼小叫。
  赵匡胤、王全斌之类的老将也更加听从他的号令了,这种感觉令他十分痛快,得意,而这些都因为他是大帅身边的人,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现在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心里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了更多的野心和抱负,有时甚至会去想想那些原本没想过的美好未来。
  对于南下大帅会做到何种地步,郭廷谓并不知道,但他觉得大帅是一个步步为营的人,不会走到最后那一步,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李重进,张永德还率大军在北。
  如果李重进还在淮南,没有率禁军大军在外,那事情会更加有利,毫无悬念。
  但这毫无办法,官家病倒得太过意外,偏偏官家病倒时,大军全部在外。
  禁军最难的就是如何调军出城,只有官家诏令,枢密院的命令将领才能有权调兵,枢密院能调兵却不能带兵,将领能带兵却无权调动军队。
  所以如果没有打仗,禁军都在大梁,各将领威胁没有那么大,但这次大军已经出发,军权已经在各领军大将手中。
  如果李重进还在淮南,根本无需担心,偏偏现在他带大军在外,军权还在手中。
  这并不是个完美的时机,如果等到战争全部结束,李重进交解兵权,恢复淮南节度使的职责回到淮南时,那么很多顾忌完全不存在。
  不过他也知道那只是设想,时不我待,如果等李重进等率大军和大帅一起回京,那更是麻烦,李重进、张永德是皇亲国戚。
  皇亲国戚这个身份管不管最重要的在于手中有没有军权,没有军权的皇亲国戚就是朝廷防范提防的对象,如果有那就是朝廷股肱,甚至可能是摄政重臣了。
  巡视一圈回来,北面的斥候也匆匆来大帐中向他汇报:“郭将军,北面辽国部族援军已经到檀州了,不过他们暂时不敢南下,似乎还在等人。”
  “有多少人?”郭廷谓问。
  斥候道:“昨天看起来只有三四千,今天就有五千以上的样子了,北面援军还在集结。”
  郭廷谓点头,檀州在幽州北面一百二十多里,萧思温确实也交代过,辽国各部族军正奉命向着幽州集结,但他们大概没想到,大军还没集结,主力的御帐大军却一波被杀得打败。
  辽国部族军是各部集结起来的大军,肯定不如被他们打败辽国主力大军,已经没有和他们正面交锋的勇气,但救援幽州还是敢的。
  这场仗已经到了撤军的时候,官家的圣旨也已经到了,不过郭廷谓暂时把陶谷安置下来,以大军撤军要断后,需要时间准备,没有立即撤军。
  其实他是在等大帅的命令。
  一直到两天后,南面信使快马加鞭送来大帅史从云和枢密院的最新命令,让大军南撤。
  同时还有对新占据土地的安排。
  瓦桥关为雄州,并且割容城归義二县属之,以义成军节度使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总览雄州大军,防备北面契丹。
  陈思让也是老将,这次带千余人随大军出征,他历仕后唐、后晋、后汉至今为大周臣子,熟悉北方局势,在北方有威望。
  之后下令以益津关为霸州,割文安,大城、固安三县隶之。
  同时大帅特别交代,赵匡胤为霸州、易州、涿州三州都部署,领率领军队驻扎益津关,作为抵御契丹人的最前沿。
  同时又从山东滨、棣两州征发丁夫修筑霸州,固安的城防要塞,以稳固对北面防备。
  如此,此战大周重创辽国主力,从辽国手中夺回易州、涿州、霸州、雄州、莫州、瀛州、宁州等地,同时构筑起固安,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独流口为一线的对北方防御体系。
  郭廷谓这才召集诸将,宣布此事,同时按照大帅亲笔信的内容,在末尾嘱咐道:“赵匡胤将军,大帅在信中说你才能卓著,打仗内行,这样的大事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