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五代河山风月 (我的长枪依在)


  李重进率虎捷军全军三千左右的骑兵连续两天悄悄在夜里渡河,布置在紫金山南面一个叫东山套的山谷之中。
  虎捷和控鹤主力都是步兵,但也有一定数量的骑兵,只是比例都很小。
  虎捷全军有两万二千多步兵,只有三千左右的轻重混合骑兵。控鹤军则更少些,只有两千上下。
  从这里翻过一座山就是南唐军修建的甬道,距离大概五六里地。
  山梁和树木遮挡视线,无论是隔着一座山的南唐军,还是对岸寿州城内的守军都很难发现他们。
  见到李重进的第一面,他和不客气的说:“招讨放心,明日某就亲自率兵突袭,毁了他们的甬道。
  今日也别在某这落脚,免得大家都心烦,你还是赶快过河,顺带吸引守军和刘仁赡的注意力,那老不死的很机灵,说不定会被他看破。”
  史从云气得差点跟他骂起来,不过想到还要靠他打仗,顿时忍了,率领亲卫骑兵五百余,打起大旗,大摇大摆渡过淝水。
  他也不怕北岸南唐军刚有动作,因为寿州城下有虎捷军和各州乡兵混合的攻城部队,累计数万。
  渡过淝水之后,史从云在寿州城南攻城大营中见了张永德和赵晁,随即安顿下来,一天很快也就这么过去了。
  .......
  三月初,刘仁赡每天都会带人登上城北高墙,看北面的甬道修建,这样给他和众多城中将士坚守下去的信心。
  昨日下午,那周国新上任的大帅渡过淝水,在寿州城南大营落脚,巨大的帅旗隔着数里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此举顿时让刘仁赡松了口气,他之前还听老朋友说,那周军新大帅又是天纵之才的少年,又是打各种漂亮的胜仗,还十分紧张他会有什么动作。
  如今见他帅旗到了寿州城下,肯定又是如之前一样的强攻和围城,量他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顿时,刘仁赡心里放下不少,遥望远处,心想如果各方支援及时,进展顺利,寿州再守一年半载也不成问题,到时候周朝肯定只能无功而返!
  随即自嘲一笑,看来他是想过头了,太过紧张以致胡思乱想,一个十八九的年轻人领大军,下面众多位高权重又有战功资历的老将,一群骄兵悍卒,十有八九都不听他的,叫谁谁不动,何谈什么作为啊?
  他之前一紧张居然连这些都没想到,由是心里也放松下来.......
  补充拓展,书中和历史的不同(一)
  突然想起来个问题,其实淮南之战一开始就和历史上有着各种细微的不同,作者是一直作着微调和一些改变。
  但碍于主角好读书不求甚解,了解历史大脉络,不了解细节,所以用他的口说出来也不好。
  其实多数读者老爷就是图一乐,也提了一些没仔细看书或不理解这段历史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也没时间一个个去说,晚上都是八点以后才有时间码字的o(╥﹏╥)o
  于是这里单独开免费章节给给为读者老爷说一下历史(历史记载以五代史为主,部分选取主角有利的其它史书记载)和书中区别,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说不定就明白了。
  1、正阳大捷
  历史上刘彦贞不听刘仁赡劝告冒进,在正阳对上李重进的援军大军,当时只率前锋,不是全部部队,随后被击败,刘彦贞被杀,后面的大部队来不及集结就溃逃,十有八九逃回盛唐了。
  本书里,最先支援的是带少量骑兵的史彦超。史彦超兵力不足,以少胜多打胜一战,导致南唐军不敢冒进,反而开始集结大部,最后被主角全面击败。
  书里的正阳大捷南唐肯定比历史上惨的。历史上他们有三万人左右,只是冒进的前锋部队被打败,后面的逃回去了,如今是全部集结之后一波被主角击败,死伤肯定更加严重,士气损失更大,也加速后续战争进程。
  2、盛唐之捷
  历史上盛唐是司超打的。
  正阳是前锋溃败,没有多余记载,但后面的大军根据推理肯定多数都逃回盛唐(刘彦贞从盛唐出兵),才导致盛唐有一场大战。
  书中因为刘彦贞在正阳集结起大军,一波送惨了,盛唐无可战之兵,直接投降了,没有打。
  3、世宗北归
  因为正阳大捷、盛唐投降,加上周军第一猛将史彦超没死的影响,整个战争进行的速度和顺利程度是超过历史上的,清流关大捷变成赵匡胤和史彦超一起打。
  历史上,跟随郭荣北归的是赵匡胤,但书中因为皇后事件,回去的变成了史从云。
  4、向训南下
  向训是文武双全的大将,历史上他一开始权知开封府事,之后南面扬州战事不顺,郭荣把他调到前线替代韩令坤。
  也是向训向郭荣提出要集中兵力打寿州,不要管扬州那些地方的战略思想,成为胜负关键。
  但是,书中前期因为正阳、盛唐的胜利太快太狠,清流关又有史彦超帮助赵匡胤,战事很顺,向训一直没有南调。
  直到世宗北归前夕才调来他,作者专门写过一段史从云快走的时候在下蔡浮桥头与向训相遇的戏码。
  想说明的就是,向训来的时候郭荣已经要走了,向训没有时间熟悉淮南的形势,也没法去跟郭荣说他的战略思想了。
  还有一点不同,后续扬州的拉锯战有史彦超的加入比历史上顺利,也是让周朝难以舍弃扬州等地的重要原因。
  5、林仁肇的袭击
  历史上林仁肇袭击没有得手,因为风向临时变了。
  书中因为主角的影响导致林仁肇袭击延后,风向没变,袭击得手,下蔡浮桥被毁,之后周军处境更加艰难。
  6、二次亲征
  历史上郭荣二次亲征是在四月才发起攻击。
  但由于林仁肇毁了浮桥一次,向训没有献策导致淮南局势更加糜烂等因素,郭荣迫不及待提前亲征了。
  二月就到了淮南,如今三月初已经要全面开打了。
  这就导致书友问的大将朱元叛变问题是不存在的,朱元叛变主要是和李景达闹矛盾,那是四月的事情了,现在才三月初,等不到他叛变。
  7、其他人
  因为主角,李谷、司超、李处耘、王审琦、董遵诲、罗彦环、史彦超等等众人的情况都和历史上不一样了,这里不在赘述。
  总结,此时淮南形势和历史上总体差不多,但细微处已经有许多不同了,特别是时间节点上是有明显差异的。
  引起这些差异最重要的起因有两个,一个是正阳大捷,一个是猛将史彦超还活着,周朝在许多地方都打得比历史上顺。但打仗就是这样的,局部的胜利对全局变化并非完全是好的影响,世事无常,谁也说不清楚。


第149章 、战事起!
  大帐中,史从云摆了一副地图,手里拿着木牌在摆弄。
  整个淮南都在这张图上,如今要全握在他手中。
  春日北方冰消雪融,淮河暴涨,寿州附近到处都是积水越发明显,要是靠近护城河和淝水那边,两边深过腰的草丛里,一步踩进去说不定就是沼泽。
  而且紫金山附近,到下游的濠州,更是到处都是密布水网,湖泊和池塘。
  闾丘仲卿渡河的时候也跟他说过,说这地方真是水乡泽国。
  史从云联想到另外的东西。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史从云走出大帐,闾丘仲卿和众多士兵跟在身后,张永德在远处指挥寿州的围城,赵晁奉命率骑兵去东面巡逻,尽量阻止寿州城与外界的联系。
  今天看起来,似乎依旧是那么平常安静,史从云遥望耸立在紫金山前的寿州城,心里却没那么平静,默默的计算着自己的安排不只,不断派出传令去试探查明各军所在位置,到了哪里。
  心里也明白,今天下午,打仗就会打响,而头阵是李重进。
  史从云看着远处坚城,心里开始思考自己手中的军队,王审琦部、高怀德部、李重进部、张永德部、司超部、赵匡胤部、向训部、史彦超部。
  拢共大约八支大军他能调度,总人数有十万左右,但有许多乡兵,是当初官家临时征调来围攻寿州城的。
  主力的战力有五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下蔡、寿州一线,以及扬州、六合、滁州一线。
  这些兵团主力人数多少不以,最多的是李重进部,如果算上民兵,人数有四五万,是大周在淮南主力的大头,也足见官家对他的信任,在史从云担任招讨之前,一直是李重进总理会淮南战事的。
  围攻寿州的也是李重进部。
  少的如高怀德的铁骑军精锐,有两千多人,但也是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了。
  所有的军队他都已经安排好,接下来就是随机应变了。
  闾丘仲卿道,“老夫有些看出大帅的意图,大帅是想要围歼周军?可这些地方一马平川的,不好打啊。”
  “这地方是水乡泽国,让他们往北确实不好打,不过淮河边上就没那么多路了,南唐兵将向来有过弱点,他们不更我们正面交锋,打仗都要依仗水军,所以每次进军都是水陆并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