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邈紧跟着站出身来:“我等原本便是以讨董大义相聚,此前畏惧董卓实力,因此不敢向前,但此次孟德战败胡轸,已探明对手实力,自当引兵前往,与贼决战!”
张超拱手:“在下附议!”
袁遗心动:“在下附议!”
“这……”
袁绍皱着眉,陷入沉思。
他颇有些为难。
毕竟,此刻刘协被迁至长安,若是真灭了董卓,极有可能是为刘辨做嫁衣。
但是眼前这帮诸侯,明显已经按捺不住躁动的心,自己总不能把真实想法告诉他们吧?
若是如此,袁家保持的百年忠义之名,非得毁在他的手上不可。
袁绍暗骂一声该死,曹操战败胡轸,可当真杀了自己个措手不及!
该怎么办?
“报~~~”
正在这时,帐外再次响起一声传报。
袁绍举目望去。
但见,一个士兵急匆匆闯入帐中,欠身拱手道:“盟主,南线方向的探马方才送回情报,弘农王派大将孙坚,以两千兵马突袭轘辕关,斩杀张猊,大获全胜。”
“此外……”
士兵深吸口气,振奋言道:“弘农王于广成关鏖战数日,战败徐荣,生擒其部大将冯彦,兵锋直指大谷关。”
嘶~~~
袁绍不禁倒抽一口凉气,顿时头皮发麻,后脊梁发凉。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弘农王最后一个会盟,召集豫州境内诸侯讨董。
没曾想……
这才多长时间?
居然就已经要破开雒阳南部防线了?
虽然,轘辕关不利于大军同行,战略意义没有伊阙、大谷重要,但它的存在,却可以协同广成关,对大谷关展开夹击。
恁娘的!
袁绍心里顿时万马奔腾。
这一次,他是真的坐不住了。
毕竟,即便曹操再能折腾,至少自己是盟主,绝大多部分功劳仍是自己的。
但自己对于弘农王而言,再是狗屁的盟主,也没什么卵用。
原以为,有嫡出弟弟袁术这跟搅屎棍在,怎么也不会让弘农王好过,甚至夺回指挥权,亦是有可能的。
但谁曾想……
预想中的剧本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居然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这简直不可思议。
这一刹那,袁绍清楚地意识到,如果自己再不出手,或许真就没有半点机会了。
也因此,他不再犹豫,铿锵下令:
“众诸侯听令。”
“在。”
“尔等各自回营准备,明日一早,直奔汜水关,协助曹操破城。”
“诺。”
山阳郡守袁遗敏锐地意识到袁绍话外弦音。
他皱着眉,试探性道:“盟主,您让我等协助曹操破城,可是让我等听他指挥?”
曹操虽然智计超群,颇有军事才能。
但可惜……
他目前只是行奋武将军,甚至连个两千石的郡守都不是。
而延津方向诸侯,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两千石的大员,实力碾压曹操。
让他们听从曹操调遣?
呵呵!
袁绍目光扫过众人:“怎么,尔等不服?”
袁遗揖了一揖:“在下以为,延津一路盟军应有盟主亲自做主。”
袁绍毫不犹豫地拒绝:“我要返回河内,率领河北方面军杀奔河阳津,威胁孟津关,只要三路大军齐心协力,何愁不能战败董卓?”
“这……”
袁遗皱眉,沉吟片刻:“盟主返回河内,是为讨董大义,不过延津一路兵马,在下以为交给……”
“伯业~~”
袁绍声音陡然变幻,冷声言道:“我才是盟主!”
袁遗不得已,只能拱手:“诺。”
实际上,不是袁绍不懂其中的复杂关系,而是他内心有更大的妨害。
如果不交给曹操来指挥,按照官职来判断,势必会让兖州刺史刘岱指挥。
毕竟,只有他是州一级的官职,其余皆是郡一级。
而刘岱可是正经八百的汉室宗亲。
万一他一头磕在弘农王脚下,延津一路兵马,才真正为弘农王做了嫁衣。
是以,他只能顺水推舟,干脆让曹操当总指挥。
如此一来,至少功劳还是他袁家的。
袁绍转而望向众诸侯:“尔等可有何疑问?”
众人良久不言。
袁绍松口气:“既如此,各自回营准备吧。”
众诸侯齐齐拱手:“诺。”
第179章 气炸董卓!破罐子破摔的节奏?
“报~~~”
“牛嘴口发现敌军伏兵,现已撤离。”
“……”
“报~~”
“司晨谷发现敌军伏兵,现已撤离。”
“……”
“报~~”
“老羊坡发现敌军伏兵,现已撤离。”
“……”
刘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才不过短短两日而已,斥候便发现了十余次西凉伏兵。
与此同时。
刘辨同样明白了军师联盟畏惧大谷关的原因。
实际上,在古代行军打仗中,最容易设伏的不是山峰,不是丛林,更非泥泞、沼泽。
而是如大谷关四周一般的河谷、丘陵地形。
由于四周尽皆高山,在两侧延绵时自然会形成特殊地貌。
颖水河谷!
便是由箕山、嵩山两座山峰所夹。
如此地貌,两侧山势延绵不绝,却又不是很高。
既适合伏下重兵,又适合俯冲而下,刺刀见红,速战速决。
此前,刘辨以为打伏击就像是电视中演的一样,各种箭矢、山石、火笼,滚下去以后,即便不能团灭对手,也能消灭个七七八八。
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毕竟,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是懂得趋利避害的生物。
不论是山石也好,还是火笼也罢,冲着敌军滚过去,他们不是木桩,是会下意识躲避的。
更何况,从高处滚落需要一定的时间,敌军士兵完全有能力寻找掩体,甚至逃之夭夭。
即便是热武器时代下的战斗,在冲锋枪密集的弹雨扫射下,依旧需要大量的士兵,冲下去拼刺刀,进行白刃战,最终才能真正一决胜负。
冷兵器时代的弓箭袭杀?
呵呵!
答案显而易见。
弓箭袭杀、山石、火笼,绝非获胜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古代军事战役中,特别热衷于打伏击呢?
实际上,这跟行军方式有密切关联。
为了减轻士兵的负重,行军时很多兵器全都是靠马车运输,等到战时方才排队领取兵器,士兵并非时刻佩戴兵器。
如此一来,在行军途中遭遇伏击,先经过一轮的山石、火笼、箭矢袭杀的洗礼,不是为了杀多少人,而是要震慑敌军、破坏其阵型队列。
真正起到决定胜负作用的,依旧是靠士兵们下山猛冲、猛打的白刃战,刺刀见红,速战速决!
也正因如此……
山峰、丛林、泥泞、沼泽皆不适合冲锋。
只有山谷、丘陵这种地势。
既有适合的高度,可以埋伏重兵,又有一定的坡度,适合将士们猛冲猛打。
一旦在行军途中碰到这种地形,不遇到伏兵还自罢了,一旦遭遇伏兵,十之八九会被打个落花流水。
毕竟,你麾下的士兵手里没兵器,而对方却如猛虎下山,劈头盖脸便是一通疯狂输出,再牛逼的军队,能禁得住这么打?
刘辨自问。
自家队伍虽然有了些底子。
但面对凶悍的西凉勇士,在没有兵器的情况下,依旧只有被吊打的份儿。
这幸亏提前发现了这些伏兵,否则在行军的途中,一旦多踩上两个雷,估摸着即便不至于全军覆没,也不会剩下太多。
果然!
小心驶得万年船。
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即便是顺风顺水,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战争永远是一门综合学科,那种靠旷野摆阵,一决胜负的年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
别提现代化的战争,便是东汉末年的战争,也已经演变成全天候、跨地域的作战方式了。
在斥候发现西凉伏兵之时,刘辨同样判断出敌军援兵以至。
毕竟,北军五营的兵马与西凉骁骑,在装扮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切正如军师联盟的专家预料。
董卓决不会任由刘辨,随意攻打大谷关这样的战略要地。
此刻。
盟军大营。
中军,大帐。
刘辨端立于沙盘前,凝望着处处山头,处处狭道的地貌。
他整个人几乎快要炸裂了。
这一段距离虽然不长,但想要平安蹚过去,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辩爷~~~”
军师联盟的声音再次响起:“想要安全蹚过这条路的办法,倒也不是没有,步步为营的策略便挺好的,但却太过繁琐了,毕竟这里岔路实在太多。”
“专家还是建议再等等,不要着急进攻,按照史料中的记载,曹操攻打董卓也是近期的事情,虽然鲁阳南线的情况不同了,但其余线,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一次在汴水方向没了徐荣,虽不知道董卓会派何人阻拦延津盟军,但若是寻常对手,可能真未必干得过曹操。”
相似小说推荐
-
都市妖奇谈 (可蕊) 可蕊目前最全的版本包括所有已完结的章节《林老师的特别班》和《三个故事之行路难》由于没有完成所以不包括...
-
执法者 (幽灵大士) 一个刚从流氓高中毕业的菜鸟记者在西藏出差却继承人类最高的力量成为“执法者”,这对他或是这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