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原始人日记 (牧尘客)


  徐晨凑上去一看,果然,浓密的树叶藤蔓上,长着东一簇西一簇像葡萄一样的果实。
  这种果实并不是葡萄,因为里面并没有葡萄一样的籽粒,反而有点儿像加大号的枸杞或者微型化的西红柿,半个指头大小,颜色有青黄红紫都有,青色的很酸,黄色的略酸,红色就是成熟的,紫色就完全熟透。
  不少鸟雀正在上面啄食,看见人来,呼啦啦啦一阵全部飞走。
  几个人靠近藤蔓就近摘到一些,先摘下来稀里哗啦的吃了一通,这才开始往带来的背篓里面放。
  紫色的很少,大部分都被鸟雀吃了,又或者直接掉落在草丛之中,已经无法食用,因此徐晨提示尽量采摘红色的果实,黄色的都先不要摘。
  这种没有驯化过的野果,基本上成熟时间都不固定。
  藤蔓上有的还在开花,有的已经成熟,因此采摘起来还有些麻烦。
  其实更麻烦的是这种藤蔓攀爬在荆棘树丛上,下面杂草丛生,上面到处都是刺,几无下脚的地方,只能用一些带杈的树枝将其勾下来慢慢摘。
  唯一让徐晨比较满意的是,这山脚下沿河一片,这种果实似乎不少,就在不远的地方他又看到两处,藤蔓规模似乎更大。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那就是找到好吃的,没人和自己抢。
  徐晨想起小时候每次发现一些能吃的野果,基本呼啦一下就抢光了。
  边摘边吃,几个小时一晃而过,到了下午四点模样,几个人采摘了满满两背篓出来,满嘴都还躺着紫红色的汁水,仿佛一群吸饱了血的吸血鬼一样,看起来又野蛮又恐怖。
  捕鱼的几个猎人也收获不错,沉甸甸也是几背篓鱼虾,看起来有七八十斤的样子。
  夏秋两季,是食物最为丰富的季节。
  尤其是眼下盛夏时节。
  大河小河都涨水之后,鱼多的趟水都能把人撞翻,但若是没有合适的工具,想吃到也并不容易。
  不过自从徐晨发明了渔网之后,鱼已经渐渐成为了最稳定的肉食来源,无论春夏秋冬都能捕获,只看数量多少。
  眼下就是捕鱼的黄金时期。
  几乎每一网都不会落空。
  徐晨相信,包括乌族在内的其他五个邻居部落,今年应该也会大量以鱼类为食。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眼下几个部落的栖息地既靠山又靠水,那就是山水通吃。
  若是山谷中播种的农田也能增加收获,则部落的食物就会越来越充足。
  可惜没盐,不然这些鱼宰杀之后腌制晒成咸鱼,就可以留到冬春慢慢吃,另外还可以熏一些腊肉,各种鲜嫩的野菜也能腌制晾晒,保存的时间更长。
  夕阳西下,一群人满载而归。
  回家之后女人们已经开始做饭,男人们则把鱼虾拿去剖洗干净,结网补网。
  徐晨则把酒坛子搬出来,带着一群孩子把野果里面的烂果杂质清理一遍之后捏碎放进去,当然也少不得让一群孩子跟着饱餐一顿。
  接下来的几天,徐晨跟着一群猎人早出晚归,每天去大河边的山脚下采摘野果。
  其实眼下各种浆果不少,不过这种是数量最多的,在小河口附近的山脚丛林之中,两三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
  不过实在是因为环境太过恶劣,只能在一些容易采摘的地方弄一些,前后七八天陆陆续续也只弄五坛。
  其实采摘的数量远比五坛更多,只是徐晨不太确认这些浆果就能真的酿成果酒,因此每天带回去之后,大人孩子分食了不少。
  另外他还弄了两坛混合型果酒,就是用不同的杂果混放在一起,效果就更不敢保证了,只能放起来听天由命。


第137章 大力出奇迹
  ……
  进入夏天之后,窑厂一直处于停工状态。
  三天两头下暴雨,柴草已经无法供应,另外和泥制坯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主要还是需求不足,养不起窑厂。
  除开去年巫主大会之后几个部落前来交易了一波之后,陶器对外就没有了任何销路。
  加起来拢共也就近千人规模的几个原始部落,财富积累几乎为零。
  任何商业的发展,必须要有需求和同等的财富支撑,才能活跃起来。
  眼下巴族一家独大,独自霸占了陶器和麻布两样最贵重的财富,而其他的部落穷的吃土,根本就拿不出来任何巴族需要的东西前来置换。
  他想要铜矿石,乌族有,但眼下没办法弄。
  急缺的盐,更是连影子都没有,就算是有盐,巴族区区五十人的需求,量也不可能太大,完全支撑不起来商业交易的规模。
  关于商业兴族的计划眼下进入了死胡同。
  虽然其他部落肯定还有需求,但这种需求无法满足窑厂的持续运营,而且持续几个月的烧制,如今窑厂已经积累了不少陶器,继续浪费人力烧制更多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因此在故母节大巫她们来参观之后,窑厂就彻底停产了。
  而进入五月盛夏之后,徐晨弄完几坛果酒之后,再也不愿意出门受累了。
  烈日暴雨交替,气候反复无常不说,白天气温已经攀升到至少四十度左右,完全不能大负荷运动,几身汗流下来,人感觉都要虚脱了。
  修养了好几天轻松下来,又开始感觉无聊,于是他决定重启窑厂,不过不是烧制陶器,而是想试试炼铜,再次点开一项新技能,把自己的身份升级到炼铜氏。
  金属冶炼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如果说刀耕火种标志着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那么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特别是青铜器的出现,几乎就标志着人类文明彻底摆脱了野蛮原始的部落氏族阶段,进入了真正的王权文明时期,而且后世特别命名为青铜器时代,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文明时期。
  在中国,青铜器的出现大致就在夏朝末期到商朝初期。
  而这正好是王朝初期,国家雏形开始出现。
  炎黄部落崛起,驱逐蚩尤占据黄河流域,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正统源头,但那个时候还并没有文字,也没有任何记录,所有关于这些战争的记录,都是后世根据民间代代相传的语言信息加工而成的,规模、时间、大小甚至真实性都有待商榷。
  因为这些记录描写的太过笼统而且不符合实情,带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
  但青铜器的出现,就让这些历史考证有了一定的权威和基础。
  比如外国人都不承认中国夏朝的存在,但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就可以将中华文明存在的时间上推到公元前三千年到两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末期。
  因为这个遗址的时间段是连续的,从石器遗址到青铜遗址分不同区域和阶段存在,可以完整证明中国祖先从新石器时代往青铜器时代的过度。
  徐晨虽然可以熟练辨别大量的矿石类型,但冶炼金属却是一项单独的工艺,而且他所知的金属冶炼都是大规模成体系的高科技设备,还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和这种原始的土窑丝毫都不沾边。
  更重要的是光有铜矿石没什么鸟用。
  金属铜质地很软,纯度越高越没用,必须将其熔炼成青铜才能提高硬度和强度。
  但青铜属于合金,还需要加入铅和锡两种金属,而且比例还得合适。
  但眼下他从交换和收集到的矿石中并没有发现这两种重要矿石的存在。
  也就是,就算他把铜冶炼出来,也绝对搞不出来青铜。
  只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人类文明通过几千年漫长的时间才最终冶炼出青铜,他眼下也急不来,只能先一样一样的慢慢攒家底。
  何况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最近天气炎热无聊的一批,总是需要搞点儿事才能显得不是个穿越废物这样子。
  眼下炼铜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干法土高炉。
  自从有了第二口大窑之后,第一口实验性质的小窑就用的很少了,容积太小浪费柴草,已经变得有些鸡肋。
  冶铜的温度和烧制陶器差不多,但过程却要复杂的多。
  陶器并不像金属存在所谓的熔点或者严格的成型温度,只需要窑温达到一定范围,泥坯就会慢慢进入硬化成型阶段,实际上就是将陶土中的硅铁等元素烧融在一起形成琉璃化的过程,而琉璃并没有固定的熔点,根据所含元素的不同会有极大的波动范围。
  但冶炼金属完全不一样,达不到需要的临界温度,根本就无法冶炼成功。
  而且在冶炼过程中,要保证金属铜融化聚集不和矿渣混合在一起,就必须有出渣的方法和分离铜的方法。
  这些过程远比把陶坯丢进土窑里面用火干烧复杂多了。
  因此眼下先要把小土窑改造成一个能够用来冶炼金属的小高炉。
  这对徐晨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不过好歹是受到过十多年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虽然与金属冶炼丝毫都不对口,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冶炼铜铁这两样人类应用最广也最古老的金属并不需要太高深的技术,全靠是大力出奇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