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小学生 完结+番外 (随轻风去)


  其实这次议礼,绝大多数人都是沉默派,不发一言的那种,连秦德威也是这个路数。
  所以像张学士这样提前爆出消息,声称要有所表现的情况,就很引人注目了。
  而且张学士虽然只是三品,但地位并不低,比一般侍郎要高。
  张学士与温仁和、张璧并列,是目前词臣里三个领袖之一,可以视为翰苑的代表人物。
  这样的人物,在集体沉默的时候,如果率先有所动作,那必定具备导向性的作用。


第五百九十章 这是秦学士的意见!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张学士想搞事,那么问题来了,张学士的立场到底是什么?
  似乎又说不清了,众说纷纭的莫衷一是。
  据说张学士本人表过态,打算直言进谏,拼命劝阻皇上。
  但对此大家只能将信将疑半信半疑,都是庙堂上修炼几十年的老官僚了,谁轻易全信谁傻。
  还听说张学士与最强弟子秦德威吵了两个时辰,另外又有一群门生去堵张学士。
  这么些诡异的事情,又给张学士的立场笼罩上了层层烟雾,让其他大臣心里根本拿不准,成为了朝局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
  反正这两天张学士无论走到哪里,总感觉有人对自己指指点点。
  有很多人故意疏远自己,也有人问自己是不是打算效仿丰坊媚上。
  这种感受实在太令人讨厌了,但张学士也心知肚明,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就是秦德威!
  但无所谓,清者自清!下次特别朝会后,所有人都会知道自己的忠直!
  秦德威想用搅浑水或者孤立自己来逼迫自己退让,没门!
  张学士正在公房里生着闷气时,忽然有个中书舍人跑过来传话,首辅夏言请张学士在午门外东朝房见面!
  这让张学士有点意外,想了想这两天发生的事情,他轻易就能猜出,夏首辅找自己,肯定也是为了自己要“搞事”的传言。
  没想到,关于自己这点传言居然也能惊动到首辅。
  一方面,说明首辅极其关心三天后的特别朝会,任何风吹草动都不敢大意。
  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张潮张学士也是有一定地位的人了,所以首辅也不能无视他,要特意召见他事先沟通。
  想到这里时,张学士还是有点暗喜的,混迹朝堂的人谁还能没点虚荣心。
  当即在中书舍人的引领下,张学士离开翰林院,进入北边宫城,来到午门外东朝房等待。
  没过多久,却见首辅夏言和礼部尚书严嵩两人一起进来了。
  两人虽然年老,但都是气质清雅的款式,其实天子就喜欢这样的。
  嘉靖皇帝欣赏大臣的标准往往就是看三要素:文才、相貌、听话。只是后期还加了一条,长寿。
  见过礼后,分头落座。张潮打定主意,不先说正事,先看看首辅是什么态度。
  礼节性的寒暄几句后,夏言轻轻咳嗽一声,重新开口道:
  “今日请张学士前来,是因为昨晚秦学士传话给我,让我与张学士谈谈。”
  张潮:“……”
  所以今天自己被首辅特意召见,还是因为秦德威向首辅发了话?不然首辅可能还想不到自己?
  首辅你说得这样直白,做人礼貌吗?
  夏言表明缘故后,便问道:“听说张学士你有意在三日后朝会上进言?”
  事情都传成这样了,张学士也没什么不敢承认的,“正欲面君时,直言劝谏陛下。”
  夏言与严嵩听到张学士的表态,没说信也没说不信。
  正所谓,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说句实话,他们都不敢排除,张学士是秦德威故意抛出的烟雾弹的可能性,或者张学士和秦德威演双簧。
  只是夏言轻轻皱了皱眉头,提出要求说:“若我请张学士不要进言,如何?”
  张潮反问道:“为何?”
  夏言真想喷一句回去:“等你当了首辅就明白了!”
  作为一个首辅,在这种敏感朝会,是有控场责任的,并会提前做好预案。
  但无论什么样的预案,最讨厌的就是出现不可控的干扰因素。
  比如说谁唱白脸、谁唱红脸都安排好了,事情过程的大体走向也都预设好了。
  结果又突然冒出个张学士这样想搞事的人,那事情走向就不可预测了。
  夏言指了指严嵩,简单解释说:“到时如何劝谏,自然有礼部严尚书发声,张学士就莫要节外生枝了。”
  夏首辅打算尽量把事态控制在礼部范围内,不要扩散到其他部门,避免引发大范围的抗议,彻底触怒嘉靖皇帝。
  张学士拧着眉毛说:“阁老多虑了,我只代表我自己!无论我如何行事,尽力不影响阁老布置就是!”
  夏言非常肯定的说:“怎么可能不影响?只要你打算面君进言,那必定就会影响。”
  听得张学士气极反笑,“看来,只有我以谄媚之姿,逢迎陛下,阁老才不会阻拦我了?”
  夏言很干脆的说:“那也不必了!你乃是秦德威的老师,怎么可能只代表你自己?
  我不知道秦德威会为了你做出什么事情,为了将不测之事尽力遏制住,只能让你什么也不要做!
  想必秦德威传话给我,也是有这个意思在内了。”
  张学士只觉得郁气沉积胸中,挥之不去!
  在首辅眼里,自己的份量就是“秦德威的老师”?不然连当个不稳定因素的资格都没有?
  话不投机半句多,张学士实在不想扯下去了,没给出任何承诺,起身就要离开。
  “慢着!”坐在首辅旁边的礼部尚书严嵩忽然开口,叫住了张学士。
  然后又听到严嵩对夏言说:“去朝鲜国使节人选未定,我看张学士可以充任。”
  张学士大怒,这是什么意思?随便用个差遣,把他远远的打发出去?
  夏言又接着说:“其实朝廷也需要派使节去益王府,此乃近枝宗亲,必须用重臣为使节。
  张学士对这个差遣可有意愿?或许可以趁机请假返乡数日。”
  看着神情要爆炸的张学士,夏言又赶紧补充了一句:“这都是秦学士的意见!”
  去朝鲜和出使益王府二选一?
  砰!张学士愤怒又无能的拍案,但好像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仿佛有张牢牢的大网,将自己困住,动弹不得,而这张网掌控在某个不肖弟子手里,自己居然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
  难怪在别人眼里,自己最大身份只是秦德威的老师而已。
  踏马的,连这首辅都要尊重秦德威的意见!自己还能怎么反抗!
  夏言看张学士不说话,有点不耐烦了,就直接拍板说:“张学士还是充当使节去一次益王府吧,今日拟旨下发,两天后出发!”
  一个公然声称要当面直谏的人,被提前打发出去,就算是告到陛下那里,也不会有任何意见的。


第五百九十一章 一生只有一次
  张潮张学士在郁郁寡欢中,暂时离开了京城,山高路远,再回来估计要年底了。
  按正常规律来说,这种外派差遣,京官们大都是非常雀跃的,可张学士总觉得自己是被放逐的。
  于是他就带了套《楚辞》在路上攻读泄愤,寻找一下与屈原的共鸣。
  其实往各地王府派遣使节,规格不用那么高,张老师身份明显是比正常超标许多。
  但益王府又有点特殊,这是与嘉靖亲属关系最近的宗室。
  据说当年武宗皇帝驾崩后,有两种继承皇位方案,一种是让嘉靖皇帝这个堂弟来嗣位;另一种方案就是从益王府找个晚辈,过继给武宗皇帝当儿子。
  很可惜,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选择了第一种兄终弟及的方案,埋下了大礼议折腾的根源。
  在嘉靖朝前期,尤其是嘉靖没生出儿子的前十几年,益王府简直就是最让嘉靖皇帝敏感的宗藩了。
  在很多大臣心里可能默认益王府是嘉靖皇帝的备胎,还有人提出让益王府出人继给兴王一脉。
  所以去益王府的使节规格高点也正常,而且去了也有监视检查的意思。
  当然,现在嘉靖皇帝有了不止一个儿子,对益王府的警戒心下降了不少。
  在张学士离开京城的次日,就是今年的第二次议礼朝会日。
  参加人员基本与第一次没多大变化,仍然指定为三品以上大臣,五品以上词臣,礼部主事以上官员,司礼监诸太监列席。
  唯独少了张学士和秦学士师生二人,让许多人不禁犯嘀咕,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偶然?
  如果有可能的话,很多人根本不想来文华殿参加今天这次朝会。
  升座后,嘉靖皇帝迫不及待的下旨:“前番丰坊献言明堂大飨之礼,尔等有何议论,尽可说来!”
  殿中鸦雀无声,没有人出头奏答,气氛十分紧张。
  嘉靖皇帝对此非常不满意,开金口说:“礼部说来!明堂配享之礼到底应当如何?”
  礼部尚书严嵩迈着沉稳步伐出列,奏道:“明堂大飨,以功德宜配文皇帝,以亲宜配献皇帝。”
  从功德角度出发应该用太宗,从亲情角度出发应该用你爹,所以皇帝你看着办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