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小学生 完结+番外 (随轻风去)


  秦德威此人机智多变,通晓夷情,确实也极为善于攻心……”
  秦德威听到这里,冷不丁的插话说:“但是!”
  严嵩没反应过来,仍然按着自己思路,几乎同时紧接着说:“但是……”
  顿时从宝座上传来了一声笑:“呵呵!”
  在文华殿上,敢这么失态的也只有皇帝了。
  但对讲究严肃形象的嘉靖皇帝来说,在殿上发出笑声也是很少见的,大概是此时心情真不错。
  严嵩老脸一红,随即又立刻恢复正常。
  他只有一个儿子,即便赌上自己的一切,也要阻止秦德威南征!
  严尚书若无其事的继续说:“但是,平心而论秦德威太年轻了。
  刚才也说过,策略是攻心为上。秦德威这个岁数实在不足以威吓敌方。
  对于攻心策略而言,非常不利。莫登庸看到如此年轻之人,或许心里会产生轻视,反而想出战试试看了。”
  公平的说,严嵩说得不是没道理,也有一定可能性。
  十九岁的总督军务,看起来简直就是玩笑。
  有的时候年龄是个宝,有的时候就是个拖累了,秦学士但凡再年长十岁,也不至于如此尴尬。
  秦德威尽力反驳道:“攻心所依仗者乃是大势,而大势则是我大明国运,个人作用并不是主要因素。”
  严嵩丝毫不相让的说:“大势固然重要,但领兵者仍然不可轻忽,或者说领兵者也是大势的一部分。”
  这时候秦德威忽然产生了些许疑心,总感觉另有隐情,严嵩是不是太过于卖力气了?
  说实话,就算自己真去了两广,也不至于一定会把严世蕃怎么样啊。
  严嵩为什么执拗到如此地步?如此担心自己去两广?
  就在秦德威心生疑虑并深思的时候,嘉靖皇帝果断采纳了严嵩的进言。
  又对秦德威说:“这次南征不必劳动你了,你留在京师,与朕共享太平。”
  秦德威仿佛心灰意懒,随便谢了恩,又对嘉靖皇帝奏道:“既然不用臣南征,臣就想请一次假,回南京去探亲。”
  如果不是看嘉靖皇帝心情好,秦德威未必敢这么大胆。
  嘉靖皇帝微微皱了皱眉头,这是闹情绪?直接赌气撂挑子了?
  竟敢公然当面闹情绪,真就是恃宠而骄,不知收敛了!
  这是对皇帝的不敬!
  其余十个大臣,包括严嵩在内,都有点骇然。
  近十年来,敢这样与嘉靖皇帝甩脸子的大臣,只有前首辅张孚敬,所以张孚敬首辅才有三起三落的遭遇。
  连生性傲娇的大学士夏言此时在皇帝面前,都还夹着尾巴做人,不敢稍微有所放纵。
  你秦德威哪能与张孚敬相比?这样随便赌气,简直就是在廷杖的边缘疯狂试探。
  嘉靖皇帝已经在考虑,是打十下意思意思,还是打二十下见个红了。
  但此刻秦德威迅速又补完了一句:“等到九月份,再回京师。”
  如此刻意强调时间,肯定暗示什么,反正不是“待到秋来九月八”。
  嘉靖皇帝是个很聪明的人,稍稍琢磨了一下,立刻就明白了。
  今年是乡试之年,要从京城派出官员往各省主考乡试。
  最远的云南乡试主考官已经出发了,其余各地也会根据距离远近次第派出。
  而乡试是固定安排在八月份考试,八月底放榜,然后九月份主考官返程回京。
  南京是天下第一乡试的考场所在地,主考官非从五品以上大翰林不可。
  而现在这位姓秦的侍读学士又说想九月再回京,到底暗示什么不言而喻。
  “知道了。”嘉靖皇帝就说了这三个字。
  也行吧,他并不怕大臣有私心,他也不认为真有大公无私的大臣。
  此时秦德威确实有资格要点好处,给就给了。
  能进入“十人团”的大臣,没有傻的,渐渐也回过味了。
  雾草!这是把天下第一乡试,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乡试的主考敲定了?
  按道理说,主考官不允许提前公布。
  但秦德威是暗示,嘉靖皇帝也是暗示,一切都是心照不宣,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似乎就敲定了!
  现在是小范围议事,朝仪不那么严格,严嵩忍不住又想站出来说点什么。
  这时候夏言忽然盯着严嵩,咳嗽了几声,严嵩只得按住了再次狙击的念头。
  另一个秦学士的老对头霍韬迟疑着说:“秦德威还是太过于年轻……”
  十九岁的南直隶乡试主考官,委实也有点匪夷所思。
  这比起十九岁的总督军务的离谱程度,也差不了多少!
  秦德威大怒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让不让人做事了?反正我做不到尸位素餐,你霍韬想让我辞官就明说!”
  嘉靖皇帝开口道:“秦德威的定策之功容后再说,先推举南征文武大臣的人选!”
  这意思很明显,秦德威的事情暂时到此为止,不必多言了!
  还是先说说,派谁去白捡征安南的功劳。
  虽然没能南征,但已经把好处捞到手的秦德威算是放松下来,心思就开始飘向别处。
  正所谓上阵父子兵,又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要不要把曾后爹推上去?
  曾后爹爱好武学,又有边镇工作经验,还平定过兵变,又正值壮年身体健康,基本素质方面没问题。
  可他最大的短板,就是才正五品,品级上不匹配。再怎么也不可能让五品官员充当南征主帅。
  如果正官当不上,那么是否可以塞进南征队伍当个副手或者分路人选?
  只可惜自己人微言轻,举荐无力,如果不是机缘附会,自己连站在这里发言的资格都没有。
  或许可以把严嵩抓出来,利用一下?


第五百六十九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
  在秦德威这个“局外人”的旁观中,“十人团”讨论了一会儿,又奏请过嘉靖皇帝,南征主帅人选就定了下来。
  在大学士夏言强力支持下,老牌左副都御史毛伯温被选中,升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总督南征军务。
  这不出秦德威所料,在原本历史上,毛伯温就是受命南征的人选。
  “朕与先生解战袍”里的先生,据说就是毛伯温。
  不过原本的历史轨迹里,前期总督军务的人是咸宁侯仇鸾,毛伯温只是赞理军务的文臣代表。
  但在本时空,灰头土脸的仇鸾已经暂时被遗忘了,朝廷直接用毛伯温总督军务了。
  今天到此为止,南征决策已下,方略确定,主帅人员也定下,事情就应该讨论的差不多了。
  秦德威看君臣有散伙的意思,就赶紧“查漏补缺”的奏道:
  “大凡对安南用兵,从来都是两路进击,主路是广西,偏师是云南。
  如今以毛伯温总督军务,坐镇两广统领全局,另外还应设一员大臣为协理军务,负责云南方向的偏师。”
  十名大臣的心里,不由得齐齐冒出一个词“贼心不死”。
  这秦学士今天看来死活也要蹭点军功,不然就誓不罢休啊。
  抢不到主帅,也要抢一个分路偏师?
  很好,很有精神,很像大佬的作风了。
  左都御史霍韬直接质疑说:“云南方向的偏师,让云南巡抚负责就行了,何须多此一举另派人去?”
  秦德威狡辩说:“区区安南小邦,同时动用一个正二品主帅和一个巡抚进行征伐,是不是太过于抬举了?
  再说总督、巡抚主次不明,很容易产生互不统属的问题。
  所以我看云南方向偏师,不必使用大员,从朝廷派个四五品官员就可以了,这样也是为了主次分明。”
  秦德威这说法,深刻的证明了什么叫朝中有人好做官。
  如果秦德威不提,别人也没想太多,云南方向功劳就归了云南地方。
  秦德威提了这么一句,功劳就归朝廷派去的人了。
  其实很多人这时都已经猜出,秦德威是想推荐他那个继父了。
  但对“十人团”这个级别的大佬来说,四五品档次的人员安排并不是“必争之地”。
  这意思就是,不会“不惜代价”的去争夺。
  因为四五品位置很多,这里安排不下就换一个地方,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
  所以大家都想着,先看看风向,先瞧瞧秦德威这次得到的支持力度大不大。
  再说还有严嵩在,今天严嵩为了独子的人身安全,好像一直在反对秦学士直接插手南征事务。
  这两人现在一个为了爹,一个为了儿子,想想还是挺好笑的。
  秦德威很清醒的看着严嵩,“其实还有个人选也值得推荐,那就是四夷馆驻广东办事员严世蕃。”
  众人十分意外,皆以为秦德威会说出大理寺丞曾大人的名号,没想到居然是严世蕃,真是莫名其妙的。
  秦德威大声称赞说:“严世蕃足智多谋、机敏过人,可调到中军做个书办,协助赞画,定能人尽其才!”
  众人又是齐齐无语,这么好的人才你为什么不留在身边,帮你管理四夷馆?
  严嵩心脏剧烈的跳了几下,差点就一口气没喘过来。
  他深深的吸了几口气后,连忙道:“犬子身有残疾,见识短浅,不知兵事,焉敢赞画军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