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想处置,也无从下手。
就能眼下来说,那个俞本应该能很快揪出来,但是这么多书,到底是谁写的,就很麻烦了。
而且写书的人还在其次,到底是谁让这些书满世界传播,看这些东西的人,又是什么想法……种种事情,乱作一团,想要破局,十分不容易。
强如张希孟,也觉得束手束脚,无从出招。
正在这时候,张庶宁送来了一封信,按照时间计算,他才刚到江西,能有什么事情?
张希孟展开之后,就发现儿子跟他提到,似乎可以针锋相对,同样彻查那些豪强地主的身份,集结成册,也刊行出版,跟那些乱七八糟的书籍打擂台,真正教化百姓。
张庶宁还提到,这个办法竟然是隆赞跟他说的,张庶宁认为,随着教育推广,读书人越来越多,那种春秋笔法明显瞒不过人。
以当下朝廷的力量,应付那些暗戳戳的东西,绝对绰绰有余!
张希孟再三看了看这封信,他的眼前一亮,或许儿子的办法,应该有用。
张希孟立刻回信同意,这封信立刻送到了张庶宁手里,夏知凤也看到了。
“师父同意了?”
张庶宁笑道:“什么师父?你该叫爹才是!”
夏知凤脸色不红,轻笑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且我可是师父的正牌弟子,不是你能比的,知道不?”
张庶宁连忙道:“知道,能不知道吗!对了,老爹还问了你的打算,贵州的条件会差一些,不会影响你研究吧?”
夏知凤灿然一笑,“在京城才会耽误事呢!我那个皇家天文馆,总有些附庸风雅的人凑合过去,不见又不行,见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尤其是皇孙现在也有些基础,可以自己努力,我也不用太过在意。去了贵州,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心读书,做做研究,其实远比应天要好的。好几年前,朝廷就提倡到小城,小镇子办学……做研究的,应该远离喧嚣,静下心来,全心全意做学问,不要被繁华迷了眼睛……可惜的是,到了现在,似乎也没有几个学校真的这么干了。”
张庶宁无奈苦笑,“人性如此,愿意甘心吃苦的,毕竟还是少数。便是我自己的学生,他们愿意回家乡效力,我自然是愿意的,可他们能走出去,成为国之栋梁,我更加高兴。”
夏知凤也点头,“放心吧,我写书有空了,就帮帮你,最好能建立一所女中,到时候培养出一批吃苦耐劳的人才,也好给我打下手。”
他们夫妻聊着,转过天,他们准备向贵州进发,也把消息转告隆赞,能得到太师的嘉奖,隆赞小小年纪,也是值得骄傲。
不过隆赞倒是提出了一个要求,他之所以能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他从小就在思考这件事……在家乡,那么多老人都是说土司头人开恩,才给了他们土地。
应该感谢老爷慈悲,哪怕得到了土地,也不能忘了老爷的恩典。
而隆赞上学之后,终于得知了事情真相。
随后在各地宣讲朝廷政令,他更是发现,那些头人不但不慈悲,反而私设刑堂,滥杀无辜,很多交不上税赋的老百姓,就被活活打死。这些田赋高得吓人,有些人家,要把产出的七成交给头人。
自己剩下的那点东西,根本不够填饱肚子,饿死人是常事。
他还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刑堂,里面挂满了残肢、人头、人皮,光是那些陈列品,就让人头皮发麻,不寒而栗。
书上说的地狱,似乎也不过如此!
“山长,我不知道汉地情况如何,但是光是我了解的彝部,还有其他周围的情况,要让我们感激土司老爷的恩典,实在是做不到!我认为只要把这些真相揭露出来,就能让很多人清醒过来。”
张庶宁欣然点头,“你说的很好,我支持你把这个作为研究方向,而且我也相信你能拿出一个可靠的,有说服力的结论!”
隆赞点头,他开始搜集资料,积累素材,就从江西等地开始,上学之余,就四处走访,亲自询问,查阅方志,去衙门翻阅卷宗。
有济民学堂的学生证,查阅这些内容,都十分方便,甚至还有人会主动帮助他。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查,隆赞很快就震惊了。
因为道理很简单,在很多书里提到的勤俭持家,耕读传世,诚信经营,乐善好施……不能说一点没有,但这些事情,都跟发家致富没有半点关系。
就比如在纪事录当中提到,沉家最初是佃农,然后靠着勤劳肯干,渐渐有了积累,随后买房子置地,辛辛苦苦一辈子,终于能够扬眉吐气,昂首阔步,成为受人尊敬的能人。
可经过隆赞的总结,却几乎不可能。
因为道理也很简单,地租这个东西吧,虽说是约定好的,但是可以浮动。
比如说你辛苦肯干,老老实实,不断努力挑粪肥田,让产出越来越多……地主就会以土地变成上等田为名,增加田赋地租。
最高能到七八成!
试问你如何卖力气,产出的七八成被拿走,还能积累下财富?
另外还有一点,地主还会要求佃户帮忙干活,扛包修路,每年的农闲,都不得歇着。
再有,地主往往还掌握着贷款,宗法……他有一百种办法,榨干你的价值,根本不会给你积累家底儿的可能。
实在不成,瞧你快要脱离控制,人家不可能给自己制造个对手吧!他肯定会想办法整治你的。
知道了这一点,再提什么辛苦勤劳,耕读传家,苦心积攒家底儿,终于致富逆袭……听起来是很励志,也挺让人激动的。
但是对不起,这几乎不可能是现实。
层层限制,早就决定了,靠着正常的办法,绝对没戏。
那些富户又是怎么来的呢?
经过隆赞的调查,他发现一大半以上,竟然都是元朝造就的,不用说了,他们替元朝征税,帮着元廷压榨老百姓,靠残酷的手段,成为富甲一方的豪族。
其次呢,还有些时间比较长的家族,他们倒不是靠着元朝,或者说不只是靠着元朝……人家在宋朝就很有钱,甚至还能往前追朔。
这就是所谓世代豪门,这些豪门自然也不是靠着老老实实耕田种地发家的。按照他们的族谱,明明白白写了,某某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从此改换门庭,家道兴旺……还用得着多说吗?
这不就是靠着当官,换来的权势,然后兼并土地,积累财富吗?
又有谁是辛苦持家呢?
隆赞把自己总结的东西,写成了文章,交给了学堂老师,谁知竟然被退回了。隆赞也是大惊,为什么退回?
这可是太师赞同的,你们为什么不许发表?
“天下太平,盛世和乐,你再旧事重提,也不是不行,就是有些不合适,不如缓缓?”
隆赞嘴唇铁青,浑身颤抖,这叫什么?
正在这时候,突然门被推开,景清直接走了进来。
“用不着缓!现在发正当其时!怎么,韩老师,有人污蔑红巾,污蔑当朝勋贵,可以大行其道。我们就事论事,讲讲昔日的真实,怎么就大逆不道了?”
这位韩老师被怼得无话可说,隆赞的文章,算是顺利发表。
而几乎与此同时,徐达也亲自撰写了一篇回忆文章,严肃驳斥所谓屠城之说!
徐达把问题讲的很明白,不是什么成王败寇,而是王道荡荡,群寇自然瓦解冰消……他把当初从临淮镇起兵开始,军中的主要规矩,全都罗列出来。
别说屠城,就算是随意抢劫百姓,拿走财物,都要受到严惩。
最后徐达提出了一个问题,虽然身为魏国公,又是朝廷御史大夫,但是在关乎将士名誉的问题上,他不能坐视不理……一句话,谁敢胡编乱造,谁就要等着上大堂,等候审判!
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
以徐达的身份,自然不会轻易表态。这一次的事情,也确实让这些功勋大将感到了心寒。
他们还没死呢,就这么多冒出来,把没做过的事情,栽在了他们的头上。这就太说不过去了。
过去常说,不许勋贵欺负人,但貌似有一个问题,假如有人欺负了勋贵,那该怎么办?
你不信吗?
那眼前的事情,怎么解释?
常遇春屠城,徐达屠城,过两天就是朱元章屠城,敢情这大明朝是靠着杀戮老百姓换来的?
大明朝以民为本,说了这么多年,都成了欺人之谈?
无论如何,这事情也要查个一清二楚,不然绝对没有办法交代!
徐达这边刚刚出来表态,另外一边,朱春已经将一个人从松江府押解到了应天,送到了张承天的面前。
此人中等身材,四五十岁的样子,筋肉扎实,看起来早些年应该有些功夫,只是最近身体发福,不及昔日了。
“你就是俞本?”
此人躬身施礼,“在下确实是俞本。”
“你去松江干什么?为什么抛弃家人,准备干什么?”
“在下并没有抛弃家人,只是我打算出海,谋个出路,担心家人阻挠,故此先斩后奏。”
张承天点了点头,“原来如此,你不是写书写得挺好的,怎么就要出海了?莫非是去找灵感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