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老朱想了想,就道:“咱给你们一道命令,让你们去收降那些人,能做到吗?”
“能!”俞潘两位大帅一起点头,惊喜交加。
还用得着他们,就是还有一线生机,“多谢……多谢上位不杀之恩,多谢上位!”
朱元璋冷哼道:“用不着叫咱上位,咱也不要你们三个废物!把兵马带过来,一切顺利,咱准许你们去滁州居住,能平平安安过日子,了此一生,要是再敢为祸一方,老天也会收了你们!”
俞潘两位元帅,包括“起死回生”的鲁元帅,全都一起磕头,拜谢饶命之恩,就打算招降孙德崖的余部。
“先别急着去,把这个带上!”
朱元璋提着一颗血淋淋,死不瞑目的人头,扔给了他们。
三个人低头瞧瞧,脸都变绿了。
老孙啊!
你可算是死了!
这三人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了,或许他们的时代该落幕了。三人在徐达的陪伴下,前往了军营,近万兵马,在目睹了孙德崖的首级之后,选择了投降……
当年的七大元帅,几乎悉数凋零,笑到最后的居然是一个区区九夫长!
而朱元璋已经逐步统一了濠州红巾,无论从兵力,还是从发展势头,都完全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拥有了滁州和和州两块地盘,在群雄中间,他也算是有了一席之地!
“先生,你跟着咱过来!”
朱元璋没有进入和州城,而是纵马向南,张希孟隐约知道老朱的意思,心骤然动了一下。连忙跟了上来,他们跑出了几十里路,终于停了下来。
面前赫然出现的是一条天堑,长江水滚滚东逝,浪花朵朵,尽是英雄气。
望着水天茫茫,吹着迎面的江风,朱元璋心潮澎湃,突然,他伸手一指,“先生,对面就是太平!”
张希孟举目远眺,能看到的只是一片灰蒙蒙。
一张长江地图,他和朱元璋看了不止一次,早就刻在了心里。
攻占集庆,以为帝王之业!
在冯国用提出之前,张希孟就跟朱元璋讲了类似的设想。
如今拿下了和州,距离这个目标,终于又往前了一大步!甚至可以说唾手可得了。
虽然要图谋集庆,但是正面攻击金陵城,难度太大。
六朝古都,到底不是一句空话。
因此君臣逐渐形成了共识,要从上游渡江,而太平路就是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意气风发,振臂挥舞,向来深沉内敛的朱元璋,此刻脸涨得发红,如同喝醉了一般,情绪奔放,就犹如大江翻滚。
“先生,咱们苦心谋划,厉兵秣马,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渡过大江,占据金陵,成就帝王霸业吗!”朱元璋朗声说道。
张希孟纵马向前,望着江水,同样涨红了脸。
独立发展快两年了。
几百个日日夜夜,殚精竭虑,苦心焦思。
尤其是朱元璋,每天处理公务,训练将士,还要读书,召见百姓,偶尔再去陪陪夫人,所有的时间,满满登登,从早到晚,没有一刻休息。
付出这么多,为的还不是帝王大业吗!
张希孟压下激动的情绪,对着老朱道:“主公,集庆可是古都,形胜之地,虎踞龙盘。只要拿下了集庆,大刀阔斧,推行革新,铲除弊政,收拢人心。臣敢担保,三五年之后,主公就能有争雄天下的本钱!”
朱元璋大笑道:“先生料事如神,咱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咱也没想过,一个四方乞讨的乞丐,一个庙里的小和尚,竟然能有今天!这是天意吗?”
“回主公的话,臣以为是全都是主公应得的!”张希孟笑着说道。
老朱怔了怔,忍不住笑道:“先生也这么会拍马屁?”
“是拍龙屁!”张希孟纠正道。
老朱干脆摇头不语……他解决了孙德崖,立刻纵马过来,就是打算体验一把饮马长江的感觉。
至于张希孟,就属于有幸分享喜悦的心腹,目前为止的唯一,其他人还不够格。
老朱又牵着战马,在江边走了一阵,就准备返回。
但是老朱的目光被一处吸引到了,渐渐的,朱元璋的脸色不那么好看了。
原来在远处的江面上,有几艘庞大的元廷战船横行驶过。
有一条渔船,拼命躲避,可偏偏一艘战船故意撞过来。
巨大的战船,犹如山岳一般,小小的渔船,比浮萍也好不到哪里去。
二者撞击,渔船直接碾碎。
一个老渔夫满腔悲愤,在江水中挣扎呼救。
而甲板上的元廷水师,只是放肆大笑,欢乐无比。他们竟然以撞击渔船,屠戮渔民为乐!
朱元璋怒火中烧,可渐渐的,他感觉到了一阵脊背发凉,竟有些不寒而栗。
“先生,渡江,渡江!咱们真的能渡得过去吗?”
元廷虽然统治崩溃,力量大不如前,但是水师依旧横勇无敌,有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
饮马长江又如何?
真的能过得去吗?
朱元璋望向那些庞然大物,竟然有那么一丝丝的无力感!
“一定能!”张希孟笃定道:“主公,一时间我们未必能造那么大的船,但是只要在火器上下功夫,应该能击沉这些可恶的大船!”
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将
意气风发的朱元璋,从江边返回,就又恢复了深沉内敛,紧皱的眉头表明心中的忧虑更深了一层。
按照原本设想,夺下沿江的渡口,乘船过江,就能直取集庆,可现在看来,元廷的水师太强大了,船多兵多,横亘江面。
水战可不同于陆战,大江之上,船多胜船少,船大胜船小,比起地面作战还要残酷直接许多。
朱元璋这边不但没有船只,就连像样的水师都没有!
“先生,咱以为这些日子突飞猛进,兵强马壮,可真正到了江边才知道咱还差得太远啊!”老朱同张希孟感叹。
张希孟也觉得无可奈何,元廷的水师的确强得离谱。
蒙古人的统治是一团糟,但是有一件事还是很值得说说的,那就是对外贸易。由于蒙古人打下了前所未有的疆域,大批精通商业的色目人来到了中原,从事商业活动。
他们通过海运,将商品运回家乡,赚取丰厚的利润,发达的贸易,催生了强大的船队。
元朝丞相伯颜曾经建议漕粮海运,正是这一条建议,每年春、夏两运,一共能运输三百万石漕粮进入大都,供应开支。
正是靠着庞大的海运,才维持了元廷的运转。
其实早在张士诚刚刚攻占高邮的时候,就有人判断元廷会南下,但是直到张士诚称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元廷还没有动静。
除了跟元廷内部混乱,出兵困难有关系,也和海运不无关系。毕竟虎狼还能吃饱肚子的时候,总是不愿意动弹的。
只不过海运终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而且一旦红巾军攻占了江南两浙之地,断了粮食的来源,有多少海船也不顶用了。
所以元廷南下,依旧势在必行。
“主公,我看过元廷的水师之后,想到一件事……如果元廷以水师突袭我们该怎么办?”
老朱略沉吟,脸色就变了!
是啊,元廷有强大的水师,不但可以防备他们南下,还能主动发兵,攻击和州等地,让朱元璋他们疲于奔命!
那元军有没有这个实力呢?
不但有,而且很强!
太平,集庆,苏州,这些地方都是财赋重地,元廷的命根子。不但有强大的官军,还有不少地主武装,保守估计也在十万以上。
元廷主力,自大都沿着运河南下,集庆的元军渡江袭击,南北夹攻,遥相呼应……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后背冒冷汗,再也没法淡定了。
他们在变强,敌人也更强大。
虽然还有高邮的张士诚顶着,但是也不能把性命交给别人,更何况张士诚一旦赢了,就会成为心腹大患……不能等了,必须行动起来!
朱元璋和张希孟彻夜商议,甚至连老头贾鲁都请来了,该怎么对付元军水师吧?
“老大人,我的意思是全力以赴,发展火器,我们的船肯定没法造得那么大,时间也不允许,如果能用强大的火器,杀伤元军,也多了一分胜算!”
贾鲁作为技术大拿,摇了摇头,“你把事情想简单了,老夫问你,用什么火器对付元军?”
“用……火炮!”张希孟试探道。
“火炮?你有那么多铜吗?更何况火炮容易损坏,万一开了几炮之后,就炸膛了,又该怎么办?”
“那,那用投石机,或者弩炮?”
贾鲁又道:“这些固然可以,但是老夫问你,元廷就没有吗?而且元廷船大,甲板高,居高临下,对付你的小船,究竟谁的胜算大?”
张希孟愕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没有办法了吗?
贾鲁抓着胡须,看着张希孟着急,忍不住又笑了,“到底是年轻人,沉不住气,老夫没说你的想法是错的。火器的确是好东西,但说来说去,还要要看人!”
“人?”
“对!”贾鲁断然道:“当年金兵南下,要在采石渡江,结果南宋兵马畏敌避战,不敢迎击。唯有邵青驾一舟,率十八勇士,在大江上迎战强敌,身中十七箭,尚且死战,金人亦胆战心惊。总算是保住了汉家儿郎的血气!”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