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但是话又说回来,尤方无辜吗?
  他见美色就迷糊,人家让他偷书稿就偷,让他下毒他也干了……但凡他做人有一点底线,也不至于一点底线都没有啊!
  如今喝下毒茶,七窍流血,被活活气死,也是咎由自取,没有半点值得同情。
  其实张希孟从他身上,倒是窥见了不少东西。
  王家生意做得大,有钱有势,曾经依附元廷,如今又是张士诚的座上宾,他们想要收买官吏,豢养读书人,着实太容易了。
  资助读书,帮忙考试,颜如玉,黄金屋,等他们踏上仕途,必然会投桃报李,替王家冲锋陷阵,遮风挡雨。
  这种事情,很早就有了,所谓榜下捉婿,不就是提前拉拢文官吗!
  后来大家觉得榜下捉婿还是太晚了,要培养人才,就从读书开始,最后干脆自己办学堂,成批输出人才,朋比为奸,把持朝政,遮天蔽日。
  没错,说的就是东林书院。
  张希孟越发觉得鼓励兴学,扩大科举规模,从基层做起……非如此不可。
  毕竟只有朝廷才有力量,广泛兴学,世家商贾,可以培养几十个,上百个人才,没法几十万,几百万培养读书人。
  在广泛培养人才的基础上,每次科举的规模都保持一个庞大数目,就没法一下子收买这么多人。
  而且通过科举,要从底层开始做起,这样的人没多大权力,收买起来,完全没有性价比。
  总而言之,只要把收买文官这事弄得成本无限高,就自然能打消一些人的如意算盘。
  只要能坚持这一套不变,估计也就没东林党什么事情了。
  当然了,这只是远景规划而已,眼下最紧要的还是这个案子……居然有人把手伸到了朱英的身边,这个王珏还真是个人物!
  他跟张士诚凑在一起,虽然算不得什么劲敌,但也不可小觑。必须要趁机挖出潜藏在金陵的所有眼线,给张士诚当头一棒,让他知道厉害……
  可就在张希孟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从苏州再一次送来了消息。
  这个消息让张希孟冷静不下来了,他环顾四周,想了好半天,还是决定去找李善长。
  毕竟朱元璋不在,李善长手上的权柄最重,这件事他们必须有个结论才行。
  等老李看过这个消息之后,他也满脸诡异,想笑又不好笑,但是不笑又憋着难受。
  “我说张相,这个张九四费了半天力气,偷了你的书稿,他没有按照你的办法落实革新,反而找一旁文人,要驳斥你的文章?”
  张希孟无奈苦笑,“人家或许有把握驳倒我吧!”
  “驳倒你有什么用啊!”李善长冷笑,“说得天花乱坠,又能怎么样?哪个理学硕儒不能讲出一番道理来?可是谁又有本事励精图治,蒸蒸日上?你的主张不在于说了什么,而是咱们府库丰盈,军械齐备,粮草充足,万民拥戴!是常平仓的粮食,是将士身上的铠甲,是几十万的民夫……这才是真正有用的!”
  李善长不吝言辞,赞美张希孟,弄得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过老李的确把这个事情带向了一个现实的维度,张希孟主张的背后,是强大的朱家军。反过来说,朱家军的强大,又离不开张希孟的主张。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全。
  正因为如此,才让很多聪明的读书人,接受了张希孟的主张。
  要是没有朱家军的成就摆在这里,那些人看到了几篇文章,就发了疯,哭喊着要给朱家军效力,那才是脑子坏了呢!
  “按照李兄的说法,张士诚最该做的,是向咱们学?”
  李善长大笑,“可惜啊!他学不来!只是我也没有料到,他竟然歪打正着,帮着咱们把文章传播了……现在吴中才子,心向朱家军,张士诚这是自己挖了个坟墓啊!”
  张希孟笑道:“我也是这么看的,只是李兄要早作打算,吴中读书人愿意过来,要想办法安顿才是。”
  李善长点头,“正好,这些日子我大刀阔斧,开除了不少元廷的旧官吏……阳奉阴违的,积习不改的,全都开革。论起空缺,我手上多的是!只要确实读书识字,也有成就事业之心,在咱们这边,那是大有可为!”
  张希孟这才想起来,正是因为韩秀娘的案子,从上到下,清理了一大批官吏……如今吴中的才子读书人,有心投奔朱家军,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怕我们没有人才可用,就把自己最优秀的人才送过来,这是什么精神啊?
  “李兄,如果有朝一日,主公一统天下,只怕咱们俩都当不了第一功臣!”
  李善长一怔,“这,这话怎么说?”
  “这第一功臣,自然是毁家进献,拿自己的血肉壮大我们的张士诚啊!”张希孟道:“到时候我们该送他一个大金人才行!”
  李善长忍不住仰面大笑,“对,要送个一万斤的!”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负少年
  张希孟和李善长凑在一起,办起事来,比其他人更加顺畅得多,毕竟张希孟眼光过人,格局足够,而李善长重在务实。两个人凑在一起,绝对是珠联璧合。
  当然了,前提是他们的心思放在一处,要是互相争斗起来,或者彼此下绊子,那就是另一番情形了。
  偏偏在争取吴中才子这一点上,两个人高度一致。
  首先李善长借着韩秀娘的案子,清理了金陵城大批的老旧官吏。这还只是个开始,可以预见,其他各地的元朝旧官吏,要么改变脑筋,要么立刻滚蛋……而他们走后,留下了无数的位置,需要人去填补。
  如果按部就班,那就是通过张希孟主导的学堂,补充官员。。
  那样一来的话,对老李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而此刻吸纳吴地人才过来,他们虽然敬重张希孟的主张,但是却要归附到李善长的麾下,也算是扩大老李的势力了。
  至于张希孟,他倒是比较超然了。真的,张希孟已经看淡了权势,也不在乎钱财……他特别超然。
  他已经见识到了思想的力量,如何鼓捣出一整套能够落到实处的思想,从而长远地影响天下走势,那才是张希孟在乎的。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咱已经站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上,什么秦皇汉武,什么帝王将相,不过是浮云,浮云而已!
  至少也要跳出一个王朝的局限,拿几千年的尺度,衡量天下,没错,咱的格局就是这么大!
  不过说来说去,还是要想着怎么打通渠道……
  “李兄,现在苏州那边急需两样东西,其一,是更多更详细的文章说明,让他们真正理解我们的主张。第二,就是要有一条安全的通道,让愿意归附我们的人,有路可走。”张希孟低声说道。
  李善长含笑,“前一条张相自己想办法,我是管不着。不过后一项我倒是有点想法。”
  “哦?李兄准备怎么做?”
  李善长一笑,“张相,你还记得一个人不?”
  “谁?”
  “就是那位女粮长啊!”
  “江楠?她能帮上什么忙?”
  李善长一笑,“她是不行,但她有个亲戚,此人叫做施伯仁,如今正在金陵教书!”
  张希孟这才想起来,这位既是著名女诗人郑允端的丈夫,又是苏州城的巨富,虽然被张士诚可持续竭泽而渔了,但是人脉关系依旧在。
  “李兄,你打算怎么办?”
  李善长转身,拿过来一张地图,跟张希孟笑道:“瞧见没有,我打算在长兴这里,准备船队,然后从太湖运送吴中才子过来。”
  张希孟点了点头,“这条路的确不错,可张士诚的水师不弱,又有太湖水贼,我怕不安全啊!”
  “哈哈哈!”李善长忍不住大笑,“张相,这些时候你忙活写文章,兼济天下,却忘了眼前的事情。太湖水贼也要吃粮,也要活着……张士诚霸占了苏州之后,断了他们的食盐,想要迫使水贼俯首帖耳。”
  “还有此事?”
  “嗯,正巧咱们和方国珍谈妥了,食盐是不缺的。我们把盐交给太湖水贼,他们不但自己吃,还把食盐卖到了苏州,赚了不少钱。”
  “什么?”
  张希孟着实有点惊讶,“李兄,张士诚守着淮东,可是产盐重地,他不缺食盐,怎么还会允许太湖水贼卖私盐?”
  李善长又笑了,毕竟先是的魔幻程度,永远超出了写书人的想象力。
  张士诚是有食盐不错,但是他依旧延续了以往盐商的那一套,层层分润,加之他要养兵几十万,盐价就比起以往,贵了一倍不止。
  他用食盐,压榨百姓,老百姓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
  官盐吃不起,那就吃私盐。
  反正私盐生意一直都有,你张士诚就是私盐贩子出身。
  不得不说,张士诚明明应该是最懂食盐这块的,他不但没有找出官民两便的路子来,反而在元朝的弊政上变本加厉了。
  他玩加倍,下面人就敢超级加倍。
  没有办法,到了老百姓这里,也只能在私盐上面超级加倍。
  有趣的是,因为朱家军手握粮食,拥有足够的议价能力,逼着方国珍给了低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