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这是两种同时存在的东西,只是普通人没有话语权,通常被忽视了。
士绅虽然没法消灭第二种法则,但是他们能够通过种种手段,把尽可能多的人拴在土地上,塑造出对他们有利的环境。
只是对士绅有利,对国家却是越来越不利,强汉盛唐,四姨宾服,赵宋岁币祈和,崖山之败,中原沦亡,衣冠不在,丘墟百年……罪在士人!
三篇文章,戛然而止,但是带来的冲击,却让这四个大才子,面面相觑,心中震撼难平。
杨基摸着下巴,惶恐道:“青丘兄,这,这种文章,岂能流落民间,还是赶快烧了吧!”
高启忍不住哈哈大笑,“烧?怎么烧?这是吴国公右相张公所作!不出意外,在金陵等地的学堂,很快就要学这三篇文章。这里面有关均田,抑制豪强的主张,都会落实下去。还有,张公这一番,重新阐释兴衰,解释纲常,估计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最最紧要,正如张公所言,吴国公治下,不论男女,人人出力,万民一心。彼时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也是轻而易举啊!烧张公的文章,我们也太不自量力了。”
这几个人互相看了看,一直没说话的徐贲突然道:“青丘兄,我现在也说不好,只是对张公颇有仰慕之情,我打算去金陵!”
“什么?”张羽惊道:“你,你要投降朱元璋?”
“不是!”徐贲摇头道:“我,我只是想请教学问,所谓朝闻道,夕可死。大宋亡国百年,如果算上之前燕云之失,已经三四百年了……两宋辩经百年,朱夫子把正统论述的天花乱坠,但是扪心自问,你们相信吗?败了就是败了,或许正如张公所言,士大夫的路走到头了,该开一条新路了。”
张羽、杨基,面面相觑,文章的字数不多,但却足以震撼人心,这不,徐贲已经用上了。
“这么说,是要投靠吴国公了?”杨基好奇道。
高启略微沉吟,就说道:“此事还不忙,另外有一件事,却是非常紧要。”
“什么事?”三个人一起问道。
“我们要想办法,把张公的这三篇文章散播出去,让吴地的读书人,尽早看到才行!”高启断然道。
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盗的张希孟
高启被张希孟文章吸引,绝不是什么脑子一时发烧,其实注意朱升,刘伯温等人的想法,也就能窥见大略。蒙古灭宋,一统天下,偏又治理的一团糟,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有太多的有识之士,苦思冥想,希望找出天下大病。
在后世的眼光看来,理科生负责改造世界,文科生更多的是解释世界,对过去的历史进行恰当的总结,或许价值不是那么大。
但是在一些关键时刻,进行恰当全面的总结,正好能认清自己,指引未来。
前面提到了,从唐至宋,这是个最关键的节点,结果出了一堆庸医,他们总结出了程朱理学这么个天打雷劈的玩意。
值得一提的是,元朝的官方正统显学,也是理学。。
可是理学能解释历史吗?
能解释赵宋之败吗?
能诊断当今元朝的弊病吗?
能给未来指引出路吗?
很显然,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只是讲个人的修养。儒者很喜欢推己及人,由个人看见家庭,由家庭推出国家。家国天下,自然而然。
只要人人尊奉理学,人人都是君子,自然天下大治,盛世出现……这个看似完美的解释,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问题。
因为家不同于国,国与国之间,也不能视作简单的家与家。
中原大地,就算礼坏乐崩,天下纷乱,但终归还有些规则道理可讲,就算是衙门不讲理,但总还是收钱的。
可是国与国之间,就是尔虞我诈,就是刀兵相见,你死我活,吃人不吐骨头……稍微对两宋历史有点了解,就会明白那些正人君子,栋梁名臣,在处理国家事务上,在对外方略上,是何等幼稚无能,丧权辱国!
越是顶尖儿的文人,越是书读得多,脑筋灵活聪慧,就越是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些疑问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是明朝建立,掩盖了矛盾。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理学的毛病重新暴露,结果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抗衡理学。
但是心学也没有成功,等到大明灭亡,中原文人面对比南宋更惨烈的失败,一些人开始了深刻的反思,甚至能说出君者天下之大害,这种大逆不道,无君无父的言论。
足见痛心疾首之深。
只是这种反思并没有真正改变天下大势,自宋以后,中原国运就不断下坠,虽然偶有反复,但依旧改变不了整体衰微的现实,一路衰败,直到血肉筑成长城,意志燃烧钢铁,经过最残酷的战斗,付出最惨重的牺牲,才堪堪止住下坠的国运,重新有了复兴迹象。
高启这些人未必有这么深刻的历史体悟,但是他们也迫切要知道,大宋之败,知道该怎么重新中兴……
一连十天,几个人闭门读书,仔细研读,期间经过最激烈的争吵,几乎翻脸。最后他们满脸疲惫,几个年轻书生,成了蓬头垢面的邋遢鬼。
把书放下,高启感叹道:“我还有不少不懂的地方,但是仅仅以我现在的所知所感,这几篇文章,简直醍醐灌顶,如梦方醒。”
其他三人也点头,“青丘兄说的没错,我是迫不及待要让更多人知道了。”
高启又道:“可是张士诚已经告诉我,不许泄露出去,弄得人尽皆知……想来他也是知道这些文章的厉害,害怕弄得人心大乱。我们不过是一介书生,硬要把文章传出去,又能传几个人?万一惹恼了张士诚,岂不是招来大祸?我死不足惜,可这三篇文章,不能让吴中百姓看到,可是罪莫大焉!”
杨基颔首,十分赞同,问道:“青丘兄,你这么说,可有什么妙策吗?”
高启笑道:“妙策谈不上,只有个馊主意,希望你们几位帮忙,咱们一起写文章,痛骂张公的三篇文章!”
“什么?”张羽怪叫道:“青丘兄,你疯了不成?让我们骂张公?你就不怕天打雷劈?”
徐贲也跟着怒道:“是啊,这可是圣贤文字,至理名言,我们怎么反驳?”
高启哈哈一笑,“自然是一段一段反驳了。”
杨基低着头,愣了好一会儿,他才猛地一拍大腿!
“我,我明白了!青丘兄的意思,是让我们把张公的文章,放在我们的文章里,名为反驳,实则是让这些文章流传出去!妙啊!真是太妙了!”
他这么一说,顿时恍然大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果然姓高的就是高!
这四大才子打起精神,继续忙活……论起写文章的本事,他们甚至比张希孟还要娴熟得多。
高启就精通历代文章,还有很厉害的学习模仿能力,拟唐似唐,拟宋似宋……高启引经据典,全力以赴,驳斥张希孟的文章,写得是花团锦簇,妙笔生辉。
可暗中高启不但引用张希孟的文字,还找出例子,佐证这些文字。
很快,第一批反驳张希孟的文章出炉了。
他满怀忐忑,送了上去,很快就得到了张士诚的召见,老张很是感动,直接赏赐了高启一千两黄金!
“好啊,有先生的生花妙笔,我无忧矣!”
张士诚老怀大慰,既然高启能把张希孟骂得一钱不值,那就苏州的士林,领教一下高启的文章吧!
张士诚点头了,下令苏州最好的书局,刊印文章,大肆传播!
高启长出了口气,可就在他从王府出来的时候,一个人揪住了高启,“你胆子太大了,竟敢欺骗太尉!”
高启一怔,忙扭头看去,来人正是他的好友之一,名叫王行,眼下也在张士诚手下做事,书画双绝,尤其善长泼墨山水。
“王兄,你何出此言?”
“什么何出此言?你把张公的文章放在自己的文章里,明着反驳,暗中推波助澜……你的鬼把戏能骗得过张太尉,如何能骗得过我!”
高启大惊失色,“你,你莫非要害我?”
王行看了看他,突然笑了,“放在过去,我或许会点破此事,奈何张士诚归附大元,已经成了元廷太尉,我要是还跟他,岂不是瞎了眼睛!你放心吧,我给张士诚的是我抄写的节略,你这一招,足以暂时迷惑他了。不过青丘兄可不能太过得意,你要做好准备,一旦事泄,你就赶快逃跑。”
高启一怔,随即道:“我不过是一介书生,如何跑得了?”
“别怕,我都给你想好了。”王行在高启耳边说了两句,到了晚上,一个年轻人来到了高启的住处。
此人骨骼粗大,眉骨很高,眼窝深陷,看似病夫,却是筋骨强健,暗中带有凶光。
“你是……”
“在下姚广孝,法名道衍。”
“你是和尚?”
“未曾落发,如今跟着真人席应真修行!”
高启笑了,“这么说,你是精通佛道了?”
姚广孝摇头,“在下更精通儒学……青丘子不会以为,天下只有你一个兼修三教吧?这苏州之地,人杰地灵,卧虎藏龙,你可不要小觑天下英雄啊!”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