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等老朱走远了,人群也渐渐散去,这个刺客傻愣愣站着,脑袋才清醒了一点。
朱元璋多大的威风啊,那么多人支持,比起他的朱大哥,可是强了太多了,完全没法比啊!
一个是神仙下凡,一个是初具人形,想想朱一斗那些装蒜的行为,简直比小丑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没敢刺杀朱元璋,要是回去了,被朱一斗的爪牙抓了,下场肯定很凄惨。
干脆吧!
我去自首,还能给朱一斗添一条罪过,我这也算是主动到案自首,戴罪立功了。
这刺客的思路也是厉害!
如果说一个多月之前,朱元璋浩浩荡荡开进金陵,是一场地震的话,那么这一次拿下了朱一斗,则是天崩地裂,压抑的民意,如地下的岩浆一般,喷薄而出!
人们成群结队,去衙门告发,各种各样的案子,越来越多。张希孟不得不把杨元杲、阮弘道几个人叫过来,甚至还招呼了李善长,让他帮忙厘清案情。
经过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折腾,不管是李善长,还是张希孟,都一致认为,这个案子永远别想查清楚了。
“主公,根据举报,确定的人口买卖就不下三百件,这还是直接跟朱一斗有关系的,其中还有几十件男童的买卖!”
老朱一怔,“他买卖女孩子,怎么还买卖男孩?”
“这个……”张希孟咧嘴了,李善长轻咳一声,“上位,有不少蒙古贵胄,还有豪商巨贾,乃至读书人,身边都有个书童一类的……总而言之,玩得挺花的。”
老朱这才明白过来,敢情这帮孙子还真是爱好广泛啊!
“该杀!全都该杀!一个不能留着!”
朱元璋只真的气炸了肺,不是说朱一斗义气吗?照顾同乡吗?就是这么个照顾法?
其实这破事也好解释,朱一斗对老乡那么善良,又能给元廷好些粮草,他还坐拥庞大家业……难道他有聚宝盆不成?可以凭空变出钱财来?
如果没有,那就一定有问题,他的钱从哪里来!
根据张希孟的调查,朱一斗从事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人口买卖、赌场、青楼、当铺、钱庄、商行、码头、私盐……一本刑法,除了封皮,他全都干了,张三本三了属于是。
他名义上救助受苦受难的乡亲,可一旦接受了他的帮助,基本上就成了朱家的奴仆,要被人敲骨吸髓,压榨到死。
“主公,朱一斗还资助了不少人读书。”
“读书?这是好事啊!”
李善长黑着脸道:“上位,这些读书识字的人,都被朱一斗安插到了衙门里,做了书吏!”
刹那之间,老朱气得五官挪移,怒火满胸膛!
混账!
“衙门里也有不少朱一斗的人?”
李善长点头,“至少三成,尤其是那些征税的,几乎都是他安插的!”
事到如今,老朱也是无话可说了。
这个大元朝也真是没出息,竟然让一个混混猖獗到了这个地步!
如此朝廷,不亡就没有天理了。
“必须彻查,凡是跟朱一斗有关的,都不能留着!”
李善长摇头,“上位,只怕不行!”
“不行?”老朱眉头立起来了,“李先生,你给咱说个道理出来!”
张希孟连忙道:“主公不要误会,我和百室兄商量了,我们的一致意见是彻底推翻,重新招募官吏!”
“什么意思?”朱元璋不解道。
李善长躬身解释,“上位,我的意思废掉集庆路,改金陵为应天府,然后从上到下,重新招募官吏,原来的人只留用三成,然后从军中调拨一些,再从民间通过考试选拔一批。唯有如此,才能彻底铲除毒瘤,清理弊政,还金陵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真是很难得,张希孟和李善长竟然取得了高度一致。
元廷的体系已经烂透了,集庆路作为江南的中心,更是集百家之短,没有半点可取之处。
这也证明了,只有朝廷的秩序崩塌了,才有了朱一斗这种人野蛮生长的空间。
朱元璋思索之后,果断下令,有关朱一斗这个案子,仅从查出来的罪行来看,已经是罄竹难书。
必须从重从快处置,或许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查清楚,但也不妨碍立刻处死,必须尽快回应百姓的要求。
相反,这种罪大恶极的,因为受限于案卷公文,迟迟没有结果,那才是最大的不公。
乱世用重典,快刀斩乱麻。
朱元璋一口气圈了一百零七个名字。
其中朱一斗被判处绞刑,老朱还特别交代,要剥皮实草,悬挂城隍庙,警醒世人。
当这篇告示贴出去之后,金陵城沸腾了。
几十年间,大家伙见惯了太多大人物的起起落落,可是这些高官跟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不管换了谁,受欺负的都是老百姓,而朱一斗这种人,永远都是上位者的帮凶,屹立不摇。
偏偏朱家军不信邪,竟然要处死朱一斗,要改变几十年的老规矩!
试问百姓如何不激动?
或许他们期待的变革,真的来了!
到了行刑的这一天,考虑到可能人员会很多,选在了城外执行。
可即便如此,还是低估了人潮汹涌。
或许谁也想不到,最先赶来的,竟然是那些青楼的姑娘,她们和往日花枝招展不一样,全都穿着深色的衣裳,也多半清水脸,没有任何打扮,来到之后,她们只是直直注视着绞刑架。
“会,会处死吗?别让老贼躲过去!”
一个女子低低声音道。
其余人也都咬紧了牙关,瞪大眼睛,屏息凝神,紧张到不敢出声。
终于,朱家军的士兵押着犯人到了刑场,当看到瘫软如泥的朱一斗之时,众人都沸腾了,那些青楼的女子含泪呐喊!
“杀!杀死他!”
“杀了老贼!”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心如此,天意如此!
时间很快到了,果然没有任何意外,朱一斗被送上了绞刑架,老东西在挣扎了一阵子之后,气绝身亡。
随后就有认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剥下了皮……顿时齐声赞叹,拍手称快!
一个朱爷死了,一个朱元帅深入人心……
第一百七十六章 开科取士
朱一斗集团彻底覆灭,朱元璋又随即处置了原来的集庆路官吏,有贪赃枉法,甚至杀人害命的,足有八十多人判了斩立决。
随后他又在俘虏当中,甄别出有杀良冒功,强抢民女等等恶行的将领官吏一百七十多人,也都给处死了。
足有三百多颗人头,鲜血淋漓,超过过去三年处死的总和,金陵上下,无不骇然心惊。
朱元璋倒是很满意,“张先生,总算没有大开杀戒,这是你的功劳啊!”
张希孟咧嘴了,您可真会说话,外面都管您叫屠夫了,到底什么才算人头滚滚?
很显然,朱元璋理解的大开杀戒和张希孟并不在一个次元里。
但是有一件事两个人都没法忽视,那就是急需人才,尤其是管理地方的人。
朱元璋已经下令,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改太平路为太平府,其他各地也都在调整,这可不只是换块牌子那么简单,里面的官吏人员,机构设计,职权划分,统统都要重新来过。一句话,推到了重建!
过去元廷的官吏,除了少数一部分能继续留用之外,大多数都要从外面重新招募。
一句话,需要开科取士了。
“先生你看这次要怎么办?用不用仿效元廷,办一次热热闹闹的科举?”老朱很认真询问,科举考试这事,张家在大元朝算是权威了。
张希孟一笑,“主公,其实科举就是个形式罢了,无非是把人聚集在一起,通过相对公平的考核,从中找出一部分人才,充实到相应的位置上面。所以真正关键的是什么人能来参加考试,主公又打算通过考试,吸收多少人才?”
张希孟一开口,就和别人的论调不一样……此事老朱也询问过李善长,甚至问过贾鲁和朱升,这几位普遍都是广揽贤才,虚怀若谷,注重实际才能,文章取士等等,说得都挺不错的,可就是差那么点意思。
如今跟张希孟一聊,老朱豁然开朗,他似乎懂了,都是开科取士,招揽人才,但是有个基本问题,什么叫人才啊?
真的,你读古文,许多诗文大家都经常抒发怀才不遇之叹,但是你仔细研究,他们除了会写诗文之外,真的别无才能。
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无才可遇!
在历史上,朱元璋初期的人才问题,普遍是招揽和主动投靠的。
比如李善长就是在去滁州的路上遇到的,渡过了长江,就收了宿儒陶安和李习,随后又有汪广洋,杨宪等人投靠,靠着这些人,撑起了早期的大局。
一直到了吴元年,也就是老朱基本奠定了南部大区王者地位,准备北伐,角逐全国总冠军了,才宣布设立文武二科,以考试招揽人才。
而正式登基之后,直到洪武四年,才有了第一次正式会试,一共通过考试的只有一百二十人。
在张希孟的掺和之下,老朱足足提前了十多年,就准备科举取士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