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张希孟连着说了好几遍,这时候在人群当中有个老者颤颤巍巍站出来。
“大老爷,小老儿虽然不知道这位姑娘爹妈的去处,但,但小老儿知道,这帮畜生都黑着心,他们这边给了钱,买了孩子,回头就找打手,把人打死。一来是剩下一笔花费,二来也是怕人家日后找回来,扰乱了生意。好些,好些青楼的姑娘都不知道,还以为家人活着哩!”
小橘瞠目结舌,听到这里,孩子承受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她跪在地上,撕心裂肺,自己盼了多少年,就是有朝一日能见到父母,哪怕只是一面,也就满足了。
可她哪里知道,或许分别那一天晚上,爹娘就被打死了,从此天人永隔,她还傻傻盼了这么多年!
“爹!娘啊!”
小橘痛哭流涕,蓝玉切齿咬牙,他抽出了佩刀,就想宰了王柳氏泄愤,这时候张希孟伸手,拦住了他。
“杀一个死人,算不得英雄。”张希孟扭头道:“乡亲们,事情这样了,我想请教大家一件事,问大家一句话……那些青楼的人,他们有资格在这里领粮食吗?能跟大家伙并肩站在太阳下面吗?”
扬州百姓不知道张希孟的意思,但是也怒气冲冲,异口同声道:“不行!不能让这帮黑心的蛆虫,跟人站在一起,他们不配!”
张希孟由衷点了点头,“乡亲们说得好,那我再问大家伙一句,如果我下令,把所有青楼画舫的东家老板都给抓起来,然后彻查他们的罪孽,明正典刑,大家伙以为如何?”
百姓们稍微一愣,有人立刻喊道:“好!大好事啊!大老爷有德啊!”
张希孟依旧不动声色,又问道:“乡亲们,我还想再问一句,假如我们朱家军下令,封了扬州城的所有青楼画舫,不许再干这种生意,大家伙怎么看?”
张希孟的话问完,老百姓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倒不是别的,真的能禁绝吗?古往今来,改朝换代,不都是这样,青楼画舫,才子佳人,谈不完的风月,说不尽的风流,怎么可能禁绝啊?
一阵的沉默,突然有人跪倒地上。
“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啊!”
有人带头,瞬间老百姓都跪倒了,纷纷磕头作响,涕泪横流,请求禁绝青楼画舫,这可是个害人的东西。
那些佳人才子背后,是富人的风流,穷苦人家的噩梦!
只要过得下去,谁又愿意干这个?还不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像小橘这种,简直多如牛毛。
大灾之年,家里头过不下去,根本没得选择,就只能任由买卖蹂躏,好好的一生,还没开始,就几乎结束了。
扬州百姓,看得很明白,这些青楼画舫,就是拿他们穷人家的女儿,取悦那些权贵豪强,如果真的让他们选,自然是不愿意的。
可问题是能行吗?
真的有人会查禁青楼吗?
“传令,封了所有青楼,一个不许放过!”老朱轻描淡写,下了一道至关重要的命令,没有任何犹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万岁
朱元璋的干脆让张希孟都吃了一惊,封禁青楼,这可是千百年,历朝历代都做不到的事情,虽说老朱颇有魄力,也能干出类似的事情,可不该这么草率啊?不是应该深思熟虑,仔细推敲,确定方略,然后才能落实吗!
怎么就直接下令了?
“主公,此令可是功德无量,光耀千古,从今往后我……在史册上,都要有浓墨重彩的一篇!”
张希孟激动之下,差点说出我大明……幸好咽了回去。
朱元璋倒是没想这么多,他讪笑道:“这事是李先生送来的一封信提到的,他建议咱关了青楼,或者至少砍去八成。”
“李先生?”
张希孟顿时愣住了,“他也知道扬州的青楼?”
“怎么可能不知道?”老朱道:“他当初在滁州当官,手里有钱,到扬州来享受一下,不也是情理之中吗?”
张希孟深吸口气,李善长能注意到这事,那就绝对不可能是他老人家怀着什么崇高的理想,同情穷苦百姓,因此要封禁青楼,他就不是这样的人。
那李善长为什么也有这样的建议,那就有趣了。
张希孟眉头跳动,心思转动,他注意到,老朱转述李善长的建议,要么封禁,要么削减八成……张希孟稍微咂摸一下,顿时有了思路。
这事的确跟青楼有关,可也不是青楼的事情……扬州的位置有多重要,前面分析了那么多,那就不用废话了。
这里兼具江河,汇通南北,盐粮之利,钟灵毓秀。换句话说,全天下的好处,都灌到了扬州,这才滋养出一个天下第一等的富贵之地,温柔之乡。
才有不惜重金,耗费年月,培养出来的花魁娘子,无双瘦马……但是到了如今,还具备这个条件吗?
不行了!
北边的高邮还在张士诚的手里,再往北是元廷的地盘。
如今的扬州却落在了朱元璋的手里,过了长江,又是元军的区域……整个天下,已经四分五裂,碎成了一地。
原本汇聚天下之利的扬州,一下子成了几方势力的前沿,变成了战争第一线。
也不用说别的,江南的才子还能到扬州听曲吗?盐城等地的盐商,还能过来喝酒吗?那些过去通过运河,行走南北的官吏商贾,还能到扬州消费吗?
全都不可能了。
没有了这些资金的灌注,扬州的青楼画舫,还能维持得下去吗?
李善长有他的想法,过去扬州的青楼画舫有多少?
粗略估计,知名的也有二三十家,加上暗中营业的,那就更不可计数了。总而言之,几千女子是有的。
这些女子当中,有出色的,都给配了不止一个丫鬟,另外还有乐队,舞姬,厨娘,马夫,船工,护卫……光是青楼画舫,就聚集了两三万人。
除此之外,那些在青楼晃悠的文士名流也不少……而且为了满足这些高质量男女的奢靡生活,衣食住行,笔墨纸砚,穿戴首饰,就更不用多说,光是各地云集的能工巧匠,就何止千人。
如果再把青楼里养的小丫头,各个工匠的学徒工,还有给他们出租房舍的商贾百姓算起来,那就更不用多言。
围绕了青楼画舫,能牵扯出来的产业,涵盖的范围,绝不会少于十万人。
过去这十万人是靠着天下各地的富商名流,齐心协力供养,自然是十分轻松。
可现在落到了朱元璋手里,总不能继续岁月静好,一切如常吧?
就算是朱元璋想,那张士诚想不想?元廷答应不答应?
李善长给朱元璋的信中,有一句最是关键……以三十万众之滁州,果能奉养八十万众之扬州乎?
青楼画舫不同于别的地方,本身并不产生财富,又要金碧辉煌,处处匠心独具,还不是要靠着那些一掷千金的豪客买单!
这时候再看看老朱的手下,就算从上到下,每个人都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地折腾,拿出所有心血供养,那也养不起这个产业啊!
所以李善长出于最简单的算术常识,也提出了要封禁青楼的建议。
老朱觉得有理,张希孟提出来,他自然而言就同意了。
说实话,他们真没想那么复杂,更是跟能不能彻底禁绝青楼没关系,也不是要超越时代,只是单纯养不起。
当然了,也可以置之不理,没有了客人,这些青楼画舫,自然就会衰败,老百姓走死逃亡,扬州的繁华不在。
历史上,几年之后,朱元璋派遣缪大亨占领扬州,彼时登记造册,只剩下区区十八户!
扬州百姓到底遭遇了什么,只怕都没人知道,也无法想象。
所以在这个时候,封禁青楼,给这些人安排出路,把这些人力资源发挥出来,就是比较划算的方针了。
还是那句话,有太多的政策,并不会考虑几百年之后,要解决的,也无非是迫在眉睫的难题罢了。
张希孟想到了这些,也忍不住笑了。
“李先生果然是老江湖,比起我可厉害多了。”
朱元璋一笑而已,“他能想到的,你也能想到,咱就不信,你没有安顿这些人的办法?”
老朱还是高明的,张希孟也考虑到了扬州的承载能力,他是从封禁青楼出发,逐步砍掉那些不产生财富的行业,把扬州变成一座作坊工场主导的城市,好跟滁州等地配合起来,形成城乡的经济循环。
如果按照张希孟的思路走下去,也是要把扬州从达官显贵手上的金丝雀,变成朱家军的生产基地,只能说两个人是殊途同归,很难分出高下。
既然意见都统一了,那就动手吧!
要封禁的不只是青楼,也包括赌场,还有多如牛毛的丐帮,运河之上的漕工,这些全都是暂时用不上,也无力供养的。
“主公,人固然是要安排到乡村,军屯,让他们负责屯田,养活自己。但是最好还是要进行审判,要严惩那些作恶多端的恶徒。咱们固然不能扫荡所有烟尘,让天下彻底干净。但是力所能及,大势所趋,除掉一些渣滓,给百姓一些希望,总好过放任恶人逍遥法外!总不能因为百十年后,终归一死,就什么都不做,主公以为如何?”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