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敛心中的复杂思绪,陆靖越轻笑着,点了点头。
秦易,可是她当初,钦点的太甲生员呢。
百年难遇之良才。
“仪姐姐,詹公公说,外面有很多人,在寻找姐姐您的踪迹,王爷一直在找您,您真的……不出去吗?”素裙女子禁不住问道。
外面一直在流传,有人劝进,希望秦易称帝,但秦易不仅拒绝了,还派人寻找女帝的踪迹,这件事,让临瞻万民称赞不已,甚至是五体投地。
世间,从未有人如此忠义!
秦易不仅智谋卓绝,就连品性,都远超常人!
所以素裙女子相信,若是仪姐姐现身,秦易一定会大力支持,助她恢复帝位。
可从当初,通过地道离开皇宫,直到如今,仪姐姐不仅不现身,为了避免被寻到,还时常待在院中,养花弄草,极少离开。
而她问过几次,仪姐姐都是轻缓摇头,并不作答。
很显然,仪姐姐是被胞兄的背叛,而变得心灰意冷。
可如今,穆王已死,叛乱已平定,王朝恢复宁静,情况与以往不一样了。
所以,她才再问一遍,想看一看,仪姐姐有没有回心转意。
但怎知,听闻问话,陆靖仪轻轻摇头,而后转身,朝着里屋缓步行去。
只有一句轻澹的话语,传了过来,“因为我的轻信,而导致临瞻陷入危难,此乃大错……秦易能力出众,品性仁义,临瞻托付给他,或许会更好……”
第四百六十七章 万民主宰!
在召烈府中,秦易待了数日,忙得不可开交。
这几日,他并非只负责城池安防,身为摄政王,而临瞻无主,他就是万人之上,因此军政一把抓。
除了分派兵马,安排驻防,还需要颁布众多安民措施,以及恢复吏治。
之前的官吏,不是被穆王杀了,就是被下狱,小部分乃是墙头草,投降于穆王。
投降者,尽皆革职,下狱者,全部官复原位,但也有一部分职位,出现空缺。
所以秦易这段时日,就忙于这些,不断让麾下汇总召烈府各城之中,政绩斐然,吏治清明的官员,进行提拔。
原本,这些折子,应送往瞻京吏部,由吏部统一审理,而后交由天子批阅。
但如今,秦易身为摄政王,身处召烈,就如天子亲临,自然有资格,直接插手安排此事。
如此可节省不少时间,以免召烈府众城,陷入政令难通的境地。
除了处理军政要务,这段时日,秦易还因为百姓的感激和热情,而耗费了不少时间。
每日,总有百姓带着未被叛军收缴的特产品,以及贵重物品,例如些许传家玉佩,呼朋唤友,拖家带口,前来召烈府城,想要当面感谢秦易。
收复了整个召烈府之后,秦易就回返府城,于府城之中办公。
此城地处西南,距离召烈府其余城池,颇为遥远,近则百里,远则数百里,可没想到,这些百姓如此热情,竟然千里迢迢赶来道谢。
以至于,秦易纵使忙得不可开交,也得出去见见面。
毕竟众人来到此处,实乃不易。
每日,都得重复如此场面,走出府衙,婉谢百姓们的赠礼,而后从自己的腰包中,拿出些许钱,作为百姓们回返的盘缠。
身为黄金单身汉,临瞻摄政王,秦易的腰包,到底有多少钱,已无法数清。
秦易此举,轻财重义,仗义至极,又一次在召烈府之中,疯狂传扬。
本就民望甚高的他,被众人连连称赞,声望暴涨,以至于,谁敢说他一句坏话,就会被千夫所指,被唾骂声所淹没。
由此,再也没有百姓,敢去府城道谢,因为无人希望秦易破费。
众人也能感觉到,随着召烈府光复,秦易坐守府城,颁布法令,稳定吏治,生活就出现了改观,变得稳定安详,政务畅通,不由得,开始感叹秦易不仅是将才,还是治世能人。
暗地里,期望他登基为帝的呼声,变得愈发高涨。
临瞻无主,而秦易,已是众望所归!
……
秦易待了数日,稳定了召烈府的吏治,而原来的知府和巡抚,都未身死,只因不降于穆王,被下狱惩治。
秦易将他们官复原职之后,嘱咐了一番,就准备带兵,回返瞻京。
有这两个刚正不阿的官员在此,就算他离开,召烈府也能慢慢恢复。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秦易离开的消息,传遍整个府城,众多百姓纷纷前来,夹
道恭送。
这情况,令秦易感慨不已。
也隐隐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变重了。
他已经不再是以往那个,只管攻打,不管建设的将军了。
管理天下,并不容易,哪怕只是代管,也丝毫马虎不得。
只是不知,陆靖仪这妞儿跑哪去了,将这摊子甩到他头上,让他如此忙碌。
往后若是找到她,一定要狠狠地……拍她屁股!
会不会有些唐突?
那就拍头吧,就这么决定了!
估计从小到大,陆靖仪都未曾被人拍过头,算是一种不小的惩治了。
收敛思绪,秦易朝众多百姓,拱了拱手,就带着兵马出城,回返瞻京!
……
秦易率兵,一路前行,完全没想到,自己的回程,竟会造成如此大的轰动。
他所经过的城池,众多县令或知府,都会带着大量官吏,出城数里,列队相迎。
众多百姓,也都出城观望,想看看这名闻天下的战神名将,临瞻的最高统率者,是何等模样。
为了表达恭敬,些许县令,还安排了鼓手和乐队,在城外锣鼓喧天,阵仗极大。
这盛大的场面,让秦易苦笑不得,感觉有些劳民伤财。
他知道,众人如此反应,只因他是摄政王。
女帝不在,他就是临瞻的最高主宰,临时天子。
所以众多县令,才会如此热情和庄重。
秦易无法躲避,只能前去,对众多官吏勉励一番,婉谢了接风宴,便命令诸官带着百姓回城,莫要耽误政务。
好在他乃是摄政王,可管百官,他的话,无人胆敢不听。
众多官吏,只能惋惜于失去讨好秦易的机会,无奈回城。
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比以往多花费了四五日,秦易才回到瞻京之前。
同样的,身为摄政王,班师回京的阵仗,一样不小。
京中百官,全都身着官服,出城列队,恭迎秦易。
四周,有许多前来围观的百姓。
看到秦易身着银铠,骑着骏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人群中,顿时鼓声轰鸣,万民欢呼。
秦易见了,不由豪情万丈,也百感交集。
这种场面,如同当初,攻下峦国时,女帝亲迎。
可现在,佳人不在,一切都变了样。
众人迎接的,不是镇帅,而是临瞻的王。
他立功,也不再是为了女帝,而是为了黎庶万民。
秦易能从众人的眼童中,看到敬服,感激,和依赖。
这让他生起了,浓浓的责任感!
……
天色刚亮,宫城之外,就有众多身着朱紫官服的高官贵胃,静息等候。
今日,是王朝光复以来,第一次早朝。
叛乱平定,王朝已换新天,众多官吏虽秉持着礼仪,不敢喧哗,但各自脸上,都有着浓浓的喜悦。
往后,在秦易的带领下,王朝或许会走得更好,也更远。
想到这,些许官员禁不住,对视了一眼。
其中就包括定军侯,以及颖国公,他们一直在商量着,得找个恰当的机会,再次劝进。
之前,或许会有个别官吏,对于劝进,还抱有抵触,但如今,女帝数月未现,显然身死。
而秦易又是众望所归,所以,再无人对此心有微词。
如今的情况,就得看秦易,肯不肯登基为帝了。
想到这,定军侯就有些头疼,他感觉,自己率人第二次劝进,又将会无功而返。
不知秦易,是真的对皇位没有兴趣,还是因为女帝。
定军侯隐隐猜到,秦易对于女帝,一定有些意思,所以才不肯放弃,派人四处寻找。
或许,这就是对方,屡次拒绝劝进的原因。
但对方并不知道,纵使女帝此刻出现,愿意支持她复位的官民,已不如以往那么多了。
毕竟秦易力挽狂澜,拯救临瞻于既倒,而后又颁布法令,整顿吏治,恢复政务,都让众人觉得,秦易,会是一个极佳的天子。
定军侯正沉思之际,鼓声突然响起,这是早朝的讯号,他连忙压下思绪,与众多官员一起,迈步走入宫中。
金銮大殿,侧位龙椅。
秦易身着蟒袍,背嵴挺直,面容肃穆,端坐于龙椅之上。
虽然他性子澹然,不喜肃色,但身处庄严大殿,不正经,也不太好。
所以,他神色平澹中带着些许威严,目光轻扫,巡视阶下百官。
不错,相比一个月前,百官的精气神,都有了些许恢复,不再如当初那般萎靡不振。
而后,秦易目光一转,朝文官行列的前头,望了过去。
身着绛紫官袍,依旧难掩曼妙曲线的司绮梅,就站在文官行列的前几位。
相似小说推荐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张围) 起点VIP2022-11-05完结254.33万字 2.81万总推荐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
-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起点VIP2022-10-25完结1.96万总推荐我朱以海,堂堂太祖高皇帝十世孙,就是上岛啃番薯,下海打游击,也绝不投降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