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一笑,一回来就能看到家里人的感觉,实在是不错。
“程良。”
甄武叫了一声,然后吩咐道:“你去和守将沟通一下,然后再让人去城楼上告知一下我家里人,等我忙完差事就会回去,估摸也就两个时辰左右。”
程良应声而去。
甄武则带着大军安静等着。
趁着这个时间,甄武再次看向家里人,惹的三月上蹿下跳的激动不已。
很快。
程良便回来了,甄武一挥手,带着大军开始入城,一路上不断的有百姓呼喊着军卒的姓名,不过还好甄武提前说过纪律问题,军卒们也只是报以让家里人安心的微笑和眼神,并没有影响到队列的前行。
他们此番需要先驻扎进京中大营之中,等到奖赏发下去后,各个卫所的士兵才会各归卫所。
而这一战立有重大战功的将领,则需要随着甄武去宫中觐见朱棣。
等到觐见完毕,甄武的帅印便需要交出去,而其他众将身上的参将,游击将军等差遣职位,也就到此为止,各回各的地盘中,当回他们的指挥使之类的常职。
宫中朝会一直未散,朱棣带着众位朝臣一直等着甄武等人,这点甄武也晓得,大军班师什么时候到达京城,都是商议好了的,所以甄武在把军卒安排进军营之中后,便带着谭忠等众将向着宫中走去。
太监早就在宫外候着,见到甄武等人到来,清亮的声音便向着里面通报。
“征夷将军,右柱国,右府左都督,赵国公甄武,率征南有功将领谭忠,王通等二十一人,求见陛下。”
声音回荡在宫中,一层一层,一道又一道的向着奉天殿传去,肃然无比。
不多时。
从奉天殿一层一层回过来一个“传”。
甄武带着众人整理了一下仪容和铠甲,然后甄武带头大步向着奉天殿走去。
而当甄武他们一行人走进奉天殿时,武将们一个个看的羡慕不已,文臣们则有的激动,有的默然,亦有的脸挂淡笑,各种表情不一而足。
不过这时候也没人搭理这群人。
不管他们心中如何作想,此战开疆拓土的事实,抹杀不了。
等到甄武等人拜见结束后,朱棣看着甄武等人,激动的一挥手,狗儿便托着一道圣旨走了出来。
朱棣是那种雷厉风行的性子。
这时候,甄武等众将最为期待什么,他自然知道,自不会在这种时候,逼逼赖赖的没完没了。
狗儿清朗的把甄武他们这一遭的功绩,详细的陈述了一遍,然后便开始宣布起众将的封赏。
谭忠,王通等人早就期待了很久,此刻不免有些振奋。
甄武就淡定很多。
不过当甄武听到朱棣封他为银青荣禄大夫左柱国以及太子少师后,神色不免也有些喜悦,左柱国现在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景隆,可以说是最高的名誉称呼,就连中山王徐达最高也只是左柱国而已。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曾被封为上柱国,不过当时元朝未灭,官职未定,等到常遇春死后,李善长和徐达便改为左柱国,自此终明一朝活人几乎没有得到过上柱国,寥寥几人也大都是死后追封的。
甄武暗想,这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混出个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出来。
至于太子少师这一方面,甄武在永乐朝基本上是混到顶了,他是朱棣的女婿,太师,太傅,太保都封不到他的头上,除非朱棣死了,他才能当皇帝的老师。
所以这么算下来,李景隆的太师加左柱国,还是比甄武高,但李景隆如今是啥情况,就不用多说了,就差绝食装死扮可怜了,如今还没撸了他的爵位,都算李景隆怂的有眼力劲了,那还敢出来跳腾。
从这点来算,甄武可以说是百官当中第一人了。
第一人!
呵。
甄武心中然不住又苦笑了一声,若不是他头上还有个李景隆,他现在真得需要步入养老退休的日子才行,要不然他就要坐蜡了。
其实在甄武看来退休倒也没什么不好的,还能早一点享受生活,至于大明的发展,他也能放的下,因为他若有些好的想法和方向,说出来让其他人去做就行,世界上能人很多,想法和方向若是能实现,少了甄武也无妨,若是实现不了,即便有甄武在,也不见得会好到哪里。
他不会认为他比所有人的能力强。
而且到他这个地位,一些事情本就无需他亲自去处理,说出个想法,自然会有人设法去完善,甄武只需要给人请功就成了。
这还能捞个提携下属的名头。
总之只要他不去争抢功劳,他就可以自自在在的生活下去,还能为大明的发展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只是朱棣看样子不会让他早早退休。
但不管怎么样,甄武以后也打算低调行事了,学着张玉一样,老老实实处理自己那摊子事情,其他的事情尽量少出风头,除非遇到一些重大的军事行动,朱棣点将点到他。
就在甄武思索这些的时候,封赏也终于告一段落。
接下来,朱棣又说了一些勉励的话语,便退朝了,不过甄武打算离去时,狗儿来到甄武的身边,让甄武去书房寻朱棣说话。
甄武应了一声,抬脚便向着朱棣的书房而去。
等再次见到朱棣后,朱棣笑呵呵的让甄武坐下,让甄武详细的讲一讲南征的事情,甄武也没有拒绝,组织了一下语言,便从头开始讲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朱棣听的双眼发光,羡慕不已。
这让甄武不由得感到好笑。
在朱棣的心中恐怕做再多的政绩,也比不上让他带兵打一场胜仗来的愉悦。
等到甄武讲完后,朱棣闭目回味了许久,这才睁开眼睛,神色一正,说起正事。
“郑和下西洋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过几日便先行出发去往长乐,然后在长乐等待季风,对于此事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
第397章 -郑和下西洋
朱棣的书房中,光线很是通透,阳光在地板上折射出一片亮光,落在朱棣的背后,仿佛给朱棣增添了几分威严。
甄武狐疑的看了一眼朱棣。
补充?
这老丈人不会还想让他出海吧。
“陛下,我…我这才刚回来,若是又要出门,玉英估计要不乐意的闹腾了,当然我说这个不是想推脱什么,您是懂我的,您让我做什么,咱从来没二话,哪怕玉英闹脾气,我耐心哄哄便是。”说到这里,甄武小心的试探道:“但我怕她不懂事的来折腾您,玉英的脾气您也晓得,往常啥事没有,可是一旦较起真来,绝对也够您受的,您看…要不…”
“你他娘的想什么呢?”
朱棣恨不得起身给甄武一脚:“就你水上的那点本事,比得上谁?还他娘的想出海,出去丢人现眼吗。”
他作为一个帝王,量才而用是最基本的能力,甄武一个陆地上的万人敌,丢进海上算什么情况,一不下心淹死了,他还不得心疼死,而且甄武一旦有什么意外,对整个大明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噩耗。
甄武咧嘴一笑,只要不让他出海,朱棣怎么说他都无所谓。
“臭德行。”
朱棣又骂了一声,这才解释道:“你之前不是和我说过许多关于下西洋的想法吗,我问的是你现下还有什么想法补充吗?”
原来如此。
甄武轻松下来后,摇了摇头。
之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事情,他早就和朱棣沟通过,他也已经把他自己的那些想法,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个干干净净,而且第一次出海重在考察和摸清路线,之后才会一步一步在航线上重要的位置处设置大明宣抚司,用强大的武力和财力,占据一个个点位,然后通过文化向外蚕食。
更何况想必朱棣在郑和下西洋的事情,结合甄武的想法后,也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甚至说不准和多少能人商议过此事,早就计划的能多周全,就多周全了。
所以甄武没必要担心什么,此刻也无需他再补充什么。
只要一切顺利,这一次的郑和下西洋,势必会比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更大和更广。
说起来南洋贸易,甄武不得不感叹,这还真的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多得不说,哪怕就单单走一趟占城,什么观音竹,象牙,珈蓝香之类的就能够让朱棣赚的盘满钵满,更何况郑和会行驶到更远的地方。
天知道会搞回来多少种类和数量的宝物。
若是甄武记得没错的话,历史上朱棣搞回来的胡椒,多得到朱瞻基时期都没用完,仓库里堆的都还是满满的。
胡椒在这个年代和后世可不一样,妥妥的高级货,而且是能换真金白银的硬通货,朱棣后来给官员发的俸禄就是胡椒,可见胡椒在这个年代的流通性。
不过也正因为朱棣搞回来太多的胡椒,导致胡椒价格慢慢的也在下降了不少,进一步让官员们的俸禄在经济作用下,再一次缩水。
这说起来又可气又可笑。
但普通百姓家却因此受益,家中对于胡椒的使用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相似小说推荐
-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起点VIP2022-10-25完结1.96万总推荐我朱以海,堂堂太祖高皇帝十世孙,就是上岛啃番薯,下海打游击,也绝不投降满清...
-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起点VIP2022-11-12完结 10W收藏281.08万字 19.24万总推荐狗作者幼儿园未毕业,被毒死概不负责…&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