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一顿说。
张玉清愣了愣后,就又熟练的摆了摆手:“这有啥,说到底他也是儿子,还能翻天不成。”
其中一人说道:“不过,甄家的,你是不是以后在外人面前给你儿子留几分面子啊。”
“留啥留,你们又不是外人。”张玉清不在乎的说道。
其他人顿时被这一句话,说的眉开眼笑的。
……
老宅的东西确实不少,甄武用马车又拉了三趟,才算大致拉的差不多,最后一趟时,把张玉清,二贤她们也全都带上,一道向着新宅而去。
临走前,甄武还招呼一直和张玉清聊天的那群妇女,让她们有空可以去做客。
她们一个个的也都开心的应着,然后目送着甄武一家人走远。
一直到马车拐出胡同。
几人又闲聊起来。
“以前我去过我们百户家,还需要仆人通报呢,你们说以后咱们要是再想找玉清,是不是也要通报了。”
“真不说定呢。”
“哎,没想到玉清还挺有福气,你说她性子软绵绵的,以前我还给过她气受呢。”
“你们懂啥呀,我现在算看明白了,什么性子软,人家那是豁达,你见过人家和咱们一样急赤白脸过吗,人家有福,这都是修来的。”
“这么说好像还真是,不过,她这性子,以后她家老大娶了媳妇咋办?别到时候被媳妇压下去了。”
“怕啥,不是有咱们吗,老街坊这么多年,到时候咱们给她支招去。”
“对对对。”
“没错没错。”
“咱们一群老家伙,还收拾不了一个小媳妇?!”
……
清水胡同,甄家新宅。
东西全都从马车上卸下来后,一家人也没着急收拾,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参观着新宅,一直等一个个兴奋劲下去后,甄武才开始安排。
家里的锁首先需要换,而且厨房很多用品烧坏了,需要重新买,所以甄武安排老三去购物,剩下的人开始打扫卫生,收拾东西。
只是在分配房间的时候,甄武和张玉清产生了争执。
按照甄武的想法,总共七个房间,一家八口人,让老三带着小七一间,其他的一人一间,但是张玉清死活不同意,她非要带着孩子们去四个房间的西跨院,而把三个房间的东跨院留给甄武一个人。
用她的解释,日后甄武娶妻直接娶到东跨院,这里需要留给新媳妇,弟弟妹妹们不能住。
哪怕甄武再三劝说,等娶媳妇的时候再搬出来就行,但张玉清就是不同意。
最后没办法,甄武只能按照张玉清的来。
老三小七一间,四妹五妹一间,二贤小六一间,张玉清一间,甄武独占东跨院。
事情敲定,众人开始忙了起来。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家里孩子多的好处,挺大的一个宅子,从打扫卫生,收拾摆件,安放家具,再到铺床,也没花多长时间。
以前甄武还有些不太理解,为什么古代为什么喜欢生很多孩子,但随着他在这个时代的时间越长,他也越发明白。
家国天下。
大部分的家庭间,兄弟姐妹们之间哪怕吵出狗脑袋,但是对外遇到事了,真的能拧成一股绳。
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往往很难割舍。
天色渐晚,张玉清开始在厨房忙活起来。
几个孩子都是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房间,一个个都还新鲜的不行,各自钻在自己的屋子里研究着。
哪怕现在是两人一间,可是现在的房间比老宅的房间要大的,这里的房间中间是可以摆放一张屏风,一侧睡觉,另一侧可以放一套桌凳,用来歇息玩闹。
二贤就在琢磨着,绣个屏风。
四妹,五妹在把她们积攒的小玩意,正在分门别类的摆放着,可放着放着,发现只有一个梳洗台,俩小姐们互相看了一眼,跑来东院找到甄武,扭扭捏捏的表示想要再要一个梳洗台。
甄武二话不说点了头,应了回头给她们买。
俩小姐妹欢天喜地的就又跑走了。
晚上,吃完饭各自回房间睡觉,甄武不认床,也不激动,没一会儿呼呼睡了过去,可是西院的这些人,一个个却都有些亢奋的睡不下。
老三翻来覆去睡不着后,甚至一翻身坐了起来,他看了看外面黑漆漆的天色,突然轻声唤了一声。
“小七,睡了吗?”
“没有呢。”小七带着小奶音回答道。
过了一会儿,老三才又问道。
“你喜欢大哥在家吗?”
小七一点没犹豫:“喜欢。”
“为啥?我照看的家里就不好吗?”
黑暗里小七翻了翻白眼,侧了个身道:“大哥每次都会带我去买好吃的,你有啥?”
“嘿,你个小没良心的,我还经常带你出去玩呢。”
“哼哼,二姐他们还给我洗尿裤呢,你充其量在我心里排第五。”
老三气的都想把小七揪起来揍一顿,第五,听听是人说的话吗,可下一刻,老三想到什么,好奇的问道:“那第六是谁?”
小七仿佛想到第六这个人就不开心,噘着嘴巴不肯再说话。
“难道是你六姐?”老三试探的问道。
黑暗中老三眼见小七噌的就坐起来,然后听到小七气呼呼的声音。
“这天下间就没有比她更烦的人了。”
呵。
老三顿时乐了起来。
而此时,张玉清也在胡乱的想着什么,一会儿给她丈夫念叨儿子出息了,一会儿又念叨念叨大姑娘的婚事,一会儿又想到老四老五两个操心的。
想着想着,最后又想到甄武。
升职又乔迁,多大的福分啊。
张玉清想着想着,莫名的神神叨叨的念叨了一句。
“厨房的那把火,莫不是天意给的好兆头?”
……
第057章 -浅析靖难
明代没有后世传递消息方便,一个手机便可以存下许多好友和人脉的联络方式。
这个年代,大多靠记地址,有事联络,就得上门来,写信都属于高端的联络方式。
甄武搬家后,需要把新地址通报给一些好友,所以就想着趁大家现下都有假期,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也算是暖一下新房。
邀请也是个麻烦事,需要一家一家上门邀请。
而且因为这个年代交通不便,请客的时间,也需要延后,给客人们预留出时间,所以甄武定的是三日后。
这样才能确保大多数客人,能够按时到达,他家也可以按时准备吃食。
甄武骑着马在城里转了大半圈,又下了几个庄子,这才算把相熟的好友通知齐全。
等到甄武回城后,一个消息惊的甄武半天缓不过神,乃至回到家后,也是一头钻进自己的房间,想要静一静。
韩国公李善长与妻女弟侄七十余口,皆被处死。
胡惟庸案十年了,还能拉出来杀人。
这就是血淋漓的政治斗争吗?
甄武以前虽有了解过朱元璋在位时牵连颇广的‘四大案’,以及也晓得李善长会被朱元璋杀死,可是此刻他身处这个时代,方才真正觉得残酷。
这种残酷不亚于战场。
甚至犹为让人胆寒。
甄武第一次开始思考,若是自己侥幸在靖难中存活下来,有没有把握在政治斗争中存活下来。
他又该有着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甄武开始细细的梳理。
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个公司,皇帝显而易见是董事长,而陪皇帝打天下的这些开国勋爵便是董事成员,那么帮忙运营整个公司的经理一类的打工人,就是文臣集团。
自古以来,皇帝想要坐稳董事长职位,且拥有较大话语权,有两条重要条件,至少要拥有一条,一条是功臣勋爵,另一条就是皇室宗亲,这样那些高级打工仔才糊弄不了皇帝,而皇帝想要收拾这些高级打工仔,说收拾也就收拾了。
可朱元璋不信任功臣勋爵,大刀阔斧的一顿清洗,让儿子们坐上了董事的座位,而且为了这些儿子们不搞事,一个个撵出了京城,在他想法中,儿子们既没有在政治中心,并且还相互牵制,还能作为皇帝的宗亲臂膀制衡文臣,这样大可高枕无忧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他老朱家还是内卷了起来。
秦晋二王一死,燕王成为诸王之首,除了东北边无人能限制他。
而朱允炆还是个不太聪明的,他上来就急急忙忙的要削藩。
削藩其实大势所趋,也是一个正确的政治理念,毕竟自古以来藩王惹出过多少乱子,可是他就没想过,自古多少皇帝对削藩一事都是慎之又慎吗?
朱允炆手上没有功臣勋爵来制衡藩王,只能启用文臣,可这些文臣不知道咋想的,也不知道是被朱元璋收拾太狠,一下子反弹了,还是怎么滴,撺掇着朱允炆收拾起藩王来,一点不留情。
颇有点小人得势的感觉。
可他们这么一搞,朱元璋留下的那些功臣勋爵更不乐意了,先不说藩王们娶的都是这些人的女儿,他们本身裤裆里就剩这点权利了,文臣还想往他们裤裆里掏。
他们被朱元璋收拾的确实溅不起水花了,可碰上叔叔打侄子,朱允炆总要用到他们,他们要不拱把火就太对不起他们跟着朱元璋一路造反的胆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起点VIP2022-10-25完结1.96万总推荐我朱以海,堂堂太祖高皇帝十世孙,就是上岛啃番薯,下海打游击,也绝不投降满清...
-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起点VIP2022-11-12完结 10W收藏281.08万字 19.24万总推荐狗作者幼儿园未毕业,被毒死概不负责…&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