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女在这几日赚了个盆满钵满,让不少百姓好不羡慕。
朱棣对这一幕也是视而不见。
过年不让军卒回家,还能不让人找地方泄泄火?
估摸着有不少军卒,甚至乐的趁着不能回家的这段时间,放开了玩一玩呢,更何况放假前朱棣还把赏银大把的发了下去。
这种身上有钱,媳妇也不在身边的日子,鬼才能憋的住。
甄武身边的军卒也不例外。
其中最让甄武吃惊的是曹小满,这小子玩花的,不知道啥时候勾搭上了一个良家女。
这位良家女死了男人,因为没有孩子被赶出了婆家,而她的娘家日子本身就不好过,不愿意多张嘴,也不愿意收留。
良家女只好流露街头了,结果被曹小满捡了个便宜。
甄武见过那个女子,长得不说绝色,却也不差,最主要的是风韵十足,用曹小满的话说,他喜欢就是喜欢人家的身段,又软料又足,为此曹小满还出钱置了个宅子,把良家女当做小情人养了起来。
一众人羡慕的吵闹着让曹小满请酒吃。
曹小满乐的也不拒绝。
等到吃完酒,甄武走在回住所的路上,突然也有一股冲动,他想着是去趟勾栏,还是让人挑两个送上来,不过想来想去,最后还是作罢了。
右将军作为表率,好多时候不该有这种庸俗的爱好。
要玩也不能在这个时候玩。
其他人都玩过的,他再玩像什么样子。
等到了除夕当夜,军营宰羊杀猪,甄武下去和军卒们同席而吃,好好热闹了一晚上,之后春节,十五…转眼间就来到了二月间。
这期间他们在济南城休整,朝廷却一直没有闲着,不仅梅殷率军驻防到了淮安,何福也出任总兵,驻防徐州等地。
身体已经彻底大好的甄武,在这个时候,开始和朱棣等人商议起如何南下作战。
而这个时候,随着朝廷的安排陆续到位,京师里的寒冬好似也过去了。
可洪武三十四年,建文三年,不同以往,它注定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朱允炆这些日子心力交瘁,费尽心思的给梅殷凑足了四十万大军,又给何福凑足了十五万大军,可即便这样朱允炆仍然忧心忡忡。
他是真的不相信前线的将士们了。
这一日他再次召集了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三人商议,等到方孝孺三人过来后,朱允炆毫不掩饰的直接开口道:“不瞒诸位,朕不敢再把希望单单放在将士们身上了,他们也不值得朕的信任,所以有些事还需我们努力,不知诸位可有什么办法能直接退燕军,或是能助将士们打胜仗。”
齐泰疑惑抬眼看了一眼朱允炆。
决胜千里之外?
这…天真了吧。
不过齐泰也在纳闷,怎么他们的大军每次遇到朱棣都会大败,这不合常理,亦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是将士们不肯奋勇杀敌?
可他们明明已经言明会给丰厚封赏了,为什么他们还是不肯尽心为朝廷尽忠?!
房间里齐泰三人都沉默着,各自思索着事情。
朱允炆叹了口气道:“徐淮二地,将是咱们最后一道防线,若是徐淮二地再败,燕军可长驱金陵,诸位,事到如今,我们再败不得了,之前的事情责任咱们都可以不说,但现在诸位一定要竭力献策啊。”
齐泰和黄子澄此刻都有些哑火,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助军卒们打胜仗。
而一直负责撰写诏书,教导朱允炆的方孝孺,却在这时开口道:“陛下,过年期间,我曾听一位学生讲过一事,或许我们可以在此事上做做文章。”
“哦。”
朱允炆大喜问道:“何事?”
方孝孺有着一股儒生特有的养气功夫,他不慌不忙,不惊不乱道:“我这个学生曾长居北平,他与我言,燕王年长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其中世子朱高炽因体胖之故,不善武事,反而常喜文卷,因此惹的极尚武事的朱高煦与朱高燧二人,常不满世子,据悉他们二人不仅常常对世子不恭,还时时当众出言讥讽世子,而今世子与朱高燧守北平,朱高煦却随燕王从军,依我之见,我们不妨在此事上大作文章。”
朱允炆连连点头,追问道:“方师可有何思量,还请大胆直言。”
“离间。”
方孝孺神色一凝道:“我虽不晓兵事,可也知军中最重将相之合,燕王如今领军在外,世子守北平,筹后勤,不亚于燕王之相,若燕王心疑世子,燕王必定会挥军北退,甚至回归北平,而到时候我们大可出兵夺回济南,德州等地。”
让燕王心疑世子?
朱允炆几人都思索起来。
黄子澄忍不住问道:“燕王此等人物,岂会轻易怀疑世子?那可是他自己的长子。”
方孝孺淡淡回答道:“越是野心勃勃之辈,疑心越重,更何况燕王岂能不知他三子和睦与否,又岂能不知朱高煦,朱高燧常常讥讽燕王世子,如此情况,燕王难道不会怀疑他的世子心怀愤慨?再说朱高煦现在随燕王在外从军,屡立战功,燕王世子真就甘心眼睁睁的看着朱高煦一步步做大?”
朱允炆等人都随着方孝孺的话语而点头,脑海中也越来越清晰。
方孝孺这时重重道:“殿下只需一封书信送给燕王世子,直接封其为燕王,如燕王世子本就担心朱高煦军中做大后,与他抢夺世子之位,见皇上册封,想必定会动心不已,此计即便不能导致他们父子反目成仇,但是只消咱们把消息扩散到燕王耳中,燕王也必定心疑不定,而燕军因此也必定会动荡不止。”
说到这里,方孝孺再次重重叹道:“人心难测,最是难防,不管燕王相信不相信世子,只要世子有反叛他的可能,燕王就不敢不顾一切的南下用兵。”
朱允炆眼神大亮:“此计甚妙。”
而齐泰也有些惊讶的看向方孝孺。
这人有点东西。
……
等到午后,朱允炆便写好了密信,让锦衣卫千户张安持书信向着北平而去。
几日后。
北平如何反应,甄武他们尚不可知,但是济南城中,一股风浪已经掀了起来。
不知道从哪里流传起来的,燕王世子欲降朝廷,打算和朝廷合力共除叛逆的消息,传进了所有军中将领的耳中。
而且这股风浪有着愈演愈烈之势。
甄武皱着眉在他的住所里遥望朱棣所在的方向,他不知道朱棣为何一点动作也没有,竟任由这股风浪的传播。
难道他真的不信任朱高炽?
或者说他看不出来,朱高煦已经借此事开始生事了?
甄武沉沉的叹了口气,收回眼光,这事情复杂到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因为他是万万没有想到,朱高炽和朱高煦的争斗,会在这时竟然汹汹的爆发出来。
他知道朱高煦这几年从军数次险死还生,屡立战功,可朱高煦难道不清楚,他们现在还没赢吗。
这时候忙着内斗,是想要作死吗?!
还是朱高煦其实只想借此事,给朱高炽在朱棣的心中,扎上一根尖针?!让他等到将来,面对他拼死血杀出来的天下,不至于一点机会也没有。
他不甘心,甄武理解。
可在这个时候,军中若不能拧成一股绳的话,这天下他们还怎么打下来?!
……
第305章 -朱高炽的智慧
午后。
朱棣终于有了反应,他召集众将针对朱高炽可能投降朝廷一事,进行商议,甄武坐在厅里沉默的低着头,玩着手指,没打算说一句话。
当然,此刻不单单甄武一个人如此,张玉,朱能也全都是一副任凭朱棣决断的样子,安静的不发一言。
他们不是不清楚这是朝廷的离间计。
但有些事情不是知道,就能捋的清楚的。
如果这是在朱高煦没有针对这件事发声,那他们还可以替朱高炽辩驳几句,可当朱高煦发声后,尤其是朱高煦已经明确表示,朱高炽以前就亲近朱允炆,提议让朱棣不得不防朱高炽投诚之事,那这件事就不再是单纯的离间计那么简单。
很显然。
在朱棣还没有开口对此事发表看法时,甄武若是急慌慌的表明他的立场,那么不管他是不是为了大局着想,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有几分站队的意图。
替朱高炽辩驳,便是站朱高炽,支持朱高煦的提议,便是站朱高煦。
这种事情就是这么没有道理。
这世上许多人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一来二去的莽撞行事中,在一个阵营之中陷的越来越深。
朱高煦此刻沉默的扫视着众将的神色。
他的马前卒丘松,向着朱棣说着:“殿下,我并非怀疑世子什么,但是此事确实不得不防,以我之见,咱们哪怕不大军回援,也需调派一些兵将返回北平以防不测。”
“哦?”
朱棣冷眸抬眼道:“调谁回去?调你?”
丘松一挺胸道:“殿下但有所命,丘松定不辱命。”
朱棣冷笑没有再接这句话。
甄武有些不忍心的暗自摇头,这丘松始终是差他爹两分啊,若是丘福还在,哪怕丘福和朱高煦一直都混在骑军里,关系很铁,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给朱高煦打前锋。
相似小说推荐
-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起点VIP2022-10-25完结1.96万总推荐我朱以海,堂堂太祖高皇帝十世孙,就是上岛啃番薯,下海打游击,也绝不投降满清...
-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起点VIP2022-11-12完结 10W收藏281.08万字 19.24万总推荐狗作者幼儿园未毕业,被毒死概不负责…&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