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用意?”
李正一脸高深地说道:“陛下是想要太子是收拢人心,太子和魏王都是陛下的儿子,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在坊间的百姓的心中也有好名声,陛下是用心良苦啊。”
听到这番话,李承乾也是神色严肃。
“所以太子殿下还是赶忙去治理雪灾吧,不要在我这里浪费时间了。”
“只要你肯帮孤这一次,你的一应要求孤都答应你。”
“真的?”李正问道。
“真的。”李承乾点头,“只要不违背道义。”
第二百二十九章 棉服与盐湖
李正咧嘴一笑,“我都说我不是爱财之人。”
“钱财有价值,但是道义是无价的。”李承乾立刻说道:“孤一诺千金。”
相比于李泰,李承乾就显得礼貌多了。
李正对他说道:“其实这件事也好办。”
“还请赐教。”
李承乾恭敬地行礼。
“先说治理雪灾需要的事宜,除雪,安置百姓,布施米粥,这些都缺一不可,首先要让受了雪灾的百姓吃饱饭。”
李承乾点头,“这确实是孤想要准备做的事情。”
“雪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御寒,如今还在下雪,当大雪停下了之后才是最冷的。”
李承乾又是点头,“孤也明白。”
李正一拍桌案,拿出一件棉服说道:“在下有一个大生意,不知道太子殿下想不想做。”
“啊!做生意?”
“羊毛棉服的生意。”李正把棉服放到李承乾的面前说道:“这棉服是抵御寒冷最好的衣物,最重要的是它不仅保暖而且非常地轻盈,不仅如此还非常地美观,端的是物廉价美。”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棉服,莫非李正用羊毛就是做了这个?
“太子殿下不妨穿上试试。”
李承乾听李正的话,穿上了棉服。
“确实很温暖。”
“那太子殿下,打不打算入股?”
李正的笑容越来越诡异。
李承乾说道:“这些棉服价格应该不低吧。”
“贵不贵是一回事。”李正接着解释道:“太子殿下可以入股呀,咱们一起挣钱发大财,第一期的股份也就一万贯吧,如何?”
李承乾的面色犯难。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
坐在甘露殿的李世民,听着李君羡的禀报。
自己的两个儿子,李承乾和李泰行动都非常地迅速。
只是这两个小子第一时间就找到了李正。
李世民眉头直跳。
有些始料未及也有些措不及防。
李君羡让人把一个曲辕犁扛到了李世民面前,看着眼前的曲辕犁,李世民问道:“这个犁有什么讲究吗?”
“这是如今魏王殿下用来除雪的东西。”李君羡说道:“我们的探子回报,李正用普通的犁改造成了这番模样,用来犁地特别的轻松,都不用牲口来拉。”
“是吗?”李世民自己也试了试,确实省力不少。
当初征战天下的时候,李世民不是没有想过种田。
为了感受耕种的辛苦,为了收拢民心,李世民回忆当初自己扛着犁就耕了一亩地,累得整个人都脱力了。
关中能够用来耕种的牛不多,大多数一个县也就两三头牛。
还是各家各户轮着用。
母牛更是珍贵。
李世民立刻就想到了这个曲辕犁的价值。
价值千金,有了这个东西,可以让大唐的百姓多耕几亩地,可以产生多少的粮食。
这么看起来,青雀这一趟还真是没有白跑。
李世民惆怅地站在原地,心里思考着,李正这个小子到底聪明到了什么地步。
似乎他肚子有很多货没有倒出来。
李君羡又让人拿来一件棉服。
李世民看着这件棉服疑惑问道:“这又是什么讲究。”
李君羡说道:“陛下,这是一种御寒的棉服,太子殿下答应李正,帮他卖三万件棉服。”
李世民穿上这件棉服,便感受到了温暖。
脱下几件外衣,李世民再次穿上这件棉服,舒坦了不少,而且也轻松了不少。
为了御寒,身上的衣服穿着里三层外三层,压在身上特别地不舒服。
现在换上了这棉服之后,不仅温暖了许多。
而且还轻松了不少。
走出甘露殿,李世民把领口的扣子也扣上。
就连风也灌不进脖子中,可能是衣服有些小了穿着有些紧,但是冷风吹过并不觉得这么冷了。
重新回到甘露殿,李世民绷着脸说道:“你说太子要给李正卖三万件棉服?”
“是的。”李君羡回答说道。
“堂堂太子沦落到给他李正卖衣服?”
李君羡接着说道:“陛下,李正还给太子殿下立下了规矩,一件棉服三十文,先卖给女人和小孩,再卖给成年男子。”
一件棉服三十文,确实很便宜了。
寻常人家只要有点积蓄都买得起。
听李君羡一字一句的禀报着。
李泰负责清雪扫雪,把道路打通,在曲辕犁的作用下,不少被大雪封路的村子也可以走出来避难。
最严重的还是房屋被压塌的情况。
从这一点来看,只有泾阳的房子没有一件是被压塌的。
李世民也见过泾阳的房子,非常地坚固。
若说李正是未雨绸缪,能够预知雪灾,就像是当初的大雨一般。
心中又对李正高看了几分。
棉服虽然很舒服,可李世民的心情好不到哪儿去,让堂堂太子去卖衣服。
这也太跌份了。
不过再一想,曲辕犁和棉服这两样东西实在是太利国利民了。
让太子去卖衣服确实有些不地道。
要是换成自己肯定是拉不下脸。
总得来说益处比之坏处多。
“把房玄龄叫来。”
“喏。”
半个时辰之后,房玄龄来到甘露殿。
李世民开口对房玄龄说道:“当今太子竟然在外面卖衣服,干着行商之事!”
行商是贱业,除了李正这个挣钱十分了得的人物,没人会把商人放在眼里。
堂堂大唐太子去卖衣服,确实有失体统。
房玄龄在中书省早就知道了这件事的缘由。
躬身行礼,房玄龄说道:“陛下,太子卖衣服只要三十文一件,甚至有不少还是送给那些穷苦人家,而且是给李正帮着卖的,准确地说,太子不是在卖衣服,是在治理雪灾,才会出此下策。”
“是吗?”
李世民黑着老脸,站在一旁的王鼎可以注意到其实陛下的嘴角还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摆手让房玄龄退下。
李世民又琢磨起了这件棉服。
拿出一把匕首割破一角,就发现了衣服内原本格子般轮廓,原来是放着一个个布囊,打开布囊看着,原来这其中是羊毛。
当初见李正买羊毛到底是为什么,现在李世民算是明白了原来是李正为了做这样的棉服。
看来这小子在很早之前就在为这次的雪灾谋划了。
第二百三十章 太子行商
好在李正没有借此发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说李正是个死要钱的吧,他还是坚守底线的。
要说李正砍权贵们的钱,那真是毫不留情。
长孙皇后走入甘露殿对李世民说道:“陛下。”
“承乾送来了一些棉服,你给丽质还有稚奴穿上。”李世民说道。
接过棉服,长孙皇后一脸严肃。
注意到长孙皇后的神情,李世民又问道:“怎么了?”
长孙皇后小声说道:“青雀让人送来一份奏章。”
接过长孙皇后递来的奏章李世民看着其中的内容,青海湖是盐湖?
长孙皇帝点头,“虽然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不过妾身在典籍上查到,青海湖就在祁连山后方,吐蕃人称呼措温布,吐蕃人对青海湖非常的敬畏,当作圣湖,青海湖里的鱼都不能吃。”
李世民看着奏章上内容,“盐湖,那里真的有盐矿?”
长孙皇后拿出一份卷宗说道:“有记载,青海湖的湖水确实咸的。”
盐是不可或缺的,从古至今,盐铁都是最重要的东西。
朝中对盐铁的管制最为严格。
李世民也不是没有想过降低盐的价格。
很多盐矿盐场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大多数都在地方士族手里。
朝中想要他们降低盐价。
一直以来都是有心无力。
若是皇家可以掌握一个产盐地,说不定就可以从中控制盐价。
看完了这份奏章,李世民感觉自己像是捡到了宝贝,好在当初听了李正的意见。
现在大唐掌握青海,就等于掌握了一个大盐场。
只是奏章里提到了李正拥有提炼细盐的技术。
皇家与李正合作,长孙皇后和李正再次一起做生意。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李正送给朕这么大一份厚礼,朕也不能不回馈。”
长孙皇后问道:“陛下是要应允了李正的要求。”
要说李正现在也是名义上的皇家人,谁都知道李正现在虽然还没有迎娶长乐公主,但是这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早晚的事情。
李世民对王鼎说道:“拟旨,棉服生意只有李正一家可做。”
至于盐矿的事情,李世民还要先证实是不是真如李正说的那般。
相似小说推荐
-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起点VIP2022-11-12完结 10W收藏281.08万字 19.24万总推荐狗作者幼儿园未毕业,被毒死概不负责…&hellip...
-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起点VIP2022-10-15完结2.17万总推荐崇祯二年,东江总兵毛文龙被斩于双岛,后金自喜峰口入塞,大明皇朝内忧外患,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