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彻辰汗进攻、镇压、征服这些伯克领主、缠回那也是花了很大代价的,大明在一边看着戏吃着瓜,还一边贩卖武器,商人们跑去从扼鲁特军队手里购买战俘奴隶,便宜吃下那些抢来的粮食、牲畜等等,直接把商路通到了阿克苏甚至是喀什、叶尔羌、于阗诸地。
如果朱以海当初强势要虎口夺食硬抢阿克苏,既会逼的鄂齐尔图翻脸,就跟被逼反的准噶尔一样,又还得面临地方缠回们的反叛,以当时明军的力量,还是会很吃力的。
现在回头看看,干粗活脏话的都是扼鲁特人,明军在后面得了安稳,又得了实利,最后那些被扼鲁特打残的伯克领主们还被大明皇帝招安授封,虽向扼鲁特交税,却也开始向大明称臣了。
最重要的是,现在也没过多久,如今库城、拜车不都又落到大明手里了吗,不费一兵一卒,既没跟彻辰汗翻脸干仗,也不用面对缠回反叛,真正的捡便宜了。
“这就是眼光、格局,咱们很多校尉们看到的也只是眼前,一些将领们能多看到前面几步,可圣人却看的更远更长。”
将领们也佩服万分。
他们从裕勒都斯草原下来,走的便是皇帝特旨修建的天山驿路纵线,进入库车绿洲平原前,挡在他们面前的便是库车河从山口奔流而下的地带,这里恰好挡住北方草原南下龟兹之路。
这里是三大关之一的离雀关,有一座离雀堡,还有座离雀寺。
如果强攻硬打,确实太难。
可他们这次南下,驻守在这里的扼鲁特汗国士兵,早就接到彻辰汗命令,往阿克苏集结了,就留下了几个老头等待迎接明军到来。
明军一来,直接开关迎接,然后把关防一交,便也去阿克苏了。
这座龟兹三大关隘之一就这样落到明军手里,然后他们过关,到了库车城,这里在察合台、叶尔羌汗国时,那都是大城,设阿奇木伯克,也就是伯克最高一级,是为总督。
并统领着南面的沙雅尔、坡斯等城、庄,现在扼鲁特人也都往西去了,当地的阿奇木伯克也正是之前被扼鲁特征服,然后明军出面招抚,授以官职爵位的,他们的膝盖骨和嵴梁骨早就被打断了,那些骨头硬的要么被扼鲁特杀光了,要么就是逃走了。
剩下的骨头都软了许多,是归化派,扼鲁特人一走,他们仍然很恭顺的迎接明军到来。
提前准备好了粮草和不少土贡。
还把户籍地图等全都献上。
拜见朱大典的时候,一群大小伯克们还不忘记跟大明经略诉说委屈,扼鲁特汗派来的台吉太过苛刻,之前就乱杀无辜,掳掠百姓为奴,还跑马圈地,强占房屋。形势不妙,就直接抛弃他们跑路,走之前还不忘又压榨了一大批钱粮牲畜,还强拉走了许多青壮为丁。
朱大典好好的安抚了他们一番。
这些伯克们都表示既然扼鲁特人跑了,那以后他们就直接是大明的子民,直接向大明纳税服役,就跟焉耆那边一样,他们可是知晓明军在焉耆、库尔勒那边很安稳。
虽然这份安稳,是因为明军当初进入焉耆等地后,直接把本地缠回全都弄走了,反抗的首领杀了,其余的没为奴隶送到东北或东南去,适婚妇人分配给安西戍边屯垦将士、移民为妻,老少为奴,甚至还把焉耆的安排到哈密,哈密的安排到乌苏,乌苏的安排到焉耆,这样的一番骚操作下来,新占领地上的土着虽然还有一些,但有平民身份的都是那些嫁给明军、百姓的女人,其余留在西域为奴的都是老少,有能力造反的青壮全带走了。
能不安稳吗?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缠回被接纳,少之又少,主要充当着向导、翻译之类的身份。
库车的阿奇木伯克表示愿意为大明征召一千名青壮从军。
结果朱大典拒绝了,不仅不需要这些库车缠回为兵,连他们做民夫都不要,大明在西域现阶段的基本策略之一,就是绝不用本地人为兵,现在安西的仆从军,都是从西域以外的其它边疆之地调来的。
大明现在可信不过他们,除非是将来他们的二代,那种从小接受汉教育的才有可能获得一些信任。
军队,那可是国之利器,岂能授于外人。
朱大典没接受库车的土着从征,反而还给库车留了一支人马接管城防,负责维持治安等,仍委任那位阿奇木伯克为库车城主,但也另委派了官员出任库车府的知府、知县、团练营长、关城守备等。
明确下令,原大小伯克们,统统都要受新任官员的管理。
安排完后,朱大典便离开库车,往西北而行,到了库车与拜城之间的那座雀离格塔山下的峡谷关隘盐水沟峡谷的盐关。
过了此关,便进入阿克苏拜城境内,往北到拜城西北的小绿洲黑英山,那里就是乌孙古道的南端。
翻越此关,就可以直抵尹犁河谷腹地。
离雀格塔山横亘在库车与拜城之间,虽不如天山高大险峻,却也难以逾越,只能通过几个天然的孔道。
盐关的扼鲁特守军一样的离去了,留下几个老弱等候明军,交接后便也去了阿克苏。
丹霞地貌的红色山石,犹如一座座红色的宫殿,镶嵌在半山腰上。
这些峡谷、关隘,把一个个绿洲串连起来。
从库车出发,向北行一百二十里抵达盐关堡,在盐水沟峡谷过夜,羊肉拉条子很有味道,吃完美美的睡一觉,在明旗飘扬的明军堡下睡觉很有安全感,虽是露营,可不大的堡垒上架着火炮,有巡夜士兵一直在警惕的为他们放哨。
天亮,睡足的众人起来,熬了一夜的羊汤炖好了,又香又浓,再配上现煮的拉条子,味道极好,让人满足。
吃饱继续出发,再向西北行一百里,赶到黑英山绿洲时还有些早,这个不大的绿洲约有五万亩耕地,还有几万亩草场,北面的黑英山沟口,正是乌孙古道的南端。
这里原本也有扼鲁特兵驻守游牧,但现在了全跑去阿克苏了,西面一百五十里的拜城绿洲的扼鲁特人也走了,拜城的阿奇木伯克早等着黑英山小绿洲,请求朱大典派人去接防拜城,还说扼鲁特人一走,有些该死的贱骨头缠回又想作乱。
朱大典一边在本地城主的府中喝着奶茶,一边答应了他的请求,派了一支人马与一些官员随他一起返回拜城,他依原本叶尔羌人的规划,仍设拜城县和赛喇木县。
当地人称为卡依尔的黑英山绿洲,则设为赛喇木县下的一个乡镇。
扼鲁特人离开黑英山乡和拜城、赛喇木的时候,也强征走了许多税赋和牲畜,并拉走了不少壮丁。
朱大典对此并不关心,只是接受伯克们的请求,如他们所愿的宣布以后阿克苏东北的拜城、赛喇木都划归大明直辖,仍保留这些伯克们的爵衔,让他们协助派去的知县、县尉、团练营长、巡防营长等管理、守卫地方。
对于头上突降一堆上司,伯克们也不敢拒绝,扼鲁特人走了,可更强的大明来了,以前叶尔羌那些本地世袭贵族豪强们反抗扼鲁特,大多被屠了,剩下的都逃了。
但凡留下来的,就没有一个硬气的,只想苛且偷生,至于其它的,都要让位于生存。
况且这些人本就不是什么大贵族豪强,许多原本也就是些商人地主或小伯克。
朱大典安抚了这些伯克们,虽然对这些投降者心中不屑,却也暂时需要这些人维持地方。
在黑英山城休整了一夜,准备好翻山的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从黑英山沟口进入乌孙古道,他们要赶在大雪封山前,穿越这几百里的山间古道,一路上会有无数的河流、峡谷、峭壁等着他们。
队伍骑着马进山,在向导带领下走进了山中,淌过了不知道多少河流,穿过了多少峡谷,爬过了多少个坡,翻过了多少个山头。
山里缺少太阳,河水冰冷,好在骑着马倒是不用直接淌水,一路沿着河谷上行,很快就天黑,队伍在河谷里扎营过夜,天亮继续前行。
进山第三天,他们到达了山间的一处湖泊,这湖泊不大,却美的让人心旷神怡,犹如天堂。
在这处高山湖休息一夜后,转入了阔克苏河谷。
又走了三天,他们到达了琼库什台河谷的一个村子,也就是乌孙古道的北端终点。
一个很漂亮的山间谷地,这里有一支被扼鲁特征服的哈萨克小部落,在此放牧生活,有漂亮的木屋。
对突然出现在河谷村口的这支大部队,哈萨克人吓了一大跳,赶紧吹响牛角,通知族人。
一队夜不收骑兵纵马奔驰,直接把村子围了起来。
在山谷里走了六天,着实不易,尤其是这个季节快要入冬了,山里寒冷,中间还遇到下雨雪。
终于到了宽阔的平谷地,所有人心情都大好,连对这些心怀戒备的哈萨克牧民,都觉得他们很亲切。
“你们是哈萨克琼库什台部落的吧,我们是大明天子、圣可汗的天兵,刚从山那边拜城而来,不必惊慌!”
乌孙古道除了几处地点,和在一些坏天气,以及寒冬时不能通行,其它很多时候都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尹犁河谷与南疆的重要通道,许多商人都是赶着马驼翻越天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