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各方的咄咄逼迫之下,也只得奉旨同意。
金圣叹已经私下跟他谈过,说青海汗达赉非常尊崇他,要在青海湖边建一座格鲁大寺,然后请他前去驻锡。
当年五世还年少时,吉雪巴家族被藏巴汗击败赶去青海安多后,就曾跟却图汗谋划着要把五世强请去青海,索南饶丹带着五世赶紧跑到山南躲藏了许久。
他非常清楚,一旦离开卫藏,那就是鱼离开了水,以后就完全受制于人了。
在大明的多管齐下威逼利诱之下,没了左膀右臂索南饶丹这样强力助手的五世,最终也只能妥协。
不仅奉行大明皇帝圣旨,同时也承认前后藏的分治,让吉雪第巴接任第二任甘丹颇章第巴,也由他接管了甘丹颇章,前藏各宗的民政税赋等由他管理,各宗本等地方官员,由他提名然后经卫藏衙门转呈朝廷,由皇帝审核批准。
连格鲁派班两大系,也前后藏彻底分家,后藏的格鲁派寺庙、僧侣、庄园、僧兵,以及寺属的属民、农奴全都交给班系。班系在前藏的寺、僧、庄园、农奴等也交给达赉系。
但明显前藏亏大了。
甘丹赤巴这名义上的黄教教宗,也不再直接由达赉选任,而是两人共同提名,然后经大明天子册授,五年一任。
皇帝有意提高这位名义教宗。
工布等地方叛乱的那些第巴家族,这次也被朝廷安抚,不仅恢复了他们的地位,保留了他们世袭的庄园财富,还给了他们正式的册封授命诏书,将他们的庄园领地,设立为县乡保甲等,给予他们和寺院一样的自治特权。
皇帝保证和强化了他们的领主权,甚至予以他们免除税赋之权,他们可以管理领地上的土地和属民。
皇帝甚至还给他们授予大明外藩各级爵位。
他们对大明皇帝有臣属效忠的义务,且需要向大明皇帝定期朝贡,根据领土封地大小进贡。
实际上就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定额包税制,皇帝不向他们征税,但要纳贡,数量固定的,根据各领主贵族们的地盘大小和经济实力来定,定下就不再轻易变动。
这些大大小小的地方贵族豪强,就直接成了大明皇帝的封臣领主,前后藏的和硕特汗廷与甘丹颇章两个地方政府,名义上统领他们,但实际上只能直接统治非贵族领主私地、寺庙庄园的宗地,相当于是卫藏版的郡国并行制。
贵族领主、寺院庄园,然后是前后藏两个地方政府,三分卫藏。
皇帝这个旨意一出,之前早就忍受和硕特汗和索南饶丹这日与月许久的地方贵族们,无不欢欣鼓舞,许多第巴家族,那都是传承上千年了,谁愿意把自家领地交出去?
和硕特在卫藏的改土归流本来并不彻底,但也触及了旧贵族们的根本利益,索南饶丹这样的强人都推行的非常艰难,现在大明跑过来,一道圣旨颁下,这下贵族们有了强力后台,自然双手双举赞成。
只要能够保住自己的世袭庄园领地、属民,和自治权,哪怕需要向皇帝进贡,他们也愿意,毕竟之前和硕特甘丹颇章的新政,相比起给皇帝进贡,那可狠多了。
和硕特是要扒他们祖坟,大明皇帝顶多只是要拿点粮。
况且,大明天子也是拿出真东西来换的,是给予他们封爵授衔,封官荫赠的,有银印铜章、官诰官服。
是有大明朝廷和大明天子背书保证的。
有了这些东西,他们的世袭领主地位就能更加稳固,就不用再担心什么和硕特汗抢他们庄园,甘丹颇章要收他们属民,向他们征收税赋派差役这些事情了。
这样子搞,当年固始汗和索南饶丹想整合卫藏,搞一个统一的卫藏朝廷是不可能实现了,大明皇帝给他们开了倒车,以后前后藏达延汗与吉雪巴分治,也无法真正统合两部。
但这对大明是最有利的,对卫藏贵族豪强们也是有利的,甚至对其它各派的寺庙僧侣也有利。
毕竟维持了他们的特权,不纳税赋,不服差役,甚至继续占有庞大的庄园、属民和农奴,还能继续拥有僧兵武装,拥有自己庄园领地上的治权。
今后的卫藏,还是几大势力阶层的联盟,而不可能成为一个统一集权的汗廷。最亏的其实就是达延汗,还有五世。
但他们跌倒,一群人吃饱,甚至都能吃撑,有那么多人支持大明天子的旨意,他们俩个就算不满,也寡不敌众了。
这就是对敌斗争的高阶技法,分化拉拢,离弱合强,短短八个字,却是所向披靡。
大明把卫藏青康阿里南疆这几大块肥肉,拿在手上左割右划,倒来倒去,最后看似全分出去了,可实际上早就满手油了,况且在这次的谋划里,达延汗可是实实在在的把叶尔羌、于阗、和田、且末诸地交给大明了。
大明把这些地方仍暂时交给固始汗的孙子们管理,但他们已经脱离和硕特汗国达延汗的统治,又不归属于青海汗或赛音汗管。
“达赉巴图尔还是不死心吗,有些贪心了,朕以为他这么聪明的人,早就应当心知肚明,既然要借助朕之力坐上汗位,那就必然要有相应付出交换的,现在的结果,他得接受,也只能接受。”
“现在跑来,想干什么?还没吃干呢就想抹净嘴不认了?”
朱以海敢这样谋划,除了对整个局势的洞悉了解外,就是胸中的格局,当然,也还有大明如今如日中天的强大实力做支撑的。
“让他从哪来回哪去,好好在青海统领左右翼,安心放牧,别得寸进尺,朕已有明旨颁发,勿谓言之不预也。”
朱以海根本不介意适当的对达赉汗表示下自己的强硬,甚至是霸道。
实力强大,那就是霸道威胁,实力弱小,就只是嘴炮哔哔了。
大明要的是削弱和平衡,可不会去一心帮扶达赉巴图尔统一和硕特汗国,就算他是朱以海便宜女婿也不行。
第867章 奉旨
祁连山南麓。
峨堡关城下,金露梅漫山遍野的绽放着,金灿灿的一片,与远处祁连山雪线上的雪峰遥相响应。
达赉巴图尔汗跪接圣旨,旨意宣读完,他便知晓自己触怒了皇帝。那个似乎永远看起来温和亲切的皇帝,此时就如冷龙岭一样高高在上且冷冰冰。
“回吧,汗王。”
达赉怔怔的还跪伏地地。
宣旨的使者是一名行人司的行人,从九品下,最低级的官员,身着浅青袍子,但站在那里面对和硕特的青海汗时,却是居高临下语带威严。
“怎么着,汗王这是不想奉旨?”
达赉回过神来,不敢对这位从九品下的行人有半点不敬,他也知道行人品级很低,行人司的司正也才正九品上,左右司副是从九品上。在他们之下还设有三百六十名行人,皆只有最低的从九品下。
但这些人并不简单,因为他们全是两榜进士正途出身,行人品级虽低,但那些行人前途无量。
这些年轻的行人,职如其名,负责对外行走,凡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及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则遣行人出使。
特别是绍天朝如今削减中官,禁止太监干政后,也很少再派阉人传旨,这些年轻进士出身的行人,就代表着大明朝廷奔走各地。
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个从九品下的芝麻小官,而是大明天使。
甚至他现在说话,都可以视为代表着大明皇帝。
“臣不敢!”
达赉赶紧解释。
“那就接旨,然后跪安,回去吧,不要呆在这里。这里不是青海,是甘肃省,还是军事要地,外藩不可无旨逗留。”
达赉血直往脑门冲,可还是紧咬牙关,跪拜谢恩接旨。
远处传来一阵铳响。
达赉望去,一队峨堡驻防御营士兵,正在关外不远训练,有军乐队敲打着军鼓吹着军号,明军踩着鼓点排着整齐的队列前进,一丝不乱。
他们随着军官的命令停下脚步,步伐整齐,然后在喝令声中端起火枪,开始一排排的射击。
那大约是一个哨的士兵,一百多人,分成三段射击,连绵不决,火枪手们换填弹药的速度极快,一阵阵烟雾飘起,铳声在山下回响着。
百余人的火枪手,却给人千军万马的犀利感。
就算是和硕特最精良的骑兵,哪怕是骑马冲锋,面对这样密集不断的弹雨,只怕就算几百人,也未必敢正面冲击。
这些明军的铠甲都是棉甲式样,火红火红,但感觉比传统棉甲更轻薄一些,达赉却不敢轻视。
更远处,一队炮兵出关训练,战马驮运着大炮,炮兵们在后面步伐整齐,高声唱着军歌。
洪亮的军歌,整齐的军容,还有那威武的大炮,他咽了咽口水。
既畏惧又羡慕。
收回目光,他掏出一个银角杯送过去,“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那位年轻行人没收。
“这玩意虽只是银质的,但却是个老物件,是大昭寺赠我的,据说是吐蕃松赞干布时留下的老物件了,虽不值钱,但也有些年头,还望天使笑纳。”
行人在角杯上扫了几眼,这银质角杯确实有几分古朴,打制成一个牛角形状,角尖一端却还精打成一个牦牛头,耳朵嘴巴牛角等都十分灵魂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