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犹龙一把年纪了,这次是正式迈入中枢高层,虽然还不是正式大学士,但已经是协办大学士,距离正式的大学士就差一步了。
“臣谢陛下恩。”沈犹龙很痛快的接旨了。
原来的南直隶如今被朱以海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这次朱以海取消了浙直总督这个职位,认为权力太大,分设江南总督和浙江总督。
“朕已授浙江巡抚阮大铖为浙江总督兼巡抚,马士英为江南总督兼江苏巡抚。”
那两位有名的大奸臣,如今圣眷正隆,这次更进一步,俱升总督。
为了让两人能够主政一方,全权负责,还特意把浙直总督取消了,将沈犹龙调入朝中,只留了严我公这个江南督师。
沈犹龙老了,对这个安排很满意,欣然接受。
其实这半年多以来,他跟马士英相处的还不错,对于环太湖地区的恢复稳定,很满意,也从原先极力反对重用马阮这些奸臣,到如今默默支持。
朱以海目光最后望向了郑芝龙。
这位平国公表面淡定,但还是有些忐忑。
朱以海对这位平国公,其实也是慎之又慎,他的实力摆在那。
富可敌国,还坐拥一省的东南海上王,朱以海现在手里筹码增多了,但也不敢轻易刺激郑芝龙,必须小心翼翼的处理跟他的关系。
一个处理不好,激化矛盾,甚至激起内讧叛乱,朱以海现阶段是承受不起的,尤其是现在第三次北伐在即,更要处理好郑芝龙。
就算他入朝了,可郑家在福建的势力还在那。
“平国公,朕之前向平国公请求的婚事,不知道平国公可愿意?”
朱以海笑呵呵的对郑芝龙道,还亲自给他倒了杯绍兴平水珠茶,“这是浙江新茶,不比福建茶差,国公尝尝。”
郑芝龙入朝后,皇帝特派内臣上府拜访,提出皇帝想纳郑芝龙的两个女儿入宫一事,一个是现在澳门的那位姓教的女儿,日本田川氏所生嫡女,一位是颜氏所生如今在福建那位。
这个提亲,在郑芝龙意料之中。
毕竟他刚入朝,皇帝特意先见了小舅子颜克英,纳其女入宫,又还纳大将施大宣施天福兄弟的女儿入宫,又是封二人爵位又是加封御营总兵,十分明显的挖墙脚行为。
但他还不能拒绝,因为他拒绝,就会惹颜克英、施大宣这些一官党元老们的不满,这会触碰到他們的既得利益。
面对皇帝的阳谋,也只能认了。
他早料定,皇帝又是晾他又是拉拢他手下,不过都是帝王权术而已,最后还是免不了要拉拢他的。
而联姻无疑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一个方式。
对皇帝要纳他两个女儿入宫这事,郑芝龙其实心里是很高兴的,做为东南海上王,其实郑芝龙心里一直有些自卑,觉得出身太低。
一直都试图往体制内靠,往上爬。
可就算他当了国公,但别人还是瞧不起他,在福建时那些官绅都这般,到了南京更明显了。
堂堂国公入朝,还拜大学士,可南京郑府,却宾客稀少,无人上门。
郑芝龙和皇帝都十分忌惮对方,相处之时都是小心翼翼,试探再试探,不敢随意乱来。
两人都想加强与对方的关系,却又始终不信任,说到底,还是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但这也并不影响他们现阶段的这种合作。
郑芝龙立马向皇帝表示,他在接到内务府的拜访后,便十分同意这事,且已经派家人赶回福建和澳门去接两个女儿来京了。
“北伐在即,这次朕打算三路出兵,平国公觉得可行否?”
郑芝龙立马表示可行,甚至表示愿意打前锋。
“平国公乃朝中重臣,岂可屈任前锋,不过朕这次要御驾亲征东路,到时身边也会带上一些重臣参谋、统军,平国公乃是海战英雄,在海上无往不克,东路又恰是经徐扬沿海直抵山东登莱作战,这一路更倚海上水师,所以朕打算让平国公总统东路诸军……”
郑芝龙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接着聊着聊着,朱以海说到正事上来,绕了一圈,免去了之前拜郑芝龙的东阁大学士之衔,理由嘛自然是要随驾亲征,无暇再办理内阁事务。
郑芝龙的差事便是大明总理处行走、御营总督、北伐东路都统,平国公的爵位和少保兼太子太保衔不变。
而福建那边,郑鸿逵和郑芝凤的总督、提督职也不变,郑氏子弟的总兵、副将等职一样不变。
甚至入京的这些郑氏将领,基本上都加官晋阶了。
朱以海的这番安排,郑芝龙也很清楚,皇帝就是不想让他真的入阁而已,虽然有点出尔反尔,甚至之前还挖他墙角,但郑芝龙表面还是不动声色,欣然接受并谢恩。
不管怎么说,对郑芝龙来说,如今一切也算尘埃落定,他郑芝龙和福建郑氏,在绍天朝也算正式有了名份,而且安全落地了。
而对朱以海来说,两人也算达成一致,起码福建郑氏安抚住了,甚至关系又近了一步,虽然还不能一步到位彻底解决,但来日方长,也不能操之过急。
现在能稳定,就已经很好了。
朝中有很多声音抨击郑氏,但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难道郑芝龙入朝了,朱以海就能拿出锦衣卫的调查,说他与清使秘会等证据,然后把他拉到菜市口砍了?
这固然痛快,但得负出很大代价的,得不偿失,政治嘛,本身不过是利益的交换和妥协,刀兵相向,不过是利益交换不成,最终的表现形式而已。
相比起郑氏,现在朱以海的首要敌人,仍然是侵占中原的鞑子。
“皇爷!”
刘朝匆匆入见,带来一个惊人消息,黄斌卿之女,大黄妃今日早些时候生产,结果难产,最后大人救下来了,但孩子刚出生就夭折了。
“是个皇子,”刘朝悲痛万分。
这是大家期待许久的皇帝子嗣,尤其是之前早有消息说这定是怀的个皇子,结果真生了个皇子,却难产夭折了。
朱以海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心脏刺痛了一下,他觉得喘不过气来,心痛无比,他捂着胸口蹲了下来,脸庞胀紫,无法呼吸。
“皇爷?”
“御医,快传御营!”
第426章 圣躬安
“皇爷!”
刘朝悲痛的为朱以海端来参茶,小声安慰。这位司礼监太监,打小在鲁王府长大,甚至是看着朱以海长大的,鞍前马后的服侍伴当多年。
朱以海三子皆没于战乱,刘朝是看在眼中,悲在心底。好不容易如今社稷渐安,少主也登上大位, 宫中后妃们怀上身孕,他真的比朱以海都欢喜。
朱以海与大黄妃说不上有多少感情,平日里也是聚少离多,就算在南京那几月,他也很少有空在后宫陪伴妃嫔们,分到每人身上时间就更少了。
不过看着黄妃的肚子渐渐隆起,知道那里面有个自己创造的小生命一天天长大,要说没有半点感情那是假的,这是血脉相连的感情。
对于前三个儿子,因为没有一起相处生活过,所以觉得比较虚无,可大黄妃怀的这个可是他来后的第一个孩子,甚至御医们都说是个男孩,更是被宫里宫外都寄托了很多希望。
国破山河在,年轻圣明的天子在位,大家更希望皇帝能够早点有个皇子,哪怕不是嫡出, 那也是继承人, 可安稳人心。
现在这孩子足月生产, 却还难产夭折,可以说是让所有人都意料不及的。
朱以海躺在床上,面色苍白,他也不知道为何听到那消息后,自己会心绞痛,那一瞬间甚至以为是心肌梗塞,让他半边身子麻痹,最后晕了过去。
“御医呢?”
刘朝赶紧叫来御医,皇帝召见几位重臣时突然身体出事,甚至还昏迷,这个消息被刘朝第一时间封锁了起来。
连郑芝龙和沈犹龙这两位大臣都还被留在偏殿不得离开。
为皇帝急救的御医们也都被留在殿里,一个也没让离开。
朱以海亲自询问御医自己的情况。
御医们诊断的结果是皇帝最近操劳军国政务太辛苦,没有良好的休息,刚又从南京来到镇江,一到这边又是视察御营,又是接见将领,又是召见大臣,片刻不得休息,加之突然听闻四皇子夭折消息,一时悲伤过度。
“请万岁爷一定要好好休息,这些天绝不能再操劳了。”那位白胡了老御医是李时珍的后人,医术高明,但面对皇帝的突发状况, 也只能开些方子调理。
皇帝还正年轻,三十不到的年纪,本不该如此,但就算再年轻强壮,可如果不能好好休养调理,也是吃不消的。
朱以海也在心里对照着,结合御医的诊治,觉得自己应当不是心肌梗塞或是什么心脏病,中风之类,也松了口气。
他也认可了御医的诊治,寄以希望和感情的孩子刚出生就夭折了,朱以海心中悲痛,最近忙于北伐之事,还得指挥川陕、湖广局势,甚至得抽空解决丁魁楚、郑芝龙这些人,出兵在即,还得对反正归附的金声桓、土国宝、王得仁、张国柱、高进忠、李遇春、吴胜兆这些人抽空召见,给予安抚,甚至是安排合适的位置,都是非常费脑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