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内阁则对吏部的这份名单商议拟票,他们拟出了一份正式名单,从吏部举荐人选中选择或调整。
  出缺的知府名单很长,应天府、绍天府(绍兴)、东兴(台州)府,常镇苏松杭嘉湖,太平徽州池州九江南昌安庆扬州……
  甚至是江西云南、两广、四川汉中郧阳,福建台湾贵州等各省,有大量的知府需要授任。
  很多地方知府出缺许久,有些则由他官代任许久,或有些知府如今要升任更重要的官职。
  知府虽说是四品官员,但毕竟是主掌一府,对于朝廷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官员。
  现在朝廷用人制度,五品以下官员任命基本上都是直接由吏部负责,他们报上来的名单,内阁基本上不会动。
  而四五品官员,基本上就是吏部推荐,内阁选授,皇帝批准。
  三品以及上官员任命罢用,则都归皇帝。
  知府是四品,由吏部举荐,内阁选授。
  面对着那份长长的名单,朱以海也是看的头痛起来,这么多个府的长官要选授,虽然吏部和内阁已经把官员选好了,但朱以海还是得仔细的一一查阅,不仅看选授的,还得看原来备选的。
  多数选授知府朱以海没听过,或没什么印象,仅看那不长的一段履历,也看不出他们的能力。
  但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而且多数是两京沦陷以来,表现忠诚的,基本上没有什么降过清降过顺的官员选上,甚至原本一些降顺降清降西的知府,这次要被调整下去。
  朱以海希望这些知府能够是一些更有担当也更有能力的官员,可看了半天,实在也看不出什么来。
  最后也只好批了个可字,算是通过了内阁的票拟名单。
  不过放下后,又还是拿起来再看了一遍,最后把几个仅从履历上看,明显就是那种嘴炮文官、或是不懂庶政的文官给划掉了,让吏部和内阁重新换人。
  他划掉的十几人,履历上基本都是科举中进士时都已经四五十岁,然后做了一些主事之类的副职,甚至好些还从没有地方上做官经验,更别说主政一县了。
  朱以海认为,做知府,首先得做过知县,或者做过同知等这种知府副手的官职,有过不错的地方经验的官员才行,否则啥也不懂的去当知府,现在地方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人带领大干的时候,这样的人去了事事委托师爷还好,若是不懂还装懂处处胡乱拍脑袋乱来的,才麻烦。
  放下笔。
  朱以海感叹着,以前总觉得皇帝九五至尊,一言九鼎,如今才明白,这天下如此之大,他这个皇帝若事必躬亲,可就算一天工作二十三个小时都是不够的。
  思虑间,司礼监秉笔太监刘朝进来,先是恭恭敬敬的请安。
  “何事?”
  刘朝将一个折子呈上,“东厂急报,关中大溃!”
  朱以海听到这话,忍住了想踢翻御案的冲动,一直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他这会甚至都不想听到底是怎么败的。
  他一遍遍的下旨,一面面金牌颁下。
  终究还是没有用处。
  成也贺珍,败也贺珍。
  招降贺珍,虽让明军兵不血刃的拿下汉中,甚至顺势进入关中,但这终究还是空中楼阁沙上城堡。
  经历过湖广大溃的朱以海,想不到自己还得再承受一次。
  刘朝大气不气也不敢喘一口,恭敬的站在一边。
  朱以海有些颓丧的靠在椅中。
  良久,他才让自己从这情绪中走出来。
  “召集总理处值守大臣来议事吧。”
  朱以海先去洗了把脸,站在自己书房套间里洗手间里,用凉水浇脸,看着墙上镜中的自己。
  怒火不仅没浇熄,反倒是腾腾的上升。
  愤怒的朱以海最终没忍住,一拳砸在了镜面上。
  铜抛光的镜子没事,倒是他的拳头给打出血来了。
  巨大的疼痛反而让他舒畅了一些。
  他现在有几分理解崇祯皇帝了,怪不得他死的时候说文臣个个皆可杀了。
  崇祯一朝十几年,任崇祯今天杀九千岁魏忠贤,明天处置阉党,后天杀督师杀巡抚杀总兵官,可又有什么用呢?
  崇祯从头到尾,不过是被朝廷被官员们架起来的皇帝而已,他整天焦灼、不安、恐惧、无力,却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一个人又怎么能跟全天下做对?
  今日之贺珍,不过是又一个刘泽清、左良玉罢了。
  这种人本就不该抱有希望,也就不会有失望。
  当初招抚他的时候,就当提醒自己,招抚这种人不过一时权宜之计,如果这样想,就不会那么失望那么愤怒。
  就算关中大溃,他朱以海也没太大损失,相反贺珍入关中,挑起联军会攻西安,也终究还是对清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和损伤的。
  若是这么想,总要好过一些。
  可朱以海没法真这么洒脱,贺珍兵溃关中,不仅仅是他这个军头的失败,也还损失的是朝廷的威望,损害他朱以海的威望。
  朱以海走进总理处议事大厅时,赶来的总理大臣们看到皇帝的手上鲜血淋漓,都十分惊骇。
  “一点小伤而已,取点绷带来缠上就好。”朱以海轻描淡写。
  “还是先说下关中军情吧,听说大溃,是怎么个溃法?”
  皇帝语气里仍然是压不住的怒火。
  大学士张国维便开始介绍关中兵溃一事,反正不出朱以海所料,贺珍他们虽号称十万,但终究是群乌合之众,大小军头们各怀私心,高斗枢这个总督也是号令难施,虽有王命旗牌和尚方宝剑,可也没用。
  他当初在郧阳领几千兵,坚守孤城郧阳数年,击败了闯军一次次的进攻,但是他到了关中,麾下号称十来万兵马,却反而大败亏输。
  这事听起来神奇,其实却并不新鲜。
  想当初金国凤以锦州副总兵驻守松山,兵不过三千。崇祯十二年,清帝皇太极亲率八旗劲旅进抵松山,企图攻占此城,毁去锦州屏障。皇太极猛攻七日,多次强攻,结果被金国凤英勇抵抗,清军伤亡惨重。
  皇太极又派人回沈阳调兵,运来大炮二十七门,炮弹一万多发,火药五百多斛,环城发炮,打的城楼上的台堞都被摧毁,城中人只能背着门板行进,金国凤数次出兵突击也遭失败,但他仍是日夜严防死守,血战不退。


第390章 坐山观虎斗
  清军几次登上城堡,都被打退,又挖地道,仍不得进,最终皇太极只能招抚,仍被拒绝,从二月围城打到四月中旬,都攻不下,进退两难,只好退兵。
  金国凤因此战升宁远团练总兵官,十月,豪格、多铎率兵再攻宁远。此时金国凤是总兵官,麾下将士过万人,结果营伍纷杂,号令难施,竟然指挥不动城中部下兵马,最终他带子侄、家丁出城作战,可城中关宁军万人,却看着这个宣大外来的主将孤军奋战,眼看着他和两个儿子与众家丁全都战死。
  金国凤是一员难得悍将,但他松山之胜和宁远之死,都说明了太多问题。
  崇祯以来,不仅辽东的关宁军军阀化,其它各地的明军也差不多如此,左良玉啊江北四镇等都如此,甚至历史上湖广的何腾蛟,广西的丁魁楚,以及他们麾下那大大小小的军头们,全是这样。
  金国凤和高斗枢孤军守孤城能赢,是因为这是围城做战,他们没有退路。
  而后来金国凤在宁远死了,是因为他想出城做战,关宁军没人肯同意,更不愿意听从他这个外来将领的话,所以金国凤死了。他一死,洪承畴也都怕了,赶紧向朝廷保举吴三桂为新的宁远团练总兵官,希望辽将带辽兵守辽土,能够听他号令。
  谁知道最后吴三桂率领关宁军,还是把他给坑了。
  高斗枢也差不多这种情况,他是皇帝所派陕西总督,但贺珍这个提督完全不理他,甚至自命为总统,连皇帝的话贺珍都不听,哪会听高斗枢这总督的。
  其它军头们也都差不多。
  而贺珍敢不遵圣旨,不从总督,就因为他手下有几万人马。
  贺珍不尊高斗枢号令,却遇上了孟乔芳这个狡诈的老汉奸。
  兵驻西安城外,准备第二天清晨入西安的那个晚上,孟乔芳早已暗中策反的总兵官罗岱,挟持了总兵郭登先和党孟安二将,最终迫使二人倒戈再叛。
  三总兵半夜发动兵变,在营中四下纵火,点燃火药,突袭贺珍和高斗枢、孙守法的督抚营帐,又突袭武大定、胡向宸二将兵营。
  看到明营火起,赵成栋率孟乔芳标营骑兵直奔明营,陈德孙珍二将也跟着领兵杀出。
  贺珍等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不过此时三路大军数万人在此,仍还有机会,可惜孟乔芳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赵成栋等率领的督标只是清军打头阵的,真正的杀招是紧随其后的关宁军。
  没错,吴三桂和李国翰其实早就已经到了,虽然到的只是其中的骑兵前锋,但也足有数千精骑,皆是由关宁骑兵、辽东汉军骑兵组成的,这本就是最精锐的部队。
  他们突然杀出,贺珍等回天无力。
  三军几万人马,就这样被几千清军骑兵马踏连营,明军各路人马纷纷溃逃,这个时候缺乏统一指挥的致命危害出现了,大家根本不管到底什么情况,也没有个商量往哪撤,谁殿后谁掩护等,反正就是各跑各的,比友军跑快一点就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