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朱朝墠的短暂监国经历,其实开局非常不错了,得八总兵拥立,手下号称拥兵二十万众。但是呢,前后才两个月,就被他给折腾的一败涂地了。
  总结起来,没有金刚钻就不该揽这磁器活。
  义阳王朱朝墠是个大胖子,远远的便如同一个胖球一般的滚了过来,一把就抱住了朱以海的腿,居然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不仅如此,他还狂扇自己的耳光。
  这一套动作十分突然,把朱以海都有些搞懵了。
  看到朱朝墠这胖球似的样子,他反而想到了弘光的爹老福王,那个被闯军点了天灯的远房堂兄。
  看这般做态,朱以海其实心中非常不喜的,他忍着恶心,伸手拍了拍朱朝墠的肩膀,“义阳王快快请起。”
  论辈份,义阳王朱朝墠是朱以海的堂叔公,只是朱以海实在对这个死胖子叫不出口叔公二字。
  义阳王却仍在扇自己的脸,说自己先前如何如何有罪,但说来说去,又都说自己本无意监国,只是逃亡到江南,被田仰等坚持拥为监国,还说之前鲁王使者至,他也是想退位归藩奉鲁王为正朔的,反正话里话外就是推责甩锅。
  这让朱以海对这个胖子更无好感了,看他身上绫罗锦绣,身上满是金玉,白白净净胖乎乎,这种时局还能维持这么胖,不知道得说心宽体胖,还是根本就没心没肺。
  不过连当了几天皇帝的通城王朱盛澂,他都没杀,更不可能杀朱朝墠了,于是便弯腰扶起他,“你我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大明危亡之际,消息不通,大家举旗抗虏,又何罪之有呢。”
  “义阳王不仅无罪还有功,孤现在便授你为镇虏大将军,领右军都督府大都督。”
  邓王授了征虏大将军,通城王授平虏大将军,现在又来个镇虏大将军,朱以海都已经十分熟练了。
  朱朝墠那张猪头一样的胖脸也终于挤出了笑容,大声拜谢。
  “臣田仰拜见殿下。”
  义阳王小朝廷的首辅东阁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江北督师田仰上来拜见,后面跟着浙直水师总督荆本彻、户部左侍郎兼兵部右侍郎沈廷扬,还有提督总兵官张鹏翼等。
  张鹏翼张继荣兄弟俩从太仓城下撤离,赶往苏州,结果没赶上,于是又一路追到江阴,终于在江阴赶上了朱以海。
  朱以海瞧着这几人,脑子里闪过历史上他们的结局。
  田仰历史上也是南投朱以海,召为东阁大学士,封海忠伯,但他所部到处劫掠,还跟郑遵谦争夺军饷。
  最过份之处在于,田郑二将争饷,最后哗于金殿之上。田仰部将李士琏居然拔刀相向,逼的郑遵谦在殿上向朱以海急呼救我。
  这是什么行为?
  郑遵谦那是朱以海钦封的义兴伯,而且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田仰在扬州陷落前,那是漕运总督兼淮安巡抚,可扬州危急,他却领兵八千按兵不救,扬州失,也不南下勤王,而是直接率兵出海。
  最后在钱塘江溃师后,田仰身为阁臣,更是直接投降清军。
  在南明史奸臣传中,田仰榜上有名,是十二名奸臣之一。虽然朱以海当初读南明史时,认为这些奸臣如马士英阮大铖刘孔昭田仰等,其实都是马党,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都是东林党的对手,这明显也是带有一定偏见的。
  但田仰本身就是个贪官,然后攀附马阮刘孔昭等权势,出任要职,却严重失职,既不救扬州,又不勤王南京,拥义阳王监国也没做出半点成绩,投奔鲁王又授阁臣重职,却纵兵劫掠,殿上拔刀,最后还降清。
  这种人,应当直接砍了。
  “田总督,你当初总督漕运巡抚淮安,手握八千重兵,为何却不向扬州发一兵一卒?”
  田仰本来见义阳王等都没被责怪,还挺放松,没想到突然有此一问,当下心中一慌。
  支唔着辩解说当时淮安虽有八千兵,但兵无粮饷,将士不肯开拔,又说当时扬州周边许多将领都没出兵救援。
  朱以海听了也只是冷笑两声。
  “不勤王南京,也是这理由么?”
  无粮饷兵将不肯开拔,这只是客观原因,扬州城破后,淮安的兵将不就开拔了吗,虽然是逃出海上,但也还是离开了淮安城的。
  “臣有罪。”
  田仰惶恐跪伏在地,瑟瑟发抖。
  朱以海望着田仰,在沉默了约一刻钟后,才终于再次开口,这一刻钟的沉默,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一口。
  这一刻钟,让他们感受到什么叫君威难测。
  朱以海并不是对所有人宽容大量,也一样会有怒火的时候。
  正当大家以为田仰难逃一劫时,朱以海却挥了挥手,“起来吧。”
  他最后没杀田仰,是因为田仰最后降清,也是局势崩溃后投降,并不是主动投降,此后也没有积极卖命,反噬旧主的行为。
  朱以海不会跟复社东林党人一样,一心以党社是非观来评价抨击对手。
  田仰最大的问题,还是此人德行不行,而且能力也不行,只会钻营、贪污,就算做上总督、大学士,既不能统驭部下,也不能献策救国安民。
  他连同入奸臣传里的马士英、刘孔昭都不如,起码他们还是有些能力,而且最后还不屈而死保持了晚节的。
  不过如今这个时节,他比起刘良佐刘泽清吴三桂这些人,却又还要好一些,起码也是最后穷途末路才投降的。
  念及此,朱以海饶他一命。
  但这种既无德行又无能力的人,当然不可能再委以重任。
  “孤已授吴易为漕运总督兼江宁巡抚了,江北如今失守,你这凤阳巡抚也无地可巡可抚,便暂且留在行在御前,授翰林院侍讲学士。”
  田仰得到这个处置,心里没有半点不满,反而是长松口气,一股劫后余生的感觉油然而生,刚才,他真的以为监国要杀他了。期望值降低后,现在只授个侍讲学士,也大超预期,自然也就很高兴了。
  “荆本彻。”
  “罪臣在。”
  “你原是下江道监军御史,孤升你为詹士府正四品少詹事,留在御前。”
  说是晋升,实际上这也是旁落闲置了。
  “沈卿!”
  “臣在。”
  “孤授你为淮扬巡抚加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暂驻崇明,负责恢复江北事务。”
  听到这个任务,沈廷扬愣住,一边的田仰和荆本彻也有些愣住,本以为义阳王的人鲁监国都不用,谁料到刚才还说淮扬如今失守无地可抚,把田仰改为翰林院侍讲学士,结果这里又加封沈廷扬淮扬巡抚,这不自相矛盾?
  “张鹏翼将军,你原为淮安总兵,现授你为淮扬提督总兵官。”
  张鹏翼的弟弟张继荣,则被朱以海召入御营,他们兄弟的五百关宁旧部精锐,也被调走四百入御营。
  其它如荆本彻的兄弟子侄、沈廷扬的兄弟子侄等,也各有安排。
  义阳王小朝廷也就算正式并入了鲁监国朝廷中,成为过去式了。


第184章 天下养朱(猪)
  “殿下,臣以为大明太祖立国二百八十余年,到如今许多旧制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应当更改,比如大明宗藩制度,比如卫所军户制度等等。”
  进入靖江城后,老学士徐石麒向朱以海说道。
  终于有人说起这些了。
  其实大明只要稍有点见识的人,谁又不知道那些祖制早已经不合时宜了呢,可问题这是太祖定下的祖制,谁敢轻言更改。更何况,这些祖制的背后,是无数的既得利益集团在拼死捍卫。
  大明宗藩说是镇守各地,屏藩朝廷。
  但其实从建文开始,就已经容不下这些带兵据地的藩王们了,一通轰轰烈烈的削藩,逼死了几个藩王后,也把朱棣逼反,然后是靖难。
  靖难后,叔父朱棣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他自己就是藩王起兵夺位的,所以更容不得藩王们继续坐拥强大实力了。于是削减护卫等各种政策出台,实际上还是走的建文的削藩路子,只是这次没人敢反了。
  经过这么一通折腾,朱元璋本设计的是老朱家的子孙镇守各地,屏藩中央,结果最后却成了藩王们在各地养猪。
  不能再屏藩朝廷,却慢慢的成了朝廷巨大的负担。
  每一位皇帝即位后,总要分封自己的皇子皇孙,于是分封的宗藩越来越多,这些藩王们各种被限制,不能擅离封地,不能管理地方民政军事,除了生孩子便只剩下敛财这么一个事可做了。
  皇帝们也喜欢大肆封赏给儿子土地,比如嘉靖皇帝一次就赏给自己儿子景王四百万亩土地,福王朱常询开始也被下诏赐庄田四万顷,后来推辞才减半,也是二百万亩。
  几百年下来,导致各地宗藩都占有了大量的田地,后来的一些皇子们无地可封,就直接让地方划地交租,还有宗藩的禄米,好多也直接划给一些府县负责上缴供给。
  据说河南土地,大半都被宗室占有。
  更别说宗藩还享有许多特权,他们的庄田是不纳粮不服役,甚至还要给佃户们派役的,有时地方还得给他们折役纳银。
  总之,大明宗藩早成了朝廷一个重要的负担,而且在地方上,也极大的侵占了百姓的利益,成了一个巨大的恶性肿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