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报纸?可是邸报?”
大明的邸报内容主要就是诏旨奏书一类的官文书,甚至内容还是经过筛选审核的,到了天启崇祯两朝,才加入了少量的社会新闻,比如天启六年五月的一期邸报,就记载了当时北京宣武门王恭厂火药库大爆炸的新闻。
明朝党争厉害,邸报和通政使都成为各派争夺舆论的阵地。
控制通政使,就能把奏章有选择的呈给皇帝看,而把不想给皇帝看到的不给他看,这也是当初朱以海即位监国后,第一批任命的官员中就是通政使的原因,这是皇帝重要的信息渠道,若是被奸臣控制,那就能蒙蔽圣听。
东林党曾经在通政司被控制,奏章送不到皇帝面前的情况下,直接把奏章抄到了邸报上发行,打破了信息的垄断控制。
崇祯年间,已经渐把邸报称为京报,甚至出现了专门翻印京报的报房,还开始采用活字印刷术印报。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则还搞过旗报、牌报,就是把一些捷报,编成简短的文字,然后写在旗帜上或牌上,然后骑马沿途通报,振奋军心士气。
朱以海要办的当然不是这种,他要办一份更先进的报纸。
“复兴报,将是一份新式报纸,不再仅是抄录朝廷的奏章、诏旨,而是要重视新闻、言论,紧密配合时事要闻,发表评论。”
一听这话,复社四公子个个眼睛瞪大,瞬间高潮了。
监国居然要授给他们这样的权力?
这岂不是比科道言官的权力还大?毕竟科道言官也只是在朝堂上发言,他们这是要通过报纸向天下发言,对各种时事都有点评之权?
这个权力也太大了,身为复社四公子,他们比谁都明白掌握舆论的重要性。
朱以海看着他们的样子,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呵呵一笑、
“复兴报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统一战线,团结天下士民,一致对外,共抗鞑虏,复兴社的总编辑是大学士徐石麒阁老,副总编是太仆卿陈潜夫,另外刘孔昭、杨文骢、沈文忠、虞大复、屠象美等也都会是编辑,复兴报具体会划为好几大版块,你们各负责一块,稿件要交叉审稿,最后由孤最后定稿。”
“孤希望这份复兴报,能成为射向鞑子的利箭,能跟陈琳骂曹操,骆宾王讨武则天的檄文一样犀利,你们要揭露鞑子的种种恶行暴政,也要监督朝政百官,要鼓舞人心,团结军民,共同抗虏!”
朱以海压低了几分声音,缓缓道,“这份报纸是为抗虏恢复而设,不是让某些人不识大局,拿来内斗的,明白吗?”
第130章 郑彩
宴会开始。
身材欣长的靓妆丽人引了一众美丽的女子珊珊出来。
为首的便是大孟氏,她见了朱以海,把双袖交叠在腰旁,侧着身子,轻启朱唇,大方的请安,“监国殿下万福,殿下降临,真是令此处蓬荜生辉!”
“还请恕失迎之罪!”
朱以海看着这些丽人,也是觉得大为养眼,自来后,整天忙着为生存而奔波,无暇他顾,每天不是在行军就是在打仗,天天跟一群糙老爷们呆一起,这还是六月天,整天都是汗臭味相伴,也着实是辛苦。
今天这些年轻靓丽的女子,真如一道画一般赏心悦目。
“臣妾董小婉拜见监国,殿下万福金安。”
“臣妾李香君见过殿下,殿下万福。”
她们也都落落大方。
然后是孟二娘带着两个妹妹过来请礼,表现的就比较害羞腼腆了。
朱以海其实也知道陈潜夫夫妇的安排,知晓今天这顿家宴也是另有安排,之前陈潜夫也跟他说过如今身边无人侍奉,又说到监国三个儿子或遭战乱被鞑子掳走不知生死,或是在南中遇战火而没,没有子嗣,也是让大家担忧的事情,希望他能够多纳些淑女,早生嗣子。
这事朱以海也明白,陈潜夫婉转提出自己老丈人家还有两个适龄的淑女,愿意自荐,朱以海也没拒绝。
他也知道,他在前线打仗,但自己的这点事情,也确实引的许多人关心,上次黄宗炎过来,就直接把堂妹黄四娘带来了,虽然朱以海认为自己上次只是在眉山跟黄姑娘聊了会天。
可人家黄老寨子不这么认为,大晚上的,姑娘到你屋里,跟你一聊半宿,你说什么也没发生,这就就当没发生过?
不可能的,江南人越发注重名节,反正朱以海就算走了,黄老寨子都是直接对外宣布姑娘现在是监国的人了。
所以这次黄宗炎过海后,老寨子便让他把人一起带来了。
现在就在镇上,朱以海跟姑娘只来的及打了个照面,简单聊了几句,姑娘倒还是那个姑娘,甚至或许是因为之前朱以海曾对外说过不喜缠足姑娘,说是残疾,姑娘不服气,居然当着朱以海面把鞋袜脱了。
把一双玉足展示给朱以海看,还打着赤脚走路。
黄四姑娘的一双脚比较小巧,有塑型过的痕迹,但相比起把骨头折断扭曲的那种要好的多,就是显得偏小,估计也就是三十二三码的脚,但起码只是偏小些,没到走不了路的程度。
对姑娘这有些倔强的表现,朱以海也只好给她陪了个不是。
一想到还有个黄姑娘没安排好,自己又来见孟姑娘,还一见见两个,总觉得有些过于渣了,似乎融入的太快了一些。
细细打量孟氏姐妹。
孟三娘皮肤白皙,有种林黛玉的那种柔媚之感。而孟四娘,神清气朗的双眼明动,秀美的脸庞还带有几分婴儿肥一般,更添可爱。
虽然朱以海的审美里,觉得其实还是大孟氏更加风姿绰约,充满诱人的成熟味道,但那毕竟是臣子之妻了。
李香君和董小婉,无论是长象还是气质都是上佳,不过朱以海倒觉得有些距离,总感觉她们的笑容里披着层纱,很不真实。
另外还有几位女眷,基本上都是嘉兴投附士绅的妻子。
朱以海也没失礼的去多打量她们,简单的打个招呼后,便来到席上。
宴会开始,军旅之中还是比较简单的。
好在菜做的不错,朱以海吃的挺满意。
饭后,朱成功带着刚赶到的堂兄郑彩来拜见。
说是堂兄,但年纪上却差不多长他一辈了。
“臣郑彩拜见监国殿下。”
“郑卿请起!”
朱以海打量着郑彩,这位在二十年前就随着叔父郑芝龙下海经商,后来成为郑芝龙海上武装集团中的重要一员,弘光南京称帝,郑芝龙让弟弟郑鸿逵入朝,拜为镇江总兵挂镇海将军印,郑彩也跟随北上,做了镇江副总兵。
不过朱以海盯着郑彩打量许久,但不是因为这,而是历史上郑彩曾经控制了朱以海很长时间。
在朱以海浙江兵败后,退入福建,后来郑彩率兵北上迎接,朱以海本以为得到强援,谁知道这个郑彩不过是想效仿当初郑芝龙他们在福建拥隆武帝为傀儡一样,想拥个傀儡好自己掌权。
他跋扈自雄、擅杀大臣,排斥异己,因为跟大学士熊汝霖一言不和,就把熊汝霖拖进海里淹死。
后来郑成功与郑彩内讧,郑成功袭杀郑彩弟郑联,占领厦门,郑彩向朱以海求援,早就厌恶郑彩的鲁监国诸将张名振等趁杀袭败郑彩,大败的郑彩从此一撅不振,最后只能通过郑成功的祖母出面跟郑成功求情,才勉强让他回到老家养老。
朱以海默默回顾这个家伙的一生,早年跟着叔父在海上行盗,后来洗白做官,结果在镇江面对清军一兵不发就跑了。
奉隆武帝后,被命令北伐救援江西,结果却在边关按兵不动,见死不救,一听说清军过来了,便立马带兵逃跑。
隆武帝北伐遇难后,他又带兵到舟山,说要拥立鲁王,结果却挟持控制,嚣张跋扈。
从头到尾,这人没有跟清军真正打过一仗。
每次听说清军南下,立马就跑。
在镇江如此,在建昌如此。
看到他那假模假样的恭敬,朱以海就想抽刀砍人。
朱以海打量着郑彩,郑彩却也在打量着朱以海。
“臣北上时路过舟山,臣与黄斌卿曾一同防守长江,有些旧情,他主动找上我,说监国手下大将王之仁正要调兵攻打舟山,觉得这里面有误会,希望监国能够调解。”
朱以海冷笑一声,“误会么,孤前后派去舟山的使者十几波,可黄斌卿却从没有给孤回复过一次,他甚至还暗里跟陈梧等谋划着要袭击孤,你说这是误会吗?”
郑彩却还大咧咧的要当和事佬,朱以海越发对此人不屑,真是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真以为从福建来的,就要给你脸面?
你又不是郑芝龙。
在福建郑氏集团里,郑芝龙才是老大,其次也是郑鸿逵和郑芝豹,就算朱成功那也比你地位高,你顶多排第五。
“黄斌卿的事,孤已有决断,是他敬酒不吃非要吃罚酒,孤尊重他的选择,郑卿也就不必多言了。”
“殿下,黄总兵在舟山,也是兵强马壮,好几万人马,若真打起来,王将军未必打的过啊。何不化干戈为玉帛呢,王总兵诚意很足,已经认识到先前的错误了,如今愿意将功赎罪,这不,我这次北上,他已经让我把王朝先将军的一千老部下送来了,另外,还派了公子世勋领水师三千随同前来御前听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