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几百清军还在持矛冲锋,顶着刀盾兵的截杀前进。
  终于,两军碰撞。
  一杆杆长枪对撞,锋利的矛头狠狠的撞入对方的身体之中。
  刺,继续刺,不断的刺,只要还没死,还端的动矛就继续机械的重复着刺击的动作。
  张晋爵二人带着刀盾兵低矮着身子,在双方阵前无数的长矛林下,挥刀劈砍着,砍腿、刺腰、剁手,当两军长矛互捅的时候,反倒是他们这些持短兵的刀盾手在长矛林下更加来去自如。
  张名振就站在旗下,一动不动的盯着。
  前排晃动着,晃动着,慢慢的稳定下来了,后方的佛朗机炮虎蹲炮还在不停的轰击着,炮手们烟熏火燎满面黑,只恨炮太少,射太慢。
  “虎虎虎!”
  又是三声虎,却是鞑子后方的明军终于逼近上前,开始三呼虎,然后对着鞑子的腚眼就是先来三投枪,紧接着弓箭齐射,再接着长枪乱刺。
  一通猛如虎迅如龙的攻势过后,只顾着往前冲杀却被挡在盾车、枪林前的鞑子们惨叫连连,撕不开前面防线,后背却又被捅刺。
  只得后部调头,两面对敌。
  “鞑子挺顽强。”
  “是啊,李贼那边就差多了,你看,已经撑不住想跑了。”
  “哼,没机会了。”
  天渐渐放亮,战场上的局势也渐渐明了。
  鞑骑虽猛,可他们所在的战场根本奔驰不开,下马想要步战破敌,结果数量太少,两部人马总共一千,路上折损了小一百,好不容易到此,结果两部人马还被迫各自迎战。
  四五百人马往战场上一摆,确实有些太少了。
  没有什么闪转腾挪的空间。
  朱以海却早把主力尽调于此,八千战兵四面合围攻杀,尤其是补充了一批陈潜夫新押到的铳炮铠甲弓箭等后,朱以海的人马更加彪悍。
  以逸待劳,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朱以海的明军新兵多,爆发力不错,弱点是耐力韧性不足,不过眼下战场,明军完全占优,仅凭着这一鼓作气的爆发劲,已经打的鞑子彻底抬不起头。
  李遇春部率先就开始慌乱,这些汉奸部队终究是被阉割掉了血性,刚打了一会,巨大的伤亡就已经吓破了他们的胆。
  连李遇春都顾不上满州大人那边的频频号角旗帜招呼,根本不肯靠近过去,只想着往战场一侧挪移,想要找机会突围逃跑。
  严我公此时就看出了李遇春的心思,手举着一面盾牌摭挡在面前,对李遇春大声劝道,“将军,事不宜迟,请速下决断,赶紧突围吧。”
  李遇春想跑,又还有点犹豫,现在几什哈他们吸引了明军主要火力,若是他跑了,几什哈他们就彻底别想逃出去了。
  可不跑,机会稍纵即逝,自己可能也逃不掉。
  “满州大人们正陷入重围之中……”
  严我公凑近他旁边,压低声音,“军门都什么时候了还管那些,再不跑咱们都得交待在这。只要咱们回去了,到时军门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他们头上就是,说他们轻敌好胜,执意不顾劝阻要来袭击,结果害大家被围……”
  “将军,留的性命在才是真的,其它的都是虚的,”
  “死人是不会开口的。”
  李遇春脸露狰狞之色,一咬牙,“撤!”
  死道友不死贫道!


第98章 门户
  马腰湖中,监国坐舰。
  不远处杀声正隆,铳炮齐鸣,“鞑子走不脱了。”
  朱以海站在船头,远望战场,恨声道,“终究还是新军初立,将士们战阵操练不够,武器装备也多有不齐,今日之战,以八千围千人,仍然被虏贼杀伤我如此多将士,可恨!”
  太仆寺卿、协理江南诸营采编处陈潜夫倒是很淡定,“殿下,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在臣看来,今日此战,殿下战前运筹谋划得当,战时将士们用心拼命,虽有伤亡牺牲,在所难免,能打到这样的结果,已经非常不错了,纵观殿下起事以来,奔走宁绍,收编将士,亲提六师,渡海北伐,这一战接一战,犹如钱塘江之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几乎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一支新整编之兵,从无到有,接连的胜利,越打兵马越多,越打实力越强,这等将兵本事,堪比唐太宗周武帝也。”
  朱以海对他的马屁倒没太放心上,虽然他说的也确实是事实,这些成就放在一般人身上,够得意自豪的了,但朱以海自己清楚,这些所谓的接连胜利,其实都是小打小闹,他这边确实是新整编之兵,也扩充了许多新兵,但毕竟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有勇卫营有浙兵等朝廷正规军做底子,有王之仁张名振王相这些悍将们统领,他的起家还算不错的,起码不缺兵不缺将也暂时不缺钱。
  就这样的开局,虽然放在1645年的夏天,似乎天崩地裂,随时会被吞噬,可实际上他可以说比南明的那些皇帝监国们刚接手时的条件都不差。
  这几仗打的也都不是什么真正的硬茬子,在宁波打的是一群逃兵,在眉山打的只是一支小侦察队,渡海后打的徐敏之流不过是土豪劣绅,现在对上的李遇春,才勉强算是第一战,却也是以多敌少。
  他几乎是把所有本钱押上,拼尽全力,但打的不过是杭州博洛的一条走狗罢了,还是实力很弱的那条。
  “殿下以战练兵的法子,倒是有古兵法大家的风范。”
  朱以海无奈摇头,“孤也是万不得已方如此,若有足够的时间,我又何必如此,说是以战代练,可缺少训练的新兵送上战场,几乎就是谋杀,这一仗下来,得阵亡数百。”
  朱以海有选择的话,也想慢慢练兵,操场上多流汗战场上就少流血,可问题是没机会,他为什么非要急着即位监国,非要急着渡海北上?
  因为时间不等人。
  历史上五六月间是清军南下占领浙直地区后,相对空虚的一个阶段,清军主力直扑杭州,灭掉南明拥立的潞监国,整个南直地区,都处于相对无驻防的阶段,虽然浙直各府文武大多望风而降,但随后是相继而起的江南大起义。
  但是这股子士绅起义的浪潮,仅持续了一两个月,就被清军随后绞杀,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江南大屠杀。
  当这一个个大屠杀后,江南的起义浪潮也就被彻底的压下了。
  这场江南大屠杀,屠掉了江南地区最后的一点忠贞抵抗的热血,此时虽有零星起义,但已经溅不起浪花了。
  而南直地区的起义浪潮被扑灭后,清军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再次南下对付浙东、福建地区的南明抵抗朝廷,鲁监国也好、福建隆武帝也罢,都在这一波攻击中崩溃倒下。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吴松战场,对于浙东朝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没时间给朱以海慢慢招兵买马打造器械,再慢慢训练了,他如果不能在这一两个月内改变浙直形势,那就算他再怎么练兵,两个月后当清军大举南下,那条小小的钱塘江防线,也根本防不住。
  从这方面来说,朱以海的战略规划是没有错的,只是看着那惨重的伤亡,他心里仍然阵阵做痛,这些前仆后继的战士们啊,都是他朱以海手中最忠诚可靠的力量,现在却在这里消耗。
  “殿下接下来打算怎么做?”陈潜夫问。
  朱以海扭头问他,“陈卿有何建议?”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惟天下危而注意相者,綦重于将也,如唐之朱克融,在崔植处置失宜,则长乱。裴晋公处之得宜,则乱平。呼吸之间,间不容发。此在平地者不见,而独立高岗罔不周览者乃见之也。
  “若论宰相之才,三代之后,非诸葛武侯、李邺侯、范文正、李忠定诸公,欲以扶危定倾,却难矣。
  “本朝如今国势倾颓,要想中兴恢复,还得靠将也。”
  朱以海有些意外的看着这个狂生,他一举人出身的文臣,却能说出如今形势须靠武将的话来,真让人吃惊。
  “殿下不必如此看臣,门户二字,数十年来不知道死多少正人,伤多少元气,殿下一心恢复大业,匡扶社稷,求治心切,但也当防急功近利,操之过急。”
  “殿下即位监国之后,便任用了许多名宿元老,拜为阁臣,这是好事,如今国家动荡,不知道多少人觊觎神器,此时难免有正统之争,若是浙东监国朝廷中,能有众多名臣阁老们支持拥护,也自然能够占据正统之位。”
  “但也当注意,乱世之时光靠文臣是救不了天下的。”
  “晚唐时有伴食中书、浪子宰相,本朝也有马士英阮大铖奸佞误国,皆是教训。治理内政,确实要靠文臣,但中兴进取,恢复大业,还得靠将。”
  一个举人出身的文臣,能够把武将的地位抬的如此高,确实难得。
  “难怪世人称陈卿行事不羁,孤看来倒是不拘一格,方今乱世之中,正需陈卿这般大才。”
  “臣不过一屡试不第的举人罢了,哪是什么大才,其实道理嘛满朝诸公谁不懂,只是关乎切身利益,或是持门户之见不肯说出来罢了。”
  “还有何建议?”
  “国家治乱,宰相贤否,得其人,则举而听之。疑人弗用,用人弗疑,然后能建安攘之烈。而崇祯年间,纶扉秉政之地,旅进旅退,视同传舍,崇祯一朝十几年间,前后共拜五十多名入阁大学士,首辅前后十八人,烈皇在位十七年,阁臣柄用最久,受知最深者,始终三人而已:排众独任,眷注八年不衰,则温体仁。谏行言听,先后七年之久,则周延儒。而薛国观,在二人之间。所谓送乌程于既往,起宜兴于将来者也。并提而论,体仁之奸,浮于延儒,延儒之贪,倍于国观。”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