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头像是猫
- 入库:04.13
而且还遇到一个不错的小秀才,虽然没什么打鬼子的本事,但还挺会做人的,这次居然还替他求情,做事也挺负责的。比之前哪两个只知道死板执行命令,一遇到事情就举报的蠢秀才好多了。
“给新战士没人发一套,其余的都放到仓库里去。”
挥舞着手,李大团长让运输队长组织人手给团里新入伍的战士们发一套。
至于发两套用于换洗。
想多了。
有一套就不错了,八路军还没有到那么富裕的这个程度。
除非他能再搞来八百吨棉花棉布。
……
杨村,独立团团部,最近天气暖和,李云龙也就没有待在炕上,而是坐在桌子前悠闲的吃着炒花生,同时感慨着要是有酒就完美了。
可惜,本来就不多的几瓶地瓜烧早被他喝光了,而新货还没有酿出来。
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突然,张大彪又急冲冲的冲了进来:
“团长!”
“什么事,这么急哄哄的?”
“难道鬼子来了?”
看着张大彪焦急的语气,李大团长语气甚至有一丝期待。
如今部队兵强马壮,武器弹药虽然被上级捞了一大批,但留下来的依旧非常充足,他倒是期望鬼子来,让他好好施展施展手脚。
而且,没有什么比实战更让新兵迅速成长的了。
“没,鬼子都窝在城里不出门呢!”
张大彪连忙摆手。
自从上次山本袭击杨村之后,独立团更是重点加强了对周边鬼子驻地的监视,甚至还加强了对各个路口的监视,负责这些的张大彪自然对鬼子的情况了若指掌。
“团长,咱们团的扩充计划,又遇到问题了。”
张大彪苦笑着说道。
“啥?”
李大团长顿时眉头一皱:“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还能有什么问题?
一点不客气的直接坐在椅子上,张大彪叹了一口气:
“因为粮食问题,咱们团不是计划扩充至一千两百人么?”
“独立团本来还有八百人左右,只需要招四百人。”
“但昨天消息刚传出去,哗啦的一下就跑来一千多人要参军,其中大部分都是附近的民兵或者是村自卫队,有一定的军事基础,这些都是合格的兵员,而且全都死活不肯走,一定要参加咱们的部队。”
“我好说歹说,就是不肯走!”
“我实在是没办法了!”
说完,张大彪又叹了一口气。
独立团打算扩充队伍之前,张大彪想过各种问题,招募不到兵员,或者刚入伍就要离开,或者是新老兵冲突,部队人员不和等等,但怎么也没有预料到这个。
参军的人太多,而且怎么都劝说不走。
无论他怎么劝说,就是一句话。
凭什么别人能进八路正规部队,咱就不行?这回去还不得被乡亲们笑话死?不行,我一定要参军,不然我就不走了。
对此,在部队混了近十年的张大彪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他还真没遇到过这个情况!
“老孔这小子不赖啊,根据地被他经营的这么好?”
李云龙挑了挑眉毛,语气有些意外。
自从八路军各个部队在根据地开展工作打开局面之后,踊跃参军的情况经常发生,但如此热情,赶都赶不走的情况,也是不多见。
“这和您有关系……”
张大彪嘀咕了一声。
“啊?”
李云龙愣了愣,很是不解。
怎么还和劳资有关系了?
我来独立团这边才不到两个月!
“您之前带独立团去阳泉以北干掉了几百个鬼子,拔掉了好几个鬼子堡垒,早在这附近的十里八乡传开了,大家都知道,咱独立团能打仗。”
“而且,咱团里武器弹药充足这事,也瞒不住这附近的乡亲们啊!”
张大彪一解释解释,李云龙便明白了。
还真有他的原因,甚至还很大,都是他最近的军事行动闹的。
基干团深入基层村庄。
独立团驻扎在杨村,甚至团部都直接在村子内,很多战士也是居住在老乡家里的,那么团里打了胜仗的消息自然在周边的几个村子传播的很快,当然,受限于这个时代的交通,也传播不了很远。
至于武器弹药,那一箱箱搬来搬去的弹药箱,还有战士们肩上那一杆杆崭新的枪,这可是遮掩不住的。
于是,能打仗,还是能打胜仗,而且有充足武器弹药的独立团,自然吸引了各村民兵和老百姓广泛踊跃参军。
“没和这些民兵战士们说咱们团里粮食不够吧?”
李云龙不慌不忙的询问。
“没。”
张大彪连忙否认,他这点还是明白的:“这一说不得更糟糕!”
按照这群人的参军热情。
要是知道独立团缺少粮食,怕是立刻就能回家扛一袋粮食过来。
不用怀疑根据地老百姓对抗日的支持。
但部队在接收老百姓援助的时候,也是有一定计划的,不能盲目接受,不然一千多人,人吃马嚼的,很容易把几个村子拖垮了,倒过来消耗甚至破坏军民关系。
毕竟附近老百姓都不富裕,加上鬼子的扫荡破坏,本来日子就紧吧,家里一个劳动主力带上粮食来参军,弄不好会拖垮家庭。
而民兵就没这个问题。
民兵虽然也算是八路军抗日队伍,但民兵不脱产,以生产为主,只有在农闲时才由部队组织统一军事训练,很少发放武器,也基本不参加战斗,主要负责警戒,以及在鬼子扫荡时候组织老百姓转移。
“这样……”
李云龙手指敲着桌子沉思,既不能打击老百姓的抗日热情,也不能对老百姓造成负担。
他想了想,说道:
“原定扩充计划不变,从这一千多人中招募一些,将三个营扩展到一千两百人。”
“至于多下的八百多人,将他们组成一个临时加强营,由你带领,给他们发放新军装,团里剩下的那些老枪也发一部分,随同你二营一起行动。”
“正好最近春种了,你带二营还有这八百多人的加强营去帮附近的老百姓干农活,帮他们耕地,先农活再训练,这样既不耽搁生产,也不会影响老百姓的抗日热情。”
“而且,组织在一起开地,效率也更高。”
如今正是三月初,这个春种开地的季节,正是需要劳力的时候。而且以前鬼子的扫荡,将村子里的耕地牛都抢走了,导致畜力不足,只能用人力来开地。
但人力开地哪有蓄力方便。
“好!”张大彪点头。
这样既不会打击老百姓抗日热情,也不会影响生产活动。
“至于粮食问题,团里的粮食应该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李云龙继续说道:“再过一段时间,粮食问题就能解决了。”
“团长!”
张大彪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自家团长的想法:“你是想搞鬼子的粮食?”
“嘿嘿嘿……”
“劳资缺少什么,就找鬼子弄点。”
李云龙嘿嘿一笑,昂了昂头:“我已经派王根生去寿县附近打探的消息,这个时候也应该快回来了。”
第十九章 李云龙看上你家里粮食了!
独立团扩军了。
大扩军!
原本的不过接近八百号人的团,一下子扩充到一千两百号人,而且还组建了一个八百人的独立加强营,步子扯得很大,以至于班连排级别的基层干部严重不足。
好在旅部动作很快。
答应五个老兵军官第二天就到位。
由一二三营扩充的那一千两百人的主力还好,扩军三分之一,从基层提拔一部分之后,加上五个新到的连长,很顺利的运转了下去。
毕竟参军的多是民兵,有一定的军事基础,再加上李云龙的亲自组织训练,很快步入正轨。
但加强民兵营一下子出了很多乱子。
营连排军官都缺乏,连个基础的架子都没有,正常列队训练都是各种问题频出,更别说战壕构筑,跑位等专业军事训练了。
尤其是当他们知道刚入伍就要去回村子里去帮助开地,更是一大片怨言。
一团乱麻!
好在独立团武器弹药足够。
旅部虽然拉走了一大部分,但还是给独立团留下了八十挺捷克式,加上李大团长偷偷揣下的五百杆毛瑟标准步枪,一百挺布伦式,以及仓库里的一些压箱底货。
目前独立团的步枪数量超过两千,机枪近两百,还有五门60迫击炮和两门82迫击炮。
给加强民兵营人手一杆缴获的鬼子或者老式步枪,然后组织来几发实弹训练。
手里扛着枪,还打了一两粒子弹。
正规军的感觉一下子就上来了。
感受到完全不同于民兵的气氛之后,众人安安分分的开始接受训练,而且扛着枪回以前的村子帮忙干活,众人感觉似乎也很不错,也就接受命令了。
新兵一多,赵刚顿时忙碌起来,两千人的管理和思想教育,让他忙的脚不沾地。
当然,李云龙就很闲,组织和训练他甩给张大彪了,他这个团长每天和部队一起训练几个小时就没事可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