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头像是猫
- 入库:04.13
兜里没钱,日子就苦逼。
要是有人给枪,给子弹,甚至给机枪,去鬼子那边发财,那他们一百个愿意。
每天粗茶淡饭的日子,这是人过的么?还不如拼一把,万一抓到一个丙级战犯,省着点一辈子都能吃好喝好的,要是丙级,那小子日就有盼头了。
万一走了狗屎运,抓到一个乙级,或者甲级,甚至鬼子天蝗,那,这辈子荣华富贵都有了。
大不了,就是个死。
当年上山干土匪的时候,就有了心里准备了。
“走。”
众人齐齐看向寸头男。
“走。”
几人饭也不吃了,当即走向最近的军营。
……
东京。
地下首相府。
“首相。”
一个参谋语气有些兴奋:
“第二师团来电,他们已经夺回了和歌,截断了游击队对外联络的主要港口,甚至。”
说道这里,参谋因为过于激动,甚至停顿了一下,语气发生了变形:
“还在哪里缴获了一批大粮食,足足有超过十五万吨,包括面粉,玉米,大豆,土豆等,还有一些武器弹药,但都是一些轻武器。”
也难怪参谋激动,因为敌人的轰炸,帝国本土粮食产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甚至还不到,虽然如今敌人缩小了每天轰炸的规模,但海量农田遭到破坏,恢复粮食遥遥无期。
国内最缺的就是粮食了。
甚至,连满足军方和政府的都有些不够了。
这十五万吨粮食,可以说是救命了,简直太及时了。
至于轻武器弹药,这个蝗军倒是不太缺。
虽然工业设施遭到重创,已经无法生产大炮,飞机,坦克,军舰也无法维修,但那些地下兵工厂生产掷弹筒,迫击炮,步枪,机枪还是没问题的,弹药也能满足蝗军需求。
“十五万吨。”
近卫文麿愣了愣。
缴获十五万吨粮食,少许轻武器弹药,还夺回了和歌,这个游击队占领了港口之一,截断了游击队对外联络的主要通道之一,他应该高兴。
但回想起最近发生的事情,近卫文麿本能的感觉脊背发凉。
敌人突然暂停了大规模轰炸,没有在继续投下那种恐怖的大炸弹,而是仅仅在沿海地区维持小规模空袭,摧毁工厂,铁路,港口等。
然后派出了近百艘近海巡逻艇巡逻,截断摧毁任何敢出海,或者靠近帝国本土的船只,无论民用军用。
让帝国变成彻底的孤岛。
同时,开始大规模援助游击队,一船船粮食运输过来,让游击队有了大规模招兵买马的能力,同时加大了在沿海地区对游击队的直接火力支援,但不在深入内陆支援。
还有,大量的国外武装分子也进入本土,并给这些武装分子提供后勤。
以及,拒绝了他的联络要求,甚至他暗示可以谈一谈投降事宜,对方都直接拒绝了,并公开强硬的表态,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战犯。
这些事件综合起来,让近卫文麿感觉到了对岸的深深恶意。
轰炸停了,那是因为帝国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轰炸的了,东京已经变成一马平川,其余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可想而知帝国整体的惨状。
从六月份开始,对岸甚至开始使用燃烧弹大规模低空轰炸农田,导致大量作物被摧毁。
那些被对岸通缉的战犯,都是帝国政府或者军方高层,实际掌权者,下至中队长,大队长,上至天蝗,每一个人都被通缉,对岸的态度都是必死无疑,没有任何可以谈判的可能,这是在逼他们继续反抗,一直到最后。
大量援助游击队粮食,明知道这些粮食最后会落入蝗军手里,依旧继续援助,甚至以人道主义的名义援助,使得国内的粮食需求不再那么紧缺。
但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只能继续打下去。
虽然游击队打过不蝗军,但蝗军也无法消灭游击队,随着国外武装分子的大批量进入,整个帝国已经成为一片战场。
对方的想法很明显了——让帝国本土成为战场,一直打下去,互相厮杀,一直到对岸不想的那一天。
这次和歌失守,很显然是对方故意放弃的,就是为了给蝗军粮食,以及制造仇恨,促使双方继续互相残杀,并永远的厮杀下去。
不然只要派几艘护卫舰过来,就能轻易逼退第二师团。
“现在……”
深吸一口气,近卫文麿看向太平洋的地图,看向那支逐渐靠近的美利坚大舰队上。
只要美国人抵达,只要美国人逼迫对岸退步,帝国就能从这糜烂的局势中走出来。
……
“老李……你……”
赵家裕,看着桌子上的作战方案,孔捷嘴角抽搐了许久,最终只憋出了这两个子:
“够狠。”
对于鬼子本土的处理方案,李云龙和赵刚鼓捣出来的新方案,比起反复的轰炸,炮击,甚至部队里一部分吵着的派大军登陆更加让孔捷脊背发凉。
小鬼子反复内战数年,甚至大量国外武装也参加进来,以及国内那些土匪等人也被丢进去。
这简直就是养蛊。
甚至,还通过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赚足了好名声。
“嘿嘿嘿……”
对于老战友的‘夸奖’,李云龙嘿嘿一笑:
“你就说我这一招,好不好吧!”
“不得不说。”
孔捷语调一变:
“这一招,劳资支持,简直太他娘的合适了,看的带劲。”
“哈哈哈……”
李云龙得意的大笑。
“对了。”
孔捷离开之前,问向李云龙:
“美国人的舰队,您打算怎么办?”
美利坚近百艘精锐主力舰来势汹汹,逼迫民国退步,还打算夺回关岛,甚至接受日本投降,这件事具体态度已经表明了,但实际过程由这狗东西决定。
“我已经让人召开新闻发布会。”
李云龙冷哼一声:
“任何船只靠近关岛附五百公里以内,必须通报,否则在一次警告无效后,立刻击沉。”
七百五十公里射程的‘霸王’反舰导弹,给了李云龙立于不败之地的信心,不管美利坚怎么玩,只要敢靠近,就一艘也别想离开。
……
科唐坦半岛。
瑟堡。
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不停建设,此时瑟堡已经被恢复为战前状态,再次成为一个优良港口,甚至进行了扩张,使用了一些新技术,比如民国那边发明的滚装轮技术,大大加速了坦克,汽车,装甲车的装卸速度,达到了每日超过三十万吨的吞吐量。
这个吞吐量,已经足以满足前线五百万军队的需求。
而且还在迅速增加中。
八月二十二号。
这天,一如既往,一艘艘自由轮,以及从其他轮船改造而来的,甚至直接向对岸购买的滚装轮不断的抵达瑟堡。
虽然美利坚工业举世无敌,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但新造一种新轮船,哪怕买到了设计图,以及全部技术细节,还是需要最少一年半的时间,所以也就选择了老运输船改造,以及直接购买。
在新式港口机械的辅助下,一吨吨物资,一辆辆坦克,卡车从轮船上卸载而下。
不过,今天从滚装轮出来的一辆巨大的牵引车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这牵引车,轮子很多,车头很大,板车很长。
那长长的拖板上,固定着的是一根粗大的,长长的炮管,即便是见识过衣阿华级战列舰装配的港口工人,也瞪大了眼睛。
“这口径该有多大……”
港口工人们齐齐猜测。
那几乎和拖车平板齐平的炮管,笔衣阿华级的粗了不知道多少,估摸着,怕是有一米了——也就是说,一米粗的炮管?!
紧接着,又是一辆巨大的拖车牵引着一根粗大的炮管,而且在后面,还跟着又一辆。
众人看着那远去的三门巨炮,心里继续猜测这火炮口径多大,炮弹有多大。
……
当天。
瑟堡,艾森豪威尔办公室内。
“将军,三门小戴维已经卸装完毕,可以随时投入战场。”
一位参谋向艾森豪威尔汇报:
“首批两百枚新式重型钻地航弹也入库,还有一百枚十吨级大满贯穿甲炸弹也入库完毕,随时可以投入作战使用。”
“很好。”
沙发座椅上的将军表情十分满意。
德国人在加固他们的防空塔,加强火力,但盟军也没有落下。
新式重型钻地弹在重量没有大幅度提升,依旧可以使用俯冲轰炸机投掷的情况下,穿甲能力提高百分之三十,精确度也更高。
加大口径达到一千毫米的,史上最大口径火炮的小戴维也正式进入服役,经过测试,这种火炮使用两千公斤重型穿甲弹可以击穿三点五米厚的混凝土,足以对防空塔侧壁产生致命威胁。
还有,重型大满贯穿甲弹也通过测试,进入服役,这种十吨重的炸弹,甚至可以对超巨型防空塔产生威胁。
世界上,不存在打不破的防御。
“通知下去。”
艾森豪威尔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