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头像是猫
- 入库:04.13
闪电战固然威力巨大,速度快,但损失也大,危险也大。
陆军中士小胡子虽然战略方面不行,但又不是傻子,之前他选择闪电战核心原因在于部队情况,以及快速结束战争的愿望。
此时,有了充足物资,以及在整合欧洲过程中获得了大量人力资源,小胡子也变聪明了,选择多线进攻,凭借装甲优势一步步蚕食大胡子地盘。
在缓慢推进过程中,他还能分化整合占领区的力量,增强自身。
大胡子没有说话,而是继续吧嗒吧嗒抽着他心爱的烟斗。
“远东军已经失败。”
这位将军继续说道:
“日本人也在远东继续继续向北和东扩大地盘,那边很多地盘其实我们已经失去了。”
“虽然对方一开始解释是意外,一部分部队不受控制,但前不久,他们国内还派来了增援部队。”
失去琉球后,癫狂的近卫文麿脑子发热,居然给伊藤和田中派来了一些援军,在北极熊身上割点肉补充本土。
“西线呢?”
大胡子终于开口了。
情况很艰难,但希望还是有的,那就是西线友军。
盟友已经答应,提前发起进攻,只要他们能给小胡子极大压力,逼迫其从东线撤回部队支援,那么,他就还有胜算。
就不需要向别人低头。
未来也不会失去角逐太平洋的资格。
“很糟糕。”
将军回答:
“虽然他们已经如约发起了进攻,但进度非常缓慢,根据情报,盟军耗费了十天时间,动用超过百万部队,包括战列舰舰队,都没能拿下瑟堡。”
“甚至伤亡超过了十万。”
大胡子瞳孔顿时一缩。
十天时间,进攻一个法国西海岸的港口瑟堡,出动包括战列舰舰队在内的一百万部队,背靠美利坚,大西洋航道畅通无阻,补给绝对不缺。
这样都没能拿下,甚至还付出了十万的伤亡。
一天就有一万人的伤亡。
德国人这么强大了么?
再次沉默许久,期间大胡子向烟斗里加了一大把烟丝。
烟斗在燃烧,烟雾在笼罩,一直到屋内烟雾缭绕,他才开口:
“我们需要坦克,燃油,火炮。”
“派人去和他们谈一谈,争取一个好的价格。”
“至于价钱,就让他们自己和日本人拿去吧。”
“是。”
别的两个在自家打架……那位将军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他感觉有些似曾相识。
似乎几十年前,那伙人还没有减去辫子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事。
第十六章 目标:关岛!
东线,某阵地。
遍地的弹坑,坑坑洼洼的战壕,满地的尸骸,以及还未消散的硝烟和燃烧的阵地,说明这个阵地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血战。
“呸……”
一位步兵团团长从倒塌的战壕中钻出来,吐出嘴里的泥土,然后看了看阵地前遗留的三辆敌人坦克,再看了看手里的‘国外先进火箭筒’,心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开战之前。
在得到这种武器的时候,不仅仅是他们团,甚至全军都喜出望外。
一百米有效射程,一百五十米最大射程,在一百米距离也能达到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穿甲深度——这意味着步兵终于有一种有效的可以对付敌人坦克的武器了。
再也不需要顶着机枪冲到坦克附近投掷反坦克手雷。
开战之初。
实战证明,这种据说是民国人发明,美国人制造的火箭筒确实厉害,对步兵反坦克有决定性的提升,大量德国人的坦克被轻步兵击毁,甚至是直接正面击毁。
但仅仅几天之后,敌人就反应过来,开始给坦克前面加装履带,沙袋,使得火箭弹正面射击几乎失去作用。于是他们只能冒险靠近五十米甚至更近,去射击敌人坦克履带或者攻击侧翼。
五十米的距离,危险是一百米的三倍以上。
部队伤亡大增不说,战果也快速下降,火箭筒本来精确度就低,在战场上想要精确射击更是难上加难,哪怕是老兵也很难命中履带。
至于侧翼,机会很少。
但总的来说其实还行。
远比以前使用反坦克手雷安全多了。
只可惜,后续德国人再次加强了坦克防御,侧翼也装上了栅栏,使得火箭筒效果大降,想要摧毁一辆坦克,只能二三十米距离对着履带或者没有加强防护的位置射击。
难度增加好几倍。
或者说,遇到那种没有改装的坦克,但极少,只有少部分仆从军才有这种情况。
部队伤亡再次剧增,不过,还是反坦克手雷好用。
但效果大不如前了。
“希望有新的反坦克武器吧,最少掉几门反坦克炮来啊。”
团长心里默默祈祷。
他已经多次打报告,向师部反应需要新的反坦克武器,敌人的坦克太多了,补充的也快,单靠火箭筒实在是撑不住了。
他一个团,坚守阵地两天,减员直接过半,而这在全师是比较低的损失。
敌人的坦克实在是太难对付了,数量比己方还多很多。
反坦克,火箭筒只能是补充,或者对付复杂地形机枪掩体倒是很有效果,正规战斗,还是需要反坦克炮或者坦克等武器对抗坦克,
“师长命令我们后退。”
就在团长准备重整阵地,迎接德国鬼子第五轮进攻的时候,后方一个通讯兵跑了过来。
“是。”
团长大松了一口气,立刻组织部队撤退。
……
“考虑到运输问题。”
与此同时。
平安县,会客旅社内,一位斯拉夫将军正在和一同前来的部下商量:
“我们此次优先购买一批反坦克火炮,外加反坦克炮弹,也最快的速度运输到部队手中。”
这次前往平安县的大部分都是一线部队出来的。
这群人非常清楚,因为后方工厂遭遇持续半个也的大轰炸,几十万吨炸弹落下来,工厂损失惨重,生产能力大降,运输能力也降低。
自己部队如今什么都缺。
需要飞机,需要坦克,需要大炮,需要炮弹,需要运输后勤车辆,甚至连机枪,子弹,手枪,部队都严重不足,但如果是最迫切需要的——是反坦克武器。
战局之所以如此糜烂,最大的因素是敌人强大的坦克部队。
去年六月份之前,包括几年前德国人巴巴罗萨计划进攻之初,以及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其实总的来说,坦克方面,是自己这边占据优势。
诚然。
德国人五号豹式坦克,六号虎式坦克很强,技术先进,火炮穿甲能力强。
但数量劣势太大,可靠性严重不足,后勤维修困难,对于东线的环境很难适应,使得其性能优势只能局部影响战斗,对于东线全线,影响远不如自家的t34坦克。
这也是德国人后续被自家击败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
海量四号坦克正在对东线发起宛如洪水般的进攻,一波又一波,仿佛来自大海的浪涌,无穷无尽。
虽然这些四号坦克性能相对平庸。
对于自家的t34,没有类似于豹式和虎式的火力和装甲优势,但却彻底解决了虎式与豹式存在的问题——产量不足,维修困难,机动性差。
甚至可靠性比自家的坦克还要强不少。
而瞄准系统,通讯系统依旧有着优势,再加上数量优势,敌人完善的后勤补给,扩大到整个东线,对方的四号坦克就有着绝对优势了。
对于部队来说,这是最难以适应的,之前一直是自己坦克有数量优势,突然变换,很多指挥官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和敌人作战了。
战斗从四月一号开始,截至目前为止,半个月时间,己方以一系列正面坦克大会战,空军强击,阵地阻击等方式估计摧毁了敌人超过四千辆四号坦克。
战果斐然。
而根据前线调查,敌人的坦克数量似乎没有任何减少,依旧保持着一万辆以上的规模,而己方,几次坦克大会战几乎耗光了家底。
大量装甲部队沦为步兵。
如今敌人进攻在继续,一路向摩斯科,向屋拉尔奔袭而来,他们的首要问题是挡住敌人的进攻,是卡主敌人的履带,再不济,也要迟滞敌人的进攻,给后方喘气的时间。
考虑到距离远,运输困难,他们能想到的,也就只有反坦克炮能缓解部队燃眉之急。
“可惜了。”
话毕,这位将军长叹一口气。
在同意对方的交易方案后,那伙人表现出了出奇的大方。
飞机,坦克,卡车,火炮,机枪,燃油。
按照对方的话来说,要多少有多少,只要出的起价。
价钱没问题。
远东……丢了也就丢了,只不过是少了一些无用的地盘,这不是撕拉夫的精锐,无需心疼,倒是太平洋入海口让人遗憾,但比起欧洲地区,也能放弃。
但最大的麻烦是运输,物资从这边到前线,数千公里距离,太慢了。
……
“第一批只要一万门反坦克炮,外加一个基数的钨合金穿甲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