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头像是猫
- 入库:04.13
经历如此大强度的训练,重机枪班战士还能如此精神,不用多说,这肯定是精锐战士。
即便是独立团之中,这种精锐战士也不多。
为了让他把第一挺重机枪调配给一营,张大彪显然是下了血本。
张大彪嘿嘿一笑,语气得意:
“这个重机枪班的,都是我一营的精锐战士,全部都是入伍半年以上,有五次实战经验的老兵。”
“机枪手也是我营里最好的机枪手。”
“正副班长更是有四个月以上的班长经验,而且都是以前干过机枪手的。”
因为射程和射界都比轻机枪大得多,重机枪手不可能在射击瞄准的时候还能有余力观察战场,所以重机枪需要由班长指挥选定射击目标。
以前做过机枪手,有四个月以上班长经验,显然非常适合这个重机枪班长的位置。
而且。
在独立团,四个月以上的班长经验,这个数字已经不短了。
李云龙接手独立团才一年多一点点时间而已,以独立团的高密度实战,以及军官带头冲锋的传统,班长,排长一级的兵头将尾战损极大。
“四个月的老班长?”
李云龙看向张大彪,问了这么一句话。
四个月班长,在独立团,这已经是即将晋升排长的老班长了。
张大彪明白自家团长的意思。
这是在问,即将晋升排长,突然被调来当重机枪班班长会不会有意见,虽然军队讲究服从命令,但好好的排长没有了,掉了位置还是一个班长,无论是谁都会心里有意见。
“嘿嘿嘿……”
“本来是不乐意的。”
嘿嘿一笑,张大彪语气充满了奸诈:“我让他们试了试枪,非但同意了,还不肯走了。”
扪心自问,如果张大彪自己是一个排长,他也愿意当这个重机枪班的班长,毕竟班长也是机枪手之一,可以在战场上操控这挺重机枪对着鬼子突突。
一想到这粗大的子弹可以把鬼子打成两截,他就浑身颤抖,恨不得现在就和鬼子来一场大战。
“哈哈哈……”
李云龙大笑之后,满意的点点头:
“行。”
“这第一个重机枪班,就由你一营来组建吧。”
本来也就该是一营组建的。
独立团规矩,一营,二营,三营位置不固定,靠每三个月的全团大比武决定位置,一营有新武器装备权,但冲锋陷阵硬骨头也是一营承担。
而张大彪的一营长位置始终稳如泰山。
沈泉为此气得每天都带着部队进行加练。
“抓紧时间训练,接下来,怕是有一场恶战。”
李云龙嘱咐道。
“是。”
张大彪眼睛一亮,甚至一旁的重机枪班战士也是全体眼睛一亮。
他们全都迫不及待的想上战场,想试一试这重机枪的威力,想看这子弹打中鬼子的场面。
“一头大骡子恐怕不够吧。”
看了看地面上那一堆零件,以及庞大的弹药箱,李云龙突然问道。
“对,一头大骡子不够用。”
张大彪正准备说这个问题:“子弹上的弹链还有铁皮盒都挺重的,单单一千发子弹就有接近一百五十公斤了,加上机枪本身和各种配件,作战的话,至少需要两匹大骡子才行。”
“而且,最好是三头大骡子,毕竟一千发子弹,实在是有些不够用。”
这重机枪威力大,反坦克,反堡垒,反掩体,反步兵,几乎什么活都能干,战场上必然弹药消耗极大。按照张大彪的估计,一千发绝对不够用。
“三头大骡子啊。”
李云龙感叹了一声。
即便给总部那边送去了五十头,独立团也还有接近三百匹,但还是不够用啊。
“行,我给你拨三匹。”
李云龙答应了张大彪的要求。
M2重机枪在团里的火力位置,不差于迫击炮,一挺机枪分配三挺,李云龙还是舍得的。
“谢谢团长。”
张大彪大喜。
大骡子可是抢手货,他以为团长能给他批准两匹的。
“对了,你和沈泉,方远山合计一下,再从各营抽调战士组建九个重机枪班,马上剩余的重机枪就要到货了,不要怕消耗子弹,多进行实弹射击。。”
李云龙走之前向张大彪说道:
“重机枪班,就编入各营的火力连吧。”
他和赵刚,通过从陈凡提供的那一句话提取的信息,已经锁定了团里的间谍所在,再过几天,就能揪出团里的那个间谍。
“是。”
张大彪敬礼回应。
第十二章 间谍和鱼饵
“老赵,搞清楚谁是间谍了么?”
走进团部,李云龙继续保持着笑容,问向正趴在桌子上写写画画的赵刚。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们两人已经将可疑目标缩小到保卫科和警卫排之中,其余的人全部排除,接下来,查出间谍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还不会太长。
“还没。”
赵刚头也没抬,继续记录这他‘关于独立团第一次反间谍事宜’的笔记:“但已经可以确定,这个间谍基本上就是保卫科的某个干事。”
保卫科和警卫排职责相同,都是保卫团部安全。
不过警卫排兼职通讯,经常要外出传递情报,并随着李云龙或者赵刚行动,而保卫科则是全职负责团部驻地安全,筛查附近的可疑人员,防备间谍渗透。
因为人手不足,保卫科偶尔也会外出单独执行联络或者其他任务。
“保卫科干事?”
李云龙眼神一凝,笑容有些消失。
保卫科的人员比警卫排少很多,总计就七个人,比一个步兵班还少,其有一个连长待遇的名义上科长,还有六个班长级别待遇的普通干事。
但因为经常和团部待在一起,保卫科知道的秘密比警卫排还要多。
而且,保卫科里面都是知识分子,能读会写会画,是独立团难得的人才,工作能力很强,里面出现间谍,让李大团长心情顿时不好了。
赵刚抬起头,说出了他推测的缘由:
“这个间谍是近期才投靠鬼子,之后,还向鬼子传递了一些咱们团的情报。”
“想要取得鬼子的信任,这需要的时间可不少,至少得一天左右,而最近一个月内,因为鬼子的大扫荡,我们去迎击,团里各营相邻,警卫排都是跟随团部行动,几乎没有长时间单独外出。”
“倒是保卫科,在上次战斗结束的时候,警卫排随团部转移,而保卫科则是去联络各个营连传达撤退命令,这一次任务,有三个干事迷了路。”
“应该就是这个期间,某个保卫科干事被鬼子抓住了,然后被策反。”
虽然依旧不清楚谁是间谍,但赵刚很轻易的猜出了事实的真相。
“应该是这样。”
李云龙先是恍然的点点头,然后皱了皱眉头:
“不过迷路这事很正常,这一点无法作为证据。”
外出作战,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当时部队是撤退,各营连位置不固定,去联络的人迷路很正常,甚至这是一种非常常见事情。
警卫排的战士通讯和送情报,就经常迷路,迟到。
所以,这并不是决定性证据,如果用来对质,这个间谍肯定会咬死不承认。
而迷路这事,谁也无法鉴定真伪。
虽然战争时期,李云龙有一百个办法然一个保卫科干事消失,而且不引起任何人怀疑,但他并不希望这样做,而是希望将这个作为教训,让整个团部的人引以为戒。
“我知道。”
赵刚自然也清楚,他微微一笑:
“我已经派人跟着这三个保卫科干事,并派人调查了这三个人最近的行踪。”
“这个间谍给鬼子传递过消息,这肯定不能在团部附近干,至少要离开暗哨的距离,不然很容易被人发现,也就是说,他向鬼子传递消息的时候,肯定要离开杨村一公里以上。”
“想离开杨村一公里远以上,而不被人发现,是不可能的。”
独立团的警戒圈是多层次的,几乎没有死角,无论白天晚上,杨村的人离开,必然会被发现。
“对。”
听到这里,李云龙眼睛刷的亮起:
“想给小鬼子传递消息,就必须离开杨村至少一公里距离,这不可能不被暗哨发现。”
李大团长对他亲手布设的杨村明暗哨有着几乎绝对的自信,那是他经过多次测试后的结果,哪怕是团里最擅长潜伏的王根生,也无法不被发现的出入。
“而这个间谍既然被小鬼子送回来,肯定不会只传递一次消息,接下来,他必然还会给鬼子传递情报,只要当场抓住,就不怕他不承认。”
“哈哈,老赵真有你的,不愧为咱独立团的文曲星。”
最后,李大团长顺手给赵刚一个马屁。
赵刚翻了翻白眼,没有理会李大团长的话,他算是总结出来了,要是这货夸奖你的时候千万别接茬,不然保准顺手给你塞个差事。
“政委,团长。”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王根生的声音。
“进来。”